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2023年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菁选3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2023-02-26 17:00:09 来源:网友投稿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重点: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难点:在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菁选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菁选3篇【精选推荐】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重点: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难点:在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七星瓢虫图卡一张。

  画有瓢虫轮廓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制作比7少的瓢虫图片

  (出示瓢虫图片)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你们想认识一下吗?

  (幼儿回答)

  老师:瞧,这个是什么呀?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昆虫吗?它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身上共有几颗“星”?原来它身上有7颗星,所以叫它七星瓢虫。

  老师:可不要小看七星瓢虫哦,它可是瓢虫王国的国王呢!瓢虫王国里还有许多瓢虫,有6颗星的,3颗星的。

  现在老师是七星瓢虫,是瓢虫王国的国王,请你们把手中的小瓢虫画上比7少的任意几颗星。

  (发放操作材料,幼儿操作。)

  二、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并进行数量多少的排序。

  老师:瓢虫国王要挑选一些小瓢虫和它一起去旅游。(教师从幼儿的作品中选择1颗星、两颗星一直到六颗星的"瓢虫各一只。)

  老师:我们来看一看七星瓢虫国王挑选的这些小瓢虫各有几颗星?

  (教师跟幼儿一起点数)

  老师:国王的要求很严格,小瓢虫要按照身上的数量来排队,国王在最前面,那后面应该是跟着谁呢?

  (请幼儿来操作,老师带着幼儿集体检验。)

  三、找一找数量是7和比7少的物品。

  老师:瓢虫国王所有物品数量都是7件,7件毛衣7副眼镜,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由哪些东西正好是7个,可以给七星瓢虫国王来用。小瓢虫物品的数量都不能超过7,找一找我们活动室里的什么东西少于7,它们的数量分别多少?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2

  一、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二、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3

  一、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二、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