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公益品牌,关爱在女性身边

发布时间: 2022-10-31 14: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三八女人节,关爱女性,关注女性公益品牌,让温暖在身边,无限绵延——

母亲水窖项目

公益指数:★★★★★

“母亲水窖”是一项集中供水工程,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1年开始实施的慈善项目,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

干旱缺水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西部是地球上主要干旱带之一,由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流动,妇女成为西部贫困干旱地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她们不得不每日往返几里、几十里山路找回生命水。为了帮助那里的人们特别是妇女迅速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在中国妇联的领导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了一项计划,即向社会募集善款,为西北缺水地区捐修混凝土构造的水窖,使她们能利用屋面、场院、沟坡等集流设施,有效地蓄集到有限的雨水,以供一年之基本饮用水。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是以女性为帮助对象的公益组织。高举母爱的旗帜,倡导社会以捐建水窖的形式关爱缺水的妇女并惠及他人,将捐建的水窖称为“母亲水窖”。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项目

公益指数:★★★★★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项目是通过向海内外募集资金,按照“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对贫困农村地区的贫困母亲特别是实行了计划生育的贫困母亲实施救助,同时开展“治穷、治愚、治病”等活动。

1995年,在彭珮云、王光美等倡导发动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报社联合发起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幸福工程”成功创立了“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探索形成了治穷、治愚、治病“三治”并举的救助方法。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独特的扶贫对象和低成本、高效率的扶贫模式,在扶贫和开发的实践中取得了有益的成绩。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

公益指数:★★★★★

为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现状、维护妇女健康权益,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大型公益项目——“母亲健康快车”于2003年7月在北京正式启动。健康快车专家委员会、中国女医师协会、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是项目专家支持团队。

“母亲健康快车”是通过募集善款,购置母亲健康快车——救护车,免费捐赠给当地县级妇幼保健院,由当地妇联组织协同医院共同执行的项目。其中以流动医疗车为载体,以“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专家委员会为业务指导,力争使每辆车形成培训与宣导、筛查与体检、预防与救助、具有辐射效应的链条式卫生健康服务平台。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普及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开展健康咨询和义诊、免费对贫困妇女进行健康普查、免费发放募捐药品及各种宣传资料、免费接送孕产妇住院分娩、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和特殊病例一对一救助。

母婴平安工程

公益指数:★★★★

目前我国妇幼卫生发展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对妇幼卫生的重要性和投入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城乡、区域间发展存在明显差距,部分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妇幼保健水平仍然较为落后,农村的婴儿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远高于城市。针对这种情况,2001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中国福利会共同实施“母婴平安工程”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建设妇幼保健机构、添置基本医疗设备、资助救护车辆、培训妇科、儿科医护人员、开展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等,以实现项目实施地孕产妇安全分娩,降低孕产妇和围产期婴儿死亡率,确保母亲安全,儿童健康,为提升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母婴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母爱基金

公益指数:★★★★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为援助灾区和贫困地区妇女儿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支持下成立母爱基金。用于救助灾区贫困母亲、心理援助、创业就业援助和其它急需的救助,分别在贵州省、河北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陕西省等予以实施,实施期限为十年。

农家女助学金培训项目

公益指数:★★★★

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自2000年6月开始实施农家女助学金培训项目,12年来共筹集善款368.09万元, 累计培训助学金项目班共120期,3200名学员结业,覆盖全国26个地区,22个少数民族。其中有2/3由学校推荐在京、沪等大城市就业,达到每户走出一个农家女,基本实现一家脱贫,更使农家女学员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由此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既为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也为企业提供了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几年来企业反映很实用,供不应求。

美籍华人、陶艺艺术家储荟芸女士是农家女助学金的创办者。2000年6月,学校启用储荟芸女士义卖106件陶艺品捐赠的32万元人民币,设立 “农家女助学金”,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16岁至20岁的大龄辍学女青年,开设家政服务、计算机、电动缝纫机操作、美容美发、餐饮酒店服务、幼儿教育等类别的培训专业,经1至3个月的培训,结业后推荐就业。

从2000年起,学校九次被评为北京昌平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是北京市民办学校“奉献奖”单位;获得全国首届社会公益示范工程十佳项目奖。2010年又荣获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首届“彩虹心优秀项目奖”;2010年4月被全国妇联确定为“全国妇女培训基地”。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美、日、英、法、德、非洲等4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来校参观访问交流,是中国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农家女”已经成为参与推进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品牌。

陕西红凤工程项目

公益指数:★★★★

陕西红凤工程项目是由陕西省妇联红凤办、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于1996年3月开始实施,1996年-2010年共支出善款1200多万元,资助了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41所大学的3400名陕西籍贫困女大学生,其中已毕业1754人。

为满足受助生感恩、回报社会的愿望,2007年9月28日陕西红凤工程项目成立了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以“赋权、合作、平等、互助、共享”的理念来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实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20所西安的高校建立了红凤爱心志愿服务社团,目前已有上千名社员。她们组建了志愿服务讲师团,开展了“国际青年志愿者交流服务”项目和“社区环境健康教育”项目,参与宁强和略阳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小学、高中助学工作。

红凤工程因其良好的公益业绩,于2006年9月获全国首届“社会公益示范工程”入围奖,是全国50个获奖单位之一。2008年10月,志愿服务项目获世界银行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入围奖。2008年12月,协会获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授予的“优秀志愿者组织”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志愿者”奖。《社会资助对贫困地区女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以红凤工程为例》获陕西省委、省政府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和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优秀调报告三等奖。

红丝带健康包

公益指数:★★★★

“红丝带健康包”项目是由全国工商联和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华红丝带基金负责具体实施的。“红丝带健康包”项目作为“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不仅将职业安全健康与艾滋病防治相结合,还针对农民工需求和群体特点进行了特别设计和制作。红丝带健康包项目启动以来,累计在全国16个省市向外来务工者群体发放了10万个健康包,具有强烈的需求和紧迫性,通过专业团队和组织化的工作方式,使大学生志愿者、企业员工和社区基层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宣传艾滋病防控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外来务工者的安全健康意识和艾滋病自我防护能力。

微笑母亲—农村妇女“两癌”普查普治救助项目

公益指数:★★★★

针对我国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率高,群众普遍缺少有关宫颈癌症状的知识,2004年,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设计了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公益项目方案:“免费普查、低价治疗、大病救助”的运行模式。由县级妇幼保健医院承担疾病普查工作,为农村妇女免费进行5项检查;对宫颈癌疑似患者,经基金会审核后提供每位癌症患者1000元的大病救助。

农村妇女“两癌”普查普治项目是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以农村妇女为服务人群,将宫颈癌、乳腺癌普查普治作为核心内容的一项全国性救助行动。

2010年,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微笑母亲一一农村妇女‘两癌’普查普治救助项目”合作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分工明确、专业运作、资源优化组合的公益创新模式,努力提高社会慈善的效能。并将在原有的项目点上,扩大覆盖人口规模,有计划地开拓新项目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将主力承担“普查普治”环节,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将对“两癌”患者施行一次性现金救助,从而让受益人群得到帮助重新融入社会,从社会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共同建设者,实现受助——发展——创造——助人的过程。

上海外来媳妇就业技能培训项目

公益指数:★★★★

为了适应上海外来媳妇人数增长的需要,上海市劳动保障局提供750万元专项资金,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外来媳妇就业技能培训"项目,这项针对外来人员中特殊群体的专项技能培训计划,开辟了培训的新领域,深受群众欢迎。“上海市外来媳妇就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750万元专项资金,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具体实施的培训项目,其宗旨是适应上海外来媳妇数人增长的需要,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帮助暂无上海户籍、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45岁以下的"外来媳妇"开展的专项培训项目。自项目实施以来,学员对培训内容、就业效果普遍反映良好,体会到上海市政府给予外来媳妇的关爱,对外来媳妇的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并解决了许多学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单亲特困母亲“四援助”项目

公益指数:★★★★

单亲特困母亲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幸福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然而,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仍有很大部分单亲特困母亲面临着居住情况差、经济收入低等生存状况。同时,尚有一些单亲特困母亲由于家庭人均收入超出最低保障标准,而处于民政救济的边缘。

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妇联举全省妇女之力,开展单亲特困母亲“四援助”项目,即:援建母亲安居房、援助疾病救治、援助子女完成学业、援助发展家庭生产,共筹集资金6200多万元,共援建母亲安居房2553套,推动全省各级妇联自行援建4000多套;资助发展生产5000多户,救治疾病和援助子女上学25000多人次,免费妇检68000多人。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