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完整)

发布时间: 2022-12-29 13:15:04 来源:网友投稿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完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的狂潮。*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辛亥革命

  *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内惩*”、“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

  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

  ③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的成立:

  历史条件:

  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④*、*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一大。

  1923年*三大决定同*合作;1924年*一大召开,标志着*形成。

  广州*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右派叛变革命;

  ②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3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7.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8.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

  一、土地制度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含义:

  严禁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6

  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7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

  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

  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多年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8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9

  第二次*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实质:*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史称“第二次*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抢劫,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对*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近代第二批不*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的门户,使*丧失了更多的*,*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原因:

  (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3)对外贸易发达

  (4)政治上:共和国的成立

  (5)外因:西班牙的衰落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荷战争(16世纪中期):导火线: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如纽约)

  荷兰战败说明: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

  法国战败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扩展阅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扩展1)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军事侵略:

  时间 名称 条约 影响

  1840-1842 *战争 《南京条约》等,开始两半(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天津 北京条约等 两半加深

  1883-1885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两半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两半大大加深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两半完全形成

  (2)领土侵略:

  割占土地:①英国:1842年 据《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等

  ②俄国:第二次*战争后,侵*国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③日本:据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等

  变相侵占:①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租地居住权,导致通商口岸城市中出现租界

  ②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3)经济侵略:走私*、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办洋行、银行、工厂、铁路、矿山等)政治贷款、勒索赔款等,控制*经济命脉

  (4)其他事例: 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2.1840-1900年间*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1)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

  地位:*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

  经过:

  ①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

  ②曾纪泽谈判从沙俄收回伊犁

  ③新疆建省

  (3)黄海海战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4)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阻止了列强瓜分*阴谋的实现。*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未能把*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义和团运动哪些特点?

  ①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②以神道为武器,有浓厚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色彩

  ④爱国与扶清没有明确区分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内惩*”、“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

  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

  ③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的成立:

  历史条件:

  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④*、*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一大。

  1923年*三大决定同*合作;1924年*一大召开,标志着*形成。

  广州*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右派叛变革命;

  ②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3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4

  一、土地制度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含义:

  严禁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

  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五、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

  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贪污盛行;

  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6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7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

  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

  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多年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8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1.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2.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

  3.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9

  *无产阶级的产生

  产生的时间及地点:19世纪四、五十年代,*无产阶级产生于外商企业中。注意:*无产阶级先于*资产阶级产生。

  *无产阶级的特点:*无产阶级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有优点,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

  他们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

  他们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

  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

  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加以总结改造,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时受到沉重打击;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宋朝时用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发展成理学,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统治。明朝后期的李贽挑战了正统思想;明清之际,以个性*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想滋长。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黄宗羲等人不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

  2、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

  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复兴(兴起):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

  发展:16世纪的宗教改革;成熟: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他关注人的品德,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政治思想运动。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没有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出来。)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崇尚理性和科学,但理性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思想束缚,但仍然信仰宗教。

  启蒙运动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中提出的学说有:“天赋人权”、“人民*”、“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认为人类不*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他不反对私有制。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提倡君主立宪,孟德斯鸠不是首倡分权之人,思想最为激进的是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愚昧,建立自由*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德国的康德总结了启蒙思想,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但没有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产生影响。

  4、*古代科技曾长期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为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科技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古代的文学艺术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的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扩展2)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军事侵略:

  时间 名称 条约 影响

  1840-1842 *战争 《南京条约》等 开始两半(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 天津 北京条约等 两半加深

  1883-1885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两半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两半大大加深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两半完全形成

  (2)领土侵略:

  割占土地:①英国:1842年 据《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等

  ②俄国:第二次*战争后,侵*国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③日本:据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等

  变相侵占:①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租地居住权,导致通商口岸城市中出现租界

  ②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3)经济侵略:走私*、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办洋行、银行、工厂、铁路、矿山等)政治贷款、勒索赔款等,控制*经济命脉

  (4)其他事例: 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2.1840-1900年间*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1)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

  地位:*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

  经过: ①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 ②曾纪泽谈判从沙俄收回伊犁③新疆建省

  (3)黄海海战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4)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阻止了列强瓜分*阴谋的实现。*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未能把*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义和团运动哪些特点?①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②以神道为武器,有浓厚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色彩

  ④国与扶清没有明确区分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

  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军事侵略:

  时间 名称 条约 影响

  1840-1842 *战争 《南京条约》等,开始两半(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天津 北京条约等 两半加深

  1883-1885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两半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两半大大加深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两半完全形成

  (2)领土侵略:

  割占土地:①英国:1842年 据《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等

  ②俄国:第二次*战争后,侵*国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③日本:据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等

  变相侵占:①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租地居住权,导致通商口岸城市中出现租界

  ②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3)经济侵略:走私*、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办洋行、银行、工厂、铁路、矿山等)政治贷款、勒索赔款等,控制*经济命脉

  (4)其他事例: 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2.1840-1900年间*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1)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

  地位:*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

  经过:

  ①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

  ②曾纪泽谈判从沙俄收回伊犁

  ③新疆建省

  (3)黄海海战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4)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阻止了列强瓜分*阴谋的实现。*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未能把*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义和团运动哪些特点?

  ①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②以神道为武器,有浓厚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色彩

  ④爱国与扶清没有明确区分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内惩*”、“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

  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

  ③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的成立:

  历史条件:

  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④*、*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一大。

  1923年*三大决定同*合作;1924年*一大召开,标志着*形成。

  广州*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右派叛变革命;

  ②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4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

  一、土地制度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含义:

  严禁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6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

  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五、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

  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贪污盛行;

  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7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8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

  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

  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多年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9

  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加以总结改造,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时受到沉重打击;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宋朝时用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发展成理学,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统治。明朝后期的李贽挑战了正统思想;明清之际,以个性*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想滋长。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黄宗羲等人不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

  2、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

  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复兴(兴起):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

  发展:16世纪的宗教改革;成熟: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他关注人的品德,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政治思想运动。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没有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出来。)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崇尚理性和科学,但理性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思想束缚,但仍然信仰宗教。

  启蒙运动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中提出的学说有:“天赋人权”、“人民*”、“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认为人类不*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他不反对私有制。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提倡君主立宪,孟德斯鸠不是首倡分权之人,思想最为激进的是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愚昧,建立自由*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德国的康德总结了启蒙思想,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但没有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产生影响。

  4、*古代科技曾长期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为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科技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古代的文学艺术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的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原因:

  (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3)对外贸易发达

  (4)政治上:共和国的成立

  (5)外因:西班牙的衰落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荷战争(16世纪中期):导火线: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如纽约)

  荷兰战败说明: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

  法国战败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扩展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

  一、“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

  (1)“舒曼计划”1950年:提出建立欧洲联合与美苏抗衡

  (2)《巴黎条约》1951年 “煤钢共同体“(6国)

  (3)《罗马条约》1957年。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4)1967年三合一“为欧洲共同体”:各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自由流动。(各个机构仍然具有独立性)

  (5)1973-1986: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国、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加入

  二、日本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a、1955年,人均收入超过了战前,标志战后经济恢复完成;

  b、1956-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1960年池田内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c、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尼赫鲁提出。1961年 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宗旨: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1973年第四次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四、苏联解体(1991年)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a、*模式的束缚+西方和*演变; b、戈尔巴乔夫改革:1988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90实行了多党制、代议制度、总统制; c、导火线:“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1991.8《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国名改变

  (2)解体:独联体成立:-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彻底解体

  影响:冷战时代的终结,两极格局的终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

  一、“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

  (1)“舒曼计划”1950年:提出建立欧洲联合与美苏抗衡

  (2)《巴黎条约》1951年 “煤钢共同体“(6国)

  (3)《罗马条约》1957年。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4)1967年三合一“为欧洲共同体”:各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自由流动。(各个机构仍然具有独立性)

  (5)1973-1986: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国、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加入

  二、日本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a、1955年,人均收入超过了战前,标志战后经济恢复完成;

  b、1956-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1960年池田内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c、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尼赫鲁提出。1961年 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宗旨: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1973年第四次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四、苏联解体(1991年)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a、*模式的束缚+西方和*演变; b、戈尔巴乔夫改革:1988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90实行了多党制、代议制度、总统制; c、导火线:“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1991.8《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国名改变

  (2)解体:独联体成立:-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彻底解体

  影响:冷战时代的终结,两极格局的终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扩展4)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5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1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古代*的政治制度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2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3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

  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4

  古代*的政治制度

  1、*早期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

  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权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2、*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

  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

  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组织。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

  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县令或*由朝廷(皇帝)任命。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认识*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

  郡国并行制:汉初刘邦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汉武帝时,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行省制度:元朝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5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古代*的政治制度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扩展5)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菁选3篇)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2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3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 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国家政策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0篇(扩展6)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1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2

  一、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思想主张: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

  ③提出“三纲五常”道德规范

  二、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1)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用儒学垄断教育 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二程:思想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朱熹:思想主张:

  ①提出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