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正文

县2021年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 2022-08-17 16:4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2021年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县2021年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优秀范文】

 

 县 县 1 2021 年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产业 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xx 区和 xxx 市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发展,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拓宽农民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 xxxx 实际,精准执行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规划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把产业精准扶贫作为帮助群众建立“造血”机能、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措施,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的思路,以增加脱贫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脱贫户家庭收入为核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按照“5+2”(桑蚕、中药材、油茶、猪、鸡+杉木、牛)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脱贫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以巩固提升为基本任务,以脱贫困达小康为基本目标,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二、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 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任务,按照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继续扶持“5+2”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扩大主导产业

 规模,开展精细化管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大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产业扶持,精准到户到人。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开发,充分发挥脱贫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定增收致富信心,依据脱贫户劳动力现状和资源条件,因户施策。

 2. 因地制宜,集约规模发展。结合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习惯,确定产业发展项目。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集约规模发展,抵御市场风险。

 3. 长短结合,构建稳定基础。坚持长效与短平相结合。既注重培育中短期的种桑养蚕、中药材、食用菌栽培、生猪养殖、养蜂、养鸡等产业项目,又要兼顾发展肉牛、水果、油茶、杉木、香料等中长期产业。

 4. 市场导向,突出产业效益。发展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扶持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科学客观分析资源承载能力和市场发展空间,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

 5. 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产业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

 三、工作重点

 (一)做实产业规划。按照巩固脱贫为先、紧密衔接乡村振兴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与巩固脱贫对接规划。在发展重点上,全县突出种养产业发展;在区域布局上,土坡区以种植为主,石山区以养殖为主;围绕产业辐射范围、建设内容、带动效益等内容,做实乡(镇)、村(社区)、户产业规划。

 (二)发展巩固脱贫增收产业。巩固提高特色种植业增收,以桑蚕、中药材、水果、油茶、杉木、八角等为重点,支持群众发展连片规模种植,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培植壮大一批产业村(社区)实现“一村一品”。鼓励大户带动、加入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扶持脱贫户直接发展高效经作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增收,重点发展肉牛、羊、生猪、鸡等特色优势养殖业。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础建设,吸纳带动脱贫户参与发展养殖。

 (三)多渠道促进产业增收。在通过主导产业升级改造、发展种养产业等增收方式的基础上,支持鼓励脱贫户通过庭院经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经销、土地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自主增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巩固脱贫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决定成立 xxxx 县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县委副书记 常务副组长:xxx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

 组

 长:xxx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xx

 县政协副主席 成

 员:xxx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xxx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xxx

 县督查和绩效考评办公室主任 ………… 领导小组下设种植业、养殖业、林产业办公室,种植业、养殖业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农有敬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xxx 副局长、xxx 副局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业务站所负责人组成。林产业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xxx 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xxx 副局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县林业局相关业务站所负责人组成。各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应业务的日常工作,组织和落实特色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

 (二)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和发展“企业+基地+脱贫户”“合作社+脱贫户”“能人户+脱贫户”的产业扶贫带动互助模式,提高脱贫户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创新资源入股模式,通过出让、出租、入股等方式,引导脱贫户土地有序流转和参股实现增收。

 (三)抓好政策落实。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政策实施公开公正,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严禁挪用、套用资金。

 (四)加大资金投入。依据年度巩固脱贫目标和全县产业扶持总体规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培育提升助推巩固脱贫成果。

 (五)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要实行属地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握重点,亲自组织实施,跟踪落实。帮扶干部迅速帮助脱贫户确定产业发展项目,积极配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六)营造浓厚氛围。加强宣传发动,利用标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宣传一批典型,营造齐力抓好产业工作的浓厚氛围。

 (七)强化绩效考核。将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县直相关单位和各乡(镇)乡村振兴和绩效考评内容;把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脱贫村(社区)、脱贫户发展农业产业情况纳入评先评优的主要内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附件:

 1. xxxx 县 2021 年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特色种植业发展实施方案

  2. xxxx 县 2021 年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特色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

 3. xxxx 县 2021 年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林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附件 1 1 2021 年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特色种植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县农业特色种植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继续选优做强特色种植业,更好发挥特色种植业在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促进产业兴旺决策部署,以优化产业布局为主线,以发展特色种植为抓手,以科技增效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部署产业扶持工作;尊重脱贫户意愿,充分发挥脱贫户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谋划产业发展,让产业更特色化、优质化、精细化,保障产业符合本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精准带贫能力,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为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按照巩固脱贫为先、紧密衔接乡村振兴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2021 年全县计划新种桑园 1 万亩,年养蚕量达 15 万张以上,产鲜茧产量 500 万公斤以上,力争产值达 2 亿元以上,综合开发利用,年产桑枝食用菌 90 万棒;建设标准蚕房,力争达到每个养蚕户有一间蚕房,建设一批小蚕共育室和蚕沙无害化处理池,积极引进蚕沙处理企业,防治桑园病虫害的蔓延。新种中药材面积 2.5万亩,新种水果 5000 亩。脱贫户新种桑、中药材、水果面积分别达到相应产业计划任务数的 3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 1.规划布局。在基本农田数量不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3.6 万亩以上的前提下,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上下功夫,力争产量稳定在 6.2 万吨以上。

 2.发展“黑色品种”特色种植。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主导发展黑黄豆和黑花生种植,主要在北部石山区发展,其他乡镇选择土质松、粘度低的村种植,采取“玉米+黑黄豆”、“玉米+黑花生”模式,坚持规模化发展,连片 500 亩以上给予认定颁发“一村一品”牌匾,并作为年度绩效加分项。黑大米、黑糯玉米等品种由各乡(镇)根据实际自主发展种植。

 (二)桑蚕产业 1.规划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重点在北部乡(镇)发展,进一步壮大桑蚕产业(计划任务具体见附表 1)。每个乡镇建立

 1 个连片桑园 200 亩以上精细化管理的优质原料茧生产示范基地,亩产原料茧 200 斤以上,使 85%以上原料茧成为稳定生产 5A 级高品位生丝。

 2.种植时间要求:2021 年 1 月至 4 月底。

 3.狠抓新技术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桑蚕生产技术骨干、小蚕共育户到 xx 区蚕业技术总站跟班学习,分期分批组织技术薄弱的老蚕农和新蚕农到技术员或经验丰富的老蚕农家跟班学习。通过跟班学习的形式,使每位蚕农全面掌握种桑养蚕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及操作方法,力争每个养蚕户有 1—2 名蚕农熟练掌握养蚕技术,彻底扭转只种不养、种多养少、养无成效的被动局面,加快蚕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力争实现“养蚕一户,致富一家”的目标。

 4.加强蚕桑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多方探寻蚕桑病虫害防治方法,掌握我县蚕病发生规律,制定严密的蚕病防控措施,并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向全县推广。努力打破夏季蚕桑发病多,效益不明显的技术瓶颈。

 5.加大科技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大力扶持桑蚕集中区的桑蚕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吸纳更多的脱贫户参与养蚕。

 6.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坚持合同收购。茧丝绸企业按照政策,与蚕农和蚕茧收购点签订最低收购保护价实行统一收购,蚕农必须应用县桑蚕办和企业推广的蚕品种、桑品种,科学种桑养蚕,多生产优质茧,并把蚕茧

 全额投售到本县茧丝绸企业。各乡(镇)政府要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蚕茧收购,把蚕茧收购经营活动作为村集体收入和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带动脱贫户增收的有效途,建立起完善的收购网络。规范收购行为,化蛹茧达到 90%以上即为一级茧,一批茧只能评定为一个等次,不能压级压价,不能在同一批茧中按比例划分部分为一级茧部分为二级茧;蚕茧收购站必须开据收购单据,单据上农户姓名、身份征号、电话号码、蚕茧等级、数量、价格、金额等信息齐全,建立好一级茧台账,台账信息真实可查。县茧丝绸企业要严格按蚕茧收购点一级茧收购台账拔付差价补助,县农业农村部分按蚕茧收购站一级茧收购台账进行抽检得出真实比例,按比例拔付差价补助。

 (三)中药材产业 全县新种中药材面积 2.5 万亩,其中,猫豆 1.5 万亩,其他中药材 1 万亩。

 1. 猫豆产业 (1)规划布局。以大石山区为主推种植区域,相对集中在城厢、坡荷、龙合 3 个北部山区乡(镇)新种猫豆 1.5 万亩以上,德隆、xx、平孟、百南、百省、百都等 6 个乡(镇)新种猫豆 1000 亩以上(计划任务具体见附表 2)。

 (2)种植时间要求:2021 年 6 月底前。

 (3)猫豆种植技术培训。分期分批组织猫豆种植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到城厢镇百灵村参观学习 2 期,每个乡(镇)组织开展培训1 期以上。

 (4)示范带动:严格控制示范点数量,创建猫豆县级示范园 1个,每个乡(镇)只 1 个创建示范园(点)1 个。选择集中连片,交通便利,可视面广,群众基础好,面积在 50 亩以上的新种地块建设种植示范园(点),进行搭架标准化种植示范,搭架要求用木条,柱子和横条都要用木条。

 (5)执行保护价收购。采取“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自购种子或公司赊销种子给农户,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公司按干货颗粒 4 元/公斤保低价回收,当市场价高于保低价时按市场价回收。

 2. 其他中药材 (1)规划布局。根据全县 9 个乡(镇)气候、海拔等条件对其他中药材的种类进行布局,主推林下鸡血藤和益智仁种植,因地制宜发展道地中药材(计划任务具体见附表 2)。

 (2)技术培训。开展外出学习 2 期,农民培训 24 期 800 人次。

 (四)水果产业 2021 年全县以发展优质特色水果品种为主,全县新种水果面积5000 亩。品种主要有五类:一是红顶蕉 2000 亩;二是柑橘类 1000亩;三是李果 500 亩;四是芒果 500 亩;五是百香果 1000 亩。

 1. 红顶蕉产业 (1)规划布局。种植区域以南部 x 个乡镇为主,主要分布在xx、xx、xx、xx、xx、xx 等乡镇,发展“一路三带”红顶蕉种植区域。红顶蕉品种优先选择 x 农科院培育的“金粉 1 号”。从 xx 乡沿河公路两旁的田地至 xx 乡沿河公路两旁田地发展一路红顶蕉种植,xx 乡 xx 村至 xx 镇 xx 村、xx 村、xx 村公路沿线一带发展红顶蕉种植;从百 xx 乡 xx 村公路沿线至 xx 乡 xx 村公路沿线一带种植红顶蕉,从 xx 乡 xx 村公路沿线至 xx 乡 xx 村公路沿线一带种植红顶蕉,形成连片产业带,新种面积为 2000 亩。

 (2)种植时间要求:2021 年 4 月底前做好开坑备耕工作,7 月份完成种植。

 (3)红顶蕉种植技术培训。组织红顶蕉种植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到百都乡红坭村参观学习 1 期,每个乡(镇)组织开展培训 1 期以上。

 2. 其他水果产业 (1)规划布局。以 xx、xx、平孟、xx、xx 等乡镇为主要发展区域,要求 50 亩以上连片的给予早熟砂糖橘、脐橙等苗木扶持,新种面积在 1000 亩以上,稳固现有老柑橘园面积。以 xx、xx 为主导发展区域,以早熟三月李和晚熟云南香脆李为主推品种,新种面积在 500 亩以上。从 xx 乡 xx 村至 xx 镇 xx 村、xx 村、xx 村公路沿线和 xx 乡碳院村至百南乡上盖村公路沿线种植芒果,形成连片产业

 带,计划新种 500 亩。在 xx、...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