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正文

2022年百年下党史疫情下以人为本【完整版】

发布时间: 2022-06-21 09: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百年下党史疫情下以人为本【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百年下党史疫情下以人为本【完整版】

百年下的党史疫情下的以人为本5篇

第1篇: 百年下的党史疫情下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师培训专业化“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师培训专业化

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研究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对优质更加渴求,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培养的专业化和教师培训的专业化两个方面。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着重于按照教师的专业特色以特有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职前的教育,使之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则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通过长期的、形式多样的、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培训,使教师职业特质日益鲜明,最终形成教师特有的职业人格。因此,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职前培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具有指南针功能;职后培训则是长久地在发挥着作用,具有方向标功能。因此,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都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时代性。

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中,国家提出了“阵地前移,重心后移”的基本方针,其目的就是要强化这种长效性,凸显职后培训的作用。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处于教师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它担负的任务最多、最重,与中小教师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其工作状态和效果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成熟度和素质水平,而这一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的教师教育工作,对千万在职中小学教师而言,其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后的专业化培训,取决于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对他们给予的专业化服务和支持水平。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同时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理论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对教师专业化问题予以关注,并积极加以探索。如今,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亦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__早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业已指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教师专业化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教师专业化要“以人为本”

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的研究的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心是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发展期,其典型性标志主要在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教师职业感受。

教育应当关注生命个体,给人以终极关怀。佩鲁克在《新发展观》里曾经指出,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政策要以人为本。教师培训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同样也要关注作为受教育者的教师个体。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师培训教育政策时怎样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呢?首先,应当让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拥有最基本的接受培训的权利。这里指的是教师培训政策是面向全体教师而不只是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其次,教师培训应当以教师人性的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为根本。这里“人性”体现在三个层面上:智慧、情感、道德。再次,教师培训政策“以人为本”就是努力开发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智慧、培养受训教师的社会和职业情感、形成稳固而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最后,教师培训政策“以人为本”也要以受训教师的幸福为本,尊重和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并使他们在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个人发展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生括和职业幸福。

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具有丰富人性的完整的人,挖掘以及发扬每一位教师的个性,让他们存有自身独特的气质和性格,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应当保护、然而,过去研究者们往往只是对教师整个群体的继续教育进行探讨,只注重了教师的共性,而忽略了其个性。本人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研究者们从教师个体的角度对教师继续教育加以审视,探讨教师个性化发展问题。总之,进一步关注“教师个体”,进一步着眼于“继续教育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应该是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动向和本体回归。

二、教师专业化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1.教师培训必须关注教师发展,“以人为本”

必须把教师培训政策的决策主体、咨询主体与已经转化为客体的参与主体结合起来,在培训I中真正考虑到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真实需求,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把 __以及有关部门对教师的培训要求和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内心欲求结合起来,上F结合,才能提高继续教育政策的科学性,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具有效性,使参训教师的智慧、情感、道德获得充分发展,从而获得其职业与人生的最大幸福。同时,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必须体现教师培训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运用市场机制优化培训资源的配置,提高培训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稀缺的培训资源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体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实践”的良好循环。

2.教师培训必须对参训教师进行研究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学习上,成人与儿童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决不能完全套用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来教育教师。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位教师的成长道路又是各不相同的。而教师队伍情况比较复杂,不同的教师接受培训的需求也不一样,培训的最佳切入点也不相同。因此,对参训教师进行研究就很有必要。研究参训教师,一方面是为了掌握他们的成长规律,另一方面是为了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从而使培训有章可循。譬如,在教师接受专家培训中,教师接触到的新方法,都是说有“牢固的理论基础”支持,教师在培训中也非常欣赏专家们所介绍的新方法,但是他们回到自己的课堂里时依然是我行我素。这是什么原因呢?从教师心理的角度看,新的教学法可能会暴露他们自身教学的弱点,对他们现在的工作造成威胁而使他们产生了不安,在同行们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先行改变,毕竟改革是有风险的。于是他们便自然地提出很多合理的怀疑和反对意见……其实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某一模式有效与否,而在于它是否能够与教师在其个别工作处境中的整体取向联系起来。教育改革除了有理性的层面外,还涉及教师个人的信念和情感因素。可是,不少教育改革只照顾计划本身是否有效,忽略了教师本身对教与学固有的信念和情感。教师信念作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影响着教育教学实践,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的信念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而这些又影响教师的课堂行为。因此,理解教师的观念结构尤其是信念与情感,对改进教师职业准备和教育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县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内容上实现“六个转变”,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第2篇: 百年下的党史疫情下的以人为本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幼儿园管理

以人为本,大部分幼儿园园长都是从这个理念出发的,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必须深入地做教师内心的工作,使其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快乐,萌发内在动机。那么,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幼儿园管理呢?

一、师德建设常抓不懈,培养教师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根基,一样受到了社会和家长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尽到自己作为文明的传播者和灵魂的塑造者应有的职责用自己的爱和智慧,让每一个幼儿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做好育苗工作。

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尤其是当教师面对着天真烂漫的幼儿时,心中那份怜爱更是油然而生。关键是教师要长久地保持对幼儿的这份纯爱的感情,不会使其随着时间的消磨而淡化,并且要公平地去爱每一个幼儿。可通过树立榜样、听报告、谈心、讨论、师德征文等活动来激发教师对幼儿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并把爱心化作实际行动,要教师带着一颗童心,细心、耐心、精心、创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做教师的贴心人,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

由于幼儿好模仿、情绪易受感染和暗示,所以,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自己能否顺利地完成工作,更会关系到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一定是穿着美观大方,举止优雅,对幼儿和蔼可亲、一视同仁,对同事豁达大度、积极合作。而幼儿教师偏偏每天都要面临繁琐的工作,组织教学、负责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参加进修、接受培训、应付各种参观和检查、科研任务、论文压力,不胜繁忙,经常要加班,再加上来自家庭的责任,使得教师能够身心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园长一定要做教师的贴心人,放下架子,经常和他们沟通,关注他们的情感,为他们疏导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园长的尊重、信任和关心,产生温暖如家的感觉。如为年轻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他们一定的发挥特长、锻炼成长的机会,对于老教师,就要多关心她们的身体健康,并鼓励她们积极学习,更新知识和观念。要适时组织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让教师有机会充分地放松和交流,感受到温暖、和谐、蓬勃向上的精神氛围和集体生活的快乐。也可请心理学专家做有关心理保健方面的讲座,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树立乐观向上的人主观。

三、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并培养起教师的事业心

园长一定要通过多种难免渠道,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管理过程成为教师学习、提高、成长的过程,培养起其对幼教事业浓厚的兴趣,并形成稳定的事业心。

首先,可以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向教师展示幼教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在和光辉灿烂的未来,让教师明确幼儿园发展的远期、中期、近期目标,鼓励教师制定自己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等等,引起教师的成就动机,主动完善自己。

第二,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
通过教学技能大赛、定期的岗位练兵、听学术报告、集体读书活动等,对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进行检查和促进。最可行、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鼓励每个人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园里创造人人参与科研、人人都是幼教专家的气氛。要完成科研任务,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幼儿、研究幼儿、多方查找资料、请教专家、施行实验、写成结题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施教能力,养成了爱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科研过程中执着的探索和成功的喜悦会让教师体验到探索求真的乐趣,体验到幼儿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美和独特的吸引力,从而把幼教事业当作自己发挥所长、实现人生价值的园地,事业心就会由此产生。

第三,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帮助和引导教师实现自身价值,使每个人都自信、自立、自强。所以,园长一定要尊重每位教师的劳动,着眼于其长处,多给教师一些期许的眼光,创造机会让其展示优势的一面。认真考虑、采纳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引进公平竞争机制和干部轮岗制,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这些也都是尊重教师主体性,激发其工作热情的好方法。

四、发扬民主,尊重幼儿教师的主体性,激发她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幼儿教师也不例外。有的人善于跟不同性格的孩子交流,而有的人则善于跟不同层次的家长沟通,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学会尊重幼儿教师的主体性,帮助她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帮助她们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舞台,让她们感受到工作中的乐趣。同时,在教学以及学校管理工作上,要集思广益,多听取幼儿教师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让幼儿教师可以畅所欲言,激发她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她们的主人公意识。

总之,幼儿园的发展与壮大,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个幼儿园园长就能办到的,需要广大幼儿工作者团结协作,精诚配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尊重爱护教师,满足她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从根本上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而不仅仅是制度上的约束。当这种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遵守制度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幼儿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第3篇: 百年下的党史疫情下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的稿件管理方式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生命力的强弱在于发表的论文质量的高低。因此,吸引内容一流的稿件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高质量的稿件是由作者完成的,也就是说,工作中对稿件的管理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
吸引一流的文章等同于争取一流稿件的作者。换句话讲,科技期刊的对稿件的管理方式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般而言,科技期刊在工作中涉及到的对象粗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包括主编在内的编委会成员、审稿人、作者以及读者等。

与编委会成员的合作

主编通常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刊物的灵魂,应该能够把握期刊的出版方向。在主编领导下的编委会成员,应该是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熟悉本领域里各个不同研究方向的优秀人才,能够组织和保证论文质量。国际上,许多重要的期刊主编是全职办刊人,也有大量专业期刊的主编由科学家兼任。在国内,科技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几乎都是兼任。因此,在国内期刊的现行状况下,需要与主编和编委会成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使他们乐于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保证和提高所刊登论文的质量,发挥编委会的真正作用。

与审稿人的合作

审稿人对稿件质量的评价将会影响到稿件的取舍,审稿时间的长短将影响稿件出版的周期,因此审稿人是稿件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与审稿人的积极沟通将会及时了解审稿人的心理,及时解决审稿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促进对稿件质量的把关。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自己的审稿人数据库,并且对审稿人数据库坚持细化管理:不断更新审稿专家库,比如不断补充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更新审稿人的 __、记录审稿人曾经评审过的稿件等。笔者曾经作过一个统计,在返回意见的27个审稿人中有60%的审稿人表示愿意接收到所评审稿件正式发表后的PDF版本,而且有些审稿人表示“如果能够收到该稿件发表后的PDF版本,将感到非常高兴”。这样,当文章正式出版后,将该文章以及本刊物已经发表的审稿人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一起发送给审稿人,另外再附上几句话:“**,我想您可能愿意读一读这些文章。希望您一切顺利。**”。这也是与审稿人保持联络、建立良好关系的一种办法。

与作者、读者的合作

作者是稿件的提供者,是刊物的源泉。一般而言,作者在投稿过程中希望能够得到清晰的信息――比如明确的征稿简则和 __,及时地得到建设性的评审意见等。另外,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面也有要求。比如,在我国科技期刊一些度量单位及其简写的表达方法不符合国际习惯。有的作者宁可将评审通过的稿件撤稿,也不愿意书写一个违反国际惯例的度量单位。关于这个问题,邹承鲁院士也曾经呼吁过,认为应该“充分征求科学界的意见,取消所有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定,以利于我国科学期刊走向世界”(《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1998)。

作为读者,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信息容易获取等都是受到读者青睐的关键因素。目前,网络出版扩大了出版的内涵。科技期刊,特别是综合性的科技期刊,读者往往只是注意整本刊物中的单篇或部分文章,而不是将刊物从头到尾进行通读。这点可以从科技期刊纸介质个人订户的数量上可见一斑。而网上阅读具有便捷、快速、指向明确、经济的特点。因此,加强网络出版的问题,提高网络传输上一些技术性的缺陷、改正一些信息符号不准确的地方、提高网络的下载速度等,势必会受到读者的欢迎,提高刊物的显示度。

科技期刊面对的服务对象往往是同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甚至三种不同的角色,即作者、读者和审稿人队伍之间具有很强的重叠关系。想要知道作者、读者和审稿人需求和感受、想要知道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最佳方式是参加所在领域中举办的各种研讨会,尽可能多得与科研工作者们建立联系,尽可能多得与他们进行接触。参加学术会议时,多听听学者们对刊物的意见:有人在抱怨,每一个抱怨就是一种需求,一个问题。满足这种需求,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有益于你的工作。

世界杰出的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是一位实践“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行家,他认为,“我们所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人。”如果不了解我们服务对象的心理,就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的管理。因此,工作者应该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感受,关注他们的关注,这样才能知道当前科研的主流和热点是什么,才能与科研工作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争取到一流的稿件。

内容仅供参考

第4篇: 百年下的党史疫情下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以人为本哲学论文]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这是对社会发展观作出的新的本质规定,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以下是精心的以人为本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解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这是对社会发展观作出的新的本质规定,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深刻的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指南,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只有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把握才能解决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把“

以人为本”作为本质和核心,这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以人为本”是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离开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人,对“人民”的理解就可能陷于抽象化。讲“以人为本”一定要尊重具体的每个个体的生命、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个个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权利。“人民群众”是一个“具体的抽象”,它是由无数具体的个人组成的。这两方面的含义应当是统一的。

“以人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它其中的人本观是对传统哲学观点的批判和发展。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成果,以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从现实的感性的人的活动出发,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科学地建立了唯物史观的人本观。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这是对社会发展观作出的新的本质规定,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

一、“以人为本”科学概括了“人的历史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 __主体,恩格斯在说明社会活动与自然活动本质区别时指出:“社会发展史确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 [1]可见,自然运动是没有人参与的,而社会活动则是人自觉参与的活动。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源是:人是 __主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离开了人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自觉参与,社会的一切活动,无论实践活动还是精神活动,甚至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__创造,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由于人是 __主体,所以“历史是由人创造的”。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2]因此,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以人为本”的历史,离开“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就不能科学地说明历史创造和社会进步的真正根源。

唯物史观所理解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__的总和。” [3]也就是说,一切 __的总和都是人的内在本质在外部的现实表现,是人的本质通过社会活动而成为外部的现实。正如马克思所进一步指出的:“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 [4]既然 __是由人所生产、所创造的,那么随着人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创造出新的 __,由此创造出新的历史。因此,人类历史是以人为中心的历史, __发展都要依靠人, __发展都是为了人,即“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 __主人。在《德意志 __》中,他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5] 简而言之,唯物史观的前提就是“现实的个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或劳动的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 [6]也就是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 __动

力。”[7]即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但群众创造 __活动也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8]马克思对群众作用的肯定本身,包含了对个人作用的肯定。他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9]

以人为本的人应包括:“类存在意义的人、 __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以及一切 __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个人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为本强调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归宿。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性发展,尊重个人利益,因而更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进步。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三、“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五形态”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发展“三形态”说,即前资本主义“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物的依赖关系”、共产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形态是人的发展 __必然趋势,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规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在关系、能力、素质和个性等方面

的提高和发展。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层:作为劳动的个人,在人与自然的交换中,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 __总和的人,在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 __的发展和全面占有;作为具有完整个性的人,在精神上、审美上和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 __目的,一切活动的归宿都是为了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的全面实现。

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着的物质文化需要。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人的衣、食、住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所以, __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在预见未来理想社会时说:“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

四、“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人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创造历史。但人又不是无条件的受制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对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去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多方面的规律在起作用,改造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要遵循社会规律。在社会中,社会规律由人参与的,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活动体现出来的。虽然有了人有意识的创造活动,但社会规律仍然是客观规律,这是因为人的创造活动要受到人们生活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受到经济条件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的活动还要受到政治条件与政治制度及体制的制约,还要受到主观思想条件的限制,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在创造 __活动中必须要正确处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同客观规律的关系,要学会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的话,人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以人为本是整个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不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发展由于失去它的发展的动力和价值目标,不可能认真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可是离开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多种规律的作用和多种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会失去依托。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可能使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决策目标,只有真正对 __和社会主义发展达到规律性的理解,才能使这种决策的可行性有科学依据。”

内容仅供参考

第5篇: 百年下的党史疫情下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成人高等教育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将人视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成人高教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人高教就需要正确定位,调整成人教育培养目标;
转变观念,使成人教学为成人学习服务;
整合课程,制定符合成人特点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注重成人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革考试,改进成人学业测评方式;
开放管理,鼓励成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
成人高等教育
所谓以人为本,它强调的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它有两层基本内涵:其一,它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他强调尊重人、解放人、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性发展需求;
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机制;
塑造人,就是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又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特征。成人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将人视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也是成人高等教的目的;
人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归宿;
成人高教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人高教就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学业测评方法等等以促进成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正确定位,调整成人教育培养目标
传统的成人教育是从扫盲到学历的补偿式教育,是一种阶段性的教育。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时,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紧缺,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为因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参加普通高等教育的广大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专业能力。这个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呈现“普教化”趋势,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基本上是普通教育的“翻版”,其基本目标都是“培养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从事本专业的技术、管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早期的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没有差别,有的甚至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学历补偿教育已基本结束,成人高等教育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