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2023年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4篇

发布时间: 2023-09-05 13:30:05 来源:网友投稿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的提出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在传播信息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信息资源全球化使人们必须经过很多用英语阅读以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4篇,供大家参考。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4篇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1

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在传播信息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信息资源全球化使人们必须经过很多用英语阅读以了解世界、获取信息。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入的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二级阅读目标是: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至小学毕业学生要到达二级英语水平,要掌握600—700个左右单词,阅读总量累计10—12万字。

“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英语阅读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漪教师说:“此刻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本事应放在首位。”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应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需要经过不断阅读,逐步学习,独立思考。自主阅读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英语本事的最基本素质。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事成了我们研究的方向。

课题研究的目标

1、经过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阅读、会阅读、进取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有效提高阅读本事,提升语言素养。

2、经过研究,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本事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阅读技能,构成有效阅读策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3、经过研究,教师构成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提高对阅读教学的正确认识,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进取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本事。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言学研究成果

2、终身学习的理论

3、自主学习的理论

4、多元智能理论

5、建构主义理论

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生活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课题研究的基本资料

一、创设多元阅读环境,激发自主阅读的欲望

二、运用自然拼读法,提高学生的拼读和认读本事,创设自主阅读的条件

三、运用三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本事

四、运用读写结合,提高自主阅读的水平

五、构建多元评价,实现自主阅读的保障

进展情景:

第一阶段:课题论证与设计

1、选题,申报课题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区、市,乃至粤东地区享有盛誉。1994年开展了《小学各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的研究》,此课题获潮州市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8月创办双语实验小学,自主学习、外语教学是我校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事为我们的研究方向,申报了课题。

2、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对“自主阅读”课题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4、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5、召开全体英语教师会议,要求以级为单位申报子课题,每位教师个人申报教研小专题。

这一阶段的目标已于2012年3月完成

第二阶段

根据研究目标、资料,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

一、创设了多元的阅读环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都能够用来说明“环境”给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处不在的。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上,我们采用软环境与硬环境、有声环境与无声环境、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三结合的模式。让英语随处不在,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感受英语,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学校环境

1、双语标志

学校的校名、班牌、室牌、指示牌均采用中英文。如:走廊悬挂一些图文并茂的口号牌:“Ifeelgood!”“Iamthebest!”“Ilovemyschool!”。学校的指示牌,做到“逢语必双”,为学生供给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读英语的环境。

2、英语长廊

开辟英语长廊,专门用来展览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秀作品,作品有手抄报、小报制作、优秀作业、英语小诗创作、英语连环画创作等,为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才能供给机会。

3、英语栏目

学期初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英语口语100句”的培训,要求师生之间能用英语相互问好。“英语每周一句”长期坚持,天天出此刻移动黑板。一学期一评比的“英语小天使”在学校充分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一周一次的“欢乐ABC”栏目走进了红领巾广播站,英语小主持人对全校各班送来的英语广播稿进行轮流主持。

4、英语俱乐部

利用餐后时间开辟英语俱乐部。有观看经典英语童话剧、动画片;英语交友活动;英语派对;英语单词接龙大比拼;英语名片制作等等。也组织了一些室外活动:如小公园、体育场上学英语等。

5、英语活动

每学期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六一节”举行“亲子英语游园会”、“圣诞节”与外籍教师联欢活动、“迎新年”暨“英语节”双语联欢会等,充分扩展学生英语的使用途径。

6、教室环境

设立英语角,要求有一份英语班规以及一条英语标语,布置“英语万花筒”、“英美文化知多少”、英语小诗等,建设英语学习的小阵地。学生课堂活动成果的展示,如自编的儿歌、图配文英语故事、小作文等都是“英语角”的最佳选择。

二、启动了趣味阅读计划

确定102、202、305、401、501、601班为实验班,期初发放“致家长一封信”,详细交代家庭阅读计划的实施方法。每位学生建立一个阅读资料袋,资料袋里配有一本阅读书籍及一份阅读评价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每周的周一至周日,学生完成一本书籍的阅读,1—4年级完成阅读卡,5、6年级完成阅读手册。最终请家长根据孩子的阅读情景完成阅读评价表。下周一学生把阅读资料袋带回班里,与同学互换另一本不一样的阅读书籍,然后开始另一本书籍的阅读,以此类推展开一学期的阅读活动。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景及阅读评价表,并作相关评价。

阅读材料:《体验英语少儿阅读文库》、《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泡泡剑桥儿童英语故事阅读》

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事

阅读本事,是人们运用自我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本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事。要让学生能自主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技能。我们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运用不一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事。

1、低段:以听说为主;系统推进phonics教学。

一、二年级,我们结合朗文教材1A里面26个字母学习的特点,给学生人手一本《Phonicsforkids》及光盘,渗透Phonics教学,教会他们如何经过字母读音来记忆单词,有计划地实施自然拼读教学。经过将近一年的尝试研究,我们发现Phonics教学对学生学习单词有很大的帮忙,语音教学能够帮忙解决学生发音和词汇记忆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读单词、记忆单词和拼写单词的本事得到提高。

热身活动、激趣导入→形式多样、学习新知→组织活动、倡导参与→

引导实践、拓展运用→课外延伸、维持兴趣

2、中段:运用三段教学法,构成“引导式”阅读教学模式;

三、四年级,继续推进phonics教学,结合PEP教材starttoread,story,逐步构成三步法的阅读模式:看图说话——设置问题——阅读故事

3、高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构成“自主式”阅读教学模式。

五年级,学生对记忆单词、认读单词有了必须的方法,在教学中,开始尝试运用三段教学法,即pre-reading,in-reading,post-reading,指导学生学会浏览文段的技巧;养成跳跃式阅读习惯;重视多层次资料的拓展阅读;经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同时结合阅读教材《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和其他课外英语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经过很多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课堂阅读模式如下:

阅读前:引发兴趣,扫清障碍

阅读中:整体输入,任务驱动,解决新知,朗读指导

阅读后:深化理解,引导复述

六年级,继续运用三段教学法,逐步从“引导式”向“自主式”过渡,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结合阅读教材《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英语周报》、《教育周报》和课外阅读材料,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经过基础的英语句式,完成相应练习,读音准确流利,能简单复述对话、故事,并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单的文段。经过读写结合,使学生不但从阅读中学会了写作,还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的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存在问题

1、某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懒惰”现象,不能够从主观上进取主动配合,有“应付”现象。

2、在一年多的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不一样年级、不一样话题的阅读教学研究,初步构建了各年段的阅读教学模式,但还不成熟。同时,不一样课型的阅读研究还需下一阶段全面展开研究。

3、过于依靠现成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成阅读材料虽然图文并茂,趣味性强,但有些不是很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校本阅读材料、阅读方法多样化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课题的开展虽然经过了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

下阶段工作

1、进一步供给丰富的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完善各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3、有计划编写校本英语阅读教材。

4、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的力度,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请教、学习。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2

大家好!我们《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立至今已有整整九个月。借这天这个机会,向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作个简单的汇报。

我们这个课题组有个特点,那就是我们的九位组员来自黄浦区各个不同的学校,有民办学校、转制学校、普通完中、初级中学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各所学校的学生素质、基础不同,教学风格各有所长,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各有特色。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科研带动我们的教学工作、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作为落实二期课改理念的手段。我们围绕着如何上数学“好课”,重点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突出数学的思维品质的训练,让数学学科从专业学科发展为素质学科。课题组定期活动,一致认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力的动力工具,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就会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显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我们要感谢市、区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透过课题组这一形式,在互相学习、交流、研究的过程中,校与校之间缩短了距离,老师与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同时也开展了有序的竞争。九位老师将公开课作为展示我们研究成果的窗口,在短短几个月中,开设了市级公开课、展示课七节,区级公开课、展示课七节。我们组格致初的汤霞老师在“长三角洲”交流课中开了《二次函数中的数形结合》,暑假里更是走出黄浦、走出上海,去贵州省为当地学生开设了《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黄浦学校的顾涵明老师,随着六年级新教材的试行教学,让他们在潜意识阶段中,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多次孕育,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最近举办的“黄浦区首届教学课堂评比”活动中,我组四位老师参赛,三位老师进入了复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大家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做出回顾和总结。在全国及市级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十九篇。其中,我们的老大哥向宪贵老师表现尤为突出,他的《透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探索型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法》在《中学数学教育》上发表、《课堂教学发思》在《爱的教育》上发表,并在全国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在平《www..cn》时组内的交流活动中,我们感到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和共同发展的时代。要使我们的教学潜力有一个长足的提高,开展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齐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交流介绍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共同参与科研,共同研究中考命题。同时把这种风气再带到各自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中去。施仲涛老师在今春开设了区级IP远程教学展示课《去括号》,下半年更是甘当人梯,对备课组内的青年教师作精心指导,共同探讨,在大同中学的青年教师大奖赛中,两位青年教师同时获得一等奖。

此外,课题组还围绕课题听课、评课,撰写课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的组员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坚持研究,部分老师还去了福州参加了“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这一切都离不开各个学校的校长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我区教研员李建国老师更是对我们关心、鼓励,对我们作全程指导,我们的成绩倾注了他的智慧和成绩!

我们的教学为科研带给了实践基础,我们的科研为教学带给了理论指导,我们全体组员将一如既往,来年争取更大进步!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3

一、课题简介

20X年6月我校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了“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同年10月得以立项,20XX年10月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改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优点,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乡的人文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与学校的科技特色活动相结合,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一个平等和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环境,让他们都能受到平等教育,融入城市的教育环境中。从而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市民素质,维护地方安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构成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诱导不好,就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此伴随出现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出现更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因此,学校有职责、有义务为外来务工子女带给优质教育的义务。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构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1)实现均衡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就应是平等教育。在教育中,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独立性强等优点。能教育与影响本地学生的成长,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更好地发展。从这种好处上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体现真正好处上的均衡发展。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教育,能够进一步融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3)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他们家乡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地研究。能发掘这种多元文化。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善教育方法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潜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5)创新学校管理的需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调整等诸多问题。学校管理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才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改变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根据调研,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随地吐痰、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习上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课题组透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改变教师的观念,寻找适宜的教育策略。在教育中,好多教师还是老观念、老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愉悦地理解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全校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3、改善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众所周知: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师,在对孩子的意志品质、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道理而不是粗暴地打骂,让子女在友好和睦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外来务工子女:就是指从经济落后的地方流入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的劳动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外来人员,被人们约定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

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行为习惯是人在必须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构成的,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简言之,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构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构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改善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到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课题组拟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1)透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

(2)透过研究和实施,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师的教育方法,研究制定适宜的教育教学策略。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研究资料

资料:(1)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资料包括:学生籍贯、民族分布、学习基础、学习目标、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心理状况、家庭状况、家庭经济等状况。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探索如何发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应用目标激励法、自我教育法、相互教育法等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激励他们化被动理解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生活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要透过建立家长学校,理论的学习,探索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用心性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研究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贴合科学规律的学习习惯,探究怎样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挖掘、整理家乡的人文资源,既丰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又发展他们的交往、创新等潜力;如何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主动地阅读经典书籍,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怎样在课堂学习中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潜力、鉴别潜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XX年6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XX年2月——20XX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忙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潜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聘请太仓市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严乃超老师来校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透过自学、群众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3、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相关状况,为我校的主课题带给相关的研究资料,课题组成员在不记名的状况下,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对每道题目都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统计。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申报阶段

时间为20XX年6月——20XX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领导机构,落实研究计划,确立课题方案,完成开题论证工作。具体工作为:

在2011年6月,以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基本研究人员成立了总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了课题申报工作。在2011年11月成立了6个子课题组,制定各自具体的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12年5个课题成功申报了太仓市级课题(1个重点课题、两个规划课题、两个微型课题)在2012年10月举行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并启动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时间为20XX年11月——20XX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和调整课题研究,具体工作为:

全面实施研究方案,重点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班主任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在校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原因,研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二是任课老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透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潜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用心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理解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善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课题组利用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苏州市家长学校的心理学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在教学上,课题组透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引领教师在课堂上对外地民工子女进行因材施教,并且适时地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透过网络、书本收集了国内外在“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农村初中的外来民工子女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历史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XX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外地民工子女及家长都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透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访谈,了解他们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父母的职业和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学习、行为习惯)、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区别、是否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是否接触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印象如何等等;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平时会不会主动和老师联系、孩子如果有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的行为你是怎样教育的、对老师或学校有什么意见或推荐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有学生人数、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在班级间是如何分布的、学校招收了较多的务工子女,是否加重了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负担、日常教学管理中,针对务工子女有没有采取一些特殊的做法、对教师的安排有无特殊要求和做法、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透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改正的行为习惯。这为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子课题的研究

在主课题申报以后,各教研组成立了子课题组,各组长分别撰写了子课题的方案,并且进行了申报。申报的结果是:包志凌的课题《农民工子女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太仓市的重点课题,她以她们班级中的外来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各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曹磊的课题《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潜力》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资料是:在历史的教学中,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在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探索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透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型人才。施巧燕的课题《体育课中对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指导的研究》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资料是:研究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指导,提高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三个课题都是从不同学科来探索培养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策略,充实了主课题的资料,也为我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带给了依据。陆涛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音乐素养问题的研究》和朱巍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研究》在今年已经顺利结题。以上两个课题主要从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研究的,是我们主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

(四)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随着外来民工子女的不断增多,为了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学校制订了《浏家港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五)学校举办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活动

在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问卷中我们能够看出:孝心、关心和爱心三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个性是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件极小的事情大打出手,容易冲动。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来自学校及社会的爱心和关心,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也为了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潜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特举办了“道德讲堂”主题班会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都务必举办一次。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必须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来自于五湖四海。年龄相应比本地小孩大1或2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不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在家里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有些学生回家要帮忙父母干农活,学生的自理潜力较强。他们的父母在固定单位上班的不多,部分父母个体经营,还有部分家长承包种蔬菜。父母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子女接触的时间少,交流不多。对子女的教育更少。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低级、粗俗,礼貌缺失;满口土语、俗语;行为蛮横、粗野;遇事缺乏思考、喜欢动手动脚、甚至拳打脚踢;不尊敬老师;同时撒谎、不诚实、欺负弱小现象也时有发生。从父母的文化程度能够看出: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应都比较低。但是他们都比较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状况,但仅仅是问一下子女,很少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联系。当然他们也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外来民工子女在家都要做家务,一般在生活上都很节约,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但是好多外来民工子女自卑、缺乏自信心,主要表此刻:在穿着、学习等方面,总觉得自己落后一等;有的觉得自己言语十腔十调,穿着土里土气,担心同学笑话;本地孩子见多识广,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于是害怕抛头露面,再加上成绩较差,见识不广,更感到自己差劲。自卑导致他们个性介意别人的说话,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变成了挖苦、讽刺。从而导致打架、斗殴。在学习方面,外来民工子女的异地就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不稳定,而且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教育的管理体制、教科书的选取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必须的差异,势必造成他们在知识的衔接、潜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与人的相处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一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科上新旧知识断档状况十分严重,以上种种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学校、年级组二级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我校的受导学生一般是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个性是外来民工子女优先予以思考。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德育主任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大致状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是外地民工子女)。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德育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德育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资料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状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作业)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资料,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状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务必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4)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群众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构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齐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缺的更好的德育效果。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组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潜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状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1)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状况。

(2)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状况)。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6、导师奖励制度:

每学期学校将对导师进行考核。具体分值分配:工作手册(30%)+受导学生与家长评分(20%)+受导学生实际表现(30%)+其他教师评分(2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教育方面考核的一项重要资料。

(1)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教代会讨论后确定)。

(2)设立“优秀德育导师奖”。

7、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透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到达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能够根据导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有的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一些导师则透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忙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一些导师则利用电话、“心灵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潜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透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用心主动的自我调节,到达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规范、宣传道德楷模、引领道德风尚,“道德讲堂”建设活动是我校精神礼貌建设工作的重要资料,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方面,用心报道学校各类先进的优秀事迹,创造浓厚的道德氛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讲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我校决定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学校道德讲堂”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透过宣讲活动及开设班会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搞笑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构成。

2、“学校道德讲堂”工作目标

1)倡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努力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以及“学校道德讲堂”建设覆盖的目标。

2)“学校道德讲堂”的具体目标为:构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理解、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机制。

4)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潜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3、“学校道德讲堂”活动目的

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2)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4)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三心”教育,即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以“我学、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透过努力到达“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对教师进行“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提升自己”为主要资料的师德教育,传承我市教育行业精神。

4、“学校道德讲堂”活动安排。

1)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课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统一安排一次班会课开展活动,初一以“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为主题,初二以“友善互助、自强自立为主题,班主任根据本班状况制作一个“道德讲堂”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各班根据本班状况确定一名“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宣讲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学校道德讲堂”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各班需带给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道德故事、道德短片或照片相关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环节资料的道德讲堂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各班需带给:学生感想文章5篇

(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透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改意识增强,课题研究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如:姚云娟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外来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效率》发表在2013年的《科学大众》;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在“对外地民工子女的教育中”的运用》获2012年度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奏响自主学习旋律》获江苏省第十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二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信息素养,漫漫长路需求索——农村初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获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三等奖;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抗挫教育》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二等奖;陆涛老师撰写的论文《用爱浇灌他们心中的音乐之花》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耐心走进内心真心换得信心》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张瑾老师撰写的案例《为你打开一扇窗》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许爱林老师撰写的案例《老师帮我拍张群众照吧》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王芳老师撰写的案例《逃学风波》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

等奖;姚云娟老师撰写的案例《宽严相济——-“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给你一个机会,还我一个奇迹》获太仓市班主任案例评比三等奖。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用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德育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充分利用我校的品牌特色——科技教育,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养成教育。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4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和“应试教育”带来的对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学生主体定位转轨不到位,异常是研究中学生学习心理、品德行为很少顾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造成自控本事差、自学本事弱,不注重创造性地探究知识,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常规的德育工作不适应农村城镇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地方较多。表现为德育途经单一,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经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农村经济较为发达,外来子女就读较多,造成我镇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薄弱的地方:中学生物质拥有“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由此导致少年儿童思想迷茫,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构成,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不断增强,学校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症状。学校的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景,新的问题。在新的世纪,中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经过什么方法途径有效地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的确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前途未来的大问题。为此,我校确定了《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实验课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真探讨德育途径和方法,实践求真,探索前进。

二、实验的目标和资料

“中学生德育途经的探索”实验的目标是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一样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基于上述实验宗旨,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实验资料是:

(一)研究和探讨德育的途经:德育活动课、思想品德课、各种学科课、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学校文化、社会实践等均可与德育挂钩进行研究。

(二)研究和探讨德育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趣味引导法、激励指导法等。各个年级实验班根据本班实际情景,确定实验资料,拟定实验措施,进行探索。

1、探索礼仪教育的途经。礼仪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它与礼貌是孪生兄弟,相伴在同等条件下。所以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礼貌程度的重要体现。一个健康有序、礼貌提高的社会,不仅仅是一个“赏罚分明”的法治社会,还应是一个有“礼”,循“礼”的礼治社会。我们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是因为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礼貌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礼仪教育的长期性。

2、探索自信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进取性、主动性,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认识自已,强化意志的培养,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其参与群体生活的信心。

3、探索最佳德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规律,加强德育语文课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探讨其内化规律,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

4、探索有机高效的学科渗透教育模式。抓住学科渗透点,有机进行德育渗透,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5、探索德育活动的最佳模式。在中学阶段,按低、中、高年级段,分别设计适合少年兴趣爱好的模块活动,变封闭式的说教为开放式的教育实践,力求使班队活动自主化,校外教育阵地化,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中学生做事,学会做人。

三、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我们进行的中学生途径和方法的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按照自然实验法模式,将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实验有关准备工作。搞好思想发动,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制定实验方案,调整配备实验教师。建立实验组织是进行实验的保证,提高认识是进行实验的思想基础。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课题组编制出实验方案。之后,学校组织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谁,课题组根据意见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善,变粗为精。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8年12月)

1、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实验。分年级段第一步进行礼仪教育,低年级的入学基本礼仪,中年级的孝亲敬长礼仪,高年级的社会交际礼仪等。“蒙以养正”,从小施以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及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昌他们将来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条件和素质。

2、实验的深入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这一阶段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德育途径方法的实验秘研究:

(1)德育毓活动,培养规范化的行为习惯;

(2)建设高品位学校文化,实现环境优化;

(3)加强少先队职能工作的力度,实现自身教育的优化;

(4)加强社区网络教育,实现育人优化;

(5)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现德育评价的优化。

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实验总结阶段。一方面继续完善第二阶段的实验,另一方面验证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扩大实验面。再就是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系统总结。

四、实验的效果

(一)德育实验规范化

1、成立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制定了学校德育实验目标和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每周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学校校外有德育基地,构建了德育社会网络,进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内有育人活动室如:电视台、广播站、劳技室等,多角度、多方位强化德育环境。

2、重视课题管理。学校将课题管理列为工作重点。课题管理的区位体此刻研究流程上,管理好各环节的实验是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手段。拟订的方案便于操作化。根据实验方案,实验教师投入具体的操作行为,有序推进研究的进程,使静态化的方案转化成动态化的实施。每一个实验班确定好实验题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将总体目标具体化,逐步推进,使课题研究的进程显得明晰。注重实验研究成果,目的是变点为面,把各个班级实验研究的成果经过适宜的方式推出或推广,使之产生更大效益。

(二)德育资料系列化

1、根据《中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资料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团体主义教育、礼貌礼仪教育、孝亲敬长教育、养成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热爱劳动教育、法制规约教育、激励转化教育等。在每种教育资料的实验研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目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并在各种教育实验研究中交叉和相互渗透,寻找最佳切入点,避免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实效情景。

2、我们还经过营造礼貌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学校建设即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德育教育,经过努力,基本上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长年有绿,四季有花,处处育人。经过优美的学校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的礼貌行为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构成观念,进而转化为行为。

3、学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定期开展活动,共同研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情景。每学期的优质课竞赛都邀请家长参加听课、评课,其评价标准必须要有德育资料,其竞赛结果张榜公布,并给与奖励。为检验德育效果,教导处定期经过试卷问答和德育知识竞赛,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学校还聘请了派出所警员为法治副校长,经常到学校举办法制讲座,主讲的资料有“梦想与道德”、“社会与法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等,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每学期还举办小报竞赛,经过评比把优秀的小报经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大队部的每项活动都有计划、有记录、有结果、有总结。为加强内部管理,学校拟定了内部管理方案,统一制定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开展的“五星班团体”的争创活动,每周进行评比。

5、学校经常组织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献血、清洁街道、慰问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完成调查报告。每期组织一次“评先”活动,宣传先进师生的典型事迹,组织师生向他们学习,每年的“元旦”、“清明”、“六一”、“国庆”,学校都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入队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德育方法科学化

我们在实验中,坚持德育工作研究的方向性、针对性、情感性、趣味性和激励性,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方向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向心力”。我们坚持教书育人的方向,大力开展德育工作,做到“讲层次、有实效”。如,每一天利用早读前的15分钟,经过校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和好人好事的宣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学习各行各业英模的高尚情操,学习本校先进师生的优秀品质。

针对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说服力”。德育工作必须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针对他们的脾气禀性,不一样的举止言行,不一样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的成长环境,采取不一样疏导方式。我们在德育实验中总结出五种疏导方法:(1)说理(2)规劝(3)慰抚(4)感化(5)警示。

情感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感染力”。“感人者莫过于情”,情感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情感投入的核心是关心人、体贴人。对学生教育满腔热情耐心引导,在学习上帮忙,在生活上体贴,在思想上关怀,使他们真正获得教师的爱。

趣味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吸引力”。我们依据青少年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经常开展一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自护自救演讲,安全知识抢答赛,尊师敬长、讲礼貌懂礼貌故事会,“我心中的二十一世纪”作文写作竞赛,“生命的意义”等,来吸引大多数人的参与,从而进行广泛地德育教育。

激励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内驱力”。学校开展了“五星班团体”评比,制定了学生一日生活行为规范,大队部每一天有人监督检查,每周进行评比。各中队均制定出争章达标计划,按计划参与竞赛达标活动。

(四)德育途径多样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德育途径的选择,必须体现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德育实验的扩展性,注重德育途径的多样性,强化全方位育人,其具体做法是:

(1)建立爱国主义德育基地,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管理;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商店、农村,深入基层,参加实践,体验生活,陶冶情操,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3)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团体主义思想。

(4)过好“五节”;清明踏青节、六一儿童节、庆祝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科技艺术节。为学生供给发挥兴趣和特长的机会,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染力,给学生留下一个终生难忘的小学时代。

(5)强化《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不仅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并且要能自觉遵守,对学生的品德有科学的评估体系,有周评、月评、期评和年度总评。经过实验,学生生活丰富多彩、遵纪守法,行为高雅。

五、存在问题

1、重智轻德现象仍普遍存在。如果把目前的德育与智育作一比较,不管你承认与否,事实有目共睹,在我们学校部分教师中,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落实在行动上却远远不够。追塑原因,自上而下,智育有硬指标:及格率优秀率,而德育没有。所以,尽管学校重视德育,尽管大家明白“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道理,但德育与智育比较,教师仍“一手软、一手硬”。

2、学科德育标签化。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审视我们的学科德育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渗透,往往是标签化的。相当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在课前、课后或课中,说上几句与德育有关的话,就算是完成了学科的德育任务。这种标签化的方式,不能说没有一步效果,但与“润物细无声”和德育要求相比,距离是遥远的。

3、德育资料、方法单一。长期以来,教师更习惯把道德教育当作一般的知识原理对学生加以灌输,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丰富的资料,德育方法重说教、轻实践,存在着许多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4、活动缺少创意,资料缺乏。德育离不开活动,尤其是小学生,如何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展富有成效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德育活动要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另外,需指出的是有些工作我们是做了,活动也搞了,但未能及时收集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总结得失。所以,能反映实验过程的构成性材料不齐。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1、班主任工作要求真务实。目前要以《守则》、《规范》为依据,结合班级实际,从小事抓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思想转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怀沟通;统一教育方法,争取家长配合,构成教育合力。

2、少先队要发挥组织功能,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开展学生易于理解的种类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3、语文课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避免课堂说教,避免贴标签式的渗透,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实践、重体验,提高语文课质量,另外,要注意选择典型个案,向外投寄,争取发表。

4、要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努力创设宽松融洽的、积极向上的从文环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要营造催人奋进的物态环境,到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重视活动过程的指导、督查,重视资料的积累。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5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提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坚持,让学生在自主习的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学“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原则,合作是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策略探究》申报立项20xx年5月被立项为市级微型课题。

课题正式立项后,首先对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对课题的有关研究信息开展了文献研究,构成了本课题的“文献综述”文本;撰写并反复讨论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研究框架基本构成后,于20xx年6月进行了开题,完成了课题研究实施步骤的第一阶段工作。

一、前阶段研究工作:

从20xx年10月起,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半年来,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计划,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激发课题研究的进取性

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原先科研的基础比较薄弱。学校经过调研和反复讨论,认为学校教师科研本事提升的途径,应当围绕具体的教学实践产生的问题来开展教育科研的工作,教师仅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丰富学识、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我们的课堂仅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进取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仅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所以,我们选取本课题开展研究,既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又容易上手,易于操作。经过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促进教师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探究乃至构成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强调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要求,由此激发教师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和进取性。

(二)组织课题研究,提出研究要求和任务

课题核心组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推进课题研究,即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推动课题求真务实实施,把主动参与评比的教师组织为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参考,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资料、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讲解指导,强调了“宽进严出”的原则。

(三)加强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习,做好实施研究的铺垫

一是理论指导,围绕课题的课题研究的支撑理论:关于“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主体性教育观和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让教师学会把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学习和体验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促进教师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二是方法指导,从看案例、好案例、写案例、研案例,逐步分解研究的过程方法,引导教师进入课题研究状态。

(四)采取阶段推进策略,逐步深入研究课题

鉴于学校整体科研本事的薄弱,为高质量推进课题研究的进程,围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主题,本课题采取了“阶段推进、步步深入”的实施步骤。从今年6月起至此刻,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研究前,我们对学情分析,发现多数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教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能够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他们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独立探究、时而合作交流。过去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进取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经过探究课的实践操作,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探究者的位置,不断地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当教师们应对了多年传统的教学课堂突然变得如此活跃,教师以往茫然过:这样的课堂该怎样上?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该怎样教?在课题研究一步步的摸索和实践中,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知识灌输”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到达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每个教学案例都突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案例不仅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经过教学案例的研究,借鉴作用,从中获得正面经验或反面教训,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某些观点或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本课题组的教师异常是年轻教师,经过案例研究,倍感科研带来的欢乐。

对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有了深刻认识。而由于课题研究过程是案例研究与教学实践想结合,教师从不知怎样从事探究性的教学,到逐渐熟悉探究性的一般过程和教学方法。异常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以及实践研究课,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教学指导策略,比如教师示范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探究的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帮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课后的评课活动学校领导和听课教师的充分肯定,更让我们相信这些指导策略在探究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性。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科研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提炼指导有效策略,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就研究资料的本身来说,经过文献整理以及对案例资料的分析研究,已有的研究的成果已经很多,归类起来常见的有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经过问题激疑、注重学法指导等方法策略。新课题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是重点,但能够是自主探究,也能够是合作探究,学校教育一般是班级团体的学习,合作探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校本研究方向上,我们确立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指导策略,前期确定“学生主体背景下的合作探究的指导策略研究”,把案例中反映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归纳、整理、分析,目的是经过研究,寻找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的组织、协调、沟通、评价等方面的有效性策略。

比如,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合作学习,学生探究学习在合作中的交流主要表现为表达、倾听和讨论。课题组研究分析认为,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对不一样观点可进行辨论,进行交流,在辩论、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经过自学、自探去验证或发现结论,不盲从书本、教师和名人。经过一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训练,学生基本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了必须的提高。

二、下阶段工作:

本课题深入到了研究中期,前半年处于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阶段,其重点是经过案例分析、提炼,给予科学总结,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的教学规律和指导策略,以便从中推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或方法。本学期开始,我们将把重点移到对指导策略的实践行动研究方面来。课题核心将加强探究和指导,科学有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确保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研究资料:

1、开展一次调查问卷活动。准确把握课题深入研究的切入点为了确保课题研究不偏离方向,取得实效,在课题的实验论证过程中,我们准备对教师和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和学生反响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按照课程标准和课题的研究资料,针对学生的主要是:探究的兴趣、学习本事的提高、探究的方法选择、合作的氛围与感受等。针对教师的主要是:指导策略选择、教学效果、存在问题、改善提议等。

2、结合学校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取开展指导策略研究。“先教后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贴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先学”和“训练”都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后教”是教师指导性的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与课题研究的核心资料很契合。课题组准备下阶段对“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的教师指导策略结合案例研究进行探讨,即根据教师的指导原则与策略,设计一些探究课教案,指定教师根据设计的教案开展教学,考察并验证这些指导原则与策略的实效性。

三、主要工作:

1、实施调查研究。组织调查问卷活动,调查对象学科一个班,问卷资料为自主探究学习效果的反馈、提议等。

2、课题教师撰写“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题的论文,要求文中供给自我教学实践中真实的精彩事例并进行自我分析。将从论文中选取有质量的优秀论文。

3、开展教学实践交流活动,提高听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是提高整个学校教学水平,在实践中调整教与学的行为策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准备把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推向学科组教研活动。课题组根据个学科教学实际情景,确定某学科的研究主题,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交流研讨,从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把研究成果推广和在实践中应用的有效尝试。

4、继续对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案例主要选取课题组教师自我的教学实践,研究的侧重点是从教学案例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对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不一样指导策略进行描述、归纳与提炼,对这些策略的实效性进行分析与解释了解不一样指导策略的效果,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最终提炼出有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为课题结题做准备。

5、继续加强科研指导工作。科研室继续严格管理,进取推进,认真组织各项研究活动,及时对案例深入研究和论文撰写予以指导。

6、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完稿并成册。案例中将呈现不一样学科不一样探究活动的多样性指导策略及其特点、适用范围与条件等,如有条件或配以精选的案例及深度剖析,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四、进度安排:

20xx年6月:课题阶段如何进行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0xx年7月:继续围绕校本化教学案例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布置撰写论文任务研究指导:科研论文的撰写

20xx年9月:组织调查研究活动,实施阶段月活动安排

20xx年10月:论文交流和案例研讨活动,课题组分组研究小结

20xx年11月:《论文案例》初稿完成以及后期调查问卷设计

20xx年12月:完稿《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各项准备工作、课题结题

五、可预期成果

(一)结题报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题工作报告

(二)论文案例:《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论文案例》

(三)研究报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6

xx年12月至xx年12月,我在全校开展了《小学高年级男生课堂纪律管理的研究》调查问卷及课堂调研活动,发现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已经逐步改变,老师们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尤其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课堂上出现的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激发,课堂是生动的、积极的,活跃的。

一、在课改中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很多课堂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使课堂成了少数人活跃的舞台。

2、学生们看似积极的发言,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地、安静的思考,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还有的课堂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3、新课堂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张扬个性,于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手平放、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了把小手举得高高,随便下位,且伴着“我、我”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抢答,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果不高。

4、学生不懂得尊重与倾听,当别人发言时,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随便插嘴打断,嘲笑讥讽,言论自由了,良好的品格却逐渐埋没了。

5、课堂上高年级男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当老师在提问其他同学时,主张“事不关己”的学生就开始“开小差”,有的摆弄书本、文具,有的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形散神又散。诚然,新课程倡导构建宽松民主的活力课堂,但这种“活”中也需要有新的纪律规则。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计划研究目标:

(1)研究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2)理论上探索小学生自律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

研究措施:

(1)从个体到集体的原则。小学生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才能较好地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他人、社会协调的能力。

(2)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则。小学生是从遵守已有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权威作用很强,而在中年级则又会出现缺乏外在权威约束、自己又不能很好约束的特殊时期,高年级则开始学会了自我约束。应该说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从他律学会自律的阶段。

(3)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的原则。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最主要的地方,学校和家庭中的实践也是社会实践问题的基础。

(4)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5)做好课题的总结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宽泛的行动研究方法。

三、已经实施的活动及调查

教师对课堂纪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65.3%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要遵守课堂纪律,27.2%认为班主任很少强调,2.7%认为班主任没有强调,4.8%的学生对于班主任是否强调遵守课堂纪律表示不知道。

由数据可知,超过60%的小学教师重视课堂纪律,从中反映课堂纪律在小学教师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是很难保证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另一方面,说明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课堂违纪多,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

四、收获

一些学生课堂纪律很差,且屡教不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以下一些细节,把握一些教学中的尺度,从而更好掌控课堂纪律,改变并完善一些课堂纪律较差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的行为。

1.从学生们有兴趣的话题开始讲。有兴趣是最好的保持课堂纪律的方法。

2.让学生多讲,自己少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不要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也有思想也想表达,也想交流,也想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来长进,来知道什么地方是对的,什么地方是错的,怎么错了,下次应该怎么办。

3.试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是会感受到的。

4.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因为硬邦邦的敲打声冷酷、刺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5.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教师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6.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无奈、无能。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7.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轻易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抵触老师的教学。

8.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

9.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10.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11.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12.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3.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4.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教师的出气筒,而是需要教师关心、爱护的对象。

15.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改正缺点。

16.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17.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反复。只有在不断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中不断的改进错误,呈螺旋式改变趋势,从而督促学生慢慢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我们教师在注意以上一些细节的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反复地思考和实践,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不断总结,从而更好进行教学。

五、经验与问题

本课题难点在于:影响学生动因及其的研究实验。

人的因素第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动,固然与教师的主导由重要的关系,但就其学生个体而言,与他们的动因有关。这些动因涉及多方面,有思想、情绪、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社会背景,尤其是动因关联着的学生个性有千差万别,思想心理也是处于动态的,且各个动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制约,这就为研究和实验增大难度。

不过,我们有过去实施过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准备从下面两点突破:

1.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现有的思想、情趣、爱好、心理、品质及其背景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微机整理、归纳、建档。

2.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调查、了解和分析,选择其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个性因素,按课题有关要求,具体运作予以突破。

课题研究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尊重、平等教育也好,师生互动也好,关键在于教师,首先和重要的,在实施本课题全过程中,自始自终组织参加研实的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观摩师生互动的优质课,随时了解所在班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使其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得到超越,理论上得到完善和丰富,学生实际得到不断了解。

其次,对参加研究的教师进行课题培训,通过对本课题方案和细则的宣讲、解说相关理论和学习,使其了解本课题的界定、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及难点的突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使其明确各时段的目的、要求,增强参加研究实验教师对具体行为自觉性,提高有效性。

第三,具体运作,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配合。

1.课内,各任课教师按本课题对教师具体行为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规范;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科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学生生活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学生生活的兴趣和依恋感。

2.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责任更重大了,内容增多了,组织各种主体班会,广泛开展兴趣小组,实行干部轮换制,当好生活指导教师,落实《师生对话卡》。

第四,将研究实验内容,分解为若干微课题和微微课题,划分若干时段,每个时段重点研实一个微课题或几个微微课题,有利于目标集中。除了对整个方案拟定出细则外,每个时段都要列出行事历,这个行事历包括目的、内容,负责人以及相关要求,使之能更好更具体操作。

第五.每月定期召开两个会,一是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二是参加研实教师小结会。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反映,在教与学方面,师生相互沟通;教师小结会,一是按时段要求和学生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教师按课题要求的教育教学行为。

六、今后研究方向

1、明确学科规矩与要求,并经常性提醒。数学课有数学课的规矩,英语课有英语课的要求,“先说断,后不乱”。否则,就无序。而且对于要求和规矩不能朝令夕改,并要经常性强化、提醒,让学生形成习惯。

2、教学中做到“心有余而力要足”。“心有余”,就是除了教学要管课堂,不能只专注其一,而忽略课堂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特别是学生反应情况。要做到“心有余”,前提是充分备好课。“力要足”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管理上的坚持力要足,不要忽紧忽松、虎头蛇尾。

3、不要吝啬关爱、喜欢、期望与赞赏的语言,加强正面引导。想赞美就说出来、写下来,有期望就提出来、递过去。学生渴望被关爱被喜欢被赞美,我们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褒奖语言、热情掌声、欣赏眼神和期待目光。

4、师生共同管理,培养“规则”意识课堂管理光靠教师太势单力薄,需要学生在提高认识、强化纪律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集体活动没有规则是无法有序顺畅进行的,“规则”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实现师生共同管理。

5、运用丰富的体态语暗示和控制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体态语,举首投足、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目光眼神等等都各不一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一出现,学生立即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配合默契,心照不宣。

6、分层次管理,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对于违纪学生群体要注意长期观察、分析,哪些是“跟班儿”,要心中有数,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努力瓦解同盟,做到“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7、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学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教学,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大,心理距离也大,而教师的影响力也就小了,学生熟悉了你的特点,后面的学生就可胡作非为了: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听音乐的就司空见惯了。

8、以任务或课堂练习调控纪律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总结课题实验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并积极进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与装点门面的,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学生并服务于学生。本学期一定本着这个原则,潜心研究、服务教学。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7

一、课题研究背景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崔峦曾指出:“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拨款充实学校图书,促成在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于今年5月启用。在大陆,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知识工程”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我校地处于丘陵地区,农村的孩子在家有空之余就是做游戏,看看电视、打游戏,并且这游戏许多也是无意、无益的游戏。孩子在家就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一辈的家长对孩子是宠爱有加,更是认为让孩子们玩好吃好就一切都好。孩子们在学校里除学习现有的课本知识以外,很多孩子就是无心于课外阅读,所以许多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有的孩子此刻经常捧在手的是《阿衰》、《乌龙院》等爆笑类图书,有的孩子课外阅读量甚至为零。这样的课外阅读积累是严重制约孩子的语文素养发展,此刻的语文阅读量的缺失严重影响现行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影响学校孩子的作文整体水平无法再上一个台阶。这样的现行状态甚至会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影响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景,高年级学生有必须的阅读本事,加上孩子有必须的自制本事,并且此刻学校的高年段的语文教师相对整个学校来说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们有新颖的观念、执着的研究热情,勇于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基于这样的问题认识,我们课题组成员提出本课题《小学语文高段课内外有效整合》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说与研究目标

整合,按照《辞海》中相关解释就是经过把不一样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齐,也叫交融在一齐,让他们经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在那里课内外整合,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年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出发,发挥孩子的进取主动性,经过组织和协调,把课堂内外影响学生阅读的各种因素,有效的相互渗透、相互交互,整合成一个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系统,以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互动,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本事的阅读习惯,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阅读有意义,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良好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研究目标:

1、立足课堂,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点和基本方法,沟通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我们将以语文课堂为中心,做到立足课堂,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帮忙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本事。

2、培养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阅读整合的骨干教师。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进取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学科特点,资料丰富、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研究资料也丰富,因而必然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⑴调查研究法经过问卷调查分析现行语文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兴趣及本事。

⑵行动研究法采用以行为观察、调查研究等辅助方法研究讨论总结出适合高段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教学策略、方法,提高阅读的兴趣。

⑶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书籍,为课题开展研究起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⑷经验总结法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重点,探索有效的整合方法,总结得失,寻找小学高段学生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122012.2)

1、问卷调查,统计本校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2、成立课题组,开题论证。

3、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开展起理论指导,并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学习。

(二)实施阶段(2012.32012.12)

1、环境布置。利用各种有益环境熏陶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掌握课外阅读方法,经过相关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经过不间断地学习,把教师的自我学习与外出学习相结合。以教师自身的“身教”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读书。

3、立足课堂,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点、方式、策略,探索出必须有效的方式、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结合课题相关活动,开展一系列的课内外阅读评比活动,营造“书香班级”、“书香学校”的活动。

(三)小结阶段

1、全面就课题阶段性研究作相关总结。

2、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等原始材料。

3、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展开研讨。

五、研究措施

本课题自开题一年多来,围绕课题全体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主要现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一)调查问卷,开题论证

本课题组成员在开题前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景,就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24份。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要有后顾之忧,将自我在课外阅读这一方面有关的情景真实地填写,以便获得最真实、最有效的调查数据,获得学生现有的藏书量,了解课外阅读的现状、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等,以便产生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方法,更好地解决我们学校现有高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针对学生现有的情景,发现我们同学在校时间很少看课外书,就是看好多同学喜欢看《阿衰》、《爆笑学校》《乌龙院》等搞笑漫画,很多学生回家基本上看电视比较多,制定出调查报告,为课题开题论证供给一个正确的方向与导向。

(二)环境布置,营造书香

孩子爱上阅读,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为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为此课题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

1、学校成立“书香学校”领导小组,开展活动启动仪式。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求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我的阅读积累。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及评比方法。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在高教楼上的每个走廊的黑板能够宣传读书的作用,让走廊上的每块黑板都会说话,都向学生传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味儿。

2、开辟“图书角”。我们高年段学生的教室都有一个崭新的六层大书橱柜,这就是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图书的来源由学生捐赠和教师捐赠的方式,辅以定期由图书馆整班借阅方式,这成为我们同学借阅图书的主要来源。另外如果隔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图书很多阅读完之后,能够采用班级与班级之间整班调换的方式来借阅以扩充图书的流通量。这样图书的来源被我们所解决。

图书的问题解决之后便是管理的问题。每个班级都有专任图书管理员,他们采用图书馆的形式把每本书号,整理成图书目录。借阅时都有借阅手册,每个同学只允许每次只允许借一本,且有时间限制。管理员做好详细的借阅登记。每隔一段时间3个管理员都会清点班级图书,发现有破损、涂改、撕毁等现象必须以3倍价格赔偿。

3、利用板报,营造氛围

每班都有一块大黑板。别小看这块黑板,这可是学生展现才华的天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能够利用板报之类的班级宣传天地将我们一阶段的阅读成果、阅读之星等呈现出来,结合图文并茂的黑板、板报,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是浓厚。

(三)立足课堂,探索方法

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养成、提高,与教师的阅读指导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说“一篇好作文是教师交出来的。”那我想说“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是教师培养出来的。”那里会读书不仅仅表现为爱读书,还表现为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会自我阅读。

1、以疑激趣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能够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中对课题的质疑,“小草和大树本是大自然中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植物,可在这儿为何以它为题呢?”很多孩子自然想到文中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她创作了《简爱》,这是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夏洛蒂勃朗特以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敢于拼搏、敢于追求自我幸福的坚强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8

一、课题研究背景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崔峦曾指出:“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拨款充实学校图书,促成在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于今年5月启用。在大陆,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知识工程”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我校地处于丘陵地区,农村的孩子在家有空之余就是做游戏,看看电视、打游戏,并且这游戏许多也是无意、无益的游戏。孩子在家就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一辈的家长对孩子是宠爱有加,更是认为让孩子们玩好吃好就一切都好。孩子们在学校里除学习现有的课本知识以外,很多孩子就是无心于课外阅读,所以许多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有的孩子此刻经常捧在手的是《阿衰》、《乌龙院》等爆笑类图书,有的孩子课外阅读量甚至为零。这样的课外阅读积累是严重制约孩子的语文素养发展,此刻的语文阅读量的缺失严重影响现行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影响学校孩子的作文整体水平无法再上一个台阶。这样的现行状态甚至会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影响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景,高年级学生有必须的阅读本事,加上孩子有必须的自制本事,并且此刻学校的高年段的语文教师相对整个学校来说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们有新颖的观念、执着的研究热情,勇于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基于这样的问题认识,我们课题组成员提出本课题《小学语文高段课内外有效整合》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说与研究目标

整合,按照《辞海》中相关解释就是经过把不一样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齐,也叫交融在一齐,让他们经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在那里课内外整合,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年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出发,发挥孩子的进取主动性,经过组织和协调,把课堂内外影响学生阅读的各种因素,有效的相互渗透、相互交互,整合成一个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系统,以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互动,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本事的阅读习惯,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阅读有意义,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良好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研究目标:

1、立足课堂,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点和基本方法,沟通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我们将以语文课堂为中心,做到立足课堂,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帮忙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本事。

2、培养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阅读整合的骨干教师。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进取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学科特点,资料丰富、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研究资料也丰富,因而必然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⑴调查研究法经过问卷调查分析现行语文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兴趣及本事。

⑵行动研究法采用以行为观察、调查研究等辅助方法研究讨论总结出适合高段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教学策略、方法,提高阅读的兴趣。

⑶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书籍,为课题开展研究起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⑷经验总结法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重点,探索有效的整合方法,总结得失,寻找小学高段学生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122012.2)

1、问卷调查,统计本校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2、成立课题组,开题论证。

3、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开展起理论指导,并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学习。

(二)实施阶段(2012.32012.12)

1、环境布置。利用各种有益环境熏陶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掌握课外阅读方法,经过相关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经过不间断地学习,把教师的自我学习与外出学习相结合。以教师自身的“身教”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读书。

3、立足课堂,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点、方式、策略,探索出必须有效的方式、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结合课题相关活动,开展一系列的课内外阅读评比活动,营造“书香班级”、“书香学校”的活动。

(三)小结阶段

1、全面就课题阶段性研究作相关总结。

2、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等原始材料。

3、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展开研讨。

五、研究措施

本课题自开题一年多来,围绕课题全体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主要现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一)调查问卷,开题论证

本课题组成员在开题前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景,就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24份。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要有后顾之忧,将自我在课外阅读这一方面有关的情景真实地填写,以便获得最真实、最有效的调查数据,获得学生现有的藏书量,了解课外阅读的现状、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等,以便产生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方法,更好地解决我们学校现有高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针对学生现有的情景,发现我们同学在校时间很少看课外书,就是看好多同学喜欢看《阿衰》、《爆笑学校》《乌龙院》等搞笑漫画,很多学生回家基本上看电视比较多,制定出调查报告,为课题开题论证供给一个正确的方向与导向。

(二)环境布置,营造书香

孩子爱上阅读,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为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为此课题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

1、学校成立“书香学校”领导小组,开展活动启动仪式。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求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我的阅读积累。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及评比方法。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在高教楼上的每个走廊的黑板能够宣传读书的作用,让走廊上的每块黑板都会说话,都向学生传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味儿。

2、开辟“图书角”。我们高年段学生的教室都有一个崭新的六层大书橱柜,这就是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图书的来源由学生捐赠和教师捐赠的方式,辅以定期由图书馆整班借阅方式,这成为我们同学借阅图书的主要来源。另外如果隔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图书很多阅读完之后,能够采用班级与班级之间整班调换的方式来借阅以扩充图书的流通量。这样图书的来源被我们所解决。

图书的问题解决之后便是管理的问题。每个班级都有专任图书管理员,他们采用图书馆的形式把每本书号,整理成图书目录。借阅时都有借阅手册,每个同学只允许每次只允许借一本,且有时间限制。管理员做好详细的借阅登记。每隔一段时间3个管理员都会清点班级图书,发现有破损、涂改、撕毁等现象必须以3倍价格赔偿。

3、利用板报,营造氛围

每班都有一块大黑板。别小看这块黑板,这可是学生展现才华的天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能够利用板报之类的班级宣传天地将我们一阶段的阅读成果、阅读之星等呈现出来,结合图文并茂的黑板、板报,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是浓厚。

(三)立足课堂,探索方法

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养成、提高,与教师的阅读指导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说“一篇好作文是教师交出来的。”那我想说“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是教师培养出来的。”那里会读书不仅仅表现为爱读书,还表现为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会自我阅读。

1、以疑激趣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能够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中对课题的质疑,“小草和大树本是大自然中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植物,可在这儿为何以它为题呢?”很多孩子自然想到文中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她创作了《简爱》,这是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夏洛蒂勃朗特以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敢于拼搏、敢于追求自我幸福的坚强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9

一、课题研究背景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崔峦曾指出:“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拨款充实学校图书,促成在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于今年5月启用。在大陆,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知识工程”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我校地处于丘陵地区,农村的孩子在家有空之余就是做游戏,看看电视、打游戏,并且这游戏许多也是无意、无益的游戏。孩子在家就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一辈的家长对孩子是宠爱有加,更是认为让孩子们玩好吃好就一切都好。孩子们在学校里除学习现有的课本知识以外,很多孩子就是无心于课外阅读,所以许多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有的孩子此刻经常捧在手的是《阿衰》、《乌龙院》等爆笑类图书,有的孩子课外阅读量甚至为零。这样的课外阅读积累是严重制约孩子的语文素养发展,此刻的语文阅读量的缺失严重影响现行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影响学校孩子的作文整体水平无法再上一个台阶。这样的现行状态甚至会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影响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景,高年级学生有必须的阅读本事,加上孩子有必须的自制本事,并且此刻学校的高年段的语文教师相对整个学校来说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们有新颖的观念、执着的研究热情,勇于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基于这样的问题认识,我们课题组成员提出本课题《小学语文高段课内外有效整合》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说与研究目标

整合,按照《辞海》中相关解释就是经过把不一样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齐,也叫交融在一齐,让他们经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在那里课内外整合,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年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出发,发挥孩子的进取主动性,经过组织和协调,把课堂内外影响学生阅读的各种因素,有效的相互渗透、相互交互,整合成一个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系统,以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互动,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本事的阅读习惯,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阅读有意义,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良好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研究目标:

1、立足课堂,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点和基本方法,沟通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我们将以语文课堂为中心,做到立足课堂,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帮忙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本事。

2、培养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阅读整合的骨干教师。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进取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学科特点,资料丰富、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研究资料也丰富,因而必然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⑴调查研究法经过问卷调查分析现行语文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兴趣及本事。

⑵行动研究法采用以行为观察、调查研究等辅助方法研究讨论总结出适合高段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教学策略、方法,提高阅读的兴趣。

⑶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书籍,为课题开展研究起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⑷经验总结法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重点,探索有效的整合方法,总结得失,寻找小学高段学生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122012.2)

1、问卷调查,统计本校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2、成立课题组,开题论证。

3、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开展起理论指导,并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学习。

(二)实施阶段(2012.32012.12)

1、环境布置。利用各种有益环境熏陶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掌握课外阅读方法,经过相关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经过不间断地学习,把教师的自我学习与外出学习相结合。以教师自身的“身教”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读书。

3、立足课堂,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点、方式、策略,探索出必须有效的方式、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结合课题相关活动,开展一系列的课内外阅读评比活动,营造“书香班级”、“书香学校”的活动。

(三)小结阶段

1、全面就课题阶段性研究作相关总结。

2、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等原始材料。

3、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展开研讨。

五、研究措施

本课题自开题一年多来,围绕课题全体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主要现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一)调查问卷,开题论证

本课题组成员在开题前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景,就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24份。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要有后顾之忧,将自我在课外阅读这一方面有关的情景真实地填写,以便获得最真实、最有效的调查数据,获得学生现有的藏书量,了解课外阅读的现状、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等,以便产生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方法,更好地解决我们学校现有高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针对学生现有的情景,发现我们同学在校时间很少看课外书,就是看好多同学喜欢看《阿衰》、《爆笑学校》《乌龙院》等搞笑漫画,很多学生回家基本上看电视比较多,制定出调查报告,为课题开题论证供给一个正确的方向与导向。

(二)环境布置,营造书香

孩子爱上阅读,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为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为此课题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

1、学校成立“书香学校”领导小组,开展活动启动仪式。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求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我的阅读积累。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及评比方法。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在高教楼上的每个走廊的黑板能够宣传读书的作用,让走廊上的每块黑板都会说话,都向学生传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味儿。

2、开辟“图书角”。我们高年段学生的教室都有一个崭新的六层大书橱柜,这就是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图书的来源由学生捐赠和教师捐赠的方式,辅以定期由图书馆整班借阅方式,这成为我们同学借阅图书的主要来源。另外如果隔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图书很多阅读完之后,能够采用班级与班级之间整班调换的方式来借阅以扩充图书的流通量。这样图书的来源被我们所解决。

图书的问题解决之后便是管理的问题。每个班级都有专任图书管理员,他们采用图书馆的形式把每本书号,整理成图书目录。借阅时都有借阅手册,每个同学只允许每次只允许借一本,且有时间限制。管理员做好详细的借阅登记。每隔一段时间3个管理员都会清点班级图书,发现有破损、涂改、撕毁等现象必须以3倍价格赔偿。

3、利用板报,营造氛围

每班都有一块大黑板。别小看这块黑板,这可是学生展现才华的天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能够利用板报之类的班级宣传天地将我们一阶段的阅读成果、阅读之星等呈现出来,结合图文并茂的黑板、板报,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是浓厚。

(三)立足课堂,探索方法

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养成、提高,与教师的阅读指导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说“一篇好作文是教师交出来的。”那我想说“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是教师培养出来的。”那里会读书不仅仅表现为爱读书,还表现为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会自我阅读。

1、以疑激趣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能够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中对课题的质疑,“小草和大树本是大自然中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植物,可在这儿为何以它为题呢?”很多孩子自然想到文中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她创作了《简爱》,这是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夏洛蒂勃朗特以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敢于拼搏、敢于追求自我幸福的坚强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10

一、课题简介

20X年6月我校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了“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同年10月得以立项,20XX年10月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改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优点,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乡的人文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与学校的科技特色活动相结合,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一个平等和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环境,让他们都能受到平等教育,融入城市的教育环境中。从而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市民素质,维护地方安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构成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诱导不好,就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此伴随出现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出现更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因此,学校有职责、有义务为外来务工子女带给优质教育的义务。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构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1)实现均衡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就应是平等教育。在教育中,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独立性强等优点。能教育与影响本地学生的成长,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更好地发展。从这种好处上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体现真正好处上的均衡发展。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教育,能够进一步融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3)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他们家乡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地研究。能发掘这种多元文化。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善教育方法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潜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5)创新学校管理的需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调整等诸多问题。学校管理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才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改变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根据调研,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随地吐痰、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习上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课题组透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改变教师的观念,寻找适宜的教育策略。在教育中,好多教师还是老观念、老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愉悦地理解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全校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3、改善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众所周知: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师,在对孩子的意志品质、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道理而不是粗暴地打骂,让子女在友好和睦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外来务工子女:就是指从经济落后的地方流入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的劳动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外来人员,被人们约定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

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行为习惯是人在必须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构成的,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简言之,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构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构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改善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到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课题组拟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1)透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

(2)透过研究和实施,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师的教育方法,研究制定适宜的教育教学策略。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研究资料

资料:(1)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资料包括:学生籍贯、民族分布、学习基础、学习目标、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心理状况、家庭状况、家庭经济等状况。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探索如何发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应用目标激励法、自我教育法、相互教育法等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激励他们化被动理解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生活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要透过建立家长学校,理论的学习,探索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用心性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研究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贴合科学规律的学习习惯,探究怎样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挖掘、整理家乡的人文资源,既丰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又发展他们的交往、创新等潜力;如何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主动地阅读经典书籍,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怎样在课堂学习中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潜力、鉴别潜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XX年6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XX年2月——20XX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忙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潜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聘请太仓市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严乃超老师来校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透过自学、群众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3、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相关状况,为我校的主课题带给相关的研究资料,课题组成员在不记名的状况下,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对每道题目都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统计。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申报阶段

时间为20XX年6月——20XX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领导机构,落实研究计划,确立课题方案,完成开题论证工作。具体工作为:

在2011年6月,以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基本研究人员成立了总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了课题申报工作。在2011年11月成立了6个子课题组,制定各自具体的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12年5个课题成功申报了太仓市级课题(1个重点课题、两个规划课题、两个微型课题)在2012年10月举行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并启动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时间为20XX年11月——20XX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和调整课题研究,具体工作为:

全面实施研究方案,重点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班主任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在校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原因,研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二是任课老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透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潜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用心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理解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善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课题组利用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苏州市家长学校的心理学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在教学上,课题组透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引领教师在课堂上对外地民工子女进行因材施教,并且适时地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透过网络、书本收集了国内外在“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农村初中的外来民工子女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历史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XX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外地民工子女及家长都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透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访谈,了解他们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父母的职业和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学习、行为习惯)、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区别、是否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是否接触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印象如何等等;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平时会不会主动和老师联系、孩子如果有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的行为你是怎样教育的、对老师或学校有什么意见或推荐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有学生人数、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在班级间是如何分布的、学校招收了较多的务工子女,是否加重了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负担、日常教学管理中,针对务工子女有没有采取一些特殊的做法、对教师的安排有无特殊要求和做法、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透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改正的行为习惯。这为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子课题的研究

在主课题申报以后,各教研组成立了子课题组,各组长分别撰写了子课题的方案,并且进行了申报。申报的结果是:包志凌的课题《农民工子女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太仓市的重点课题,她以她们班级中的外来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各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曹磊的课题《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潜力》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资料是:在历史的教学中,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在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探索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透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型人才。施巧燕的课题《体育课中对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指导的研究》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资料是:研究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指导,提高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三个课题都是从不同学科来探索培养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策略,充实了主课题的资料,也为我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带给了依据。陆涛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音乐素养问题的研究》和朱巍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研究》在今年已经顺利结题。以上两个课题主要从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研究的,是我们主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

(四)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随着外来民工子女的不断增多,为了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学校制订了《浏家港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五)学校举办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活动

在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问卷中我们能够看出:孝心、关心和爱心三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个性是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件极小的事情大打出手,容易冲动。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来自学校及社会的爱心和关心,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也为了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潜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特举办了“道德讲堂”主题班会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都务必举办一次。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必须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来自于五湖四海。年龄相应比本地小孩大1或2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不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在家里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有些学生回家要帮忙父母干农活,学生的自理潜力较强。他们的父母在固定单位上班的不多,部分父母个体经营,还有部分家长承包种蔬菜。父母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子女接触的时间少,交流不多。对子女的教育更少。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低级、粗俗,礼貌缺失;满口土语、俗语;行为蛮横、粗野;遇事缺乏思考、喜欢动手动脚、甚至拳打脚踢;不尊敬老师;同时撒谎、不诚实、欺负弱小现象也时有发生。从父母的文化程度能够看出: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应都比较低。但是他们都比较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状况,但仅仅是问一下子女,很少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联系。当然他们也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外来民工子女在家都要做家务,一般在生活上都很节约,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但是好多外来民工子女自卑、缺乏自信心,主要表此刻:在穿着、学习等方面,总觉得自己落后一等;有的觉得自己言语十腔十调,穿着土里土气,担心同学笑话;本地孩子见多识广,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于是害怕抛头露面,再加上成绩较差,见识不广,更感到自己差劲。自卑导致他们个性介意别人的说话,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变成了挖苦、讽刺。从而导致打架、斗殴。在学习方面,外来民工子女的异地就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不稳定,而且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教育的管理体制、教科书的选取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必须的差异,势必造成他们在知识的衔接、潜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与人的相处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一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科上新旧知识断档状况十分严重,以上种种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学校、年级组二级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我校的受导学生一般是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个性是外来民工子女优先予以思考。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德育主任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大致状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是外地民工子女)。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德育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德育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资料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状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作业)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资料,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状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务必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4)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群众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构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齐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缺的更好的德育效果。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组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潜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状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1)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状况。

(2)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状况)。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6、导师奖励制度:

每学期学校将对导师进行考核。具体分值分配:工作手册(30%)+受导学生与家长评分(20%)+受导学生实际表现(30%)+其他教师评分(2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教育方面考核的一项重要资料。

(1)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教代会讨论后确定)。

(2)设立“优秀德育导师奖”。

7、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透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到达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能够根据导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有的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一些导师则透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忙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一些导师则利用电话、“心灵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潜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透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用心主动的自我调节,到达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规范、宣传道德楷模、引领道德风尚,“道德讲堂”建设活动是我校精神礼貌建设工作的重要资料,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方面,用心报道学校各类先进的优秀事迹,创造浓厚的道德氛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讲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我校决定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学校道德讲堂”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透过宣讲活动及开设班会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搞笑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构成。

2、“学校道德讲堂”工作目标

1)倡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努力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以及“学校道德讲堂”建设覆盖的目标。

2)“学校道德讲堂”的具体目标为:构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理解、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机制。

4)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潜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3、“学校道德讲堂”活动目的

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2)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4)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三心”教育,即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以“我学、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透过努力到达“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对教师进行“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提升自己”为主要资料的师德教育,传承我市教育行业精神。

4、“学校道德讲堂”活动安排。

1)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课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统一安排一次班会课开展活动,初一以“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为主题,初二以“友善互助、自强自立为主题,班主任根据本班状况制作一个“道德讲堂”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各班根据本班状况确定一名“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宣讲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学校道德讲堂”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各班需带给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道德故事、道德短片或照片相关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环节资料的道德讲堂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各班需带给:学生感想文章5篇

(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透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改意识增强,课题研究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如:姚云娟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外来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效率》发表在2013年的《科学大众》;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在“对外地民工子女的教育中”的运用》获2012年度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奏响自主学习旋律》获江苏省第十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二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信息素养,漫漫长路需求索——农村初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获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三等奖;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抗挫教育》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二等奖;陆涛老师撰写的论文《用爱浇灌他们心中的音乐之花》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耐心走进内心真心换得信心》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张瑾老师撰写的案例《为你打开一扇窗》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许爱林老师撰写的案例《老师帮我拍张群众照吧》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王芳老师撰写的案例《逃学风波》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

等奖;姚云娟老师撰写的案例《宽严相济——-“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给你一个机会,还我一个奇迹》获太仓市班主任案例评比三等奖。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用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德育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充分利用我校的品牌特色——科技教育,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养成教育。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11

我们课题组自承担“教语文”教学与“学语文”教学之比较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人员热情饱满,态度用心,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结合理论上实验课,阶段性工作取得了必须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1、用心创造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早在20XX年5月,本课题组顾问特级教师林惠生老师在带领本课题主持陶波老师去江门参加人教版教材培训会议期间,陶波比较具体的了解了林惠生老师所主持的省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在林惠生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陶波老师决定开始着手“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

征得林惠生老师同意后,陶波、陈振华、黄咏志、黄广萍四位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协商筹划,准备将“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作为林惠生老师“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这一省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并准备将此课题作为一个单独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至此,“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成立。

2008年8月,课题组在林惠生老师的指导下,为“教语文与学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这一教学科研课题撰写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并很快有了回应,课题组就用心投入了该课题的研究。

2、确定研究计划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2008年8月——2008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请课题立项

(2)准备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3)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

(4)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确立各项研究的主要承担人,落实各项研究的研究计划。

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

(1)本课题的各项研究资料按计划开展研究。

(2)深入开展行动研究、理论研究。

(3)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4)2009年3月对各项研究进行中期检查,各项研究的负责人汇报研究进展状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0月)

(1)各项研究先后各自进行总结,并将总结上报课题组。

(2)课题组进入总结阶段,并完成总结报告。

(3)申请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组进行评估验收。

(4)将验收后的结果上报课题组。

3、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所以课题组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力求每一个参与研究的教师能充分的理解“教语文”与“学语文”这两种不同教学思维。

为此,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透过讲解,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强化理论学习,并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先后学习了林惠生老师撰写的《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三大转型》等重要文章,还阅读了《语文教改20年的科学价值》,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等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超多的著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很多网络信息。课题组还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5、用心进行课题的研讨和管理

在近半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透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课题组成员都各自开了一节公开课,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资料丰富多彩。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6、阶段性成果明显,教师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均有提高。

经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教师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陶波老师已撰写三篇课题研究的论文:《“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其中《“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已投稿至《中学语文》杂志社,杂志社修改发来用稿通知书,将于2009年2月第二期发表此文。《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一文和由陶波老师、陈振华老师分别执教的两个学语文教学的课例也送交林惠生老师,作为省级课题母题的结题资料。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12

开幕词先进状物写作我复习方法体积人生哲理通知民族了个人介绍古诗我随笔现实表现辞职法制工作职责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13

我们课题组自承担“教语文”教学与“学语文”教学之比较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人员热情饱满,态度用心,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结合理论上实验课,阶段性工作取得了必须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1、用心创造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早在20XX年5月,本课题组顾问特级教师林惠生老师在带领本课题主持陶波老师去江门参加人教版教材培训会议期间,陶波比较具体的了解了林惠生老师所主持的省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在林惠生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陶波老师决定开始着手“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

征得林惠生老师同意后,陶波、陈振华、黄咏志、黄广萍四位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协商筹划,准备将“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作为林惠生老师“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这一省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并准备将此课题作为一个单独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至此,“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成立。

2008年8月,课题组在林惠生老师的指导下,为“教语文与学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这一教学科研课题撰写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并很快有了回应,课题组就用心投入了该课题的研究。

2、确定研究计划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2008年8月——2008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请课题立项

(2)准备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3)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

(4)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确立各项研究的主要承担人,落实各项研究的研究计划。

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

(1)本课题的各项研究资料按计划开展研究。

(2)深入开展行动研究、理论研究。

(3)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4)2009年3月对各项研究进行中期检查,各项研究的负责人汇报研究进展状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0月)

(1)各项研究先后各自进行总结,并将总结上报课题组。

(2)课题组进入总结阶段,并完成总结报告。

(3)申请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组进行评估验收。

(4)将验收后的结果上报课题组。

3、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所以课题组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力求每一个参与研究的教师能充分的理解“教语文”与“学语文”这两种不同教学思维。

为此,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透过讲解,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强化理论学习,并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先后学习了林惠生老师撰写的《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三大转型》等重要文章,还阅读了《语文教改20年的科学价值》,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等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超多的著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很多网络信息。课题组还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5、用心进行课题的研讨和管理

在近半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透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课题组成员都各自开了一节公开课,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资料丰富多彩。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6、阶段性成果明显,教师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均有提高。

经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教师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陶波老师已撰写三篇课题研究的论文:《“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其中《“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已投稿至《中学语文》杂志社,杂志社修改发来用稿通知书,将于2009年2月第二期发表此文。《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一文和由陶波老师、陈振华老师分别执教的两个学语文教学的课例也送交林惠生老师,作为省级课题母题的结题资料。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14

开幕词先进状物写作我复习方法体积人生哲理通知民族了个人介绍古诗我随笔现实表现辞职法制工作职责实施方案。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