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混沌理论视野的高职教育思考

发布时间: 2022-10-28 1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混沌理论和相对论、量子力学是20世纪三大最伟大的科学发现。自从混沌概念提出以来,非线性科学有了重大的突破。混沌概念与理论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哲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科学和高职教育中来。从混沌理论的视野来思考高职教育,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关键词:混沌 分形 高职教育 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17-02

混沌理论和相对论、量子力学是20世纪三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而混沌、分形和孤子则构成了非线性科学的主体。自从美籍华裔数学家李天岩和他的导师J.Yorke提出混沌概念以来,非线性科学有了重大的突破。混沌概念与理论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哲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科学和高职教育中来。从混沌理论的视野来思考高职教育,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1 混沌的基本理论

1.1 混沌的涵义

混沌的古典涵义是指宇宙初开尚未成形时的混沌状态,而混沌的现代意义则是指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学科—— 混沌动力学。

混沌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数学家H.Poincare将动力学和拓扑学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三体问题,1903年在《科学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Poincare猜想,指出三体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其解是随机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保守系统中的混沌,是世界上最早的对混沌存在可能性的理论研究。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E.Lorenz在用计算机对两无限平面间的大气湍流模拟求解时,发现当Lorenz方程中的参数取适当值时,解是非周期的且具有随机性,即由确定性方程可得出随机性结果,从而掀起了混沌研究的热潮。1975年,中国旅美学者李天岩与他的导师美国数学家J.Yorke在美国《数学月刊》发表了题为《周期三蕴含混沌》的论文,研究表明许多简单的一维非线性动力系统表现出混沌特征,“混沌(chaos)”一词正式开始以其现代意义来命名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1]。

在混沌理论的研究中,人们把在某些确定性非线性系统中不需要附加任何随机因素,由于其系统内部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类似随机的现象称为“混沌”。但这并不是动力系统中严格意义上的混沌的定义。

1.2 混沌相关概念

(1)不可预测性:混沌系统具有对初始状态和参数的敏感依赖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使得系统长时间后的行为难以预见,表现为随机性质。但这种随机性质是一种伪随机性,是由确定性动力系统本身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类似随机现象,有人称之为内(禀)随机性[2],使之与真正的随机性区分开来。而Lorenz将这一现象表述为“蝴蝶效应”,这可能源于Lorenz吸引子像一只振翅的蝴蝶。

(2)不可分解性:混沌系统是拓扑传递的,是不能分解为两个或更多个不相互影响的子系统的。所以,对混沌系统只能从整体上去研究,因此,混沌系统是一种复杂性系统。

(3)混沌吸引子:吸引子是系统被吸引并最终固定于某一状态的性态。有三种不同的吸引子控制和限制物体的运动程度:点吸引子、奇异吸引子、极限环吸引子。点吸引子与极限环吸引子都起着限制的作用,以便系统的性态呈现出平衡的、静态的特征,故它们也叫做收敛吸引子。而奇异吸引子则与前二者不同,它使系统偏离收敛吸引子的区域而导向不同事的性态,它通过诱发系统的活力,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了不可预测性[3]。

(4)分形几何学:美籍法国数学家B.B.Mandelbrot于1975年提出了分形几何学的概念,他同年出版的分形几何学的第一部著作《分形:形状、机遇和维数》,象征着分形(Fractals)理论的诞生。自相似性是分形的最重要特征。分形是指系统在不同标度下的自相似性,即指系统局部的形态与整体的形态相似。分形理论的重要原则是自相似原则和迭代生成原则。分形具有两个普遍特征:首先,它们自始至终都是不规则的;其次,在不同的尺度上不规则程度却是一个常量。

混沌动力学研究的是无序中的有序,混沌事件在不同的时间标度下表现出相似的变化模式,与分形在空间标度下表现的自相似十分相像。混沌主要讨论非线性动力系统的不稳定、发散的过程,但系统在相空间中总是收敛于一定的吸引子,这与分形的生成过程十分相似。所以分形与混沌有着密切的联系[1],但却是两门不同的数学分支学科—— 混沌动力学与分形几何学。

2 混沌理论视野的高职教育思考

J.Yorke认为,混沌是宇宙的自然状态,在混乱中,复杂系统可以被不断完善,秩序形成于混沌之中。混沌不是混乱的、随机的分散,相反,其中的模式是非常有秩序的,只是较为复杂,混沌指的就是这种复杂的秩序化[4]。混沌理论为当代教育理论,包括学校管理、课程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启迪我们去探索思考。

2.1 学校管理设计

混沌源自于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在当今的社会里,有很多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混沌现象。体现在学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学校管理目标的多维性、学校内部存在自发的混沌行为。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要向前发展,就需要与外界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流,在此过程中,必然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社会性和市场性的双重属性,高职高专这种双重属性则更加明显。同时,学校组织也是一个具备自组织特征的非线性耗散系统,可以自发产生混沌行为,一些扰动于学校内部的众多因素在非线性作用下可以被放大为巨涨落,促使学校走向混沌[5]。

现代管理理论普遍认同的管理过程的四个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混沌理论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计划的角度而言,由于混沌系统具有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蝴蝶效应),学校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内部涨落和环境噪声的影响,从而导致未来的不可确定性。因此,在混沌环境中,学校应更注重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的分析,缩短战略规划长度,减少战略的刚性和被动适应性,增加战略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战略的柔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重视人的个人价值实现,实行因才施用的开放性管理模式。根据混沌运动的内随机性特征,对于学校组织管理者而言,如何打破上下级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各个子组织成为具有相对独立决策地位的自组织管理团体,让组织管理实现由“紧”而“松”的转变,使学校组织形式从他组织转变为自组织管理。学校作为一个非线性的耗散系统,学校的领导者要有效地运用波动理论的耗散结构,使学校管理产出具有高的教育效率。混沌系统奇异吸引子诱发系统的活力,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了不可预测性。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组织中奇异吸引子的设计相当重要,学校管理者应注意找出变革混沌的规律秩序的线索,找到学校管理中引起变革的人和事,形成一种变革的引力系统,从而推动改革的进行。动力系统出现混沌现象有利也有弊,对有利的混沌善加利用、对不利的混沌进行抑止即是混沌控制。混沌控制一般采用自反馈控制,学校必须在各子组织中设计反馈机制,组成一种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系统,以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绩效。

2.2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一般由教学规划、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价几个要素构成,教学规划包括:数学模式、数学时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内容。教学空间指教学目标与学生初始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学时间指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两者之和为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是指达到教学目标的路径和规划。由于教学目标具有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动态特性,因此,教学过程中人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教学系统呈现混沌特性。利用混沌理论掌控教学系统、优化教学路径和方法,这就是混沌教学系统设计[6]。

教学规划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案,主要是根据教学时空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进度安排。由于学校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特性,使其培养目标必然受到社会性和市场性的制约,就高职教育而言,既要关注学生的社会需要,使其全面发展,又要根据市场就业需求,培养市场需要高技能人才。“大批量定制教育新模式[6]”为解决学校教育社会性和市场性矛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为培养“通专结合”人才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我们不妨将“通”与“专”看成是Lorenz蝴蝶上的两个吸引子,围绕着“通”与“专”这两个混沌吸引子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分形理论,精心设计公共课、专业课,提高大批量生产人才的质量;合理安排选修课,保持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由于人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在高职教育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空间的扩张和教学时间的压缩的矛盾、信息输入的确定性与思维的非预测性的矛盾、施教内容的封闭性与学习内容的开放的矛盾。为了不使这些矛盾出现,就要利用混沌和分形理论形成一个看似无序但是确有规律的混沌教学实施过程。以Cherryholmes的“解构性后现代课程观”和Doll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观”为基础的后现代课程主义理论,吸收了J.Piaget的生物学世界观以及自然科学中的不确定原理、非线性观点以及J.Dewey经验主义思想,勾画出其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万花筒般的、联系的、跨学科的、隐喻的系统,呼唤着教育工作者为进行现代课程的变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我国证券市场混沌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6.

[2]王光义,丘水生.混沌理论的哲学内涵[J].滨州师专学报,2012,12:90-95.

[3]邓重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混沌观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55-57.

[4]曹辉.混沌理论、复杂性与课程变革[J].现代大学教育,2011,2:13-18.

[5]方征.混沌视角下的学校管理职能改善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8:141-144.

[6]戈素贞.教学系统设计中的混沌观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9:108-111.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