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潍坊地区民间传统乐器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推广研究

发布时间: 2022-11-08 17: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将“挫琴”这种化石乐器与先秦时独有的击弦乐器“筑”加以比较,论证了筑在演奏形态上从“击”到“轧”的转化过程,从而得出了筑是弓弦乐器的先驱,在筑身上完成了从击到轧的演变,是最早的弓弦乐器的推论。而且挫琴技艺是潍坊本土的特色乐器,每一个潍坊人都有义务去保护与传承这门技艺。

关键词:挫琴;历史;保护;传承

一、 历史回顾

青州挫琴是一种形制奇特而古老的乐器,目前仅见于青州。梧桐木作琴身,丝弦作琴弦,高粱秆作琴弓。青州挫琴艺术的起源涉及中国拉弦乐的起源甚至是世界拉弦乐的起源,对于研究古代音乐的发展沿革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2008年12月10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青州挫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引起音乐界强烈关注,一件在中国古代乐器史上已经消失的乐器,“非遗”普查中不仅在青州市被重新发现,而且还是有着活态传承的技艺,使得中国拉弦乐器的历史比西方早了1500年。这件可以说具有“活化石”意义的乐器就是青州挫琴。

1957年初,以当时的益都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刘新丰为主,经过近3个月的时间,对挫琴艺术及演奏曲谱进行了整理,收录了近百首挫琴琴谱,曲目以四大调:《鸳鸯扣》、《四大景》、《满江红》、《叠落金钱》等抒情乐曲为主,都是基于挫琴独特的构造及特殊音色创作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民间老艺人颇受重视。1957年,已经是益都文化馆工作人员的赵彩云,参加了昌潍专区暨山东省第一届音乐会演,他自己创作改编并演奏的挫琴《鸳鸯扣》获得了金奖。

青州挫琴传承人——赵兴堂,1960年,年仅14岁的赵兴堂去东北谋生,祖父赵彩云也于当年去世。1962年从东北回来,赵兴堂发现祖父的奖章等东西都没有了,只留下了一本挫琴琴谱,他将它收藏了起来,才得以保存至今。

从六七岁开始,赵兴堂就给祖父背琴,八九岁开始跟随祖父学琴,把挫琴的制作、演奏技艺都学到了。“文革”期间,赵兴堂家中的挫琴再次被毁了。赵兴堂再后来回忆时说道:“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就知道挫琴是独一无二的,我一心想着把这个传承下来,再不传承就灭绝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家里生活条件的改善,赵兴堂根据记忆自己制作了一把挫琴,挫琴的演奏技艺和制作方法得以再次被传承了下来。直到现在挫琴的传承人赵珊珊继承祖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一份和所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和长辈一起从事挫琴技艺的表演与传承。从小耳濡目染的接触挫琴,使得她对挫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赵珊珊曾经说道:“倘若我不从长辈手里将这门手艺接过来,挫琴技艺可能就要消失了,我不想看到那样。”和老一辈不一样,赵珊珊主要弹奏现代流行乐曲,不像老一辈主要弹奏民歌为主。所以想要推广与发展挫琴也是可以从这个思路去考虑的。

二、 青州挫琴的保护与传承

(一) 将青州挫琴与新媒体结合,顺应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当代年轻人对传统音乐并不是很感兴趣,虽然现在传统音乐已经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但是这些传统音乐文化都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沉淀而流传下来的,我们可以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其不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愿意接触青州挫琴,激发年轻人对青州挫琴的兴趣。这是一个几千年的古乐器,在青州挫琴身上,他不只是一件古乐器,更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象征,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需要宣传,需要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不能再只有民间老艺人去传承。

(二) 将青州挫琴系统地整理传承。一个历史的传承与发现,需要文字的记载,这样后人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这个时代,我们不缺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青州挫琴的音质厚实,声音铿锵有力,适合表现大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情感,但是这么美的声音,现在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现象,令人感到惋惜,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应对青州挫琴进行整体的,系统的传承,将其纳入我们的课程当中,让学生了解挫琴,对挫琴感兴趣,使挫琴可以一直流传下去。

三、 总结

青州挫琴,它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目前仅见于青州。需要我们学校,教师,学生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代表,是一个地区历史的缩影,面对这些古老乐器无人传承的局面,需要政府和有关机构施以援手,帮助青州挫琴可以一直流传,作为一个潍坊人,我们更加有義务让我们的本土乐器能够得以流传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听到来自几千年前的声音,传承挫琴之美,品读中国千年意象。

参考文献:

[1]杨国胜,王红军.青州挫琴,“活化石”的复活[J].齐鲁周刊,2014,(26):42-43.

[2]定宜庄.《(咸丰)青州府志》(二十九卷).辛亥革命后的八旗驻防城:山东青州满城个案考察(1911-2003)[J].满族研究,2008,(4):84.

作者简介:

李意宪,徐磊,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学院。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