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13年基础教育大事记

发布时间: 2022-11-04 17:10:03 来源:网友投稿

1月4日五部门联合部署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

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父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要求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

《意见》下发后,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江苏常州召开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会部署有关工作。将加强关爱和教育纳入全国电子学籍系统建设,预防性侵,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项目,对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给予适当倾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充分贯彻留守儿童优先原则,夯实关爱和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

2月4日中小学校校长

和教师专业标准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着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五个基本理念,明确了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和持续提升要求;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六项专业职责,体现了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

1月8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该标准明确了幼儿园教职工的范围,对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进行了确定;明确了各年龄层次的班级规模及每班保教人员配备标准,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备“两教一保”或“三教轮保”;明确了幼儿园园长、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财会人员、安保人员及其他人员的配备标准。

9月20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准》在内容和结构上突出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特色。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条目。《标准》还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师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运用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2月22日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提出要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深化影响,明确责任、有序推进,确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3月27日,教育部召开基础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针对不同教育领域、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类推进宣传教育活动。

9月3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简明清新地明确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开展“三爱”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10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三爱”教育座谈交流会,围绕推进“三爱”教育,进一步研讨工作思路,交流工作经验。

3月14日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

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项部署,教育部印发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确定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方式,以及五大核心目标和九项重点工作。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各方面联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机制,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培训教师,到2013年底已有4.7万个教学点应用项目配备的设备和数字资源开出国家规定课程,超过项目教学点总数的80%。二是“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不断提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网络接入的比例达57%,已建设多媒体教室160多万间,占教室总数的41%,50%以上的学校已实现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三是“优质资源班班通”有效推进。8—9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在北京及中西部8省巡展;9月24日,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在哈尔滨举办;10月18-21日,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办。四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扩大。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已超过600万个,应用范围已从职业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五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版开通运行,已具备为1万所学校、100万名教师和1000万名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能力。六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7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在京召开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在全国推行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学前教育、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快速推进,实现了全国1.5亿中小学生、3000多万幼儿和1800万教职工基本信息集中入库。七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题培训工作全面展开。6—8月,教育部举办7期“教育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培训地市、县区级教育局长近千人;10月25日,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5月18日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认定正式启动。

教育部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评估认定,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现场会后,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陆续对江苏、浙江、四川、河北、湖北、黑龙江、湖南、陕西、新疆、天津、山西、辽宁、重庆、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海南、福建等22个省(区、市)325个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县(市、区)开展了督导评估认定工作,293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认定标准,成为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6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重点推介了晋中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后,各地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6月8日发布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启动中小学绿色评价。

为了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推出配套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意见》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指标体系强调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为抓好落实,7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通知》,决定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实验。经组织专家评审,确定上海市等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将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

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

为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教育部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与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6000余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其余学生通过教育网视频收看。授课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华儿女“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体现了我国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促进他们弘扬科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7月2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构建“政府管教育、

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新格局。

刘延东主持会议,研究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管理职能等问题。会议强调,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和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抓手。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求,建立健全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督政、督学和监测工作体系,加强监督指导、监测评估和考评问责,引导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促进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9月1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规定县级教育督导部门为区域内中小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在校门以标牌的形式公布责任督学信息和督导事项,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12月19日,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工作守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8—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陆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督导工作。8月28—31日,甘肃省教育督导部门对13个受灾县的1326所学校开学复课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9月1—3日,由国家督学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国家督导组,深入岷县、漳县、陇西县、渭源县等受灾地区,重点督查了39所学校的开学复课情况。11月上中旬,对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校冬季取暖进行了专项督导。11月13—15日,对媒体报道的河南省台前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行专项督导,督促当地政府和学校及时整改。12月上中旬,对各省(区、市)教育财政投入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推动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落实好财政投入的使用管理,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8月11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发布。

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科学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部全国性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办法》分为总则、学籍建立、学籍变动管理、保障措施、附则等五章30条,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的建立、审核、转接和监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办法》规定,每个中小学生拥有唯一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学生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办法》还确立了学籍管理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动态监管、全程跟踪等基本原则。2013年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完成系统的安装部署,绝大多数省份系统运行稳定,这标志着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预计2014年春季学期全国联网试运行。

8月15日扩大中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是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确定的国家层面重大教育改革之一,是提升教师队伍来源质量、严格教师考核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教育部印发《关于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全面总结2011年以来六省试点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若干重要政策问题,决定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在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西、海南等六个省份试点基础上,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四个省为试点省,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十个省份。新增试点省份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并选择一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原有的试点省份要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可适当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的区域,逐步在各省(区、市)全面实施。

同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明确了2015年前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立了改革的基本制度规范,并将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纳入《教师法》修订范围,从立法层面为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标志着改革进入依法依规逐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还健全中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启动中职教师18个专业大类的考试标准、大纲和题库的研制与建设工作。

2013年,顺利举行了两次全国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37.4万人参加考试;上海等三个省市10.3万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61%,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8月30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在当地参加高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制定出台具体办法,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按时向社会公布了方案,两藏自治区计划2013年内出台。

2013年,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12省市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普遍采取细化报考办法、补办报考手续等人性化措施,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据统计,共有4440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截至8月30日,共录取2770名,录取率62.4%,其中66%为农村户籍学生。此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浙江随迁子女家长感恩浙江为第二故乡,一些政协委员赞赏此举对促进教育公平、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9月2日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

建设长效机制。

2013年,媒体集中报道极个别中小学教师严重违反师德和法律的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和声誉受到很大损害。为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七条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这是首部关于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理办法,通过建章立制及时回应社会重大关切。

教育部还制订了《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行为和相应处理程序,为学校及地方教育部门处理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提供依据和指导;建立了重大舆情响应工作机制,对师德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对违反师德特别是恶性犯罪事件依法依规及时查处;创新了师德教育方式,将“寻找身边的张丽莉”大型公益活动中发现的400名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纳入“国培计划”师德教育专家库,请他们走进课堂言传身教,生动诠释师德内涵。

9月13日教育部、财政部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

给予综合性奖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起,中央财政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给予综合性奖补。2013年,中央财政对已实施乡村教师补助的205个县给予了综合性奖补,共安排资金9.15亿元。这一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9—11月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上报数据抽查复核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努力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教育部首次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进行逐级审核和抽查复核。全国共抽查128个地(市、州),近310多个县(区、市),抽查大中小学校近4000所,学生总量达45万人。教育部组织专家开展抽查复核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形成《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报告》、《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抽查复核报告》,有关结果向社会公示。

11月7日建立中小学校舍

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审计署、安全监管总局、地震局、气象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化等因素,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防灾减灾、校园建设等规划和各类教育建设专项工程,统筹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通过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逐步使所有校舍满足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综合防灾要求,同时加强对校舍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通知》在认真总结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包括校舍年检、安全预警、信息发布、隐患排除、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在内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的长效机制。

11月25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教育部专门印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通知》指出,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重大政治任务。要重点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系统部署,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准确地把握全会的基本精神。要通过学习宣传,把广大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通知》要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体现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攻坚方向,找准着力点,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取得新突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优化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学生发展通道;加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

12月4日国务院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审议通过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会议确定,以中两部农村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求放在首位,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由省级政府统筹使用资金,因地制宜、分步逐校实施。力争经过3—5年,使学校教室坚固适用,符合抗震、消防等安全要求,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地等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学校宿舍、厕所、食堂、饮水、洗浴等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等基本满足义务教育要求,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计划主要包括教学装备类项目(2010—2013年)和校舍建设类项目(2010—2015年)。项目地区包括中西部23个省份和东部地区福建、山东、辽宁三个困难省份。按照“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地方为主、中央奖补,明确责任、确保质量,重在利用、避免浪费”的原则,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装备类项目任务目标圆满完成。2010—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教学装备类项目共投入中央专项资金218.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142.2亿元,图书31.2亿元,多媒体设备45.2亿元。12月31日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圆满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

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部署,2011—2013年,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国家启动实施8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并在14个省(区、市)开展了17项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

三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入园难”问题初步得到缓解。各地共新建幼儿园3.1万所,改扩建幼儿园4.4万所,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5.6万所,201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65%,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教育规划目标。学前教育经费大幅增加,长期投入不足问题开始扭转。截至2013年,中央财政共下拨经费5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1000多亿元。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投入的比例从2010年的1.67%提高到2012年的3.23%。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幼儿园用人机制不断创新。201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教职工249万人,比2010年增加64万人,增长了34.6%,其中专任教师147.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33.5万人,增长了29.3%。长期制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待遇、培养培训等突出问题开始得到破解。

(责任编辑 肖松)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