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谈话记录 > 正文

2023年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发布时间: 2023-07-12 10: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集体备课记录日期:2008.4.8参与人员:顾敏汪喜萍陈亮俞淑琴课题:《菩萨兵》研讨记录:汪喜萍: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就本册教材《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篇1

集体备课记录

日 期:2008.4.8 参与人员:顾敏 汪喜萍 陈亮 俞淑琴 课 题:《菩萨兵》 研讨记录:

汪喜萍: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就本册教材《菩萨兵》的第二课时进行研讨,下面首先请顾敏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顾 敏: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藏胞一听说军队过来,就躲进深山,不敢露面。藏胞见军礼就怕得要命,原因是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藏胞躲藏躲藏并不影响红军的体整,然而却急坏了朱总司令,为什么呢?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红军官兵具有“菩萨”心肠。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这里主要写了朱德与翻译的两次对话,从朱德的话语中字字句句皆见他一心为藏胞着想。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朱德总司令动员并带领红军主动替藏胞完成春耕工作。“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朱德的话,既指红军认真负责搞好春耕,又指他们要把军爱民的真诚爱心播在藏胞的心里。第四段(第8-9自然段)写藏民们耳闻目睹红军的行动后激动不已。“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这是藏胞由衷发出的赞叹。这既点题,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教学本课时主要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汪喜萍:请顾敏老师介绍一下教学预案。 顾 敏: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第一节)

1、导入:长征途中,当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时,藏族同胞却躲进了深山,他们为什么要躲进深山呢? 2.出示:(第一小节)指名学生朗读。

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躲进深山呢?那么反动军队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3.指导朗读。

(二)精读第二段(2~5小节)

过渡:藏胞躲进深山,不敢露面,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他急什么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2~5小节,画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句子。 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朱德司令很着急)

出示:(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指名读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2)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在想什么?指导朗读。 过渡:朱德替藏胞着急,你还从哪儿看出来了? 出示:(3)这也怨不得„„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指名读这句话,你从话中听出了什么?说说朱德担心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这是一位怎样的司令。

3、过渡: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胞一见就跑呢?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 学生朗读,体会翻译的话。 4.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三段(6~7小节)

过渡:朱德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去读读课文的6~7小节吧。

1、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2.集体交流。 出示:

(1)不能让藏胞„„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红军是怎样帮助他们春耕的?

(2)开完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理解“热火朝天”,想象他们帮助藏胞干的事。 教师小结。

3、指导朗读总司令的第三段话。

(四)精读第四段(8~9小节)

1、自由读,学生交流藏胞得知这一消息后得做法。 出示第八节:

2、再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3.出示最后一节。朗读理解。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小结。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四、布置作业 1.写话练习。 2.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菩萨兵

朱德 急 受不了(动员) 春耕(帮助) 红军

关爱 藏民 躲 返回 感激

汪老师:下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俞老师:课文的重难点就是理解感悟“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最后一段在一开始就出示,反切到课文中,以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了零零碎碎的问题。

陈老师:对于第七小节,课文中只用了一句话,写出了动员会过后,战士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菩萨一样的兵,我们可以结合挂图,配以战士们劳动的场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语言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既使学生语言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深切感受这是一支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的军队,是一支菩萨一样的军队。

汪老师:故事离我们的孩子生活的年代较远,要上好这类课文,我们课前要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或观看相关的影片,使学生对写作时代及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如课文第一小节讲到的“藏胞一听说有军队进来,就逃进了深山。”这句话的理解,教师事先要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对反动军队有个感性的认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俞老师: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我们只要抓住这个“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朱德着急,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一个大问题抛下去,引导学生从语言和行动这两个方面来体会朱德为民担心,为民着急的心理,从而感受朱德着急的背后是一颗为民所想的热心。

陈老师:对于文中的句子“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等句子含义比较深,对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是个难点,但又是关系到文章中心的语句。怎么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文字字面意思走到文字背后,理解它所包含的深刻意思。如可以这样:先练习句子说说,红军播下的种子是什么,学生从字里行间肯定可以了解是春耕庄稼的种子,红军是怎么播种种子的呢?在红军热火朝天的劳动中想像庄稼会长得怎样?看到这一片长势喜人的景象,藏胞们会说什么?这时,教师可推波助澜一步,那看来红军不仅在田地里播下了种子,还在藏胞心里播种下了什么?

顾老师:我觉得板书比较复杂,有没有办法改简约一些。

俞老师:的确,板书只要突出菩萨兵这一主题,所以把菩萨兵的言行概括一下。

形成教案: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引读)《菩萨兵》。我们再一起来把课题读好了。 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记得吗? 出示:

糟蹋 糊涂 怨不得 挨饿 露面 尽心尽力 春耕 同胞 平平整整 动员 感激 热火朝天

指名学生读词语(第一行注意轻声,第二行注意多音字,第三行注意后鼻音)

2、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谁是菩萨兵,(板书:朱德,红军),是谁称他们为菩萨兵呢?(板书:藏胞)藏胞们是怎么说的呀?

出示:(最后一节)(泛红:菩萨一样的司令 菩萨一样的兵) 学生齐读。

导入:藏胞们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吧。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第一节)

1、导入:长征途中,当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时,藏族同胞却躲进了深山,他们为什么要躲进深山呢? 2.出示:(第一小节)

谁来读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问题。

谁来说说。(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就„„) 3.那么反动军队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学生交流(逼迫干活,精神上的折磨,肉体上的摧残)

4、藏胞们真是吃尽了苦头,现在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便躲进深山,谁也不敢露面了。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藏胞们生活的疾苦呢。(板书:躲) 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泛红:急坏)(板书:急) 谁来读出朱德司令的着急。 5.指导朗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好这小节。学生齐读。

(二)精读第二段(2~5小节)

1、过渡:藏胞躲进深山,不敢露面,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他急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2~5小节,画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句子。 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朱德司令很着急)

出示:(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谁来读读这句话。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受不了的)(板书:受不了)哪些词可以看出藏胞会受不了的(泛红:这么、还在)。 B朱德司令担心什么?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朱德的担心:长时间待在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担心藏胞们受不了。 C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

D指导朗读:朱德担心藏胞的疾苦,替他们着急,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

过渡:朱德深知藏民的疾苦,对藏民充满着关爱。再读读这段话,你还从哪儿看出来了。 (2)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划线)(板书:动员) 谁来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在想什么?

小结:朱德真是一位对藏胞无比关切的总司令呀,就像菩萨一样。 指导朗读:同学们,让我们抓住这个问号和感叹号来读好这两句话。 过渡:朱德替藏胞着急,你还从哪儿看出来了? 出示:

(3)这也怨不得„„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谁来读这句话,你从话中听出了什么?(朱德理解藏胞的苦衷,知道他们这样是迫不得已)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司令担心什么? 学生先自己说说。

小结:是呀,朱德怕耽误藏胞的春耕,来年挨饿。(板书:春耕(帮助))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司令。

(这是一位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就像菩萨一样的司令呀!)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4、过渡: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胞一见就跑呢?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

(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现在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跑了,躲到深山里去了) 过渡:怪不得翻译回来对朱德同志说—— 出示句子: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真糊涂呀!

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5.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三段(6~7小节)

过渡:朱德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去读读课文的6~7小节吧。

1、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集体交流。 出示:

(1) 不能让藏胞„„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朗读,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红军是怎样帮助他们春耕的?

(2)开完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热火朝天”是什么意思(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是呀,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把关爱藏民落实到行动上) 他们帮助藏胞干了些什么呀?(学生交流) 说话练习:

朱德带领红军战士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看到红军劳动的场面,播下种子的春耕地,藏胞们会说什么? 交流。

(3)再次出示:不能让藏胞„„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还指什么呢?

小结:朱德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藏胞们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让红军为民着想的形象在藏胞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5.指导朗读总司令的第三段话。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朱德司令的三段话。(配乐朗读)

小结:字字句句都体现了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关心和爱护,他就是一个活菩萨呀!

(四)精读第四段(8~9小节)

过渡:藏胞们得知这一消息后怎么样呢? 1.自由读。

学生交流(板书:返回) 出示:第八节:

2、再读(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板书:感激)

(学生: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和反动军队完全不同)(是呀,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是一支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的军队)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好了。(学生齐读)

如果你就是藏胞中的一位,见到红军为你做了这么多事,你会怎样说呢?让我们一边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这首歌,一边展开想象。 学生交流。

(是呀,怪不得藏胞们说——引读最后一句) 3.出示:最后一节 。(学生齐读)

菩萨一样的司令是指——(朱德),菩萨一样的兵是指——(红军战士) 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学生交流。(板书:关爱)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 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 再读课题——《菩萨兵》 布置作业 1.写话练习。 2.读红军故事。 板书设计

7 菩萨兵

急坏了

帮助春耕

热火朝天地干

关心藏胞疾苦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篇2

为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杨店中学初一数学组对集体备课进行讨论,以下为讨论的部分情况。

根据学校精神,七年级数学组就集体备课进行安排讨论,各位老师畅所欲言,第四章分为三节,在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协作下,第四章的集体备课为李杰老师负责第一节,吴五老师负责第二节,彭贻山老师负责第三节,以下是对第二节如何细致备课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李杰老师:

将第二节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线段的大小比较与运算。

吴五老师:

李老师根据学生认知基础来改变备课,是比较合理的,所以我也赞同分为三课时,另外附加一课时的综合运用,选择恰当的习题来测试检验一下教学。 彭贻山老师:

前面两位老师说的正确,每年的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赞同分为三节。 张爱东老师:

以往分为两课时来上第二小节,学生接受不了,掌握情况不理想,今年改变一下,分为三课时,打好基础。

彭胜强老师: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

每个学科教师定期组织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进行课后反思,写教后记、阶段性教学总结等。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努力!

教学教研组活动记录篇3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呼兰区建国小学校

闫春霞 2009.04

集体备课记录

主备人:闫春霞

一、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 三年级上册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上册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乘法

二、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安排从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到“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层 层递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为今后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 打 下扎实的基础。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所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就不会感到特别困难。但是,有个别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时,往往会出现忘记加上进位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在交流、合作中进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知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具体情景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算法的计算。

五、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结果,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3.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9 节

典型课例: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教学设想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主要是解决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还为学生计算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打下了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力图在教学中体现这两方面的教学理念。

一.重视学生的现实起点,实现认知的自主建构

在让学生想办法算出“24×12”的精确得数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考方法: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它转化为加法;有的学生结合情境图把“12本书”拆成两数相加,也有的拆成两数相乘;还有的学生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迁移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等。这足以说明学生能用丰富的知识去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想办法算出‘24×12’的精确得数”、“已经想出一种方法的小朋友 再想想,还有没有第二种?甚至第三种算法呢?”„„这样的要求,促使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计算。这样学生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还可能会出现不同数量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就可以展示出来,还可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展现了24×12的计算方法后,我安排了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拓展练习中我又安排了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比较好。这两个教学环节的安排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在比较过程中就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初步掌握笔算的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优化策略。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在“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全校师生一共捐款1806元。三(3)班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共捐人民币156元。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我们大部分同学捐的都是自己的零用钱。

学校打算用这笔爱心基金给贫困同学买一些文具用品。出示:一套文具28元

问题(1)买2套文具要多少元? 指名回答:28×2=56。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2)师:如果买10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生:28×10=280。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3)师:如果买12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列式:28×12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跟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齐: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课题。你想怎样解决?(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探索算法 1、28×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生1:比280多。28×10=280。所以28×12肯定比280多(大) 生2:300左右。28接近30,12接近10。30×10所以是300。 2、28×12到底是多少呢?你会算吗?自己在草稿本上试试看,师巡视指导。

3、交流。师:谁是用以前的方法解决的? 预设生1:12分成10和2,28×10=280,28×2=56, 280+56=336

师板书:(28×2=56(元))这是几套文具的钱?(2) (28×10=280(元) )这是几套文具的钱?(10) (280+56=336(元))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预设(2)生2:12拆成2×6,28×2×6=336。或28×3×4=336 师:将一个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变成我们以前的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真了不起。

(3)生3:笔算。

师: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肯定也可以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竖式。(投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28×2,再算28×10,再把两个积相加。

4、你喜欢怎样的算法?学生讨论,沟通竖式和第一种算法。 你最想学习哪一种方法?(认识到竖式计算是最通用的方法)

5、重点学习竖式计算

首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末位对齐; 计算步骤:(1)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 28×2=56 表示2套文具的价钱 (2)接着算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 28×10=280 表示10套文具的价钱 说明:这里的0可以不写,十位上1×28,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师:求的12套文具的钱,再怎样算? 生:把2 套文具的钱和10套文具的钱加起来。 生答师板书: 写好横式得数,答语,与估计得数比较。

(4)回顾:刚才我们列竖式计算28×12,第一步算什么?注意什么?第二步呢?注意什么?然后呢?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

板书:一乘、二乘、再加

6、验算方法:学生交换乘数的位置,自己列竖式计算一遍。 一生板演,师巡视。讲评,说说计算步骤。

三、练习巩固。

1、先说说计算的顺序,再列竖式计算 练习后讲评。

第1小题:你是怎么算的?两个48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第3小题第一步进位,第4小题十位乘时进位。

2、纠错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略)

3、生活问题 :下面是三(3)班同学订阅部分杂志的情况,你能算出总价吗?(出示题)

4、开放练习

第2题学生列出竖式后可能较难。

指出: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类稍难的计算。

四、总结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8×12刚才还是新问题,现在还是吗?(我们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方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分哪几步算?第一步,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对齐个位;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对齐十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同年组教师发言: 孙兰霞、郑美艳:

在课堂上,我感受着闫老师的大气与精细,张弛与紧凑,学生则在自我领悟中不断学习、挑战自我。课上,闫老师给学生出示了口算题作为知识的回顾,要求学生口答结果并说说计算的方法。出现“4×70”这道题时,夏老师请了三位孩子讲的计算方法,虽然孩子讲的大同小异,但其中一位学生表达却十分准确而且完整。(这就是我们数学课堂上所需要的)

李淑英、宋宏艳:

教师通过学生中生成的问题,不断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有的知识或方 法解决问题,不仅解决了本课知识的重难点,而且教给了学生一种很好的 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利用数学的资源来解决数学问题,真是“润物细无声”呀!

沈春玲、韩莹: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将拥有良好地学习品质,这种品质将使学生受益一生。闫老师的课堂上,无时无刻不在渗透这种习惯的养成。闫老师这样评价学生:“从刚才的回答中,我不仅发现了同学们都能流利地讲出计算方法,而且在方法上大家都出其不意的相同。我想这就是我们同学在学习上的一种良好的心理——懂得去接纳别人,把其他同学更好地想法给引用给自己。愿意学习别人的优点的同学,你的进步会更快。”

郭春颖、佟亚玲: 闫老师课上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要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本。当全体学生基本上完成时,闫老师并没有“以身示范”自己检查,而是要求学生,“同桌检查,交流你的做法,帮同桌找一找问题,看看有没有谁掉到“陷阱”里了。”有了教师的鼓励与合作要求,学生一个个俨然成了“小老师”,检查起来十分的认真。不论是从别人那里挑出不足,还是从他人那里学习优点,对自己或是一种进步,或是一种借鉴。

整理人:闫春霞2009年4月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