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正文

数学师范生学习专业课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22-10-28 19: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针对数学师范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归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根据现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数学师范生;专业课;问题归因;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5-0030-03

一直以来,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从设置到教和学存在争议和困惑,虽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有所进步,但形势依然严峻。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高师课程设置狭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宽厚、学生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是困扰师范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中学教学需要、不受中学欢迎的重要原因。通过冷静观察得知,我们对学生的实际培养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很多学生不仅没能系统地学好专业知识,也没有熟练掌握将来从事中学教学的基本专业技能,形成“夹生饭”。实习中暴露出了许多因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的问题,这种现象值得师范教育工作者深思。那么究竟该怎样来改进呢?本文围绕数学师范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实际状况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动力,效果较差

1.数学专业课程方面

很多师范生对大学里看似抽象难懂的数学课的作用感到迷茫,时有抱怨,认为学习的内容将来到中学任教时不属教学范围。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平时除少数考研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只是去课堂听听课,课下基本不再下功夫强化复习和钻研,作业很少有几个是原创的,基本都是“复制品”。直到期末考前几个周,他们才开始突击学习,甚至背题目、背解题过程,应付考试过关。当他们把这种短时记忆释放到试卷上,走出考场后,课程知识就会丢之脑后,基本已一片空白。所以,在后续课程学习时,总有教师埋怨学生“学过的知识怎么都忘得一塌糊涂”?学生毕业时自我解嘲:“归来时却行囊空空”,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次数学教学论课上,笔者给2006级(大三)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利用定积分的产生过程求出半径为R的球的体积。在全级268份作业中,能够按照“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过程准确完成的仅有19人(约占7%);有15人(约占5.6%)虽使用了定积分的产生过程,但没有恰当利用分割的任意性或近似图形确定不合适,以致求不出正确结果,但还算勉强写下了结果;其余234人(约占87.3%)则根本没按要求做,基本都是把球看作旋转体,直接用定积分 来求的。由此可见,结果很不理想。从与一些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定积分的产生过程模糊不清,大一学习数学分析时对“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理解就不求甚解,马马虎虎。如果学生连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都不能掌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提高的。这种白白耗费师生时间和精力的教学状况,令人痛心。

2.教学实践方面

很多学生中学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是孤立、片面的,理会不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对知识宏观结构的把握;不知数学思想方法为何物。加之自身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严重欠缺,备课时抓不住知识的本质,不能准确找到重难点、关键点,理解知识有偏差。讲课时的问题更多,背教材、读课件、遗漏、错误现象特别普遍。这样下去,毕业生走上中教工作岗位后,往往要牺牲几届中学生作陪练、做试验品,方能渐渐胜任教学工作。既影响教学质量,又误人子弟。

其实,大学数学教师都明白,中学数学的知识在高等数学课程里,只不过是“基础砖块与房屋”的关系。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既懂得“砖块”的含义又懂得其与“房屋”的这种关系,并使高等数学课程确实用于提升师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数学分析》教学中,通过用导数对函数性态的研究,完全可帮助学生“居高临下”地理解、看待中学里的“函数单调性”,无论从几何角度描述、代数语言表述,还是强调“区间”的原因等,都可一清二楚,教学也会游刃有余。可事实却往往是:实习学生讲授“函数单调性”一节时,层次混乱,关键点不突出,定义描述顾此失彼,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归因分析

上述问题和现象绝非偶然,也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笔者依据实践对此作相应的归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局限性

(1)学生不能预知或领悟到大学数学专业课程对其将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更不明确重要点。故学习上存在盲目性,没有需要感,进而不易引发学习动机,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难以显现。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学习方法、方式等发生重大转变,很多学生不适应,其中一部分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才渐渐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角色,还有不少学生甚至到大学毕业时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2)学生难以做到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而大学课程学习又没能帮助他们很好地建立起宏观的知识链接。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就达不到中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做不到在高层次观点下看待中学数学。

2.教师教学忽视师范性

湛江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相关内容为:“……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胜任中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目标、方向是明确的,但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来完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状态却更为关键。近年来,很多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向综合性大学看齐,既无师范优势,又不讲求师范特色。很少有教师去研究师范培养目标并围绕它进行教学。多数专业课教师教学中只追求本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严重忽视师范教育的任务和责任,不重视专业课要为师范专业服务的功能。至于学生到底能习得多少,恐怕无人问津;很多数学专业课教师还认为,学生的从教水平优劣是数学教学论教师的事情,看作“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种认识既不客观也不准确。事实上,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从教方面的学科知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中学数学知识并体现在教学中,况且这样做并不用多么费时费神。

三、改进对策

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是每个师范生都应该秉承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何切实提高数学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使他们熟练掌握所教授学科的基本知识,本文从最简便易行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不可或缺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兴趣。对于数学师范专业学生,有必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课程学习进行目的性引导和教育,即“师傅领进门”。不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利用各种机会、场合宣讲,每一个专业课教师都要不失时机、甚至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从短期目标到长远目标,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具体可从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入手,因这些课程对学生理解掌握很多中学数学知识有必然帮助。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切身领会和感受中学知识与大学知识的联系。不仅使他们对中学数学知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目的明确了,学生学习才有针对性,才不觉得迷茫,效果自然也会好。

2.专业课教师调整教学重点

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求“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数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只为训练学生的思维,对师范生来说,熟练掌握并满足中学数学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更为重要。有调查研究表明:数学知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技能,是进行许多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基础。[2-3 ]随着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原本属于大学的数学知识逐渐进入中学课本,比如导数、矩阵、概率等,不同处在于深度、宽度、侧重点,其中的数学思想是永恒的。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在改革大学专业课程以适应中学数学教学需要方面亦有不少成果,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措施,但由于理论层面偏高或不易操行,犹如“隔靴挠痒”。所以,大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往往依然故我,维持现状。鉴于此,本文不去讨论改革什么课程、增删什么教学内容,而旨在面对现实,主张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尽量挖掘出现有数学专业课程中对学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有利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从教能力。具体教学中,则要求专业课教师认清数学师范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专业课中存在的问题,查找他们不能深刻、准确掌握数学知识的相关原因,调整课程的重点,把所教课程中与中学数学教材关联的内容也作为教学重点对待,不只追求本学科的知识重点。为突出师范性,一定关照学生的专业需要,切实提高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水平,增强其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全面性,减少困惑和迷茫。

3.改革数学教学论课程内容和教法

通常的数学教学论课程会涉及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内容、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等内容。但不少学生反映理论性高,不爱学。针对这种现实,有必要调整这门课的内容和教法。比如,尽量使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尽量少讲空洞的理论和距离学生实际应用较远的理论,尽量多挤出一些时间带领学生把中学数学主要内容熟悉一遍。方法上可采取类似“说课”的方式,比如先让学生预习中学课本的一块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提问学生说出重点、难点、关键点,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讲课时怎样安排内容,等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点评、相互交流,从而集体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理解,改进一些学生的肤浅认识或似是而非的理解,使他们更自信、更灵活地理解。上述方法经尝试已初见成效,但有望继续实践验证。其实,从内容上说,中学数学课本并没有多少高深莫测的知识,像高中数学课本中无非是“函数”、“运算”、“图形”、“算法”、“概率”等几条主线,大学课程教学至少要使学生深刻、透彻理解这些主要内容,并尽量“居高临下”看待中学数学知识和教学。如此,学生的教学技能也会随着知识的丰厚和充实自然地水涨船高,而这正是师范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毛主席曾号召大家: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任何问题的解决也如此,必须面对现实,找到切入点,才能有效解决。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指出:如何创造性地把理论用于实践,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效益才是教育研究的最大目标,才是教育的最大意义。[4]因此,师范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只要立足现实,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善于对症下药,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渺等.高师数学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9,(1).

[3]杨新荣.职前数学教师数学观和数学学习观及数学教学观的定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9,(3).

[4]涂荣豹.论数学教育研究的规范性[J].数学教育学报,2003,(4).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