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 2022-06-16 17: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优秀范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培训心得5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培训心得篇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中学音乐实验教材介绍 教育部 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杜永寿两点说明:一、教材的性质1.载体: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2.范畴:教科书——教参及配套音像资料等3.形式:纸介质——音像制品——现场演出、展示二、教材的定位1.教材是教学目标物化的产物,是有组织的具体例证的展示,它不可能取代教学的全部内容2.对教材进行评价要与教学紧密结合3.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要有既定的共同基础,评价的依据、方式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度编写思路选材范围编排体例配套材料 基本特色 总体评价 实施建议人教版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音乐在基础学科中的人文 性、审美性、艺术性特质。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二、体现国家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深 化学科教材改革。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三、落实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 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四、倡导行之有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以学生自主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造性的表现时常专心致志听别人说话,注意别人的行动;
常用类比和推理喜欢向权威挑战有较强的好奇心,总想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喜欢精细地观察事物非常希望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告诉别人能在嘈杂的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工作能从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联系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方法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喜欢预测结果,并能努力地去证明这一预测的正确性习惯于自己决定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喜欢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五、加强音乐与不同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综合与互补。选材范围 欧洲十七世纪以来的 经典创作 专业创作的经典作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专 品 业创作 民族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 新作品 世界民族传统音乐 中外优秀流行音乐 中外专业创作的新音 乐教材的体例框架 每册书分六个有主题的单元,各单元既相 对独立,又有机关联。全部六册书共计三 十六个单元 。

每个单元由若干可操作的教学栏目组成。

各单元都有主题意义很强的标题与图标;
各教 学栏目涉及相应的插图、配画、音乐知识板、 课堂讨论题、内容要求、活动设计等辅助项 目。人教版教科书分两种版本:五线谱版 彩色简谱版 黑白彩色配套材料 教师用书 杂志 教学录音带 多媒体教学软件 培训资料包教师教学用书 一、教学计划建议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 四、教材分析 五、教学设计示例 六、教学评估表 七、参考资料教学录音带 唱歌 范唱 伴奏 欣赏 配乐诗朗诵 音乐练习与音响素材多媒体教学软件 包括教科书、教参、录音带中几乎全部内 容。总体评价 教育部审查委员意见: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送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初中音乐,选材涵盖了各种不同 体裁、形式、风格的中外音乐作品,如中国传 统音乐(民歌、戏曲、曲艺)、中国近现代和 当代音乐,外国古典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让 学生全面接触中国民族的及世界优秀的音乐, 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该教材较好地做到了多 学科的渗透,有机地将音乐与历史、地理、民 族文化等融在一起,这样能让学生有较宽的视 野去理解、学习音乐。教学过程能坚持“以审美 为核心”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 造精神,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培训心得篇2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1)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是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2)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对基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上,还应包括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4.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5.为什么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1)是培养未来公民的需要(2)是现代数学本身的原因(3)是数学教育界自身认识上的原因(4)与如何进行“数学应用数学”有关

6.新的“双基”包括:算法,数据处理,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用计算器,计算机画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图像,比较他们的变化规律,借助计算器求方程的近似解,求三角函数值求解测量问题

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应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8.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用哪些方面?(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2)增强数学的可视化,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3)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资料能力大有作用

9.理顺《标准》和考试关系的原则是:考试服从《标准》考试服从教学,考试必须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

10.《标准》确定的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11.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明确提出的六条具体目标:(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他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方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提高按照数学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式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好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12.高中课程目标对数学能力的基本要求: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13.《标准》对数学能力的进一步要求: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独立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14.数学教学的本质:(1)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2)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3)数学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15.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严谨性和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抽象和具体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4)巩固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5)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6)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16.讲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最大的益处是教师能在单位时间里向学生迅速传递较多的知识,通常适用于概念性强综合性强或者比较陌生的课堂教学中,其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状态中

17.讨论是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师生间问答式的谈话来完成教学任务,谈话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有时也可以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

18.学生活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游戏,参观看电影和幻灯片等活动形式,用感官和肢体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一种模式

19.探索式数学模式:它也称为“引导—发现”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0.发现是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像数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培训心得篇3

天水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

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基本思路

1.创新网络培训模式

坚持教师是培训的主体的原则。注重教师对活动的参与,以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观课议课为主要形式,着力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2.创新教师学习模式

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渗透行动研究方法,使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扩充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研究,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3.创新课程内容

实现学科专业知识提升与教学技能修炼的紧密结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以新课标的内容模块为顺序,在指导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引领教师关注该模块内容在整个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该模块知识的发展与更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培训对象

全市所有小学教师,学科涵盖: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体育与健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共8个学科。初中教师,学科涵盖: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初中思想品德、初中音乐、初中美术、初中体育与健康、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共13个学科。

三、培训内容

1.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

远程研修课程为50个学时,其中课程学习为40学时,研修活动10学时。

第1模块为通识模块,10学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情况与审议情况介绍,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朱慕菊主讲。使教师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10年实验的实践成效、问题反思,及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和发展走向。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主要介绍各学科课程标准新修订的理念与要点问题介绍;
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的设计(课程定位、性质、课程目标、设计思路等);
各学科课程改革10年实验成效和问题反思;

第2—6模块为学科学习内容,每个模块课程学习为6学时,5个模块合计30学时。

课程学习主要内容为:从学科课程课程标准构成的主要板块,从学科课程学习的基本途径、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几个方面来阐述。

每个模块的课程学习,一般安排6-8个专题,每个专题15分钟左右。以专题教学内容分析为重点,兼顾典型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与评价,便于学员准确把握和实施课程标准。

为配合学员课程学习,每个模块都留有思考题,提供相关参考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

研修活动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及学科团队设计,随时开展,合计10学时。研修活动内容主要以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重构活动为主。

教学案例分析:根据模块学习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并根据要求提交1个自己的课堂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与班级成员进行交流,相互点评。

教学重构:根据大家相互交流和点评情况,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并按照新流程或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将新的教学效果与班级成员进行反馈交流,说明改进之处,在此基础上,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

2.课程特色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对所有课程方案进行全程的设计与指导。课程以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其解读为基础,全面、系统、深刻地解读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从十年前的研制、实验到修订、审议全过程;
总结十年来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细致剖析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300多位课标研制组及修订组成员、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开发制作,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占课程开发团队的40%。课程充分保证了从一线教师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明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新变化与新思想,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实践的新要求,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理解、实践课程标准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特点,将视频课程微型化,更加便利学员的收看与学习。其中,每门培训课程中,每个模块的视频课程约2个小时,通常包括6-8个专题,每个专题15分钟左右,非常适宜分散学习的特点与规律。

所有课程均配有字幕及重难点学习提示,全面解决网络学习弊端。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统筹组织与协调管理下,培训过程高度重视“三互动”,即:学员与专家指导团队之间的学习互动,学员之间的学习互动,学员与辅导教师之间的学习互动。

所有学科标准修订组专家和教师全程参与网络研修活动,实时在线答疑与指导。

四、培训方式

1.培训模式

采取线上学习与交流、线下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模式。对学员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学员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超市的学习管理平台系统、3D虚拟社区和教育视频互动社区、网络实时授课系统等手段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研读学习材料,参与在线交流研讨、专家辅导答疑和本地集中研讨等在线学习活动。

2.培训平台

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搭建 “天地网络合一”学习超市平台作为远程培训服务平台,该平台已经成为教师网联培训支撑服务平台,可构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服务于我国的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工程,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并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该平台以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作为远程培训的重要补充手段,在网络不通的情况下可通过接收空中课堂频道的内容实现培训计划。

平台使用费:每学时2元, 50学时,每人100元,培训费以学校为单位统一交付,在学校培训经费中开支。

3.虚拟班级管理

采取小班远程授课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班方式原则上以县区为单位,按学科组班,每班100人,每个班级配备辅导教师1名,县区按照辅导教师的遴选条件选拔辅导教师。

远程培训辅导教师遴选条件:

⑴熟悉网络操作,参与过远程培训和网络版主经历的优先。

⑵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中级以上职称。

⑶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学能手。

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培训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设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督促指导学员网上学习,组织网上研讨,引导学员间交流与协作,将网络学习引向深入,确保班级学习质量。其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如下:

⑴学习指导:负责组织本班学员参加学习,督促学员按要求完成培训任务。培训过程中,关注班级研讨活动,关注学员留言,归纳学习中的热点问题,给以及时解答与指导。关注学员学习动态,不断发现优秀学员,并对他们的作业、文章等进行推荐发表,同时鼓励学员撰写学习感言,引导学员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并把这一实践成果发表到网上进行交流 。

(2)发起研讨:做好学习指导,针对班级学习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发起研讨不少于2次。

(3)评阅作业及研修实践活动:对每位学员作业及研修实践成果进行评阅,每个学员至少有3篇以上作业和2篇研修实践活动成果获得合格以上成绩。

(4)编辑班级简报:
与班主任分工合作将班级学员在某个学习阶段中学习情况汇总,编辑成班级学习简报。整个学习过程中编辑班级简报不少于4篇。

(5)协助专家工作:及时了解学员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将学习中的热点问题提交给课程专家进行答疑。

(6)推优及撰写学习总结:培训结束后,总结本班学员学习情况,与班主任、课程专家一起评选推荐优秀学员;
同时还要协助班主任撰写班级学习总结,将本班学员最终成绩及学习总结提交到网站相关部门。

4.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优势,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运用先进、多元化的网络教育学习手段,围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义务教育学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远程课程学习,采取分散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学校进行在线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在家中自主学习。课程学习可以采取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互动交流、作业提交、评价管理采取在线方式,确保项目管理信息畅通。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料、参与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作业,与辅导者及专家互动答疑等。对个别没有网络学习条件的学员,可提供光盘辅助学习。

5.辅导方式

采取线上学习与交流、线下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的研修模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专家答疑、知识的在线共建、检索、互助与分享相结合的学习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辅导教师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由学科课程专家团队组织学员进行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班级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学科课程专家组集中答疑和指导。

6.专家辅导答疑

在远程培训期间,分学科组织专家辅导答疑,每个学科至少组织3次。先由各班级辅导教师汇总并收集学员问题,然后再由学科课标专家团队采用在线集中研讨答疑的方式针对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7.学员交流研讨组织

⑴课程方面

由学科课标专家团队进行学员交流研讨的组织及引导。同一学科(课程)的学员可以通过按学科(课程)分类的教师教育共享资讯、精品共享资源、教育博客、教师工作室、学习圈子、公共论坛交流以及在交流研讨平台上开辟的各学科交流研讨信息共享门户等功能进行交流和研讨。

⑵班级方面

由班级的辅导教师进行学员交流研讨组织及引导。同一班级的学员可以通过按班级进行分类的教师教育共享信息、精品共享资源、教育博客、教师工作室、学习圈子、公共论坛交流以及在交流研讨平台上开辟的各班级的交流研讨信息共享门户等功能进行交流和研讨。

五、培训组织与管理

1.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李 淳 天水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张笑青 天水市教育局副局长

马银生 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成 员:李富平 天水市教育局师管科科长

马恒春 天水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汪东晓 天水市教科所所长

曲少杰 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培训部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天水市教育局师资管理科,李富平任办公室主任。

各县区也应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学科工作组,负责统筹和管理培训工作,各县区机构名单报市教育局师资管理科。

2.县区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职责

⑴分学科组建培训班级,每班100人左右,人数不足,可跨区组班。

⑵颁发学员培训结业证书。

⑶做好学员报名工作,组织学员及时上网学习,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⑷协调有关部门,充分调动优质资源,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条件和多媒体设备,配备技术人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中国教育电视台工作职责

⑴组建由熟悉中小学教育的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成的项目专家团队和、教务管理团队(班主任)、辅导教师团队,负责课程资源开发、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教学管理与指导等工作。每学科由10-20人组成,团队设首席专家1名,由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召集人或核心成员担任,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教研员)比例不少于40%。

①学科标准课程专家团队:对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和工作指导,组织教学、在线研讨和答疑,抽查批改学员作业,点评学员文章,总结典型问题并发布课程简报,培训结束后完成学科总结报告。

②教务管理团队(班主任):确保本班学员完成注册;
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
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
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与情况;
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
及时与相应部门沟通并反馈有关信息;
交流学习中的情况和问题;
撰写总结报告。

③辅导教师: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检查审核作业,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提炼学员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并与学科课程专家组进行沟通,协助班主任撰写总结报告。

⑵远程培训学习组织

学员学习:组织并要求学员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每个环节的培训任务;
积极参加线上交流和线下研讨,按时参加所有集中辅导答疑活动;
按规定认真完成作业;
进行学习反思,学以致用。

研讨交流:组织辅导教师负责组织管理本班学员线上和线下学习研讨;
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回答学员问题,归纳学员疑难问题并反馈给学科专家团队。每天安排不少于3名专家在线值班,引领学员交流研讨,汇总并回答学员问题。

简报学习:组织专家编写培训简报,提供学员学习,每学科不少于5期,内容包括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典型案例评析,前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馈,下阶段学习的引领等。班级辅导教师负责编辑并提交班级学习简报,每学科不少于5期。

专家辅导答疑:组织专家定期对学员进行在线视频或文字集中辅导答疑,每学科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并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典型案例评析。首席专家须参与答疑讨论。

作业点评:班级辅导教师负责督促本班学员按时完成作业,批改本班学员的所有作业并推荐优秀作业。学科专家提供作业评价标准,指导班级辅导教师批改作业,并抽查点评学员作业。

⑶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对学员培训成绩的综合评定提供数据,做好学员远程学习的管理工作。加强学员学习过程监控,通过自动掉线或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确保学员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

⑷做好项目自评工作并提交总结报告。

六、学员考核评价

学员集中研修阶段考核分为四部分,其中网上学习时间考核30分,占考核成绩的30%;
作业考核30分,占考核成绩的30%;
网上与专家互动、交流、发贴考核20分,占考核成绩的20%;
教学实际活动(教育叙事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提交)20分,占考核成绩的20%,满分100分。

1.合格学员考核办法

⑴按规定网上学习时间为2250分钟(45×50学时),学员学习时间不少于1350分钟(45×30学时)。

⑵每个学习模块都安排一个作业,学员需完成3个作业并上传到指定位置,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批阅。

⑶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过程中参与研讨或回复留言不少于18个帖子。回复的帖子要有价值,有原创性、启发性,有针对性,至少有8个以上被指导教师评阅为有价值贴。

⑷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把培训内容带到教学实践中,学员在学习期间,须发表研修感言类(讲述研修故事)文章不少于1篇。

⑸学员在网上学习时间、作业批改、参与网上互动均由班主任负责考核及记录。

⑹个别边远学校,确因学校网络等原因,提交作业未成功的学员,需将作业以文本形式上交给各班班主任,同时完成1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感悟。

2.优秀学员、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办法

为鼓励广大参训教师,我们将在培训过程中组织一次“优秀学员”、“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与表彰活动,评选办法如下:

优秀学员基本条件

⑴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在线时长2250分钟(45×50学时)以上。

⑵积极开展学习互助。帮助其他学员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其它老师开展网络学习。

⑶积极协助班主任参与班级简报编写和班级组织的学习活动,并得到班内学员的广泛认可。

⑷发表的作业、文章或评论得到指导教师、课程组等有关专家的认可。

⑸发表的文章或评论引用数、被推荐数较多。

优秀辅导员基本条件

⑴认真做好培训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责任。

⑵指导班级学员合格率在80%以上(含80%)。

⑶积极协助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做好学员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工作。

⑷组内学习讨论气氛热烈。班级门户网站的访问量3000以上,专题讨论数日志100篇以上,上传资源50条以上,评论跟贴若干。

⑸辅导教师工作热情及时周到,组内积极开辟各种沟通渠道,如建立组内QQ学习群,组员团结互助。

七、培训实施流程

1.培训筹备阶段(6月20日至7月20日)

⑴远程课程及资源准备

时间:2012年6月20日—6月30日,周期10天。

制作、发布网络课程并准备相关教辅资料,包括:学生手册,辅导教师手册、班主任管理工作手册等,同时制作、整合经典教学推广案例、教辅数字图书等配套教辅资源,构建一个丰富的数字化知识系统。6月29日召开培训工作启动会。

⑵平台技术准备

时间:
2012年7月1日—7月10日,周期10天。

培训平台、学习工具等技术资源的搭建、测试、调试、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保障,让先进技术资源发挥最佳的服务状态,保证培训的顺利、安全、高效的进行。

⑶培训统计与学习账号分发

时间:2012年7月1日—7月10日,周期10天。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报名,确定各县学习点,汇总学员班级统计表和辅导教师名单表和管理人员名单表。

根据各地报送的名单,向各地培训机构发放学员账号、辅导教师账号和管理人员账号。各地培训机构需将账号发放到对应的学校,并通知参与人员及时登录培训平台进行注册和个人信息的完善。

⑷管理人员、辅导教师培训

时间:2012年7月6日-8日培训,7月6日报到。

培训内容:培训平台的使用及管理,辅导教师对平台的操作与使用。

培训地点: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训对象为各县区项目管理人员、各学科辅导教师。

2.远程培训实施阶段(7月15日至9月15日)

⑴网络学习及校本研修

学习周期为8周。按照培训课程的安排,开展大规模骨干教师培训,完成培训任务和培训目标。其中课程网络在线学习为6周,共计40学时;
课程校本研修实践为2周,共计10个学时。

为提高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在远程培训期间,每两个模块组织一次专家在线集中答疑,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专家采用在线集中研讨答疑的方式来统一解答。

3.培训总结阶段

时间:2012年9月20日—10月10日,周期为20天。

优秀学员、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班组的评选活动,组织各方人员进行工作总结。具体安排如下:

⑴优秀评选

根据评选标准,优秀学员、优秀辅导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班组的评选由各地负责组织实施,结合各参评对象的远程培训相关数据(中国教育电视台提供),由各地制定出具体而符合本地区特色的评价标准及管理办法。

⑵培训总结

各相关人员做好培训总结,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将各地学员、辅导教师、班主任的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报市教育局师资管理科,进行统一的展示、表彰和奖励。


附件1

课 程 团 队

首席专家:

巢宗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

主持专家:

雷 实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

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陆志平 原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研究员,中学语

文特级教师、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

订组核心成员

方智范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语文

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王云峰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

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郑国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语文

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核心成员:

姚守梅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郑桂华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李卫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教研员,特级教师

李 亮 江苏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赵 苹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教师

黄 毅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李英杰 北京市教研中心教研员

徐承芸 江西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薄俊生 江苏省常熟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基础教育小

学语文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魏 星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教研室副主任、江苏省基

础教育小学语文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小学语

文特级教师


附件2

天水市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师培训学员信息汇总表

县(区):
学校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备注:表中各字段必须填写,不得空缺。

附件3:

天水市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师培训组织机构信息汇总表

备注:表中各字段必须填写,不得空缺。

附件4:

天水市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师培训班主任信息汇总表

备注:表中各字段必须填写,不得空缺。

附件2

天水市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师培训学员信息汇总表

县(区):秦州区 学校:牡丹农职业中学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2

天水市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师培训学员信息汇总表

县(区):
学校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2

天水市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师培训学员信息汇总表

县(区):
学校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2

天水市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师培训学员信息汇总表

县(区):
学校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培训心得篇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

【期刊名称】《浙江教育技术》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正>紧扣教材合理拓展应用立足基础关注能力发展寓教于乐发挥媒体优势整合功能兼顾助教助学

【总页数】1页(P.2-2)

【关键词】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课程标准

【作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谈建构主义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编写的影响——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为例 [J], 张莹莹

2.体现教育新理念的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与1992年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比较 [J], 马云霞

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内容安排、编写特点及应关注的问题 [J], 薛彬

4.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介绍 [J],

5.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问题解答 [J], 张华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培训心得篇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以往称为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

随着新的基础改革的开展,国家教委和各地教委开始重新着手组织编写新的各科课程标准。其要求是: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