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建筑垃圾加固环卫车队软土地基

发布时间: 2022-11-07 16:1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基本情况

工程概况:无锡市滨湖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勤新车队迁建工程位为勤新工业园二期V地块,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河道面积8000平方米(如图)。该地块原为勤新采石场下,由于大量石粉冲积在河道内,含水量高(30%左右),翻挖成流塑状,晒干后又十分坚硬。勘察资料显示,河道平均埋深4米以下土层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平均埋深4米以上均为冲填土,灰黄色流塑状稍加搅动,即呈现出触变现象,承载力标准值为50KPa,设计单位提出需全部翻挖处理,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管理用房基础施工(如图),该基础一半部分位于河道最深处,冲填土深超过5米,挖掘机挖运2天后,由于土呈流塑状,河道又相连,根本无法挖除基础部分冲填土,若全部清理,工作量十分巨大。

二、建筑垃圾加固软土地基

我查看现场后,根据我多年市政工程施工经验,查阅大量资料知道建筑垃圾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置入地基中,不受外界影响,不会产生风化而变为酥松体,能够长久起到骨料作用。

我处车队工地除河道以外土质较好,原方案需余土外运(包括修理车间和厂房基础余土),我处又有大量建筑垃圾(滨湖区一部分建筑垃圾由我处负责清运),倒至填埋场还需付10元/立方米的渣土处置费用。若采用建筑垃圾处理该河道,正好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

建筑渣土桩加固软土地基机理主要是:成孔及成桩过程中,对原土的动力挤密作用及固结作用,夯扩桩充填的置换作用(包括桩身挤入桩间土的骨料),生石灰的水化和胶凝作用。成孔过程中用重锤冲孔,渣土不出孔而被挤向孔壁四周,桩间土被挤密,在分层填料和分层夯实过程中形成又一次扩孔,使桩间土再次被挤密,这样桩及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同时在加固过程中重锤冲击造成一系列压缩波,使土的渗透性增大,孔隙水迅速排出,孔隙压力很快消散,使土体强度提高,加固柱体本身与软基有不同强度,它既是软土固结的排水体,又是基础的渣土桩。

由于我处楼层较低(三层),我提出了采用建筑渣土处理基层及场地(我车队场地面积较大)软土地基。针对现场情况,我要求采用复打成桩的加固软体地基施工工艺,首先在设计桩位冲击成孔,然后分次填入碎砖及生石灰拌合料,并初步夯实,经停止十天左右,再对原桩位或桩间土进行复打,即再次冲击成孔,然后分层填碎砖三合土(碎砖:土:生石灰=2:4:1,质量比)成桩。

在打桩过程中,首先按设计要求采用梅花形布桩由外向内逐点成桩,成桩过程中地面隆起严重,造成桩身上部及桩间土上涌松动,从而影响地基加固效果。后来我提出改用方格网布桩,中间补桩,成桩顺序视土层情况采用由河道中间向外逐步进行,使软土尽量向侧向挤出,防止因地面过分隆起而造成桩身上部及表层桩间的松动,从而保证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实际施工较好的克服了原来过分隆起现象。

一万平方米场地共实际打桩1780个(由内而外,中间补桩,以地面不隆起为标准),由于场地面积大,采用流水作业方式,先处理房屋基础,再处理场地基础。施工中用25吨吊车,近3吨重铁锤(直径380毫米),长4.2米,后提升垂直高度先低后高,先轻后重,重复成桩。原房屋基础计划工期9月30日结束,采用这个方法实际9月5日完工,缩短工期25天以上,为车队早日搬迁(原租在梅园水厂养殖厂车间内需支付租金)创造了间接效益。

三、加固效果

房屋地基加固8月25日开始,9月5日完工,11月抽取10个桩及桩间土检测,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求出复合地基承载力平均值复合设计要求。从基础完工到主体完工为止进行沉降观测最大差异沉降量为20,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道路基础经弯沉值测验≦100,符合质量要求。

四、经济分析

原方案施工费用:

1、土方外运费用:按平均前深3米算,10000平方米×3×30元/立方米(挖运费用=90万元)。

2、倒土费用:30000×10元/立方米=30万元(支付堆场费用)。填土费用:28000×60元/立方米=168万元。

3、加深部分基础费用(用块石砼加固)2000立方米×200元/立方米=40万元。

合计需费用:90+30+168+40=328万元

实际方案施工费用:

1、打桩费用:550/孔×1780孔=97.9万元(审计审定价)

节约费用:328-97.9=230万元

五、结论

目前环卫车队已建成七年,实际效果良好,经实践证明建筑垃圾、土、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渣土桩,不仅可以处理房屋基础,而且可处理场地软土地基,该方案实际可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能够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同时可缩短工期。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