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正文

2022年院感防控征文(2022年)

发布时间: 2022-06-21 08: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院感防控征文(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院感防控征文(2022年)

院感防控征文3篇

院感防控征文篇1

牢记疫情之殇,保护野生动物

185班 郭宇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很多人将这次疫情的源头指向蝙蝠。蝙蝠,是世界上唯一能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本来不打扰人类的,而有些人类却把它们当成餐桌上的美食。自然赋予了人类和野生动物同享一片蓝天、共享一方水土的权利,人类本应和野生动物井水不犯河水,但自认为高贵的人类却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并捕杀和食用了它们。那些无知的人们在享受到自认为的美味和得到短暂的虚荣的同时,也得到了野生动物的报复——病毒的肆虐。

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应当从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去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可总有一些黑心商贩,还在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这样的行为着实让人觉得愤怒。不得不说,这些人在全国都在抗击疫情的时候,还敢顶风作案,继续猎杀野生动物,让熊掌等摆满厨房,实在是胆大包天。为了赚黑心钱,他们甚至连自己的 都不要了,也正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导致那么多无辜的人遭受磨难。

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肆意索取,终需归还。野味没有任何奇特的功效,能让人得病倒是真的。别图新鲜,别想着炫耀。杜绝野味,保护野生动物是大家应尽的责任。随意猎杀野生动物,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一定会受到惩罚。保护野生动物应该从每一个人做起,让我们一起来带动身边的人,杜绝捕杀、收购、食用野生动物。自然界的和平与美好,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维护。对于他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我们要学会积极地劝阻,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保护野生动物,尊重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院感防控征文篇2

中涧河乡卫生院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总则》、《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规定,特制定我院院内感染防控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各项防控制度和实施流程。

二、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院感防控工作。

三、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

四、提高手卫生和职业防护的依从性。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和抗生素的基本用药原则。

六、一年至少三次 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

七、定期进行院内感染质量控制监测。

八、不定期对各科室院内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院感防控征文篇3

新冠疫情院感防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分(每题5分)

1. 对新冠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正确的是(    ) * [单选题] *

A.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 原则

B.按照 “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

C.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2. 根据传染病分类及管理要求,新冠肺炎属于(    ) * [单选题] *

A.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正确答案)

B.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

C.甲类传染病、甲类管理

D.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

3. 关于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做为医疗机构应做好的防控工作是(     ) * [单选题] *

A.应当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C.对接诊发热或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当及时检测

B.加强对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病例的监测

C.对接诊发热或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当及时检测。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4.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应当于 (    )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 [单选题] *

A.1小时

B.2小时(正确答案)

C.3小时

D.4小时

5. 以下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是(    ) * [单选题] *

A.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

B.过氧乙酸和氯仿

C.75%乙 醇、含氯消毒剂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6. 对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 [单选题] *

A.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B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C.感染者治愈后可获得永久免疫力(正确答案)

D.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传染性相对较强

7.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定义描述正确的是(     ) * [单选题] *

A.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

B.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

C. CT 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D.以上选项均应具备(正确答案)

8. 对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病例治愈出院后,应当继续隔离医学观察几天,方可解除隔离。(    ) * [单选题] *

A.7天

B.14天(正确答案)

C.21天

D.28天

9.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采取的隔离方式为 () * [单选题] *

A. 飞沫隔离

B. 空气隔离

C. 接触隔离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10.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 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l 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称为(   ) * [单选题] *

A.空气传播

B.接触传播

C.血液传播

D. 飞沫传播(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共25分(5题,每题5分)

11.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关于询问流行病学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 * *

A.14 天内是否有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正确答案)

B.14 天内是否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正确答案)

C.14天内是否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社区的发热和/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正确答案)

D.14 天内是否有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5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正确答案)

E.14天内是否有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12.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以下哪些对象核酸检测应做到“应检尽检”(    ) * *

A.发热门诊的患者(正确答案)

B.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正确答案)

C.密切接触者及境外入境人员(正确答案)

D.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正确答案)

E.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正确答案)

13. 疾控机构在对新冠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以下哪些情况可判定为密切接触者(    ) * *

A.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正确答案)

B. 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正确答案)

C.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正确答案)

D.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正确答案)

E.乘坐同一架客机的全体人员

14. 做为我们基层医疗机构,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应重点做好哪几方面工作(    ) * *

A.加强院内感染防控,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正确答案)

B.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和空气等的清洁与消毒(正确答案)

C.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置和管理(正确答案)

D.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哨点门诊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和聚集性疫情(正确答案)

E.落实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监测(正确答案)

15. 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发热患者应如何处置(      ) * *

A.120转诊并做好相关咨询登记及消毒(正确答案)

B.医疗机构救护车转诊做好相关咨询登记及消毒(正确答案)

C.正常接诊并做好相关咨询登记及消毒

D.拒绝接诊,让患者自行离开

E.患者自驾车或乘坐私家车自行转诊并做好相关咨询登记及消毒

三、判断题  共25分(5题,每题5分)

16. 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均应认定为密切接触者。

*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7. 新冠聚集性疫情的定义是指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 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 3 例及以上病例。

*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18. 新冠流行病学调查时,密切接触者的定义是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9. 针对同坐一架飞机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是指:与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

*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20. 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者及婴幼儿均属于新冠易感人群,中青年不属于易感对象。

* [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