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正文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22-11-06 1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在中职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今天,其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带着问题,就当前中职教育的招生、教学、就业现状深入各中职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摸清了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以期对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总体来讲可概括为“成绩不小、问题不少、前景光明”。在招生方面,各中职学校能够把招生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成立招生办公室,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中招“三限”政策的严格控制下,中职学校的招生状况有明显好转,除个别学校招生数量略有减少外,大部分学校均创历史新高, 其中不乏成绩在50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在教学方面,广大中职学校能够做到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内涵建设,但学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方面,享有政策、资金优势的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相当先进;硬件不足、没有优势的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走校企合作或对口升学的路子,各自发挥优势,想尽一切办法抓好教学工作,但也暴露出一些学校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这成了制约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因素。在就业方面,中职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岗位安置是就业,对口升学也算就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各中职学校能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一手抓对口升学,一手抓岗位安置。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对口升学为主,专科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在25%以上,其中不乏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学习成绩较差、对口升学无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以岗位安置为主,但本地安置有限,主要安置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沿海发达地区,月工资在2000—4000元左右,就业率在98%以上。但调研中发现,对口升学存在本科计划少、名校少的现象,岗位安置多为短期效应,难以实现高质量长期就业,有待国家出台更加有利于中职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

二、当前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中招政策严中有疏

调研中发现,尽管中招“三限”政策制定得很严格,但总有个别县区执行不到位,没有守住招生的底线,在中招生源有限的情况下,在招生的后期,普通高中降分扩招录取,导致在中职学校报名者不能按时报到,造成普职比例失衡。

2.中招网上报名缺少中职学校志愿填报栏

在中招工作中,尽管中职学校加大了宣传力度,取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可在中招网上志愿填报中,缺少中职学校志愿填报栏,使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学校产生误解,想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因无法填报志愿而流失,导致职业学校招生数量下降。

3.普通高中办职业班

个别县区的部分普通高中为扩大生源,以普高的名义先把学生招过来,然后再把中招成绩差的学生分流出来办职业班,走对口升学的路子。普通高中的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抢占了职业学校的生源,使招生本来就困难的中职学校雪上加霜。

(二)中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专业课教师不足

通过调研得知,中职学校专业课师资缺乏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编制没有增加,外聘教师无法解决编制问题,教师招得来留不住;二是依据市场设专业,专业变化快,新开专业无师资,学校只得把闲置的专业课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有理论无实践,达不到合格的水平;三是有的专业课招不来教师,如数控专业、烹饪专业。大学毕业生和企业技术人员嫌职业学校待遇低,不愿意到职业学校任教。

2.重复建设,缺乏特色和骨干专业

当前中职学校几乎都开设有学前教育(幼师)专业,至于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旅游、现代农艺等专业的开设更是普遍。这种不结合学校自身条件、盲目开设热门专业的做法,造成专业雷同、缺少特色,更谈不上优势和竞争力。

3.实训基地建设不平衡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各中职学校由于政策、资金、环境等条件不同,发展极不平衡,享有政策、资金、环境优势的学校实训设备先进,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一些既没优势又没资金的学校,只能是纸上谈兵,现有设备要么陈旧、要么难以维护,只得用普教的方式办职教,走对口升学的路子。

(三)中职教育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口升学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优势明显下降

对口升学是国家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权宜之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成为吸引学生的“法宝”,也是中职学校“两条腿走路”的现实需要。但调研中发现,中职学校对口升学优势近几年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高考政策的变化,高等院校降分录取,出现了普通高考升学率高于对口升学的倒挂现象,中职学校对口升学优势逐年变小。二是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对口升学招生计划少,学生选择面窄,无吸引力。在对口升学报考志愿中,长期以来以省内院校为主,大部分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国家重点本科和省内一本院校少之又少,这就人为造成不平等,剥夺了中职生到国家重点本科院校深造的机会,挫伤了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中职学校对口升学吸引力下降。

2.本地岗位安置有限,难以有效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职教是与当地经济建设联系最紧密的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商丘作为农业大市,是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示范市,尽管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各县区都建立了产业集聚区,也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但目前大多数产业集聚区还只是有框架、少内容,或因工资待遇等原因,中职生纷纷被安置到沿海发达地区,本地企业吸纳的只是一些农民工和很少一部分中职生。这导致本地校企脱节,职教不能有效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3.外地就业多为短期效应,不能实现高质量终身就业

广大中职生在本地安置就业有限的情况下,各中职学校纷纷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沿海发达地区设立就业安置办事处,寻找中职生安置资源,这种单枪匹马跑就业的方式,风险多、耗资大,跟踪服务跟不上,学生的福利待遇、身心安全等都无法保障。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往往降低择业门槛,难以实现专业对口就业,容易出现毕业生跳槽、流失现象,高质量就业无从谈起。

三、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有效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中职教育在招生、教学、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对策

招生工作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当前中职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做到在中招政策中支持职业学校,把中招“三限”政策抓好、抓实,一管到底,不留死角,严防个别县区和学校变相招生、混乱录取。在中招网上志愿填报中,要增设中职学校志愿填报栏,确保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二)教学对策

师资缺乏问题应从解决教师的编制、待遇问题和加强培训方面入手。首先,应重整中职学校的教师编制,按照文化课和专业课比例,根据专业和人数确定教师编制,在特岗教师招聘计划中增设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根据职业学校专业变化快的特点,部分专业课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预留动态编制专门聘请极缺专业课教师,建立体现职教特色的动态教师管理模式。其次,要提高专业课教师待遇,实现教师在学校和企业待遇大体相当,使外聘教师 “招得来,留得住”。再次,要加强转岗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把国培、省培计划落到实处,达到培训一批合格一批,培训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真正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积极性。

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应依据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严格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设置地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以及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建设与学校分类属性相一致的专业,达到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避免盲目设置专业和重复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办出特色,培育专业品牌,使中职学校专业布局科学合理。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结合国家阳光工程、扶贫项目和职教专项经费,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建议在“培强”的同时不忘“扶弱”,根据各中职学校的优势、属性、分工、特色进行分类指导帮扶,促进中职学校均衡发展。对中职学校进行重新整合,对于活力不足、办学无效益的中职学校进行撤并整合,形成合力,实现中职资源优化共享。

(三)就业对策

国家应尽快优化扶持中职教育发展的对口升学政策,改革不平等的高考制度,规范招生环境,严控高校盲目扩招,增加对口升学本科院校、特别是国家重点本科院校招录计划,尽快推行“理论+技能”考试,准许国家重点院校的个别专业对中职学校实行单招,增加中职对口升学本科乃至本硕连读计划,为中职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平台。

在岗位安置就业方面,要实现中职生高质量就业,体现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笔者建议:首先,应尽快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细则、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的责、权、利和监督处罚措施,要求各用人企业必须从职业学校中招录员工,严格实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用工实行双证书制,即员工必须拥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技能证,以此为标准确定员工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培训企业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用工和培训必须由职业学校来承担;政府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应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并拿出一部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进行扶持,对拒不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企业,政府要依法严惩。其次,在本地吸纳中职生就业有限的情况下,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代表政府有组织地搞好异地安置就业,要本着“立足长三角、进军珠三角、挺进渤海湾、走向海内外”的工作目标,努力把毕业生安置到规模大、效益好、信誉高、工资待遇高的优秀品牌企业,让学生进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条件成熟的学校要争取获得向国外输送劳务的签证权,开拓学生海外就业市场,让中职毕业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真正实现中职毕业生的对口就业、优质就业、稳定就业、终身就业。

(责编  周继平)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