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0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2023-01-30 12:50:08 来源:网友投稿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给指导委员会阐明你的硕士论文将要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和如何写的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  第一,你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0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0篇】【精选推荐】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给指导委员会阐明你的硕士论文将要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和如何写的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

  第一,你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如何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大致可以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1、前言

  简单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问题的意义以及一些核心概念界定。

  2、文献综述

  应该是报告的重点。要将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都给予综述。一般可以采用由宽到窄的综述方法。就是逐渐FOCUS DOWN到你的问题上去。基本的格式是:主要观点综述归纳起来予以介绍之后加以评述,说明有那些研究上的不足和空白点。有了这些不足和空白点就可以提出你的问题了。你的研究就是要解决这其中的某个空白点和不足的。所以,文献综述的最后应当是你的研究问题。

  3、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你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问题之后,你要设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大概的思路是什么?如何解题?如何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这样的方法去找答案?

  4、大致的提纲构想

  最后,可以在你的报告里简单提出一个论文提纲来就可以了。如果这个提纲你没有办法做,你可以介绍一下你已经有的研究准备和前期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大致时间安排。这样,你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就基本可以给别人说清楚你的学位论文要做什么事情了。另外,在做文献综述的最常犯的错误有:

  1)不能做到NARROW DOWN。文献综述要从大处着手,但最后要FOCUS到你的研究问题上去。所以是一个NARROW DOWN的过程。而常见的不正确的文献综述方法就是把有关领域泛泛地进行综述。

  2)只有列举没有综述。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不能老是列举张xx发现xx,李xx认为xx,王xx主张xx。要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做出相应的归纳。

  3)过多主观评论。文献综述是客观介绍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所以应该客观地展示。主观评论可以专门放在“已有研究的不足”里进行表述。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独山子石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股份公司总部“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型建设工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设工程是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及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

  炼油部分:建设1000万吨常减压、120万吨延迟焦化、200万吨蜡油加氢裂化、300万吨直馏柴油加氢精制、80万吨催焦化柴油加氢等10套装置。

  化工部分:建设100万吨乙烯、6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55万吨聚丙烯、60万吨芳烃、32万吨苯乙烯、13万吨聚苯乙烯、13万吨丁二烯、12万吨MTBE/丁烯-1、10万吨丁苯橡胶、8万吨SBS、2万吨己烯-1等12套装置。

  公用工程部分:主要建设3台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5台41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力站,以及系统配套项目。

  该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是*石油“十一五”重点工程。工程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繁荣西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总投资300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5%,税后投资回收期8.77年。于2005年8月22日破土动工。

  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有一定的执行过程的问题。因此,根据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的利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完善过程管理的思路和做法,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2、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

  现代项目管理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并且将各项目阶段的计划、实施、控制等具体管理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现代项目管理要求在项目管理中,要根据具体项目所属专业领域的特性和实现过程的特定情况,及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限制条件,将一个项目划分成各个便于管理的项目阶段,并将这些不同项目阶段的管理活动进一步划分成一系列的具体管理过程,分阶段、按过程做好一个项目的管理。现代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要在生成项目产出物(成果)的实现过程中,通过项目的管理过程去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结合多年的管理实践,*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全面总结巧年来建筑业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推行施工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进一步规范全国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作法,促进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与国际惯例接轨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7]。经国家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但系统的引进项目管理的知识还是近几年的事。

  1999年11月,我国与PMI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将PMP认证引入*时,国内知道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PMP的人很少。2000年6月*首次PMP考试也仅有60多人参加。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大量的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等,需要大量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从各种渠道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项目管理的知识,并逐渐认识到项目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的热潮。项目管理在TI行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正方兴未艾,己呈星火燎原之势。因为TI行业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成为项目管理知识推广的强力推进器。如今,PMP认证与MBA,MPA文凭一样成为中高级管理人员热捧的对象。这一轮热潮的兴起大大加快了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上个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论文很少。到了70年代,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已成为趋势:有些研究成果已涉及到了图形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这个时段的研究焦点是:成本与进度控制,绩效考评,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 S)的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本阶段的学术研究大多由*部门主持与发起,由商业与教育机构发起的研究已有所增加。70年代末期,成本设计(design-to-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己在学术论文中出现,并在80年代发展为一个通用的概念,特别是在*机构与防卫部门中。

  80年代,关于项目管理的学术论文显著增长。研究专注于成本设计和生命周期成本。关于项目风险管理,成本/进度控制指标体系和挣值(Earned Value)的概念已出现。其它涉及较多的研究范围还包括:团队建设,质量管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

  到了90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人力资源方面,包括:团队建设,领导能力开发和激励:并有大量的文章集中于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

  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有:

  a.标准化的过程和工具,以及标准化的术语,有助于项目成功;

  b. Web技术将在帮助项目沟通与协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c.使用被普遍接受的项目管理实践与观念将会在承包合同的要求中写明;

  d.项目管理的外购服务将会被绝大多数公司所采用。

  3、研究内容与方法

  将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学》理论,分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工程管理的改进建议。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设计如下。

  1 前言

  2 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综述

  2.1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2.2 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2.3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 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及项目管理体系

  3.1 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概况

  3.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

  4 独山子石化炼油乙烯工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

  4.1 项目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4.2 HSE管理分析

  4.3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4.4 招投标管理分析

  4.5 物资采购管理分析

  4.6 工程进度管理分析

  5 总结与建议

  在研究方法与思路方面,广泛收集有关工程建设有关资料,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完善工程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着眼于工程建设主要环节,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构建工程建设管理整体框架,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对策。目的在于建立符合独山子石化公司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总结出加强和完善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4、开题条件

  本人在*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按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已修业完成了相关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经学院考核合格,导师同意进入论文阶段。

  5、时间安排

  20xx.02—20xx.05 选题、文献查阅,完成文献综述

  20xx.06—20xx.10 完成开题报告

  20xx.10 开题答辩

  20xx.11—20xx.02 撰写论文初稿

  20xx.03—20xx.05 完成论文中稿

  20xx.06—20xx.10 论文定稿、答辩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

  一、研究课题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二、课题研究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运作的方式。村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村镇建设的效果。我国村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村镇建设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却严重滞后,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信息发布、传递和反馈仍然停留在传统方式的阶段,因此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缺失问题,本文研究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需求。首先,运用需求识别理论分析了系统用户,将用户进行合理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结合村镇建设的具体活动明确用户需求内容与特征;其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需求及业务功能流程,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最后,根据顾客需求满意度理论,尝试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两方面分析系统的适用性,并构建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在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根本的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涉及用户入网查询、在线验证、内部审核、网上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通过完善的标准业务流程设定,清晰的操作界面以及明确的工作划分,有效地将用户需求与系统各方连接起来,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逐步认识村镇建设标准的准确性、适用性,使村镇建设标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最终达到用户的满意度。

  三、研究背景

  建国60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制度,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小城镇,城镇化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规划⑴。国家“十二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体现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是各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保障。

  村镇建设活动极其分散且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目前,全国共有约330万个自然村,66万个行政村;有2.2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居住、工作和生活。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3.41亿亩,城镇建城区5700万亩,而农村建设用地2.84亿亩,农村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5倍。

  住宅建设一直是村镇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村镇建设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据*统计,20xx年农村住宅投资2334亿元,村镇住宅建设量8亿多*方米,而同期城市的年住宅梭工面积约为25?30亿*方米。20xx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40%,“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xx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47%。目前农民自建住宅每年还以2%的速度增长,其中楼房比例增长更快,约占60%,年梭工面积达到4亿*方米以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工程建设量将不断增长,一批适应村镇经济发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生态住宅等建筑形式也会相继出现。

  每个村镇的功能不是天然的、自发的,它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村镇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等。我国现在非常重视依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村镇建设,把村镇定位为分担大城市人U的聚居地,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建设、高标准配套、高质量管理”为指导,探索建立小城镇规划备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划执行,大力加强了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其承担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而非经济生产功能。

  四、研究目的

  为了有效地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村镇公共事业,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建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式作为技术指导来实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适用于村镇建设项目特点的工程建设标准,为村镇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维护、加固、拆除等活动提供一个协调统一的、可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是村镇建设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涉及到有关村镇建设的众多标准的申报、编制过程管理、审核和发布、宣贯、修订和废止等等诸多标准化管理工作,同时还涉及到与村镇建设标准相关的信息发布、技术指导、动态辅导、专家支持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化系统*台作为媒介,满足村镇建设领域标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保障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快捷、方便、广泛传播。

  任何信息服务建设都需要满足相应的需求,适合使用者的特点,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工作效效率,节约时间、资源等。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经验,针对我国村镇建设标准不能被及时掌握和标准实施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利用顾客需求识别的思想,分析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用户群体及其需求,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和体系构架,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以测量用户满意度,为系统*台的开发提供依据。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应用和*职能变换转向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功能、体系和开发模式,能够直观地实现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以用户为中心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涉及用户、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需求满意度四个概念,其巾需求是核心,用户是需求对象,而功能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实现方式,需求满意度是用户需求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将从用户需求、基于需求视角的功能需求与设计和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展 。

  全文内容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简述我国村镇建设现状及研究本文的目的,回顾国内外建设领域信息化研究现状,总结现代信息化建设不适合村镇建设,提出建立符合我国村镇建设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规划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概述了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和标准化概念,介绍了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分析和体系结构。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阐述了顾客识别和顾客需求的概念,总结出顾客需求识别流程,提出顾客需求满意度含义。

  第三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针对村镇建设的实际情况讨论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进一步指出不同用户存在不同的需求,分析了系统用户的需求与特征,最终对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进行论述。

  第四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提出系统功能需求的实现目标,继而分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立、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归纳出采用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系统的特点。

  第五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本章是对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过程中,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方面,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系统的适用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第六章,结论。总结所做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对后续工作的期望。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化概述

  2.2 标准化信息系统分析

  2.3 标准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2.4 需求识别理论

  2.5 本草小结

  3、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

  3.1 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

  3.2 系统用户需求内容

  3.3 系统用户需求特征

  3.4 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

  3.5 木章小结

  4、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 系统功能的需求实现目标

  4.2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3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4.4 业务功能流程分析

  4.5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4.6 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4.7 木章小结

  5、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 需求满意度评价

  5.1 需求满意度分析

  5.2 构建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4

  一、论文题目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二、研究专业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三、研究对象

  查阅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政策文件及着作,深入分析《*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20xx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的收录66所医学院校五年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对比研究相应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分析模式的现状和不足,探索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改革的可行途径,为构建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四、研究内容

  (1)我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构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

  (3)制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方案,在人文教育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和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

  (4)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人才保障体系建设。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文献复习、网上调研,了解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研究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我国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调研访谈阶段

  调研部分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对各校教学计划和实践成果进行比较,通过专家访谈征求专家意见,借鉴优秀教学经验和做法,明确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3)分析总结阶段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总结,针对查找出的问题,从现代医学教育世界性趋势着眼,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遵循医学教育特殊规律,立足实际需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寻找基础教学、临床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合理组合,拟定整合课程教学模块和具体实施方案。

  六、研究方法

  (1)文献复习和网络调研

  通过浏览期刊网、硕博论文集等,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广泛调研收集所需资料,回顾我国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改革历史,分析总结现阶段的培养模式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通过国内外医学教育模式特点的对比,为我国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借鉴。

  (2)专家咨询和专题研讨

  为保证模式改革创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利用召开的多次会议,开展专家咨询和课题组专题研讨。邀请专家包括学校医学教育研究所、基础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内有关高校等,参加国内和海峡*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等,借鉴其他高校的改革思路与措施,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确定培养体系理论模型构成要素,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运行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研究构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框架雏形。

  (3)资料分析法

  整理调研、访谈的记录材料和收集到的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原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分析制定出符合医学教育要求、具有一定特色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5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数字书写。如“20xx年4月26日”或“20xx-04-26”。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xx]53号)执行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xx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xx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纺织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xx年第6期第140页。

  3、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xx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xx年第1期第20xx。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xxxx年xx月xx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xxxx年xx月xx日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6

课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及研究意义、目的。

  电子商务的逐渐广泛运用,将使得各个企业降低交易管理方面的成本,大幅度缩减物流体系的成本,增加资金流运作的有效性和速度。医药行业是世界公认的适宜发展电子商务的行业。电子商务的推行可以改变传统的医药贸易模式,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节约企业生产及交易成本。医药电子商务的有效开展受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行业特征,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医药电子商务的重视与推广,电子商务将为我国的医药企业增加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新的商机,而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将会是*医药电子商务的主流。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

  随着医药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在深度与广度上得到加强。1996年—1999年,为医药电子商务的诞生初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探讨,旨在明确如何营造更为适合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外环境。如汤振宁在分析了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误区后指出:这个宏伟目标(医药电子商务)若没有强有力的技术和政策支持是难以实现的。

  1999年以后开始出现了有关医药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盈利方式的探讨,如李湘娟等对我国医药行业运用电子商务所形成的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进行了总体介绍和分析;李永*等对欧洲主要国家btob、btoc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陈玉文等对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发轫进行分析,阐述其利弊与发展方向。xx年以后,医药电子商务逐渐得到公众的认可,各大医药企业纷纷开始加紧信息化改造,提高信息管理与网上贸易水*,医药电子商务及其相关研究内容日益广泛。包括:可行性分析、现状分析、模式分析、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医药现代化物流,其中信息化建设专指医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管理软件的应用与维护、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等。

  研究意义、目的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使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选择电子商务。因而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就是何时选择电子商务,如何选择电子商务,以及选择电子商务后又该怎样做。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的企业战略问题进行研究。

  有些人认为互联网使战略消失,但事实是,大多数失败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都很盲目,都没有做过成熟的企业战略研究。迈克尔·波特在总结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失败案例后明确指出,互联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战略。许多企业对于自己开展电子商务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和保持竞争优势缺乏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这些企业并没有自己的理念,往往只是带着更好的技术和剽窃的思想,就宣布迈出了创新的一步。其实,创新的只是技术,而这对电子商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问题,迈克尔·波特在电子商务企业遭到重创后曾在《哈佛商业评论》撰*了详细的论述。那篇文章是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类研究的重要著作,获得了当年该刊优秀文章奖的第一名。波特认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管理不仅不过时,而且更为重要,必不可少,因为互联网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更需要通过战略来区分出来。波特从战略角度批评了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在经营时的盲目和战略的混乱,认为战略的缺乏是导致这些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对于某些行业或传统公司而言,互联网也许是毁灭性的。它使得某些行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无效。相反,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它恰恰能使这些资源变得更为重要。而当所有的公司都利用互联网技术时,互联网本身也趋于中性化,成为了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源。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诸如独一无二的产品和强大的个人服务和个人关系之类的传统优势。互联网技术通过在更独特化的系统中,将公司所有业务整合在一起,从而增强这些优势,但它并不能替代这些优势。

  最终,能将互联网和传统竞争优势及竞争方式整合起来的战略,在许多行业中将胜出。从需求方面讲,客户需要渠道、配送及与公司打交道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从供给方面讲,如果生产和采购使用互联网和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那么其效率会大大提高。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他们必须首先追求自己的差异化,而不是互相模仿或仿效,他们必须从仅仅聚焦于价格中脱离出来,聚焦于产品选择、产品设计、服务,形象和其他能使企业差异化的领域。电子商务企业同样也能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方法的联姻。可以通过创造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成功,通过屯重兵于能真正展示互联网与传统方法之间权衡的细分市场,取得成功。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7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独山子石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股份公司总部“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型建设工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设工程是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及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

  炼油部分:建设1000万吨常减压、120万吨延迟焦化、200万吨蜡油加氢裂化、300万吨直馏柴油加氢精制、80万吨催焦化柴油加氢等10套装置。

  化工部分:建设100万吨乙烯、6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55万吨聚丙烯、60万吨芳烃、32万吨苯乙烯、13万吨聚苯乙烯、13万吨丁二烯、12万吨MTBE/丁烯-1、10万吨丁苯橡胶、8万吨SBS、2万吨己烯-1等12套装置。

  公用工程部分:主要建设3台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5台41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力站,以及系统配套项目。

  该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是*石油“十一五”重点工程。工程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繁荣西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总投资300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5%,税后投资回收期8.77年。于2005年8月22日破土动工。

  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有一定的执行过程的问题。因此,根据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的利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完善过程管理的思路和做法,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2、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

  现代项目管理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并且将各项目阶段的计划、实施、控制等具体管理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现代项目管理要求在项目管理中,要根据具体项目所属专业领域的特性和实现过程的特定情况,及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限制条件,将一个项目划分成各个便于管理的项目阶段,并将这些不同项目阶段的管理活动进一步划分成一系列的具体管理过程,分阶段、按过程做好一个项目的管理。现代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要在生成项目产出物(成果)的实现过程中,通过项目的管理过程去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结合多年的管理实践,*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全面总结巧年来建筑业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推行施工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进一步规范全国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作法,促进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与国际惯例接轨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7]。经国家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但系统的引进项目管理的知识还是近几年的事。

  1999年11月,我国与PMI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将PMP认证引入*时,国内知道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PMP的人很少。2000年6月*首次PMP考试也仅有60多人参加。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大量的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等,需要大量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从各种渠道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项目管理的知识,并逐渐认识到项目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的热潮。项目管理在TI行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正方兴未艾,己呈星火燎原之势。因为TI行业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成为项目管理知识推广的强力推进器。如今,PMP认证与MBA,MPA文凭一样成为中高级管理人员热捧的对象。这一轮热潮的兴起大大加快了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上个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论文很少。到了70年代,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已成为趋势:有些研究成果已涉及到了图形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这个时段的研究焦点是:成本与进度控制,绩效考评,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 S)的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本阶段的学术研究大多由*部门主持与发起,由商业与教育机构发起的研究已有所增加。70年代末期,成本设计(design-to-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己在学术论文中出现,并在80年代发展为一个通用的概念,特别是在*机构与防卫部门中。

  80年代,关于项目管理的学术论文显著增长。研究专注于成本设计和生命周期成本。关于项目风险管理,成本/进度控制指标体系和挣值(Earned Value)的概念已出现。其它涉及较多的研究范围还包括:团队建设,质量管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

  到了90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人力资源方面,包括:团队建设,领导能力开发和激励:并有大量的文章集中于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

  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有:

  a.标准化的过程和工具,以及标准化的术语,有助于项目成功;

  b. Web技术将在帮助项目沟通与协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c.使用被普遍接受的项目管理实践与观念将会在承包合同的要求中写明;

  d.项目管理的外购服务将会被绝大多数公司所采用。

  3、研究内容与方法

  将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学》理论,分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工程管理的改进建议。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设计如下。

  1 前言

  2 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综述

  2.1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2.2 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2.3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 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及项目管理体系

  3.1 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概况

  3.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

  4 独山子石化炼油乙烯工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

  4.1 项目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4.2 HSE管理分析

  4.3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4.4 招投标管理分析

  4.5 物资采购管理分析

  4.6 工程进度管理分析

  5 总结与建议

  在研究方法与思路方面,广泛收集有关工程建设有关资料,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完善工程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着眼于工程建设主要环节,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构建工程建设管理整体框架,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对策。目的在于建立符合独山子石化公司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总结出加强和完善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4、开题条件

  本人在*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按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已修业完成了相关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经学院考核合格,导师同意进入论文阶段。

  5、时间安排

  20xx.02—20xx.05 选题、文献查阅,完成文献综述

  20xx.06—20xx.10 完成开题报告

  20xx.10 开题答辩

  20xx.11—20xx.02 撰写论文初稿

  20xx.03—20xx.05 完成论文中稿

  20xx.06—20xx.10 论文定稿、答辩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8

  一、研究课题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二、课题研究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运作的方式。村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村镇建设的效果。我国村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村镇建设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却严重滞后,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信息发布、传递和反馈仍然停留在传统方式的阶段,因此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缺失问题,本文研究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需求。首先,运用需求识别理论分析了系统用户,将用户进行合理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结合村镇建设的具体活动明确用户需求内容与特征;其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需求及业务功能流程,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最后,根据顾客需求满意度理论,尝试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两方面分析系统的适用性,并构建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在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根本的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涉及用户入网查询、在线验证、内部审核、网上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通过完善的标准业务流程设定,清晰的操作界面以及明确的工作划分,有效地将用户需求与系统各方连接起来,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逐步认识村镇建设标准的准确性、适用性,使村镇建设标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最终达到用户的满意度。

  三、研究背景

  建国60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制度,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小城镇,城镇化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规划⑴。国家“十二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体现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是各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保障。

  村镇建设活动极其分散且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目前,全国共有约330万个自然村,66万个行政村;有2.2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居住、工作和生活。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3.41亿亩,城镇建城区5700万亩,而农村建设用地2.84亿亩,农村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5倍。

  住宅建设一直是村镇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村镇建设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据*统计,2004年农村住宅投资2334亿元,村镇住宅建设量8亿多*方米,而同期城市的年住宅梭工面积约为25?30亿*方米。200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40%,“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47%。目前农民自建住宅每年还以2%的速度增长,其中楼房比例增长更快,约占60%,年梭工面积达到4亿*方米以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工程建设量将不断增长,一批适应村镇经济发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生态住宅等建筑形式也会相继出现。

  每个村镇的功能不是天然的、自发的,它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村镇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等。我国现在非常重视依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村镇建设,把村镇定位为分担大城市人U的聚居地,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建设、高标准配套、高质量管理”为指导,探索建立小城镇规划备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划执行,大力加强了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其承担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而非经济生产功能。

  四、研究目的

  为了有效地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村镇公共事业,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建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式作为技术指导来实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适用于村镇建设项目特点的工程建设标准,为村镇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维护、加固、拆除等活动提供一个协调统一的、可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是村镇建设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涉及到有关村镇建设的众多标准的申报、编制过程管理、审核和发布、宣贯、修订和废止等等诸多标准化管理工作,同时还涉及到与村镇建设标准相关的信息发布、技术指导、动态辅导、专家支持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化系统*台作为媒介,满足村镇建设领域标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保障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快捷、方便、广泛传播。

  任何信息服务建设都需要满足相应的需求,适合使用者的特点,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工作效效率,节约时间、资源等。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经验,针对我国村镇建设标准不能被及时掌握和标准实施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利用顾客需求识别的思想,分析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用户群体及其需求,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和体系构架,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以测量用户满意度,为系统*台的开发提供依据。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应用和*职能变换转向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功能、体系和开发模式,能够直观地实现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以用户为中心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涉及用户、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需求满意度四个概念,其巾需求是核心,用户是需求对象,而功能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实现方式,需求满意度是用户需求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将从用户需求、基于需求视角的功能需求与设计和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展 。

  全文内容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简述我国村镇建设现状及研究本文的目的,回顾国内外建设领域信息化研究现状,总结现代信息化建设不适合村镇建设,提出建立符合我国村镇建设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规划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概述了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和标准化概念,介绍了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分析和体系结构。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阐述了顾客识别和顾客需求的概念,总结出顾客需求识别流程,提出顾客需求满意度含义。

  第三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针对村镇建设的实际情况讨论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进一步指出不同用户存在不同的需求,分析了系统用户的需求与特征,最终对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进行论述。

  第四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提出系统功能需求的实现目标,继而分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立、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归纳出采用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系统的特点。

  第五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本章是对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过程中,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方面,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系统的适用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第六章,结论。总结所做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对后续工作的期望。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化概述

  2.2 标准化信息系统分析

  2.3 标准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2.4 需求识别理论

  2.5 本草小结

  3、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

  3.1 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

  3.2 系统用户需求内容

  3.3 系统用户需求特征

  3.4 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

  3.5 木章小结

  4、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 系统功能的需求实现目标

  4.2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3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4.4 业务功能流程分析

  4.5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4.6 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4.7 木章小结

  5、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 需求满意度评价

  5.1 需求满意度分析

  5.2 构建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9

  第一部分: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的确定,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课题名称定得过大而空泛,没有实际内容,从课题名称中看不出来要解决什么问题。 课题名称应当尽量做到明确而具体,研究所针对的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要尽量小。只有小,才可能做得深入,做得透彻。定得过大、过泛,面面俱到,各个方面都只是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一下,这样做出来的论文水*是比较差的。所以,大家在确定自己课题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这个问题。要自己多省察、多考虑。

  第二部分:研究目的和意义

  这一部分介绍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第三部分:国内外情况介绍

  这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介绍国内外在该问题(注意是该问题,针对性要强)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这一部分的写法上要特别注意,综述不是简单地材料堆砌,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述。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堆砌了大量的材料,但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

  实际上,综述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结果进行分类总结,并据此对各文献的价值做出一个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与前面第二部分的内容相互对应,也就是说,要让读者清楚,正式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从那些方面入手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第四部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这也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以上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或其他问题,明确了该研究工作所要针对的核心内容,那么,在这一部分,就要对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个思路来。 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逻辑顺序,从什么角度着手,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思路一定要清晰。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要尽量具体和明确,但又不能过于关注于细节。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而我们在此所要求的是要提供清晰的思路。至于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不是开题报告应当涉及的内容。

  注意,即使你在做开题报告前已经做过了一些工作,你也不要站在课题中间汇报的角度来写。开题报告就是开题报告,不是中间报告。因此,要站在课题研究方法设计(工作尚未开始)的角度来写。

  第五部分:时间进度安排

  这是开题报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根据所设计的研究方案,将任务具体分配后一个个的阶段。各阶段的划分不是任意的,是根据工作量、难度等来设计的。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按照规定的格式规范要求提供完整的参考文献,并与正文中的引用相对应。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0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及可行性论证

  任何研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的起点和前提条件,对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是否充满生命力,就看他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够发现并提出大量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则预示着研究者发展的衰亡或终止。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生也是如此,有了问题意识,教育研究才会有自己的并且不能为其他学科所还原、替代的问题领域。对研究生而言,仅仅有了问题意识还不够,这个问题意识还必须是科学的。

  但是,现实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不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都是受到了科研问题意识淡薄的影响,所以目前极需对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做深入的研究。

  (一)理论意义

  对已有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进一步加强了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更丰富了问题意识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果,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实践价值

  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关问题意识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和整理,已学习和掌握了问卷法、访谈法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学研究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访谈对象为河北省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

  3.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前期调查已经准备就绪,并编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概况

  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提高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呼吁比较多,如段丽(2003)在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就提到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解决则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因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理应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科研能力。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的专门研究还比较欠缺。不过,关于问题意识的一般性研究较多,几乎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都有关于问题意识的专门文献。已有研究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l.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

  近年来,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同途径。

  袁来德认为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

  尹启泉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有七个,包括提升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积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精心设计提问、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等;

  王真东认为应从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这四个方面着手;

  姚本先提出三个途径:加强双基训练,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还有一些学者涉及到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

  陈海燕认为有心理障碍、环境障碍、教师权威障碍、认知障碍和思维定式障碍这五个原因;

  刘春梅认为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现实的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等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

  2.关于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在我所查的文献里,问题意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文科的,由于理工科的问题都比较明显和外在,所以理工科主要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哲学思想的限制和方法论的影响等,文科的问题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王永斌认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意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经过近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就在于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人们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从人文社会科学中找到被社会发展问题困扰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刘大椿认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意识淡漠,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无异于切断了它们发展的源头,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命力将随之枯竭。还有学者认为当代*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令学者们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呢?其原因就在于,学术研究离开了真正的问题,缺乏问题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术向两个不好的方向发展,一是生吞活剥西方的各派理论,进行空洞的所谓“纯学术”研究;另一个方向是干脆退化成肤浅的“对策学”,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并不高明的论证。所以*人文社科领域的真正问题是:我们有问题吗?或者,我们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问题都不明白,要侈谈什么“研究”就是多余,学习就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古代语言中的“学问”一词,比“学术”更有价值。学问即是为了问题而“学”,而学术的目的则不得而知,不过从字面可以看出,反正“学”仅仅是一个手段。这就必然导致“学”为其他不相干的目的服务的问题。事实正是如此,对多数“学者”来说,不过是获取名利的手段而已,与一般人理解的“学问”并没有什么关系

  3.关于教育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二)已有研究述评

  总的说来,当前国内对问题意识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专门针对教育学研究生的很少,虽然现在学术界对问题意识也很关注,但是对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国外目前却缺乏对问题意识的研究,原因在于国外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和问题意识的高度重视,学生历来具有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使问题意识不称其为“问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光从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谈提高研究生的素质,是抽象和空洞的,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为创新是基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意识是不能创新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将借鉴已有研究的经验和理论,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教育学研究生的特点,通过了解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为提高我们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主要概念界定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学研究生,是指获得学士学位、第一专业学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构各教育类专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攻读更高级别教育学学位的学生。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主要指研究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通常将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

  2.本研究以处在科研初级阶段的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上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第二: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研究生导师两名进行访谈,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完善整体研究。

  (二)研究思路

  1.搜集有关科研问题意识的文献,对科研问题意识形成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作为编制问卷的参考依据。

  2.根据已有研究,编制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开放性问卷,并选取在校研一到研三的教育学研究生,人数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处理,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4.编制访谈提纲,选取研究生导师两名,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根据访谈提纲,对4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6.对方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

  7.对访谈数据作分析和探讨,总结研究结果,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法

  文献反,问卷法,访谈法

  四、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20XX.4-20XX.6 理论研究阶段 科学研究的理论研究;

  20XX.6-20XX.8 实际调研阶段 对河北省拥有教育学专业的四所高校的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进行调研;

  20XX.8-20XX.9 资料分析阶段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0XX.10-20XX.12论文撰写阶段 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撰写论文;

  20XX.1-20XX.3 论文定稿阶段 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XX.4 论文审查阶段 将论文提交送审;

  20XX.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韩民青著.意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刘大椿著.科学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冯光廉主编.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6]何怀宏著.问题意识.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

  2.期刊杂志类

  [1]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00/01.

  [2]赵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江苏高教,2000/05.

  [3]黄宇辉.从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06.

  [4]杨针.永远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孙学伟、范文斌教授.科学时报,2001/3/15.

  [5]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教育学刊,2001/06.

  [6]张志文,张巳瑛.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学刊,2002/0l.

  [7]夏月.教育学研究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03/02.

  [8]幻俞国良,侯瑞鹤.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里培养.复旦教育论坛,2003/04.

  [9]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10]周文杰,郑保章.教育交往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3/05.

  [11]李永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川教育,2003/02.

  [12]黄飞跃.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03.

  [13]刘大椿.教育学研究应突出问题意识.*,2004/3/1.

  [14]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5.

  [15]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5.

  [16]王源源.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6.

  [17]崔唯航.问题意识、体系精神与学科特性.学术研究,2004/09.

  [18]冯光廉主编.教育学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19]陈海燕.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教书育人,2005/01.

  [20]陈翠荣.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措施.江西教育,2005/01.

  [21]朱珊.没有问题意识,强做研究不灵.*教育报,2005/l.

  [22]范远波.论探究学习的问题意识.当代教育科学,2005/10.

  [23]蔡拔*.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意义、障碍及路径.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05/11.

  [24]朱晓瑜.关注问题意识,激发主体参与.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2.

  [25]邓战军;叶小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26]李荣.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教育,2005/16.

  [27]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上海教育科研,2006/01.

  [28]吴江林,陈西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6/01.

  [29]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0]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高教研究,2006/08.

  [31]康静.对高校教育学中“问题意识”的思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

  [32]阎亚军;周谷*.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4.

  [33]郝明君;王光明;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9.

  [34]宋宁娜.教育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35]劳凯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6]徐福利;李淑珍.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2.

  [37]祁琛云.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源泉.*出版.2010/06.

  [38]吴原.论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情结与问题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3.

  [39]刘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教育学刊.2010/03.

  [40]姚则会.张部昌.问题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7.

  [41]张晓东.学校文化建设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10/12.

  [42]刘铁芳.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评《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教育政治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06.

  [43]周江林.我国民办高校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实证的方法——兼谈教育研究者的问题意识.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06.

  [44]于洪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教育探索.2010/10.

  [45]李士更.创新性学习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46]张琼.“问题意识”小议——以《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为范本.2011/02.

  [47]石玉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011/19.

  [48]李长华.浅谈有效激发问题意识的策略.科学教育.2011/08.

  [49]王豪.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周刊.2011/13.

  [50]王树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学周刊.2011/13.

  [51]张永利.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学周刊.2011/17.

  [52]刘献君.国际论坛增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国际意识和地方意识.*高教研究.2011/07.

  [53]赵万祥.论教育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确定.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54]王美娟.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江苏教育研究.2011/32

  [55]李曙光.乔姆斯基语言心理学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意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56]肖林根;王卫华.问题意识与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科技信息.2011/32.

  [57]孙刚成;陈希;乔刚.研究生科研意识养成因素分析.*高校科技.2012/21.

  [58]任艳丽.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2/07.

  [59]王虎学;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学习月刊.2012/01.

  3.硕博论文类

  [1]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方海宁.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王元元.研究生问题意识欠缺的现象、归因及对策.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周倩.高校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的训练策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文章大纲:

  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研究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应然分析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涵义

  1.问题意识

  2.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

  (二)科研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特殊性和培养的必要性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实然分析

  (一)对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调查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样本描述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现状

  1.问卷调查

  (1)研究设计

  (2)研究过程

  (3)研究结论

  2.访谈

  (1)研究设计

  (2)访谈整理

  (3)访谈结论

  (三)调查结论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归因分析

  (一)研究生自身内在素养的原因

  1.自身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的障碍

  2.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

  3.学习方法不科学

  4.存在学而不思的`情况

  5.缺乏实践经验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外在影响的原因

  1.传统文化与社会

  2.学校与导师

  3.家庭与父母

  四、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优化

  (一)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优化的理论依据

  (二)借鉴发达国家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三)加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具体对策

  以上是《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问题、意识、研究生、研究,教育学、科研、培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