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 2022-11-07 12: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混合所有制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制度基础,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强有力支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壮大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提升国家竞争力。今年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元年”,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走科学发展道路,着重使部分国企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判断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成效的基本标准。

混合所有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为特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明确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我们党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混合所有制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强力促进剂。国有资本作为政府实现特殊公共目标的资源,其保值增值关系着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就业、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福祉以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诸多方面,与其它所有制资本以盈利为唯一目标有着本质区别。因此,通过混合所有制促进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对所有资本的意志和利益进行协调以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新课题。混合所有制要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等多项改革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增强国有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推动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基石,只有保持国有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势头,才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增收贡献力量。

混合所有制是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助推器。加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标准,更是国企改革在世界范围内追求的实力标准,也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提出的客观要求。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融合成一个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共同按照法律法规和相互商定的章程从事经营,这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利用市场力量配置资源、振兴经济、实现与国际接轨,并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有效经济手段。

混合所有制是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倍增器。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是国有企业价值观转变的重要体现,是适应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规律的客观需要,是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基调的主旋律。混合所有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主要途径是在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中引入民间资本,用少量的国有资本和尽可能多的民营企业合作,而国有企业又处于相对控股的地位,从而使国有企业更多拥有市场资源的支配权与话语权,实现真正做强做优。例如,中国建材集团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20亿元跃升到2016年底的3000亿元,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水泥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增强了控制力,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功能。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产生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发展进步与和谐稳定。正确研究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关系到深化经济改革成败的重中之重。

国有资本布局与其战略定位不匹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对于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明确指出,國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但现实情况却是相当一部分国有资本配置严重偏离了这一定位。目前国有企业广泛分布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加工工业和一般竞争性服务行业,行业分布面过宽、过散、过杂的特征十分明显,似乎难以体现所谓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由此引发的问题是竞争领域市场的公平性受到损害。与此同时,行政性垄断在许多行业内普遍存在。比如,我国虽然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网络速度在世界上的排名却位列80名以后,不仅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还比不上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切当然是与行业内部存在行政性垄断密切相关的。相反,在公共卫生、基础研究、义务教育等一些该由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国有资本投入却严重不足。

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现代企业制度是人类历史的一项重大发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并把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概括为:产权请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并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仍然低下,多年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及股本回报率与民营企业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再加上税负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偏高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效率提升,造成资本投资回报率明显下降。同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有效性差,监督制约机制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

出现一些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错误导向。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一些诸如“党管国企不利于自主经营,不利于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和创业”的鼓噪不绝于耳,称党组织不懂经济,要少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等。还有一些人呼吁要“进行彻底市场化”、“政府全面退出市场”等,变相鼓吹、推行新自由主义,企图通过削弱、瓦解甚至取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来改变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些人竟然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搞私有化等,甚至有人呼吁要彻底取消国有企业、消灭公有制,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最根本出路就是私有化。这些错误认识,不仅弱化了国有企业党建,也影响着混合所有制改革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有了党对经济工作的运筹帷幄,我国才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我们的国有企业才能在政治稳定、方向明确的大环境下不断壮大。事实证明:凡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国有企业,都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全面到位的企业。腐败问题频发、国有资产流失、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都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企业。

更为严峻的是,上述问题还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不合理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效率的提升;而另一方面,效率的低下又使得国有企业寄望于强化行政垄断和增加各种要素补贴来增加利润,这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无法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战略举措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出现和发展,主要源于国有企业改革。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半数央企及其下属企业开始实行混合所有制,但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的形式,而进行产权改革的很少,多数停留在二三级公司,并且规模也不大。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中,我们要抓牢抓实相关战略举措。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他还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强化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强化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主基调。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過程,发挥好党组织在企业中抓党的建设、带好队伍、参与重大决策、党管干部、反腐工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国有企业广大职工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切实把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摆在首位。

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我国目前大约有10万多家国有企业,截至2016年底,资产总额144.1万亿元,净资产16.9万亿元,无论总量还是占GDP的比重都是世界各国最高的,涉及行业范围从核工业、电力、自来水、金融、工业制造、零售等。由于分布在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实际上发挥着不同作用,应当根据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行业,应当维持独资或绝对控股,谨慎引入非国有资本,从而避免非国有资本因为追逐利润而牺牲公众利益。例如,英国水务公司在私有化后,居民自来水价格五年内上涨了60%。所以对于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及公共工程和建筑等公益类与保障类行业,应当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国有资本的投入,以确保行业正常运转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目标。战略类行业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任务而需要进行产业控制的行业,这类行业应当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电信、电力和金融等行业应当适当引进非国有资本,重点是打破各种形式的行政壁垒,放开市场准入,这样才能通过内部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外部打破垄断来提高经营效率。竞争性行业区别于保障类和战略类行业,对于钢铁、房地产和信息服务等竞争性行业,我国以往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国有资本退出竞争领域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鉴于目前仍有大量国有企业涉足竞争性领域,应当为国有资本陆续退出竞争性行业制定合理的时间表。

围绕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要围绕产业链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高度一体化的产业链经营模式,彻底贯通技术创新链和产品价值链,将其产品的竞争力、成熟的经营模式、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发挥到极致,进而牢牢控制整个行业的研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最终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链打造核心竞争力应当着力打造以技术创新链和产品价值链为核心的高度融合的产业链,加强产业链整合与市场细分,扩大劳动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率,通过整合产业链实现多元化经营,打通相关产业各环节,逐步提高行业的专业化经营水平。这样既能提高产业链融合度,又能提高专业化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风险。打造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格局,鼓励跨领域经营的集团公司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并为具有发展潜力和经营特色的小企业创造发展空间,扶持其加快成长,形成市场交叉、功能互补、高效竞争的国有企业发展格局。

建立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现代企业能够吸纳大量投资者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够有效兼顾各类出资人的利益,而其核心就在于建立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促使企业高效运转,以此来规避“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小股东侵占国有资产”和“高管层代理成本过高”等现象,实现利益分配的多赢局面。所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仅要实现股权多元化,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股权结构的相互制衡。一方面,要实现股权结构的相对集中,在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中,股份相对较多的股东大约拥有10%-20%的股份,在企业中实现了相对控股,这种相对控股可以有效规避一股独大和股权分散的严重弊端,也提供了行使股权的足够激励。另一方面,股权制衡也应当迫使拥有较多股份的股东在试图通过决议时寻求小股东的认可,从而可以保障小股东的利益。有效制衡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功能并切实发挥作用,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下面设立战略、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逐步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得到转换。给予非国有股东和国有资本股东平等的权利和同等的保护,真正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最终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充分发挥各类资本的组合优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里的核心是取长补短,只有取长补短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中国有资本的长处在于拥有良好的信用资源,熟悉政府工作流程,能够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的战略意义和终极目标。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拥有被市场竞争检验过的生存能力,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快速的决策机制、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持续的创新能力。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外资企业的优势表现为领先的管理能力,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以湄洲湾的一个石化基地为例,四家股东分别是福建某国有资产公司、美国的埃克森、中石化、沙特的石油巨头,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

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用工制度。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身份在政商之间来回切换的事实,往往会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动力和努力方向产生困扰。这种经营者长期利益和国有企业长期利益的不一致往往也是民营资本投资国有企业的困惑之一。本轮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政府要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本质上也是一种在企业具体事务方面的放权。推行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更加市场化的选聘和退出机制,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一方面,要使企业家能够有真正的权利,即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按照自己的职责独立自主行使职权,并能够获得合理的薪酬;另一方面,要有责任追究和退出的机制,按照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没有履行职责的要进行责任追究。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