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正文

2023年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 (2023年)

发布时间: 2022-11-14 17: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当前我国乡村出现了新的态势。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 ,供大家参考。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当前我国乡村出现了新的态势。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同时也要面对新的问题。如何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是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探讨了乡村治理的实现途径,希望对乡村治理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目标;实现路径

  乡村治理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化就是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三治”结合的措施来整合资源,促进协调合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乡村治理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强乡村法制建设、以德治建设助力乡村法治建设的方式实现乡村的和谐稳定、农业的稳固发展以及农民的主体彰显,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发展。

  1.1确保乡村和谐稳定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保乡村和谐稳定。当前我国乡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大量乡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乡村剩余劳动力不足,孤寡老人以及留守儿童成为目前乡村治理的一大难题。再加上部分失业人员不参与社会生产,反而游手好闲,更加剧了乡村秩序的不稳定局面。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乡村自治、法治以及德治,促进乡村秩序稳定,实现乡村治理有序就成为目前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2确保农业稳固发展

  农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稳固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受长期传统农业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个体生产为主,农业发展存在很大的限制。一方面,农业经济脆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农业生产受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比较大,一旦出现气候灾害很容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不仅影响农民增收,还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多元化不足,规模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当前国外农产品生产已经大规模运用了现代化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大,成本低,在价格竞争上有很大优势。相对于国外农业生产来说,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是个体生产,仅能够支持生活所需,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虽然现在国家在粮食生产上有许多补贴,但是受限于人多地少以及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目标。

  1.3确保农民的主体彰显

  乡村治理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农民开展治理,确保农民的主题彰显。乡村治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民的发展,促进村民自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民主内涵。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由农民产生的问题是乡村治理的目标所在。当前我国乡村中,农民产生的问题有很多,包括老人的赡养、儿童的教育、劳动力的流失、乡村秩序的稳定、乡村的各项事务管理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乡村治理所要面临的复杂形势。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需要做好充分的社会调查,仔细研究和分析乡村治理的切入点,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出发点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三资”合一的政治体系、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化实施。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实现途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最终目标是建立良好稳定的乡村秩序。随着乡村治理的不断深入发展,相关部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组织协调,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加强村民自治,提高治理能力,真正解决乡村社会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实施。

  2.1扩大乡村治理的主体范围,建立完善的治理框架

  开展乡村治理应该建立完善的治理框架,扩大乡村治理的主体范围,确保主体参与度。乡村治理主要是面向乡村人口,但是由于城镇化建设尚未完成,当前乡村人口流动性很大,应该

  将外来人口也纳入乡村治理的范围。除此之外,党和国家应该根据乡村治理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城乡之间或者不同乡村之间的边界,调节相关利益,促进乡村治理的顺利进行。

  2.2加强乡村人员管理,完善登记制度

  虽然我国为了加强管理大力推行人口普查,但是由于目前乡村管理比较松散,再加上流动人口比较多,乡村治理面临不小的困难。开展乡村治理应该了解清楚乡村人口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部分乡村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包括常住人员、不常住人员以及不居住在乡村但与乡村联系紧密的人员等,其中涉及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土地所有权等,应该了解清楚人员状况以及权责关系。开展乡村治理应该建立和完善登记制度,完善联系方式等,加强乡村人口及信息登记。

  2.3加强教育宣传,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引导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改变陋习。当前我国乡村中受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人员基本上都进入城市定居,留下的人员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再加上年龄比较大的人员有更多的陋习,增加了乡村治理文化建设的困难。当前我国乡村中,宗教民族问题、改革发展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都与人的问题有关。乡村治理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文化建设。开展乡村治理应该完善宗教和民族管理政策,杜绝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的渗透等。

  2.4加强村民矛盾调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开展乡村治理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就是村民社会矛盾。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乡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素质差,容易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甚至扩大化矛盾产生剧烈的冲突等,一直以来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难题。开展乡村治理应该围绕乡村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开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有效化解村民矛盾,打击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开展乡村治理应该重视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方面的结合,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建立矛盾解决的部门或者机构,通过村民民主自治化解矛盾;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村民的法制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解决问题;加强德治建设,通过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水平,减少矛盾冲突,塑造和谐的居民关系。

  2.5了解乡村居民需求,提供有效社会服务

  开展乡村治理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真正解决乡村社会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根

  据经验判断采取措施。开展乡村治理应该了解乡村居民的真正需求,调查和研究出现这种需求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为村民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促进乡村治理的作用发挥。

  结束语: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者战略的有效途径,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乡村治理应该首先明确乡村治理的目标,根据构建“三治结合”治理体系稳定社会秩序等目标来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开展乡村治理应该扩大乡村治理的主体范围,建立完善的治理框架;加强乡村人员管理,完善登记制度;加强教育宣传,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加强村民矛盾调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了解乡村居民需求,提供有效社会服务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确保乡村治理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亮,蔡婧.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定位、发展困境与推进策略——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2020(02):166-172.

  [2]安明友,贺东航,刘伟,蒋英州,崔晶,袁方成,李荣娟,罗静,马奇柯.乡村治理现代化(笔谈二)[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2):1-27.

  [3]秦中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J].管理世界,2020,36(02):1-6+16+213.

  [4]林杭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定位与行动策略[J].农村实用技术,2019(11):15-17.

  -全文完-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