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突现”:电影《第六感》的审美冲击之源

发布时间: 2022-10-29 08: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突现”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具有复杂性的现象,为系统论与复杂性科学研究所关注。电影《第六感》在结尾处突然发生戏剧性变化,使欣赏者产生一种极其特殊的冲击性审美体验;其实质在于片终通过“触发”而在内部进行了自组织,形成了非线性的组织结构,从而发生了“整体突现”。其复杂性尤其表现在内涵不相容逻辑与环状自组结构。“突现”电影的魅力来源于其丰富多样的审美特性,主要包括多样统一性、爆发性、冲击性、穿透性、新颖性、真实性等。

[关键词] 《第六感》; 整体; “突现”; 非线性; 自组织

凡观赏过影片《第六感》(The Sixth Sense,美,1999)的人都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很多人会由衷地赞叹:“结尾出人意料,非常精彩!”确实,在这部影片中,一个婚戒落地的镜头引发主人公马尔科姆•克劳医生突然间恐惧的自识:自己原来是一个游荡的鬼魂!而观众此时也像被雷电击中了一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同时而至的还有一阵新鲜而奇妙的快感。

观众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审美感受呢?

从复杂性科学研究角度出发,我们将会发现:影片《第六感》与众不同的魅力来源于一个重要的性质——“突现”。

一、影片《第六感》是“整体突现”性质电影的原因

什么是突现?“突现”(emergence)是系统论也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微观)组分按某种非线性关系组织起来形成具有全新性质的(宏观)系统整体,该整体的性质不可还原或约化为其组分的性质。“突现”具有整体的性质,所以更全面的说法应该是“整体突现”。

我们已经谈过《第六感》在片终结尾时,突然挑明真相,造成某种新奇性质突然出现。这种新性质只为影片的整体所具有,而不为任何一个镜头、情节或段落——既不是片头马尔科姆遭病人枪击事件、或他与科尔之间的交往的诸种情节,当然也不是婚戒落地和马尔科姆的恐惧自识——所能承担。虽然婚戒落地等镜头形成的情节是作为一个“触发器”引发了影片整体性质的突现,是一个关键的组分,但它本身也不能单独承担解释系统整体性质的突现。

观众也可以质问,别的电影难道不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吗?这个整体的电影其性质难道不是从各个组分的组合关系中获得吗?这是肯定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突然出现的整体性质?正是这个“突然的出现”赋予影片《第六感》非同一般的品质,从而具有神奇的审美冲击力。

当然,以上仅仅是现象层面的描述,下面我们进入复杂性研究的视野。

现代系统科学和其他复杂性科学对突现现象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其发生的主要机制——组分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下面就从“非线性”维度来论证。

“非线性”是与“线性”相对的一个概念。系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组分的线性累加可以达到整体,系统允许近似或者说整体的性质状态可约化为组分的性质状态,组分之间的关系就显得不够重要或不相干,这就是“线性系统”;与之相对的是“非线性系统”,该系统的所有组分都是参与者,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都能以其自身性质、在整体之中的位置、它和其他组分的组织关系为基础,影响到整体的性质状态,并且组分之间都是相干的,内部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在整体上放大。从数学分析的角度来说,“‘线性’这个词指的是,如果你把方程式在图表纸上画出来,绘制出来的会是一条直线”①,而“非线性”的方程则表现为“画出来的图线是弯曲的”②。

也就是说,如果影片《第六感》是“整体突现”的,那么它至少要满足这样的条件——在突现发生的时候,系统的组分作为不可忽视的参与者存在,并且相互干涉,有新的组织结构生成(三者密切关联)。

我们选取处在片头、片中和片尾的三个有代表性的情节或事件作为论证的材料:A.马尔科姆遭病人文森•格瑞枪击;B.科尔•希尔告诉马尔科姆自己的秘密:“我可以看到死人”,“他们像我们一样的走来走去,互相看不见对方,只能看到他们想看的东西,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死了”;C.马尔科姆回到家中,突然,他看到由妻子手中滑落的男式结婚戒指,目光落到自己没有戴戒指的手上,而恐惧地发现自己是一个鬼魂。

不可忽视的参与者:如果没有情节A,整体的联系和组织就无法形成起来。只有马尔科姆遭病人枪击而死亡(死亡事实片头没有交代,由片终触发新组织整体给出),他才可能作为鬼魂存在,才可能解释马尔科姆为什么与科尔接触(科尔具有与鬼魂打交道的能力),与科尔对话,获悉科尔的秘密(情节B),也才能解释他的自识——作为鬼魂存在(情节C);同样,如果没有情节B,整体也无法获得,马尔科姆只是遭枪击而已(死亡事实没有给出)并不能说明其已死亡(情节A),并作为鬼魂而存在,也不可能有自己就是鬼魂的自我认识(情节C);情节C更是一个关键的成分,如果没有它,情节A就是完全多余的部分,和以后的剧情没有根本的联系,而情节B也只能是在段落内有联系,无法形成与整个影片的联系和组织。

组分相干:这在以上的分析中就能看出,影片《第六感》具有互相干涉的组分:在整体中任何一个组分都不是脱离其他的组分而单独存在的,情节A不能脱离情节B和C,情节B也不能脱离情节A和C,情节C更不能脱离情节A和C。

生成新的组织结构:我们看到,在情节C未给出之前,情节A是A,情节B是B,相互之间没有关系,只有情节C一经出现,情节A、B、C相互之间就有了联系和组织起来,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形成了新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不管从哪一点出发都能够形成任意方向的环状解释。回环组织结构是自组织(即依靠自身内部原因自发组织)的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单位。影片《第六感》虽然是目的导向的一件人工制品,但在突现时刻,我们却发现整体的组织性并非外部强加,其生成原因可以在每个单元内寻找到。

这样,影片《第六感》在某个时间段上满足非线性系统的三个密切联系的条件,从而可造成“突现”。

二、“突现”电影的审美特性

“突现”是大千世界里一种带有复杂性的普遍现象。具有“整体突现”性质的电影其审美特性也丰富多样,主要有多样统一性、爆发性、冲击性、穿透性、新颖性、真实性等。影片《第六感》能给观者以巨大的审美冲击,就在于其蕴含如此多样统一的审美特质。

多样统一性:“突现”电影不但具有组分的多样性,更因为其非线性的组织,所有的参与者不可忽视、不可分离,相互渗透而相干,“突现”就是作为整体的特性而存在的,因此,“突现”电影的整体统一性极其鲜明而具体。

爆发性:“突现”是非线性组织突然生成的结果,因此具有突然的爆发性。这种爆发性比较特殊——并没有表现在外在空间的瞬间扩张性。这一方面是与“‘突现’实际上是在头脑中实现的”有关,即观众感觉好像内心里有什么东西突然爆炸了一样。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缘于这一事实,即组分之间的自组织是由非物质性、非能量性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此外,该爆炸在时间上也是特殊的,即不是顺时间之矢而下的,倒好像是由一点开始、时间逆向上的爆炸,这或许与以记忆作为整体结构调整的前提有关,即以先期流逝的画面或情节为组分而与当下的组分进行突然性的组织有关。

冲击性:“突现”由组织突然生成而来的爆发性,对于我们欣赏者来说不是外在的(心理学的事实),它会给人的内心以强烈的震动,产生一种震撼感,形成审美冲击。按瓦尔特•本雅明,现代机械工业社会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快速传播,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古典的叙事艺术形式;电影作为机械支持的艺术为瞬间性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③机械工业文明社会需要的是与信息高速传播相适应的美学理论——“冲击美学”。如果说电影是受冲击美学影响的产物,那么,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突现”电影无疑是对冲击美学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

穿透性:“突现”的发生是在时间的进程中进行的,组分之间的贯通是突然出现的,这种贯通是全局性的与深层次性的。“突现”的这种贯通形式,会在欣赏者那里造成一种心理穿透感,即直击内心深处。先期的影像或情节已经作为记忆处于意识的边缘或无意识中,一种把当下意识中心与意识的边缘或意识与无意识突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精神事件,其结果必然是穿透性质的。

新颖性:“突现”由于有赖于新组织的出现,新组织必然带来某种此前没有的新性质,这就能使欣赏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体现出新颖性。

换个角度看,新颖性也表现在对惯常逻辑的否定上。例如,前面已提及的,在观看影片《第六感》时,观众是通过惯常化的理解才将分镜头联系起来的:马尔科姆在枪击事件后又出现并工作,那么,他没有死并恢复了健康。在“突现”的时刻,观众随着马尔科姆的自识而突然认识到,马尔科姆是以鬼魂的身份出现的,即马尔科姆在枪击事件中已经死亡了,因此必然要对此前的惯常理解,即马尔科姆没有死予以强烈否定。

对于创作而言,“突现”电影的新颖性对电影制作人提出了某种特殊要求,即他们必须能够理解和考虑到影片内部至少需要具备两种以上的逻辑可能性:一方面是在通常的蒙太奇范围内考虑到一幅画面用以规定或启示下一幅画面的“自然”的逻辑可能性,由此形成或保证电影的连续性和引起必要的关注,这种可能性是暂时性(即要被最终否定)的,可称为“序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是每一画面必须对“突现”时刻的画面有着启示或规定性,或者说具有直接指向终极画面的性质,具有恒久性,这可以称为画面的“终极指向的可能性”。这两种可能性在性质上是相互否定的或者说是逻辑不相容的,因而具有复杂性。也就是说,“突现”电影创作人员至少必须能够贯穿始终地把握某种复杂性——统一两种逻辑不相容的可能性,来指导电影的摄制。

事实上,凡新颖性必然包含或涉及某种类型的否定性——要么是事物对他者外在的否定,要么是对自身内在的否定,要么两者兼而有之。其中内在的否定性更为根本。显然,“突现”电影的否定性是内在的,因此,其新颖性也是内涵的或是必然的。

真实性:真实性并不是指所描绘的能与现实世界相吻合,而是表现在“突现”电影由于借用和展现了自然本因具有的普遍的复杂性,而在内部达到无可分割的统一,显现出高度的真实。例如,观众在欣赏完影片《第六感》时,有一种强烈的“马尔科姆这个鬼魂是真实的”体验,并因为有了这种体验而赞叹艺术超验的魅力,它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死人的情感、愿望和行动。

三、结 语

如果就“表现蒙太奇”不是为了叙事的目的,而是为了给观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一事实而言,电影“突现”的结构或许是一种更为深刻、宏大和特殊的蒙太奇。

一切艺术或许都包含程度不同的“突现”,只是要看从什么层面来把握和理解。本文则着眼于电影影片的“整体突现”性质及整体性的组织结构。

影片《第六感》不但具有复杂性的“突现”组织结构,而且能够为普通人所接受,提供不可多得的审美体验。因此,它无疑是“突现”电影的经典。

注释:

①② [美]米歇尔•沃尔德罗:《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 陈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8页,第79页。

③ [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57-62页,第121-124页,第156-158页。

[作者简介] 黄贤春(1974— ),男,江西九江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