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2023年《十里长街送*》教案3篇

发布时间: 2023-03-12 10:55:08 来源:网友投稿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1  第1学时  一、谈话导入。  1、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谈谈:  你觉得*上一个什么样的人?  2.导入新课,读课题。  3.多媒体展示,播放录象,渲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十里长街送*》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十里长街送*》教案3篇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1

  第1学时

  一、谈话导入。

  1、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谈谈:

  你觉得*上一个什么样的人?

  2.导入新课,读课题。

  3.多媒体展示,播放录象,渲染气氛

  4、听音乐,配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让学生耳闻目睹十里长街送*的感人场景。

  5、带着深情初读课文。

  二、以语言创设情景,发展情感。

  1.指导学生理清楚层次。

  2.鉴赏词句,体会,通过语言的描述、分析、加深理解。

  3.阅读“等灵车”一段,启发:

  A、等灵车是在一个怎样的天气里?为什么要写天气?

  B、人们上以怎样的心情、神态等灵车的到来,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C、为什么只举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和一群红领巾?

  重点抓住理解“焦急”、“耐心”

  三、以音乐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1.讨论:人们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能得到全国人民的这样真挚深沉的爱呢?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提问引发上思考,体会文章中的深情,积蓄情绪:在这样冷的天气了,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灵车,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3.通过读,体会。

  四、复习

  1.表演当时的场景

  2.模拟第1自然段写一个场面。

  (1)通过天气描写衬托心情。

  (2)对场面进行总的描写。

  (3)中景画面的描写。

  (4)抓住不同代表人物特点,表现共同的心情。

  第2学时

  一、以画面如情景。

  1、出示人们等灵车的画面就,复述等灵车的情景。

  2、导语激情:

  人们盼望着,终于灵车缓缓驶来,此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唤起形式对*的崇敬之情)

  二、以内容激情感

  1.阅读“望灵车”一段

  (1)这一段如果用画面来表现,描绘了几幅画面?

  (2)看见灵车人们心情、神态怎样,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理解“无声的指挥”

  (3)为什么人们这样悲痛,他们想到了什么?

  (4)你还能回忆起*生前为人民操劳的饿事情吗?

  2、阅读“追灵车”一段

  (1)人们为什么要追灵车?理解“牵动”

  (2)灵车远去了,人们为什么还站着,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吗?

  三、以朗读再现情感

  四、以背诵沉淀情感。

  五、拓展练习。

  阅读、评议〈一月的哀思〉

  [板书]

  8、十里长街送*

  等灵车焦急而又耐心

  ——无声的指挥

  望灵车——不约而同崇敬、爱戴、怀念

  追灵车牵动

  [知识]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2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寻*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文,导入课文

  1、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理解“灵车来了”

  1、过渡: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 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理解指导朗读。

  ①、理解 “不约而同” 、“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同样怀念*。)

  ②、理解 “眼睁睁”(辨析 “目不转睛”)

  [体会:当时人们望着*的灵车,想着*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③、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4、 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的思想感情。

  5、 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三、小结:

  1、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的怀念是深切的,对*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3

  教材分析

  这篇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告别的感人情景。

  教学要求

  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6个生字,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学习并理解“灵车、、焦急而又耐心、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段的内容和全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表达的人民群众对*体会人民群众对*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在预习时简介*的生*,加强朗读训练,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了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最后,通过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加强学生语感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这一课讲得是*去世后,人民群众与他告别是的感人情景,你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文章回答问题。)

  3、教师简介*的生*。

  二、放送课文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提出听录音的要求:

  (1)小声跟读录音。

  (2)思考: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方面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在长安街两旁迎候中*的灵车,向敬爱的*告别的感人情景。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想:课文开头第一句话交待了什么?(天气)通过写天气,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悲痛心情)

  2、同位讨论:

  (1)课文哪些词句可看出十里长街送*的人非常多?(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引导体会:望—人们急切盼望见到灵车的心情。

  (2)这许多人的心情都一样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三个“都”写出佩戴意志、动作一致、沉痛悼念*的心情也都一样。

  3、那么,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人物?(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

  4、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1)老奶奶:满头银发、拄着拐杖、背靠树、焦急而耐心。从这可以看出什么?(对*的热爱)

  (2)青年夫妇:抱着、领着、全家出动、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3)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张望(心情也是焦急而又耐心)

  (4)教师小结:这种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是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等灵车的共同心情。反映了人民群众失去*的悲痛心情和对*的热爱。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

  4、接下来课文讲的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读课文。(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1)课文怎样写灵车的样子?给你的感觉如何?(庄重、肃穆、缓缓而行。好像*也舍不得离开人民群众远去。)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们极其沉痛的心情?动笔画下来。并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出句子中的含义。

  a、人们的心情悲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灵车,盯着灵车,生怕错过了这及其短暂的时刻,因为这是人们最后一次看*,都想多看一眼,写出了人们对*的热爱、思念。)

  b、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说明什么?(表现非常一致)

  当时,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但是当灵车缓缓开来时,大家都怎样?(不约而同、脱帽、站直、望、哭泣着)

  为什么“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因为每个人都想把灵车看清楚,多看上两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灵车的时间。)

  5、感情朗读表现悲痛心情的句子。

  6、再读课文,同位思考、讨论: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更增添了今天失去*的悲痛。)

  7、默读课文,思考:灵车慢慢地过去了,人们又是怎样做到?心情怎样?

  理解:

  牵动——表面上讲人们的心随着灵车而动。实际上时说人们的心跟*紧紧地连在一起。

  (1)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引导体会:为的是什么?(多看一眼*的"灵车。)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回来。引导体会:你怎样理解“好像在等待*回来”的?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希望*的逝世不是事实。希望能永远同*在一起。)

  四、回读全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要求学生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师总结 。

  这篇课文,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聚集长安街迎候*灵车向*告别的感人情景。表现了人民无限热爱无比怀念*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人民因失去*而极度悲痛的心情。

  作业设计

  1、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给父母听。

  2、收集查找关于*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

  等 焦急而又耐心

  望 眼睁睁 不约而同 *和人民心连心

  追 ……希望……希望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语言表达人们对*思念、爱戴之情,并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现手法。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

  一、重温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灵车到来之前——灵车到来之时——灵车离去了)

  2、用自己的话,有感情地讲述在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的情景。

  注意:让学生抓重点词语。

  3、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对*的思念、爱戴之情,*和人们心连心)

  4、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熟读课文,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二、出示投影,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2、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地等待着。

  3、好像有谁在( ),老人、青年、小孩,都( )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 )地望着灵车,哭泣着,( )擦去腮边的泪水。

  4、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北。(句子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5、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又为什么耐心?“焦急”与“耐心”用词矛盾吗?)

  三、领会表达。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交流,得到答案。

  1、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人们对*的爱戴?

  2、想想这些地方的描写为什么能打动你?好在什么地方?

  3、想想文章运用了哪些内容来表达思想的?

  4、学习作者对动作的描写。(找出这样的词语来说好处)

  四、指导背诵

  1、学生默读课文。

  2、先逐段背诵,再背诵全文。

  3、根据“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灵车来时望灵车,想*”、“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的线索,抓住居与句的联系和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4、采用个人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的方法检查。

  五、教师总结全文。

  本课通过理解人们是怎样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结合人们等灵车、望灵车的动作、神情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六、课外延伸

  1、出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的事迹。

  2、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

  3、讨论交流,体会*的优秀品质。

  作业设计

  1、回家把自己听到的有关*的事迹说给家长听。

  2、感情背诵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

  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

  灵车来时望灵车,想*

  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

  课后小记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3篇扩展阅读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3篇(扩展1)

——《十里长街送*》教案3篇

《十里长街送*》教案1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寻*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文,导入课文。

  1、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理解“灵车来了”。

  1、过渡: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理解指导朗读。

  ①理解“不约而同”、“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同样怀念*。)

  ②理解“眼睁睁”(辨析“目不转睛”)

  体会:当时人们望着*的灵车,想着*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③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4、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的思想感情。

  5、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三、小结:

  1、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的怀念是深切的,对*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十里长街送*》教案2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寻*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文,导入课文。

  1、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理解“灵车来了”。

  1、过渡: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理解指导朗读。

  ①理解“不约而同”、“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同样怀念*。)

  ②理解“眼睁睁”(辨析“目不转睛”)

  体会:当时人们望着*的灵车,想着*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③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4、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的思想感情。

  5、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三、小结:

  1、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的怀念是深切的,对*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十里长街送*》教案3

  第一课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

  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的课文?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 ) 州( ) 陪( ) 检( ) 矫( )

  拄( ) 洲( ) 培( ) 捡( ) 骄( )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读课文

  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

  第三段(4)送*,心相随。

  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8 十里长街送*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

  第三段(4)送*,心相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

  二、回忆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

  三、新授

  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

  板书:悲痛

  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而痛心。

  1、提问:从送*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

  ⑴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两句话是写来送*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⑵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

  ⑶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灵车的心情。

  ⑷ 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

  ⑸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的强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⑴ 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⑵ 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背诵,然后分段指名背诵。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3篇(扩展2)

——十里长街送*教案3篇

十里长街送*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柱着、洋槐、耐心、 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从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们对*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柱着、洋槐、耐心、 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和人民群众对*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1976年1月8日对全*人民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我们敬爱的**与世长辞了,举国上下一片悲痛。*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是*人民*创始人之一。新*成立之后,担任**,为*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爱戴。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送别*的灵车,出现了十里长街送*这感人一幕。(播放《十里长街送*》情景剧。)

  2、作者目睹这感人的场面,写成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十里长街送*》。(板书:十里长街送*)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的事迹资料,并简单谈谈对*的印象。

  4、老师简单小结。通过教师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插图,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送*的情景,在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3、组词练习

  拄( ) 槐( )耐( ) 挽( )饰( )

  柱( ) 魁( )奈( ) 晚( )蚀( )

  腮( ) 洲( ) 陪( )倍( )部( )

  鳃( ) 州( ) 培( )赔( )剖( )

  检( ) 验( ) 阅( ) 矫( )骄( )

  捡( ) 脸( ) 悦( )娇( )侨( )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小组讨论,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几个意思。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加以指导。

  (1)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

  (2)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着灵车想念*。

  (3)灵车过去了,人们不肯离去。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配乐课文朗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2、学生轻声读第一段课文,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怀念*的感情。板书:等灵车)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人们对*的怀念之情?边读边在书中勾画。

  (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动脑、动手的习惯。)

  3、学生学习后,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些都说明在长安街等灵车的人非常多,而三个都说明人们都为悼念*而来。在阴冷的天气里,这么多的人来送别*,说明*深受人民的爱戴、尊敬。(板书:崇敬,爱戴)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老奶奶年岁那么大了,行动不便,拄着拐杖来长安街送*,可见她非常尊敬*。焦急是说老奶奶盼望早点见到*灵车。耐心是说老奶奶无论等多久,也要等到*的灵车。焦急而又耐心表达老奶奶对*的深切怀念之情。

  (板书:焦急,耐心)

  (3)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样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挤下,踮着等词语反映了青年夫妇、红领巾深切怀念*的心情。

  (板书:怀念)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理解,相互补充,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4、教师小结: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代表了长安街两旁的所有人,他们焦急而耐心的心情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5、朗读练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和人民群众对*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继续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2、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写灵车到来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反映了人们深深地怀念*的思想感情。板书:等灵车)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样做的?画出有关语句。(2)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

  (学生边读边划边想,养成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学生写完后讨论、交流。

  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1)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指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行动一致。车是指灵车到来时人们行动一致。)

  (2)人们有什么一致的表现?(站直身体,摘下帽子,望着灵车哭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3)这一致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人们非常尊敬*,为失去*感到悲痛。连眼泪都顾不得擦,恐怕耽误送别*的机会。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那么多人没经过商量表现却惊人的一致,说明大家的心情一样,都为失去*感到万分悲痛。)

  (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理解,体会人们的心情,体会人们的感情,突出重点。)

  4、回忆*生前事迹这部分内容能不能反映人们怀念*的心情?

  (能。由长安街送别*,想到*生前的事,昔日见到*的幸福,更增添了今日失去*的悲痛。)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悲痛、怀念的感情。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受到感染,更深刻地体会人们悲痛的心情。)

  6、总结学习方法。

  (1)先找出反映人们心情的语句,分析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怀念*的感情。

  (学生学完后,总结出学习方法,学生不仅会学,而且能积累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按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自学。

  (1)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2)哪些语句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自学后,交流讨论。

  (1)这段写灵车过去了,人们仍不肯离去,反映了人民对*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板书:送灵车)

  (2)①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牵动一词表面是说人们的心与灵车相连,实际是说与*紧紧相连。

  ②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些是说人们都想多看看*的灵车,盼望能留住*。)

  ③好像在等待*回来。

  (是说人们想念*,希望*的逝世不是真的,盼望能永远和他在一起。)

  四、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全文

  1、播放十里长街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情景朗读。使学生如置身于长安街的人流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既深刻地体会到千万名群众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对*无比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2、教师:这就是1976年1月的北京长安街,天又阴又冷,千万名首都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缓缓开动的灵车,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灵车渐渐远去,人们仍不肯离去,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回来。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1、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自己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小结:课文描写了1976年1月,北京街上人们送别*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人们对*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六、质疑问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十里长街送*

  等灵车 焦急 耐心 崇敬

  望灵车 心情 沉痛 爱戴

  送灵车 牵动 奔跑 怀念

  教案点评:

  导入新课时,通过教师的介绍和情景剧的播放,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之间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事迹材料,对*又有了初步的印象。这些都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了很好的铺垫。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去体会;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学习课文第二段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方法,并在第三段的学习中出示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按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进行自学。从内容体会思想是训练重点,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学完课文后教会学习方法,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并且今后能运用。指导课文朗读之前再次播放了情景朗读,使学生如置身于长安街的人流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既深刻地体会到千万名群众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对*无比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调动起来的激情会对朗读练习起到很好的作用。

十里长街送*教案2

  [教学课时]2学时

  第1学时

  一、谈话导入。

  1、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谈谈:你觉得*上一个什么样的人?

  2、导入新课,读课题。

  3、多媒体展示,播放录象,渲染气氛

  4、听音乐,配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让学生耳闻目睹十里长街送*的感人场景。

  5、带着深情初读课文。

  二、以语言创设情景,发展情感。

  1.指导学生理清楚层次。

  2.鉴赏词句,体会,通过语言的描述、分析、加深理解。

  3.阅读“等灵车”一段,启发:

  A、等灵车是在一个怎样的天气里?为什么要写天气?

  B、人们上以怎样的心情、神态等灵车的到来,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C、为什么只举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和一群红领巾?

  重点抓住理解“焦急”、“耐心”

  三、以音乐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1.讨论:人们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能得到全国人民的这样真挚深沉的爱呢?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提问引发上思考,体会文章中的深情,积蓄情绪:在这样冷的天气了,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灵车,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3.通过读,体会。

  四、复习

  1.表演当时的场景

  2.模拟第1自然段写一个场面。

  (1)通过天气描写衬托心情。

  (2)对场面进行总的描写。

  (3)中景画面的描写。

  (4)抓住不同代表人物特点,表现共同的心情。

  第2学时

  一、以画面如情景。

  1、出示人们等灵车的画面就,复述等灵车的情景。

  2、导语激情:

  人们盼望着,终于灵车缓缓驶来,此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唤起形式对*的崇敬之情)

  二、以内容激情感

  1.阅读“望灵车”一段

  (1)这一段如果用画面来表现,描绘了几幅画面?

  (2)看见灵车人们心情、神态怎样,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理解“无声的指挥”。

  (3)为什么人们这样悲痛,他们想到了什么?

  (4)你还能回忆起*生前为人民操劳的饿事情吗?

  2、阅读“追灵车”一段

  (1)人们为什么要追灵车?理解“牵动”

  (2)灵车远去了,人们为什么还站着,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吗?

  三、以朗读再现情感

  四、以背诵沉淀情感。

  五、拓展练习。

  阅读、评议〈一月的哀思〉

  [板书]

  8、十里长街送*

  等灵车焦急而又耐心

  ——无声的指挥

  望灵车——不约而同崇敬、爱戴、怀念

  追灵车牵动

  [知识]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十里长街送*教案3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寻*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文,导入课文

  1、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理解“灵车来了”

  1、过渡: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 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理解指导朗读。

  ①、理解 “不约而同” 、“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同样怀念*。)

  ②、理解 “眼睁睁”(辨析 “目不转睛”)

  [体会:当时人们望着*的灵车,想着*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③、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4、 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的思想感情。

  5、 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三、小结:

  1、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的怀念是深切的,对*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3篇(扩展3)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 (菁选3篇)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1

  第1学时

  一、谈话导入。

  1、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谈谈:

  你觉得*上一个什么样的人?

  2.导入新课,读课题。

  3.多媒体展示,播放录象,渲染气氛

  4、听音乐,配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让学生耳闻目睹十里长街送*的感人场景。

  5、带着深情初读课文。

  二、以语言创设情景,发展情感。

  1.指导学生理清楚层次。

  2.鉴赏词句,体会,通过语言的描述、分析、加深理解。

  3.阅读“等灵车”一段,启发:

  A、等灵车是在一个怎样的天气里?为什么要写天气?

  B、人们上以怎样的心情、神态等灵车的到来,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C、为什么只举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和一群红领巾?

  重点抓住理解“焦急”、“耐心”

  三、以音乐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1.讨论:人们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能得到全国人民的这样真挚深沉的爱呢?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提问引发上思考,体会文章中的深情,积蓄情绪:在这样冷的天气了,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灵车,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3.通过读,体会。

  四、复习

  1.表演当时的场景

  2.模拟第1自然段写一个场面。

  (1)通过天气描写衬托心情。

  (2)对场面进行总的描写。

  (3)中景画面的描写。

  (4)抓住不同代表人物特点,表现共同的心情。

  第2学时

  一、以画面如情景。

  1、出示人们等灵车的画面就,复述等灵车的情景。

  2、导语激情:

  人们盼望着,终于灵车缓缓驶来,此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唤起形式对*的崇敬之情)

  二、以内容激情感

  1.阅读“望灵车”一段

  (1)这一段如果用画面来表现,描绘了几幅画面?

  (2)看见灵车人们心情、神态怎样,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理解“无声的指挥”

  (3)为什么人们这样悲痛,他们想到了什么?

  (4)你还能回忆起*生前为人民操劳的饿事情吗?

  2、阅读“追灵车”一段

  (1)人们为什么要追灵车?理解“牵动”

  (2)灵车远去了,人们为什么还站着,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吗?

  三、以朗读再现情感

  四、以背诵沉淀情感。

  五、拓展练习。

  阅读、评议〈一月的哀思〉

  [板书]

  8、十里长街送*

  等灵车焦急而又耐心

  ——无声的指挥

  望灵车——不约而同崇敬、爱戴、怀念

  追灵车牵动

  [知识]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2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寻*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文,导入课文

  1、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理解“灵车来了”

  1、过渡: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 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理解指导朗读。

  ①、理解 “不约而同” 、“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同样怀念*。)

  ②、理解 “眼睁睁”(辨析 “目不转睛”)

  [体会:当时人们望着*的灵车,想着*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③、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4、 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的思想感情。

  5、 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三、小结:

  1、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的怀念是深切的,对*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3

  教材分析

  这篇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告别的感人情景。

  教学要求

  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6个生字,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学习并理解“灵车、、焦急而又耐心、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段的内容和全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表达的人民群众对*体会人民群众对*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在预习时简介*的生*,加强朗读训练,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了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最后,通过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加强学生语感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这一课讲得是*去世后,人民群众与他告别是的感人情景,你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文章回答问题。)

  3、教师简介*的生*。

  二、放送课文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提出听录音的要求:

  (1)小声跟读录音。

  (2)思考: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方面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在长安街两旁迎候中*的灵车,向敬爱的*告别的感人情景。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想:课文开头第一句话交待了什么?(天气)通过写天气,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悲痛心情)

  2、同位讨论:

  (1)课文哪些词句可看出十里长街送*的人非常多?(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引导体会:望—人们急切盼望见到灵车的心情。

  (2)这许多人的心情都一样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三个“都”写出佩戴意志、动作一致、沉痛悼念*的心情也都一样。

  3、那么,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人物?(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

  4、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1)老奶奶:满头银发、拄着拐杖、背靠树、焦急而耐心。从这可以看出什么?(对*的热爱)

  (2)青年夫妇:抱着、领着、全家出动、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3)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张望(心情也是焦急而又耐心)

  (4)教师小结:这种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是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等灵车的共同心情。反映了人民群众失去*的悲痛心情和对*的热爱。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

  4、接下来课文讲的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读课文。(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1)课文怎样写灵车的样子?给你的感觉如何?(庄重、肃穆、缓缓而行。好像*也舍不得离开人民群众远去。)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们极其沉痛的心情?动笔画下来。并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出句子中的含义。

  a、人们的心情悲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灵车,盯着灵车,生怕错过了这及其短暂的时刻,因为这是人们最后一次看*,都想多看一眼,写出了人们对*的热爱、思念。)

  b、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说明什么?(表现非常一致)

  当时,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但是当灵车缓缓开来时,大家都怎样?(不约而同、脱帽、站直、望、哭泣着)

  为什么“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因为每个人都想把灵车看清楚,多看上两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灵车的时间。)

  5、感情朗读表现悲痛心情的句子。

  6、再读课文,同位思考、讨论: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更增添了今天失去*的悲痛。)

  7、默读课文,思考:灵车慢慢地过去了,人们又是怎样做到?心情怎样?

  理解:

  牵动——表面上讲人们的心随着灵车而动。实际上时说人们的心跟*紧紧地连在一起。

  (1)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引导体会:为的是什么?(多看一眼*的"灵车。)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回来。引导体会:你怎样理解“好像在等待*回来”的?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希望*的逝世不是事实。希望能永远同*在一起。)

  四、回读全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要求学生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师总结 。

  这篇课文,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聚集长安街迎候*灵车向*告别的感人情景。表现了人民无限热爱无比怀念*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人民因失去*而极度悲痛的心情。

  作业设计

  1、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给父母听。

  2、收集查找关于*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

  等 焦急而又耐心

  望 眼睁睁 不约而同 *和人民心连心

  追 ……希望……希望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语言表达人们对*思念、爱戴之情,并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现手法。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

  一、重温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灵车到来之前——灵车到来之时——灵车离去了)

  2、用自己的话,有感情地讲述在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的情景。

  注意:让学生抓重点词语。

  3、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对*的思念、爱戴之情,*和人们心连心)

  4、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熟读课文,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二、出示投影,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2、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地等待着。

  3、好像有谁在( ),老人、青年、小孩,都( )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 )地望着灵车,哭泣着,( )擦去腮边的泪水。

  4、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北。(句子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5、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又为什么耐心?“焦急”与“耐心”用词矛盾吗?)

  三、领会表达。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交流,得到答案。

  1、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人们对*的爱戴?

  2、想想这些地方的描写为什么能打动你?好在什么地方?

  3、想想文章运用了哪些内容来表达思想的?

  4、学习作者对动作的描写。(找出这样的词语来说好处)

  四、指导背诵

  1、学生默读课文。

  2、先逐段背诵,再背诵全文。

  3、根据“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灵车来时望灵车,想*”、“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的线索,抓住居与句的联系和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4、采用个人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的方法检查。

  五、教师总结全文。

  本课通过理解人们是怎样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结合人们等灵车、望灵车的动作、神情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六、课外延伸

  1、出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的事迹。

  2、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

  3、讨论交流,体会*的优秀品质。

  作业设计

  1、回家把自己听到的有关*的事迹说给家长听。

  2、感情背诵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

  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

  灵车来时望灵车,想*

  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

  课后小记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3篇(扩展4)

——十里桃花的诗句3篇

十里桃花的诗句1

  1、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2、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3、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王维《洛阳女儿行》

  4、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5、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6、*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7、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8、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9、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10、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11、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李白《长歌行》

  12、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

  13、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14、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李白《鹦鹉洲》

  15、夭夭园桃,无子空长。——曹丕《煌煌京洛行》

  16、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17、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18、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19、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20、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2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2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2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2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7、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28、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2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30、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31、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32、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33、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34、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35、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36、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3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38、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39、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0、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41、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42、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43、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44、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45、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46、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47、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頫《东城》

  48、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50、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51、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52、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53、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54、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55、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56、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57、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58、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俗人知处所,应为有桃花。——徐铉《题雷公井》

  59、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元稹《离思五首》

  60、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61、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62、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63、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戴复古《淮村兵后》

  64、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65、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66、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67、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 赠郭给事》

  68、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69、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70、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71、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72、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73、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74、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75、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白居易《牡丹芳》

  76、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77、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元稹《连昌宫词》

  78、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79、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80、桃花水到报*渠,喜动新流见跃鱼。——黄图安《闲咏二绝》

  81、春江暖涨桃花水。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82、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纳兰性德《送荪友》

十里桃花的诗句2

  1、春天,纷繁的桃花在晨光中开得格外喧闹,密密层层,宛如一片朝霞。

  2、从远处看,一株株桃树活像一个个张开的大花伞。

  3、繁如群星的花蕾随着几枝在春风里欢快地摇曳着,那片片桃林仿佛成了红雨纷扬的世界。

  4、花果林里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花团,像片片火烧云,远远望去,美极了。

  5、喇叭花举起紫红色的大喇叭,好像在吹着一支好听的晨曲。

  6、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东风三月黄陂水,只见桃花不见人。

  7、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8、那盛开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着富饶的春之山河,又像是一团团云霞,映着充满生机的大地。

  9、蝶飞蜂狂开始劳作牵媒拉妁,我心桃花开,心弦被轻轻地拨动,抖擞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笑看着人间、笑看着人生。少女魔般地依花妆靓。纷纷地花瓣窃窃私语着谁是最美丽的。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3篇(扩展5)

——语文课文《十里长街送*》教案 (菁选2篇)

语文课文《十里长街送*》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

  三、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录像资料,配乐朗读录音带。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导读”,了解本组教学内容,明确训练要求:学习本组课文,在要能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从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他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人民*的创始人之一。新*成立后,一直担任**。他为*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他建立的丰功伟绩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尊敬。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在十里长街送*。(板书课题)

  三、边观看十里长街送*的录像、投影或挂图,边听配乐朗读的课文,使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从哪些词句看出十里长街送*的人非常多?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讲人多,着重理解第二、三句中的“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第五至七这三句话,选取老人、青年和儿童的代表,通过对他们动作、神态、心情的描写,来表现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当时的心情。“焦急而又耐心”,是表达人们心情的重点词语。“焦急”,是盼望能早一点看到*的灵车;“耐心”,是说不管要等多久,也一定要看到*的灵车。)

  3.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灵车到来之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这一自然段可以作为第一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接下来,课文该讲什么了?(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灵车、想念*的情景。)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内容的。(第二、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②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

  3.讨论、交流,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第二自然段第四、五两句是讲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么做的。“目光随着灵车移动”,是说目光紧随灵车,希望能多看一会儿。第五句是个长句子,具体写出男女老少望灵车的动作、神态。(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说明大家的表现非常一致:“不约而同地站直……摘下……眼睁睁地望着……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是因为人人都想多看上几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灵车。当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大家的表现如此惊人地一致,反映了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对*的去世感到无比悲痛。)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眼望灵车时想到的——由十里长街送*,想到十里长街见*。昔日见*的幸福,更增添了今天失去*的悲痛。)

  4.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认识到这两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可以作为第二段。练习归纳段意。

  六、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灵车渐渐远去,人们又是怎么做的?着重抓住以下词句理解:“牵动”,表面上说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随灵车动而动,实际上说人们的心跟*紧紧连在一起;“……多么希望……希望……”,表达了不忍*离去的思想感情;“……好像在等待*回来”,进一步表达了希望*去世不是事实,愿*同人民永在的真挚感情。

  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是怎样识记生字的,说说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重点指导“槐”不要丢掉“厶”;“妻”先写上半部,再写下边的“女”;“矫”的右边是“矢”,要与“骄”“娇”区别。)

  二、归纳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填写的词语来体会。

  2.通过理解人们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结合人们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的动作、神情来体会。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置身于十里长街送*的人流之中,就一定能体会到失去*的悲痛,对人民的好*无比崇敬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背诵。

  1.先逐个自然段背诵,要背诵全文。

  2.根据“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灵车到来时望灵车、想*”、“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的线索,抓住句与句的联系和一些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3.可采用个人试背、指名背、全班齐背的方法。

  四、作业。

  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词语做到能够默写。

  2.背诵课文。

  3.有条件的,组织观看电影《*》或历史纪实系列片《伟人*》。

  4.预习《心愿》。

语文课文《十里长街送*》教案2

  教材分析

  这篇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告别的感人情景。

  教学要求

  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6个生字,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学习并理解“灵车、、焦急而又耐心、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段的内容和全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表达的人民群众对*体会人民群众对*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在预习时简介*的生*,加强朗读训练,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了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最后,通过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加强学生语感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这一课讲得是*去世后,人民群众与他告别是的感人情景,你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文章回答问题。)

  3、教师简介*的生*。

  二、放送课文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提出听录音的要求:

  (1)小声跟读录音。

  (2)思考: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方面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在长安街两旁迎候中*的灵车,向敬爱的*告别的感人情景。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想:课文开头第一句话交待了什么?(天气)通过写天气,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悲痛心情)

  2、同位讨论:

  (1)课文哪些词句可看出十里长街送*的人非常多?(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引导体会:望—人们急切盼望见到灵车的心情。

  (2)这许多人的心情都一样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三个“都”写出佩戴意志、动作一致、沉痛悼念*的心情也都一样。

  3、那么,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人物?(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

  4、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1)老奶奶:满头银发、拄着拐杖、背靠树、焦急而耐心。从这可以看出什么?(对*的热爱)

  (2)青年夫妇:抱着、领着、全家出动、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3)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张望(心情也是焦急而又耐心)

  (4)教师小结:这种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是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等灵车的共同心情。反映了人民群众失去*的悲痛心情和对*的热爱。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

  4、接下来课文讲的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读课文。(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1)课文怎样写灵车的样子?给你的感觉如何?(庄重、肃穆、缓缓而行。好像*也舍不得离开人民群众远去。)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们极其沉痛的心情?动笔画下来。并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出句子中的含义。

  a、人们的心情悲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灵车,盯着灵车,生怕错过了这及其短暂的时刻,因为这是人们最后一次看*,都想多看一眼,写出了人们对*的热爱、思念。)

  b、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说明什么?(表现非常一致)

  当时,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但是当灵车缓缓开来时,大家都怎样?(不约而同、脱帽、站直、望、哭泣着)

  为什么“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因为每个人都想把灵车看清楚,多看上两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灵车的时间。)

  5、感情朗读表现悲痛心情的句子。

  6、再读课文,同位思考、讨论: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更增添了今天失去*的悲痛。)

  7、默读课文,思考:灵车慢慢地过去了,人们又是怎样做到?心情怎样?

  理解:

  牵动——表面上讲人们的心随着灵车而动。实际上时说人们的心跟*紧紧地连在一起。

  (1)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引导体会:为的是什么?(多看一眼*的灵车。)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回来。引导体会:你怎样理解“好像在等待*回来”的?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希望*的逝世不是事实。希望能永远同*在一起。)

  四、回读全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要求学生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师总结 。

  这篇课文,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聚集长安街迎候*灵车向*告别的感人情景。表现了人民无限热爱无比怀念*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人民因失去*而极度悲痛的心情。

  作业设计

  1、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给父母听。

  2、收集查找关于*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

  等 焦急而又耐心

  望 眼睁睁 不约而同 *和人民心连心

  追 ……希望……希望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语言表达人们对*思念、爱戴之情,并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现手法。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

  一、重温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灵车到来之前——灵车到来之时——灵车离去了)

  2、用自己的话,有感情地讲述在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的情景。注意:让学生抓重点词语。

  3、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对*的思念、爱戴之情,*和人们心连心)

  4、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熟读课文,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二、出示投影,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2、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地等待着。

  3、好像有谁在( ),老人、青年、小孩,都( )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 )地望着灵车,哭泣着,( )擦去腮边的泪水。

  4、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北。(句子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5、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又为什么耐心?“焦急”与“耐心”用词矛盾吗?)

  三、领会表达。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交流,得到答案。

  1、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人们对*的爱戴?

  2、想想这些地方的描写为什么能打动你?好在什么地方?

  3、想想文章运用了哪些内容来表达思想的?

  4、学习作者对动作的描写。(找出这样的词语来说好处)

  四、指导背诵

  1、学生默读课文。

  2、先逐段背诵,再背诵全文。

  3、根据“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灵车来时望灵车,想*”、“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的线索,抓住居与句的联系和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4、采用个人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的方法检查。

  五、教师总结全文。

  本课通过理解人们是怎样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结合人们等灵车、望灵车的动作、神情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六、课外延伸

  1、出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的事迹。

  2、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

  3、讨论交流,体会*的优秀品质。

  作业设计

  1、回家把自己听到的有关*的事迹说给家长听。

  2、感情背诵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

  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

  灵车来时望灵车,想*

  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

  课后小记


《十里长街送*》优秀教案3篇(扩展6)

——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散文

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散文1

  我与李彦良老师从未见过面,对她的直观印象仅来自一张照片:春风里,老树虬枝,桃花灿烂。李老师一头银发,碎金般的阳光洒在脸上,笑容亦如身后的桃花。

  一直固执地认为:在生活中,通过外貌、服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很难,相识再久,也仅仅是"认识"而已。

  文字撕开了语言和表情的伪装,更容易看清一个人的人品、格局与心胸,通过文字,反倒更容易"懂得"。因为避开了生活中琐碎的拉扯,我和李彦良老师的交往,从文字到文字,直接一步步走进彼此的内心深处。

  第一次见到李老师的文字,是李老师对*台的周冠军评选文章做的点评,简练精当,虽然仅仅只言片语,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文学新人的关切与鼓励。然后,她投稿,我编辑。由陌生,逐渐到熟悉。

  有两件事,我对李彦良老师印象深刻。

  以李老师的年龄,名与利都不再挂碍于心,写作已经纯粹是为了愉悦自己。《三音集》、《瓦妮说童年》出版后,李彦良老师免费赠予文友。打包、快递,七旬老人不收文友一分钱。群里有一个年轻人,向李老师讨要书籍以后,主动提出按照定价给李老师书费与快递费。虽然李老师几经推辞,年轻人还是发了红包。如果事情到此结束,倒不失为一段文友间惺惺相惜的佳话。可是,有一天,故事忽然大逆转。年轻人突然私聊我:主编,李彦良高价卖书的事你知不知道?我尚没反应过来,他又在群里发消息:淘宝上,李彦良的书才xx元,她却收了我xx元,……目睹了整个事情经过的文友们给年轻人解释:淘宝上书籍的定价与作者无关。年轻人却情绪激动,口出不逊,文友们愤怒了,纷纷指责年轻人。年轻人退了群,却不断电话骚扰正在住院的七旬老人。佳话变成了闹剧,文友们在群里谴责这个年轻后生。李彦良却劝慰大家:年轻人,情绪容易激动。我不会发红包,等女儿回来了,把书费与快递费退回他就是。

  如果以为李彦良老师是没有原则的滥好人,那就错了。另一件事,让人看到了老人金刚怒目的一面。李彦良老师一篇关于晋中春节风俗的文章在新锐微刊推出没几天,却在某报纸上看到了相似率达90%以上的文章,更可笑的是,作者身为七零后男性,居然把李彦良老师作为四十年代独生女的独特风俗也照搬不误。文章被剽窃的经历,很多作者都有过。大多数作者愤怒过后却无可奈何,最后只能作罢,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文章挂上文贼的名字。

  这个慈祥的七旬老人,却一下子变成了顽强的斗士,一次次联系报社,拖着行走不便的双腿蹒跚在*路上,终于让剽窃者低头认错,在报社公开道歉。

  李彦良老师发稿,一直用那张照片:阳光,虬枝,桃花绚丽。一直觉得,这桃花,这虬枝,就是她自己。

  于文友热心,于后辈宽容,于剽窃者绝不苟且,这样的李彦良老师,就像她照片中的桃树,枝干遒劲,嶙峋傲骨,枝头,却是宽容与温暖开出的灿烂花朵。

  文如其人。李彦良老师把笔伸向岁月深处,用达观与睿智,以遒劲的"笔力,在生命的夕阳里,绘出一片灿烂的桃花。

  她的作品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经过岁月淘洗打磨以后,流淌在血液里的睿智与积淀在骨子里的正直。

  在《三音咏叹》中,她以出世的豁达与入世的热情,从心音、足音、笔音三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为人为文应有的境界与追求。“我梦想自己,能做个足下有音的*常人。而且那音是笃实厚重的。”

  有人说:文章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格局与心胸。因为有这样的格局,李彦良老师的文章,呈现出一种大胸怀与大气象。李彦良老师此类文章的动人之处,已远远不是语言运用的炉火纯青、写作技巧的出神入化,更多的是思想的深邃与视野的宏阔。

  在《写作漫谈》中,她这样写到:人有人格,文有文风,书是有品格的东西。书的品格由作者的人格和文章的文风组成,也是有气质、品位、特色的。守护和珍重自己作品的品格,是作者的自信和本分。传播*,是作者良知的底线。不管你有多么了不起的才华,也不要用文字忽悠读者。……

  我喜好写作,但总觉得写作文和出作品是两码事,做作者和当作家是两个概念,读书是欣赏别人,著书是修炼自己,都不可等闲视之。

  此文被今日头条转载后,阅读量一路飙升,读者纷纷留言:漫谈深刻,受益匪浅。

  另一类作品是纪念父母、怀念童年的怀旧之作。这些作品,语言浅淡直白,情感却浓烈深厚。李老师是独生女,虽然家境贫穷,父母却给了她最深挚最完整的亲情。也正是因为这深沉的父爱母爱,让李老师形成了温和宽容的性格,也让她有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这些作品,因为时光的过滤,那些童年的故事,纯净而美好。有小女孩和母亲捉迷藏却不小心睡着了让父母急得掉泪的淘气,有对给自己做了一双绣花鞋的老师的感激,也有当小老师路口执勤绝不通融的认真执拗,还有扭着秧歌过大年的喜气与自豪。这些文字清新明媚,文字背后的作者心如赤子。很难相信,这样的文字是出自一个七旬老人之手。时光任是多情,没有粗糙了这颗晶莹剔透的少女心。

  山西著名作家葛水*说,李彦良老师的文章有“草木之气”。确实如此,李老师的文章,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以真情与智慧浇灌,散发着草木的清香。

  所有的自传都是作品,所有的作品都是自传。李老师的作品里,一树桃花,灼灼其华。

  春风十里,不如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