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产业集聚视角下临空经济产业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 2022-11-08 08: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产业集聚是临空经济的典型特征,国内临空经济热的背后缺少对其产业集聚效应的思考。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集聚与临空经济的关系,特别分析了产业集聚在临空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然后以临空经济产业集聚下的临空产业链为对象,探讨其产业选择方法。

关键词:产业集聚 临空经济 产业选择

引言

近年来,临空经济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学者多从形成机理、动力机制、空间布局演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给予较多的研究(龚峰、冯智贵,2012)。然而,在对临空经济形成与演化的动力机制方面,如产业链分工、产业集聚、资源禀赋等深层次问题方面,国内研究还尚存不足。

而在实践上,发展临空经济已成为国内不少城市的一项新课题。在产业选择上,多数临空经济区都是依托航空客货运网络,强调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需求商的协同合作,形成有各自特色的优势产业,并带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以走出一条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临空经济产业体系。

但是从目前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本文发现不少临空经济区由于招商引资的竞争而盲目地进行产业的引进,从而忽视了产业链的塑造以及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这样很可能会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隐患。

产业集聚是临空经济的典型特征

(一)临空产业

临空产业是以航空运输为核心指向的相关产业,主要表现出高时效、高附加值及高科技属性。根据国际发展经验,临空产业主要包括:航空运输业、物流产业、临空型高科技制造业、总部经济、航空制造业、科技研发、客服中心、会展业、现代服务业等,这些产业或是与航空或临空相关的高端制造业,或是为航空运输业提供直接服务,特别是借助机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及其产业聚集而发展形成的服务业。因此,临空产业一般表现出开放性、带动性、依存性特征。

目前,很多区域都将临空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其战略性地位日益得以体现,按照关娜、吴永祥(2010)的观点,临空产业具有主导产业的特征。但从当前国内临空经济的发展来看,在临空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产业临空指向性表现不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有限,产业间关联度不强;临空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缺;产业布局、设计、规划不甚科学等,这些问题需要在进行产业选择和规划布局时加以规避。

(二)临空经济中的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产业空间的一种集中发展,一般认为它是工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发展,但忽视了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在其中的作用。因此,产业集聚不仅考虑产业的绝对规模扩张,也更强调企业间的关联,这种产业关联的加强更易带来区域的产业竞争优势。所以说,产业集聚一般会带来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

具体来说,产业集聚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是临空产业节约成本、提供效益的主要内因,并通过共用经济和产业关联经济两种模式加以展现。对于比较显著的共用经济效应,按照练振中、马剑(2012)的观点,其主要表现在公共产品、专业化投入品和服务、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知识和技术溢出四个方面。产业集聚使得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变得经济,知识和企业的技术溢出能够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而人才成本也能通过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加以降低。另外,产业关联经济可以导致外部的规模经济,这些都能实现企业成本的节约、生产效益的提高。

而对于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分工经济,主要表现在产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集聚提高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换,特别是在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使得专业技能人才能够加快产生,企业的技术和创新水平能够加快提高,以利于临空经济区整体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同类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空间集中所形成的产业集聚,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层面的市场竞争力,又能够提高整体区域产业层面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看到,凡是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一般情况下,都是某种或某些产业集聚的区域。

而从现实表现上看,产业集聚还能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素,首先是产业集聚可以形成人口集中,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容易将临空经济区发展成对应城市的附城市中心或航空城。如Kasarda(2010)曾指出,机场周围的零售店、酒店、综合娱乐场所、会议中心和航空指向的工商业等产业聚集,就容易将临空经济区演变成为为航空城;其次,产业集聚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临空经济的工业基础、人口数量、空间集中等都能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客观的经济条件,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又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关配套。

产业集聚下临空经济的产业选择

(一)临空经济产业集聚下的临空产业链

按照曹允春(2013)的观点,临空产业链主要由核心链和主导链组成,核心链对应着航空运输服务,而主导链则对应着临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这些产业链通过链环上的企业主体相互交叉协同,才能保证整个临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航空运输服务链是以航空公司为链核、以航空服务为纽带,上下联结而形成的链状网络结构,以实现服务资源在产业链上的传递,并随着功能传递和累加达到效用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满足客户时间价值的速度灵敏型供给链。临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链则主要是以临空偏好型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品为链核、以产品技术及其资本为联系纽带,上下联结而形成的科技含量较高、产品关联度较强的产品链。

显然,临空偏好是临空经济区企业的共有特征,它们都将被航空运输服务链所链接。而基于产业链的时间特性,只有依靠一定技术经济关联所形成的时空布局和特定逻辑关系,从而以链条式关联形态为表现形式的产业集聚关系,才能够实现企业优势向区域产业整体优势的转化。在此基础上,临空经济产业集聚下的产业选择,就是要促成临空产业链的形成,以实现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

(二)促进临空产业集聚的产业选择

发展临空经济的经济区主要靠机场直接吸引航空运输、航空服务和航空制造等企业集聚,并间接吸引临空指向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制造业、总部型企业、现代服务型企业等在临空经济区集聚,从而带动更多诸如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教育科研等第三产业汇集,从而形成临空经济区多类型产业聚集的情况(练振中,2011),这种产业集聚带动发展的模式已在国外很多地点成功实践,如表1所示。

在促进临空产业集聚过程中,对于产业的选择甚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区域的比较优势以及区域的产业基础来加以确定,这要求各个区域必须要突出自身特点,并要做到有所选择,而当前国内临空经济区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也基本符合了这样的实际情况,如表2所示。因此,在选择临空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时,应强调所处区域及其产业总体发展的规划要求,按照产业协调、可持续的原则遴选产业,以促进临空产业的集聚。

按照当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紧密程度,我国东部沿海及其各省会城市,其机场客货流量较大,在选择产业时可优先发展航空服务业以及临空指向性较强的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而中西部大部分城市机场客货流量小,可选择一些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并结合区域的产业特点,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这些产业的集聚又能够稳步带动航空服务业和传统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显然,通过发展这些高端产业可以提高本地区产业技术水平,从而增强临空经济区的经济增长极作用。

对于当前国内临空经济区建设的竞争现状,为了解决或避免各区域发展中所存在的产业缺乏集聚问题,按照仝新顺、郑秀峰(2013)等的观点,在产业选择方面应坚持区位优势、产业关联、发展潜力、投资环境、技术进步、社会效益、动态发展等基本原则。以郑州航空港为例,就可以以“打造大产业、形成大枢纽、塑造大都市”的理念,重点发展与航空运输业直接相关联产业以及航空偏好型相关产业。

而在空间分布中,国内临空经济已形成了发展热趋势,各临空经济区为了吸引相关产业的到来,竞相给出较好的优惠条件,相互竞争的情况将会越演越烈。本文认为,发展临空经济所进行的产业选择,应该结合本区域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适合自身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特别是一两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突出各自的产业特点,力求避免产业同构现象的发生。如北京首都空港经济区正在重点发展的以北京现代汽车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和以中航集团为核心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就体现了其高端制造行业的自身特点。

另外,对于每一个临空经济区,在产业分布时还应考虑产业协作、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以及距离空港的远近等因素,来划分多个具有功能差异的产业集聚区。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方面,在新进产业的筛选时,首先要吸引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及临空指向型高端制造业等知名企业或龙头企业,并着重考虑其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如研发、销售等),并时刻考虑产业链各环节配套企业的引进。另一方面,要制订引入企业的标准,对于不具备空港指向性的传统产业以及不相关产业要给予限制。

总之,对于各区域的临空经济发展,必须强调其以产业集聚为核心的临空产业链的打造,以形成各自的主导优势产业体系,这里面最为关键的是对于产业的选择,显然,它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管控。

参考文献:

1.龚峰,冯智贵.国内外临空经济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

2.关娜,吴永祥.临空产业发展特色与现实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3.练振中,马剑.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空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EB/OL]. http://old.cuew.com/jjz_lkjj/news-38.html, 2012-5-16

4.John D.Kasarda.Shopping In the Airport City and Aerotropolis, New Retail Destinations in the Aviation Century[EB/OL]. http:///articles.html, 2010-4-23

5.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模式及演进机制分析[J].城市观察, 2013(2)

6.练振中.临空经济论[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

7.仝新顺,郑秀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1)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