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 2022-10-29 10: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阐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点,提出了开展国际贸易地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关 键 词] 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6-0122-02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简单地说,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按照通行的说法就是将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等融为一体,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教学环节集中由教师主讲,教学的地点主要安排在实训室或者仿真实验室,用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互动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目的是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抽离原来的单纯地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做法,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跟工作场景能够无缝对接或者接近实景仿真,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操作水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实训环境业化、课程设置模块化、配套教学任务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质量评价社会化。

二、我校《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思维能力较差

按照学校历年的招生情况来看,一般生源的质量较差,80%左右的学生都属于基础较差,不能升高中而不得不选择中职学校就读,大部分学生贪玩厌学不喜欢被约束,学习的自主性弱而思维能力较差。《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商务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属于识记的内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不少,而作为中职学生,学习的基础较差,这个都是他们的弱项,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由于国际贸易地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如国际贸易市场、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分区国际贸易地理等,同时以大量的文字记载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作支撑,教材内容难度较大,作为授课教师难以做到全面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内容。

(二)专业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等严重不足

目前我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教师较少,专职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3位,而每学年在校班级3个,专职教师课时量每周都在18节以上,同时要兼顾2~3门课程的备课和班主任工作,而国际贸易地理的专职教师目前只有1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去年以来增加了外贸单证实训室和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室两间实训室,但是有关国际贸易地理的软件模拟实训模块几乎没有涉及,实训设备等同于零,地理课程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师设计的实训项目几乎无法有效开展。如教师要展示世界海运航线图,国际主要大洋航线要一目了然,而教材内容主要还是以理论为主,没有编写、没有配套相关图表,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教法单一,效果欠佳

在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师资力量以及实训设备的不足,教师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师注重理论讲解,这有利于教师完成备课、讲授等教学环节,学生以听为主,也有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学生缺乏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因为没有相应的实训模块,教师讲解就显得空洞,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价方式僵化死板,缺乏客观、灵活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而旧有的考核评价方式僵化死板,在期末一次性考核决定成绩的做法,不能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较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考核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由于考核方法单一,考核不出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导致学生考试前突击学习,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国际贸易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技能课程。课程集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市场等于一体,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国际贸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外经贸行业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相关能力。

(一)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中职学生培养的特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市场,熟悉各国或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贸地理环境及贸易特色。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贸易市场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由于当前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形势,导致多数人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中职生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由现象引出理论,由面到点,由表及里,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国际贸易地理多为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的一体化。正是由于国际贸易地理的理论性强,因而学生注重的是丰富多彩的实训内容,比如异国的风光、习俗等,进而引申到该国的具体贸易实务,因此,该门课程更适合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案例教学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其次,体现在实训场地的一体化。由于地理课程有其特殊性,无法像烹饪课程那样实地操作,也不能实现出国实地考察,因此必须借助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以及大量的现实案例来给学生讲解和分析,充分利用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室下载谷歌地图等很容易实现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的一体化,从而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

四、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选取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中职学生培养的特点,采用“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市场,熟悉各国或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贸地理环境及贸易特色。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主要行业的从业资格证考试和技能等级认定的需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外经贸行业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在知识重点和应用上向就业倾斜。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贸易市场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的内容设计得再精彩,如果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做支撑,恐怕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只是空谈。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每一个项目中学习任务的实施必须考虑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越来越成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弱。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主题讨论法、头脑风暴、搭档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合理地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根据课程内容的重构,《国际贸易地理》这门课程分为5个教学模块、13个教学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四)考核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往考核评价体系的弊端,大胆实践,提出了“实践能力为导向”考核考评体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操行考评——思想品德、日常表现;

2.学业考评——综合成绩、实践考核;

3.社会活动考评——活动参与、获奖情况;

4.实习考评——实习效果、企业评价;

学生考评总分=操行等第考评×20%+学业考评得分×40%+社会活动考评得分×20%+企业实习考评得分×20%。

参考文献:

[1]苏广实.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2]韩兆燕.如何深化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改革[J].品牌,2014(11).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