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两地书:让孩子们寻回逝去的年味儿

发布时间: 2022-11-05 11: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消逝的年味儿

今年的寒假作业,其中一项是“两地书”——给笔友写信,内容大致介绍家乡的过年习俗。班里28个孩子,21个分别来自安徽、贵州、广西、河南等,我想各地的过年习俗应该是五花八门,富有特色的,与笔友在书信中畅谈,不失为一件乐事。谁知开学第一天,孩子们便向我抱怨此项作业难度系数太大,勉强完成的几个,笔下的“年味儿”基本都沦为稀松平常的吃饭、放鞭炮、拿压岁钱、QQ拜年……寥寥数语,毫无生趣。

为此,开学第一课我特意选了《北京的春节》。老北京的春节在京派作家老舍笔下,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骑毛驴儿、逛庙会、看花灯、放花

炮……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老北京民俗风情画。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卷着舌朗读儿化音的兴奋劲儿中,我感受到他们对“年味儿”羡慕不已,意犹未尽。看到课后补充的梁实秋和斯妤的片段,我又联想到前几日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条消息“大家笔下的新年”。于是在网上一搜,果然发现许多文学大师都曾描写过浓浓的年味儿。鲁迅、丰子恺、冰心、刘绍棠、肖复兴、冯骥才……他们的文字读来仍令人回味无穷。于是,我精选了不同地区的作者,组成群文《大师笔下的“年味儿”》,再配上丰子恺的画,就如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热气腾腾地端到了课堂上。

大师笔下的年味儿

河北的年味儿:王蒙《过年》、肖复兴《年味儿》

小时候我性格懦弱,自己放得很少,但还是喜欢听旁人放。有激动人心、什么事情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感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始终不认为王安石的这几句诗有多么好,但是他的诗永垂不朽,变成了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心啦。

准备了那么多日子的各种美食,如同生、旦、净、末、丑一起隆重登场,而其中的饺子是必须要在鞭炮齐鸣中最后亮相的,那是年夜飯这出大戏里梅兰芳的压轴戏。当然,最后再吃几个素馅饺子(里面必须包一个铜钱饺子以求吉利),这是年夜饭的尾声,甩出的最后一抹高腔的余音袅袅。然后去守夜、祭祖、团拜、迎神,这个年才算是真正地拉开了大门,迎接我们一步迈进了春的里面。

福建的年味儿:冰心《童年的春节》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我们这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

浙江的年味儿:丰子恺《过年》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年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

“年夜饭”一上桌,孩子们就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读着、看着、说着、笑着,大师们的笔触似乎唤醒了孩子们的记忆。有的兴致勃勃地议论着放鞭炮的那些“英雄故事”,冲天炮、钻天鼠、大水雷,“中间开花”“竹响炮”“赖地炮”,五花八门的玩法,变成了有声有色的故事;有的交流着舌尖上的家乡味儿,贵州的熏肉油汪汪的,宁波的年糕软糯香甜,浙江的鱼丸Q弹爽滑;有的探讨着各地的风俗,福建的孩子说过年头件事儿是去上坟祭祖,重庆的孩子嚷着杀年猪,喝猪血,浙江温州的孩子则给我们讲坐着花轿赶庙会……

过年,不仅仅是物质的丰盛,更是文化的丰美,人情的丰盈。孩子们知道了掸尘是为了辞旧迎新,过年吃年糕是“年年高”,用长芽的藕祝福是“节节高”,年夜饭必有鱼,那是“年年有余”,元宵节吃汤团,那是团团圆圆,更理解了爸爸妈妈年三十还要带着他们挤春运,赶回家,就为了跟家人吃团圆饭……

在倾诉中找回年味儿

欣赏了大师笔下的年味儿,交流了孩子们心中的年味儿,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回家问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聊聊他们儿时的年味儿,再提笔和笔友聊聊自己心中的年味儿。或许是些已经淡忘的孩提记忆,或许是爸爸妈妈对过年的那份

情结,或许是只能从爷爷奶奶口中听到的遥远旧俗,总之,本已逝去的年味儿在孩子们心中又温暖红火起来。尤其是对异乡的笔友倾诉,年味儿在两地书中又添了浓浓的地方味和故

乡情。

玉茹在给笔友思奕的信中写道:我们老家流传着一首春节习俗的歌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晚上捏鼻子(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家在贵州农村的小亚兴致勃勃地与我们分享了他过年最喜欢做的事儿,那就是——和小伙伴们把上山砍的柴火拖到村民们家门口,然后在门口大喊:“你家进柴(财)啦!”保准能得到那家主人的开门红包,多的几十元,少的十几元,正月初一那一天,任谁也不会拒绝。

河南的纪申则是玩花炮的高手。“过年我最喜欢的还是玩鞭炮。因为似乎只有旧历的新年才是玩鞭炮最好的理由,不用担心大人们的数落。平常的玩法不够刺激,我和表哥自创了许多新花样,什么‘天女散花’,什么‘爆竹声中一岁除’,什么‘一飞冲天’,都是些痛快的玩法。看到爆竹如火箭般划过夜空,想必你和我一样,心里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唉,我又开始盼望下一个春节啦。”

宋操笔下的家乡猎肉儿,则让吃货笔友方涵乐大流口水!“你知道新鲜的年猪肉怎么保存吗?智慧的家乡人想出了办法。把猪肉切成条状,抹上盐,沥干水分,接下来就要放入烘房,用上好的木材烘烤了。不同的木材熏出的口感也不同。一般我们喜欢用柏树,大约经过七天的熏制,原来粉红的猪肉已经变成了紫红色,一刀切下去,伴着一股浓郁的香味儿,口水就要流下来了。”

浩齐告诉明灿,每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五,他家就要杀年猪:只见一群人簇拥在一起,有的帮爷爷拉住猪脚,有的几个人按猪头,我被远远地隔在外围,但还是闻到了刺鼻的异味儿。不一会儿,奶奶就端出了一锅热腾腾的猪血。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猪油炸”。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猜到是用猪身体里的哪一部分做的吧!一口咬下去,伴着清脆的“嘎吱”声,别提有多香了。

用文字记录成长味儿

即使年味儿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逐渐变淡,但是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同龄人交流、倾诉的方式,能使孩子们心中的年味儿永远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正如江娅在给妮子的信中写道:妮子,你说越长大越孤单,是呀,正如你所说,时光匆匆是难免的,但我们不能像朱自清在《匆匆》中写的那样,让日子白白地从我们手中溜走。我们要珍惜像现在这种写信倾诉的机会,在我们的童年岁月里留下成长的味道。

是啊,用文字记录回忆,用书信记录成长。愿孩子们都有一支柔软的笔,记录诗意的心。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