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1-01 12: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调查简易表MOS SF-36,对2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31例正常对照进行生存质量测量,并对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的生存质量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社会机能、活力、躯体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影响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病程、黄疸症状、并发症、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而有效的治疗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轻病情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和护理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肝炎;乙型;生存质量;量表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119-02

我国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达1 200万,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3亿,每年死于肝病者约30万人(其中半数为肝癌),且近年丙型肝炎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肝炎已严重危害着人群身心健康。慢性肝炎病程长,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影响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在新的医学模式——生物-社会-医学-环境模式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而就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这一大群体而言,如何提高其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笔者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通过测量2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筛选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所收治及门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231例为患者组,其中男性154例,女性77例,年龄17~68岁,中位年龄39岁。诊断标准按1995年北京传染病学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执行。慢性肝炎轻度139例、中度72例、重度20例。在门诊体检正常人群中随机抽取23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6例,女性85例,年龄18~71岁,中位年龄41岁。2组在年龄、性别上统计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生存质量测量方法

患者在出院后或门诊治疗半年时随诊,对照组在体检后测量,采用WHO推荐的“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OS SF-36”[1,2],该量表由36个单项组成,包括8个主要方面,均按百分制评分: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角色生理(role physical,RP);心理健康状况(mental health,MH);角色心理状况(role emotional,RE);社会机能(social functioning,SF);活力(vitality,V);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主观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

1.3调查项目

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共40项,其中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家庭收入、医疗保健种类、精神创伤、生活规律、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生育史、既往史、手术史等15项;临床资料包括肝炎分型、住院时间、营养状况、病程、并发症、乏力、纳差、厌油、腹胀、腹泻、肝区不适、发热、黄疸、肝掌及蜘蛛痣、HBsAg、HBeAg、抗-HBe、抗-HBc、HBV-DNA、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白球比(A/G)、凝血酶原时间(PT)、血常规、肝胆B超等25项。

1.4统计学处理

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关调查项目和生存质量测量项目的Excel数据库,以其生存质量测量值SF-36总评分作因变量,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使用SPSS13.0软件完成运算。

2结果

2.1 MOS SF-36评分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的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社会机能、机体活力、躯体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见表1。

2.2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以SF-36总评分作为因变量,对可能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40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经F检验和t检验,在P=0.10水平,共筛选出10个因素:病程、肝区不适、乏力、纳差、黄疸、ALT升高、白球比、HBV-DNA阳性、HBeAg阳性、并发症。对以上有显著意义的因素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在P=0.05水平,得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病程、黄疸、并发症、ALT升高,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的概念被引入医学研究中。所谓生存质量是指人类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与生存数量指标(发病率、死亡率等)相比,它更着重于生命活动的具体内涵,且更加敏感。测定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全面评价其生命活动的特征以及医疗措施的效果。自1966年Elkinton[3]提出将QOL的概念引入医学领域以来,生存质量测定及其应用目前在国内外都已引起了广泛重视。尤其近20年来,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的研究引人注目,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卫生政策的制定、卫生资源效益的评价等,主要涉及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及其他慢性疾病。

对生存质量的重视促成了适合于各种疾病人群的QOL量表不断发展。笔者在此所使用的量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OS SF-36”是WHO推荐的、国内外普遍公认的一个测量工具,按生理、心理和社会机能等分为8个分项目。王云南等[4]将之用于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表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官方出版物《临床肿瘤学杂志》亦提倡新的研究须利用已有的QOL评价方法研究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5]。

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OS SF-36总评分及8个分项目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心理状况评分、角色生理状况和主观健康状况降低尤为显著,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机能均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结果有力提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面对病患,医务工作者责任固然在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病症、体征,提高其机体生理功能,同时不可忽视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社会机能的问题,对此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治疗同样重要[6]。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的心理状况评分、角色生理状况和主观健康状况降低最为显著,因此,来自患者同事、亲友及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尤为重要。而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以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之大,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缔结良好社会关系也是提高此类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笔者通过进一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黄疸症状、并发症、ALT升高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这4项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说明病程越长、黄疸越明显、有并发症、ALT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低。这实际反映了QOL与病情轻重的关系[4]。设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及时控制病情进展,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对症治疗以减轻躯体症状,使用降酶药物降低转氨酶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7]。健康调查简易量表能正确地反映生存质量的内涵,真实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的生存质量,为临床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测量结果较为可靠,易于执行和分析。故本研究支持在临床中推广和普及实施生存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Ware JE Jr, Snow KK, Kosinski M, et al. SF-36 health 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 Boston: The Health lnstitute,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1996.124-137.

[2]Stewart AL, Hays RD,Ware JE Jr. The MOS short-form general health survey: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patient population[J].Med Care,1988,26:724-735.

[3]Elkinton JR. Medicin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J]. Ann Intern Med,1966,64:711-714.

[4]王云南,吕嘉春,卢烽,等. 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与评价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2):720-723.

[5]Buchanan DR, O’Mara AM, Kelaghan JW, et al. Quality-of-life assessment in the symptom management trials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upported Community Clinicai OncologyProgram [J]. J Clin Oncol,2005,3:591-598.

[6]刘静,王玉霞,王彩霞.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5:22-23.

[7]池肇春.实用临床肝病学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202-206.

(收稿日期:2008-11-24)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