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正文

流行病学调查材料3篇

发布时间: 2022-05-20 12: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流行病学调查材料3篇

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篇1

  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大致如下: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

  [4]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 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 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

  [5]症状和体征:

  病人诊断标准:

  (1)、学校食堂就餐史;

  (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

  (3)、实验室检验

  [6] 食谱调查

  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

  1. 用餐地点与罹患率

  2. 用餐情况与罹患率

  3. 午餐种类与罹患率

  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 讨论

  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 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 根据食谱调查,在27日午餐食用凉拌菜的患者多数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事件的可疑餐次为27日午餐,可疑危险因素为凉拌菜。

  3、传播途径分析

  根据调查,怀疑本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可能为凉拌菜中的成分受到细菌污染后,未能消除导致学生感染致病。但其间有部分服务患者的学生有得病者,应进一步调查是否有传染性。

  小结

  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本起事件为6月27日午餐食用的凉拌菜受到细菌污染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

s("content_relate");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调查报告范文

2.商业调查报告范文

3.实习调查报告范文

4.岗位调查报告范文

5.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6.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7.环保调查报告范文

8.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9.2016调查报告范文

s("download_bottom");s("list_tuwentuijian");s("list_wenzhangtuijian");s("right_top");s("right_mid");s("right_bottom");上一篇:英语专业就业调查报告 下一篇: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报告 瑞文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var RAND_STR =new Date().getTime()/1000;RAND_STR=RAND_STR-RAND_STR%(3*3600);document.write("");s("header");瑞文网>日常行政公文>报告>s("title_top");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21-11-26报告

s("content_top");

  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我们在调查结束后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篇2

  前言:近年来,我国不少药品开发厂商越来越看好糖尿病用药市场,2000年我国居民用于糖尿病治疗保健的费用总额高达4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成药11亿元、化学药23亿元,保健品9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糖尿病人越来越多,而且糖尿病具有治愈难、费用高的特点,素有“富贵病”之称。本文搜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希望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市场推广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疾病概况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造成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它可以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诱发许多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的劳动能力,并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4、防治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紧迫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二、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 IDDM)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 NIDDM)

  3)营养不良型糖尿病

  4)其它类型糖尿病。

  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5%,本文中除特殊注明之外,均指II型糖尿病。

  此外,据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糖耐者降低者(IGT)数量远远大于糖尿病患者数量,这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三、糖尿病症状

  1、血糖值和尿糖值均高于正常人

  2、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1)多尿:日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2)多饮:日饮水量超5镑(1壶半)

  3)多食:没有出现“三十三,大转弯”,反而食量超常增长

  4)消瘦:体力不支、体重下降(较以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餐前低血糖现象,在饮食上表现出“上管不了下顿”。但相当一部分甚至多数病人并非具有全部上述症状,而是仅表现出某一种症状,甚至平时一无所知,直到全面体查时才被发现。

  3、严重的并发症

  1)感染合并症:以皮肤感染常见,疮疥易生难愈等。该并发症发病率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据我国某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此症的比率不低于20%。

  2)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概率比正常人高10倍,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率高达47%(国际平均水平为45%),是各种并发症之首。

  3)高血压: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比率高达43%(国际平均水平为35%),是糖尿病患者第二大并发症

  4)肾脏病变:糖尿病会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的比率为41。9%(国际平均水平为31%),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三大并发症。

  5)冠心病: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致病元凶其实就是糖尿病,我国2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国际水平为27%)同时患有冠心病。

  6)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还可诱发下肢血管病变,8.1%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下肢血管病变(国际水平为5.6%)。

  7)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据统计,7%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脑血管病变(国际平均水平更高,为11%)。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目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患病率已处于国外报道的中上水平,这些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特征

  1、糖尿病危害极大,需终身服药,费用高昂,确诊患者十分重视

  2、患病率和病人数量增长特别快:由79年不足1%增至目前的3.2%,由当时的700万人增至目前的3000万人,年增100万人以上

  3、II型糖尿病占95%以上,增长部分也主要是指II型

  4、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5、糖耐量低者(IGT)患病率高于糖尿病本身,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但90%的人对此一无所知,正在一步步付出代价

  6、增长最快的是从穷到富发展较快地区(如北京郊县高于市区)

  五、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的原因

  1、 节约基因在作怪:据权威糖尿病专家介绍,长期贫困的人节约基因发达,以抵御饥饿的发生,一旦生活条件改善,摄入能量充足而节约基因不能及时退化,使得能量过多节余在体内而致糖代谢失调(详见向红丁教授“糖尿病五套马车”讲义)。我国长期以来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节约基因”相对发达,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太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激剧提高,而文化、保健等素质又不能相应提高,导致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DM和IGT患病率(7.74%和6.47%)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者(3.21%和4.42%);

  2、 老年人增加:糖尿病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我国人口平均年龄由建国时平均40岁增至目前的70岁,提前进入了老年社会,60岁以上人群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0%左右,这是我国糖尿病总患病率不断增高的重要因素。

  3、 检查手段提高:随着我国医疗保健、疾病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目前“只有想不到的糖尿病,没有查不出糖尿病”。

  4、 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而进食越来越丰富:

  1) 大量文献报道,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力活动大小有关,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

  2)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DM和IGT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增加而上升(见下表),超重者DM患病率危险是正常人的2.36倍,而肥胖者患病率危险则是正常人的3.43倍。此外,调查还发现,糖尿病患者(DM)腰臀比平均为0.90,糖耐量低者(IGT)腰臀比平均为0.86,正常人平均为0.83。

  第二部分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

  1、全球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超过1亿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糖尿病患者总量在3000万人左右,至九十年代中期十年间,增长4倍,达到1.2亿人,预计到200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量将再翻一番,达到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10%左右。对于众多的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早日攻克糖尿病,不仅是其所负社会责任之所趋,也是其获得巨额经济效益之所需。

  2、中国是当今世纪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中国、美国是当今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三个国家,2000年的糖尿病患者总量分别是3600万人、3000万人、1700万人,预计2005年这三个国家仍将是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人口多、基数大,二是因为糖尿病发病率高。这三个国家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各类糖尿病研究机构最多、水平最高的地区。

  二、最近十年,是中国居民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年。

  中国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4%,总量已达3100万人。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78年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6%左右,之后十年时间,患病率一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至1990年已达到1.2%,即每百人中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全国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达1440万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也处于激剧上升阶段,1995年达到1.5%,至2000年总患病率已达到2.4%,全国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达近3100万人。其中20岁至74岁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比1990年翻了一番还要高,年增长率高10%以上,平均每年净增加150万人以上。

  三、中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各种差异特征。

  1、地域差异。

  1)从地域分布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东北地区患病率较高,吉林省达到了4.5%,远高于全国3.21%的平均水平,自东北向南部区域,患病率逐渐降低,河北山东河南等中原省份基本代表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中南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低,处于2.5%以下水平;从东西部地区差异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糖尿病患病率平均达到4%,而两湖江西等地的患病率均在2.2%左右,这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同分布状态,体现了糖尿病患病率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紧密相关;除区域性差异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全国或区域性***经济中心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北京最高,达5.3%,其次为上海,达4。6%,天津、广东、重庆则高达3.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西藏等西部内地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1.5%以下。

  2)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是我糖尿病患者总量超过150万人的省份。相比之下,患病率较高的东北地区 和***经济中心地区总量并非最高,表明各地区之间糖尿病患病率并不存在悬殊的差别,体现了糖尿病已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见的疾病,应引起人们普遍的广泛的关注,但从市场集中化的角度考虑,患病率高的省份仍将是药品企业的进攻目标。

  2、城乡差别。从前面有关糖尿病发病率的区域性差异特性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率具有基本类似的分布状态,但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而国家卫生部于1998年举行的一次中国居民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市高于县镇、县镇高于县乡、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省会以上城市最高,达4.8%,其次为中小城市和富裕县镇,平均为3.3%,代表了全国平均水平,而贫困小城镇、富裕县乡、贫困县乡,均低于2.8%的发病率。因此,富裕县镇以上城市,发病率高而且人群集中,是药品推广厂商的必选市场,而广大县乡,特别是贫困农村,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且人群分散,属不集中市场,不易占领。

  3、性别差异。由于男性与女性在药品消费中表现出来的购买习惯、消费心理有很大差别,企业在市场细分过程中,往往会将目标人群的性别作为重要的细分标准。但近年来多数地区性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显示,男女两性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患病率之比接近1:1。这表明,药品企业在开发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时,不应重此薄彼,将男女性别作为市场轻重的划分标准,特别是广告及终端促销策略的制定,要兼而顾之。

  4、年龄差异。卫生部一项20-70岁年龄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最高,达到11%以上,50至60岁人群患病率达到6.8%,平均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体现了该类药品市场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不可替代性;40岁至50岁人群平均患病率为3.1%,相当于各年龄组的平均水平,也说明当前中年人群日益成为糖尿病的一大群体;准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患者(IGT)的患病率与糖尿病(DM)患病率在年龄分布上基本相同,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且IGT的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DM患病率,说明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储备军相当庞大,甚至远大于糖尿病患者群的本身。

  用同年龄段的DM患病率与IGT患病率相除,得IGT:DM的比值,代表该年龄段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增长系数的大小,得到的结果令人惊讶:该比值随年龄组的降低而增高,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年轻化倾向在逐渐加剧。20-30岁组的DM患病率为0.6%,IGT患病率则高达2%,远高于DM本身患病率,IGT/DM值为3.5;50-60岁组的DM患病率与IGT患病率分别为7.04%和7.84%,两者相差不大,IGT/DM值为1.1,远远低于20-30岁年龄段的IGT/DM值,这说明2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今后的增长率要远高于50-60岁人群。

  5、文化程度差异。1999年我国中原晋冀鲁豫四省区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考虑年龄差别,随机抽取的居民样本中,文化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患病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文盲居民的患病率最高,达5.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居民患病率则为2.7%。但调整年龄差别因素后,初中文化程度居民患病率最高,达3.78%,而且各组糖尿病患病率相差不大,最低为大学以上程度3.18%,这个结果符合我国当代老年人群文化水平较低的基本国情。这表明,文化程度低者在饮食、运动、保健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但年龄因素仍然是糖尿病患病危险的最关健因素。

  6、职业差异。调查表明,我国居民中,家庭妇女糖尿病人最多,患病率为6.77%,其次为行政干部和个体户、工商人员,患病率分别为3.54%和2.97%,而科、医、教人士患病率并不高,与工人、农民相差不大,患病率在2.5%左右。

  四、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情况调查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从近十年来的调查统计,糖尿病患病率高低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无论城乡患者,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1.6,农村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1.7。

  五、我国糖尿病患者诊疗情况

  1、 诊断及治疗情况。1999年广东地区一项调查表明,70%的糖尿病是在专项调查中首次发现。即我国糖尿病患者只有30%的人得到诊断, 3000万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不足1000万人进行了确诊,而另有2000万实际已经被糖尿病缠身的人却不自知或没有被发现,而且据专家估计,在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只有40%左右的人,即400万人在坚持服药治疗,每人每年平均可花费药品费用1600元左右,由此,我国总的糖尿病用药理论市场容量为64亿元。

  2、 住院情况。我国糖尿病患者总量高达3000余万人,但每年住院总人数却不足30万人,即只有1%的住院率,可见该类病人住院率不高,体现了它作为慢性病的一大治疗特点。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总病例数在逐渐上升,特别是最近两年,增长最快,1998年住院病例数13万人,2000年达到23万人,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糖尿病的正规治疗,专家认为,城市糖尿病人住院治疗每年总费用在5000元左右,这部分病人每年可形成11.5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与城市医院相比,县级医院病例数明显较少,十年来始终在2万例至4万例之间徘徊,据有关专家估计,农村患者住院费用与治疗费用较低,每人每年不超过3000元,这部分病人每年可形成1.2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

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篇3

  前言:近年来,我国不少药品开发厂商越来越看好糖尿病用药市场,2000年我国居民用于糖尿病治疗保健的费用总额高达4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成药11亿元、化学药23亿元,保健品9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糖尿病人越来越多,而且糖尿病具有治愈难、费用高的特点,素有“富贵病”之称。本文搜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希望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市场推广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疾病概况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造成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它可以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诱发许多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的劳动能力,并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4、防治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紧迫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二、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 IDDM)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 NIDDM)

  3)营养不良型糖尿病

  4)其它类型糖尿病。

  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5%,本文中除特殊注明之外,均指II型糖尿病。

  此外,据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糖耐者降低者(IGT)数量远远大于糖尿病患者数量,这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三、糖尿病症状

  1、血糖值和尿糖值均高于正常人

  2、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1)多尿:日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2)多饮:日饮水量超5镑(1壶半)

  3)多食:没有出现“三十三,大转弯”,反而食量超常增长

  4)消瘦:体力不支、体重下降(较以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餐前低血糖现象,在饮食上表现出“上管不了下顿”。但相当一部分甚至多数病人并非具有全部上述症状,而是仅表现出某一种症状,甚至平时一无所知,直到全面体查时才被发现。

  3、严重的并发症

  1)感染合并症:以皮肤感染常见,疮疥易生难愈等。该并发症发病率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据我国某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此症的比率不低于20%。

  2)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概率比正常人高10倍,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率高达47%(国际平均水平为45%),是各种并发症之首。

  3)高血压: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比率高达43%(国际平均水平为35%),是糖尿病患者第二大并发症

  4)肾脏病变:糖尿病会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的比率为41。9%(国际平均水平为31%),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三大并发症。

  5)冠心病: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致病元凶其实就是糖尿病,我国2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国际水平为27%)同时患有冠心病。

  6)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还可诱发下肢血管病变,8.1%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下肢血管病变(国际水平为5.6%)。

  7)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据统计,7%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脑血管病变(国际平均水平更高,为11%)。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目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患病率已处于国外报道的中上水平,这些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特征

  1、糖尿病危害极大,需终身服药,费用高昂,确诊患者十分重视

  2、患病率和病人数量增长特别快:由79年不足1%增至目前的3.2%,由当时的700万人增至目前的3000万人,年增100万人以上

  3、II型糖尿病占95%以上,增长部分也主要是指II型

  4、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5、糖耐量低者(IGT)患病率高于糖尿病本身,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但90%的人对此一无所知,正在一步步付出代价

  6、增长最快的是从穷到富发展较快地区(如北京郊县高于市区)

  五、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的原因

  1、 节约基因在作怪:据权威糖尿病专家介绍,长期贫困的人节约基因发达,以抵御饥饿的发生,一旦生活条件改善,摄入能量充足而节约基因不能及时退化,使得能量过多节余在体内而致糖代谢失调(详见向红丁教授“糖尿病五套马车”讲义)。我国长期以来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节约基因”相对发达,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太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激剧提高,而文化、保健等素质又不能相应提高,导致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DM和IGT患病率(7.74%和6.47%)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者(3.21%和4.42%);

  2、 老年人增加:糖尿病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我国人口平均年龄由建国时平均40岁增至目前的70岁,提前进入了老年社会,60岁以上人群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0%左右,这是我国糖尿病总患病率不断增高的重要因素。

  3、 检查手段提高:随着我国医疗保健、疾病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目前“只有想不到的糖尿病,没有查不出糖尿病”。

  4、 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而进食越来越丰富:

  1) 大量文献报道,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力活动大小有关,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

  2)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DM和IGT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增加而上升(见下表),超重者DM患病率危险是正常人的2.36倍,而肥胖者患病率危险则是正常人的3.43倍。此外,调查还发现,糖尿病患者(DM)腰臀比平均为0.90,糖耐量低者(IGT)腰臀比平均为0.86,正常人平均为0.83。

  第二部分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

  1、全球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超过1亿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糖尿病患者总量在3000万人左右,至九十年代中期十年间,增长4倍,达到1.2亿人,预计到200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量将再翻一番,达到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10%左右。对于众多的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早日攻克糖尿病,不仅是其所负社会责任之所趋,也是其获得巨额经济效益之所需。

  2、中国是当今世纪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中国、美国是当今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三个国家,2000年的糖尿病患者总量分别是3600万人、3000万人、1700万人,预计2005年这三个国家仍将是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人口多、基数大,二是因为糖尿病发病率高。这三个国家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各类糖尿病研究机构最多、水平最高的地区。

  二、最近十年,是中国居民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年。

  中国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4%,总量已达3100万人。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78年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6%左右,之后十年时间,患病率一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至1990年已达到1.2%,即每百人中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全国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达1440万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也处于激剧上升阶段,1995年达到1.5%,至2000年总患病率已达到2.4%,全国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达近3100万人。其中20岁至74岁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比1990年翻了一番还要高,年增长率高10%以上,平均每年净增加150万人以上。

  三、中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各种差异特征。

  1、地域差异。

  1)从地域分布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东北地区患病率较高,吉林省达到了4.5%,远高于全国3.21%的平均水平,自东北向南部区域,患病率逐渐降低,河北山东河南等中原省份基本代表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中南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低,处于2.5%以下水平;从东西部地区差异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糖尿病患病率平均达到4%,而两湖江西等地的患病率均在2.2%左右,这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同分布状态,体现了糖尿病患病率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紧密相关;除区域性差异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全国或区域性***经济中心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北京最高,达5.3%,其次为上海,达4。6%,天津、广东、重庆则高达3.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西藏等西部内地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1.5%以下。

  2)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是我糖尿病患者总量超过150万人的省份。相比之下,患病率较高的东北地区 和***经济中心地区总量并非最高,表明各地区之间糖尿病患病率并不存在悬殊的差别,体现了糖尿病已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见的疾病,应引起人们普遍的广泛的关注,但从市场集中化的角度考虑,患病率高的省份仍将是药品企业的进攻目标。

  2、城乡差别。从前面有关糖尿病发病率的区域性差异特性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率具有基本类似的分布状态,但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而国家卫生部于1998年举行的一次中国居民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市高于县镇、县镇高于县乡、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省会以上城市最高,达4.8%,其次为中小城市和富裕县镇,平均为3.3%,代表了全国平均水平,而贫困小城镇、富裕县乡、贫困县乡,均低于2.8%的发病率。因此,富裕县镇以上城市,发病率高而且人群集中,是药品推广厂商的必选市场,而广大县乡,特别是贫困农村,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且人群分散,属不集中市场,不易占领。

  3、性别差异。由于男性与女性在药品消费中表现出来的购买习惯、消费心理有很大差别,企业在市场细分过程中,往往会将目标人群的性别作为重要的细分标准。但近年来多数地区性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显示,男女两性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患病率之比接近1:1。这表明,药品企业在开发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时,不应重此薄彼,将男女性别作为市场轻重的划分标准,特别是广告及终端促销策略的制定,要兼而顾之。

  4、年龄差异。卫生部一项20-70岁年龄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最高,达到11%以上,50至60岁人群患病率达到6.8%,平均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体现了该类药品市场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不可替代性;40岁至50岁人群平均患病率为3.1%,相当于各年龄组的平均水平,也说明当前中年人群日益成为糖尿病的一大群体;准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患者(IGT)的患病率与糖尿病(DM)患病率在年龄分布上基本相同,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且IGT的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DM患病率,说明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储备军相当庞大,甚至远大于糖尿病患者群的本身。

  用同年龄段的DM患病率与IGT患病率相除,得IGT:DM的比值,代表该年龄段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增长系数的大小,得到的结果令人惊讶:该比值随年龄组的降低而增高,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年轻化倾向在逐渐加剧。20-30岁组的DM患病率为0.6%,IGT患病率则高达2%,远高于DM本身患病率,IGT/DM值为3.5;50-60岁组的DM患病率与IGT患病率分别为7.04%和7.84%,两者相差不大,IGT/DM值为1.1,远远低于20-30岁年龄段的IGT/DM值,这说明2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今后的增长率要远高于50-60岁人群。

  5、文化程度差异。1999年我国中原晋冀鲁豫四省区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考虑年龄差别,随机抽取的居民样本中,文化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患病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文盲居民的患病率最高,达5.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居民患病率则为2.7%。但调整年龄差别因素后,初中文化程度居民患病率最高,达3.78%,而且各组糖尿病患病率相差不大,最低为大学以上程度3.18%,这个结果符合我国当代老年人群文化水平较低的基本国情。这表明,文化程度低者在饮食、运动、保健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但年龄因素仍然是糖尿病患病危险的最关健因素。

  6、职业差异。调查表明,我国居民中,家庭妇女糖尿病人最多,患病率为6.77%,其次为行政干部和个体户、工商人员,患病率分别为3.54%和2.97%,而科、医、教人士患病率并不高,与工人、农民相差不大,患病率在2.5%左右。

  四、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情况调查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从近十年来的调查统计,糖尿病患病率高低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无论城乡患者,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1.6,农村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1.7。

  五、我国糖尿病患者诊疗情况

  1、 诊断及治疗情况。1999年广东地区一项调查表明,70%的糖尿病是在专项调查中首次发现。即我国糖尿病患者只有30%的人得到诊断, 3000万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不足1000万人进行了确诊,而另有2000万实际已经被糖尿病缠身的人却不自知或没有被发现,而且据专家估计,在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只有40%左右的人,即400万人在坚持服药治疗,每人每年平均可花费药品费用1600元左右,由此,我国总的糖尿病用药理论市场容量为64亿元。

  2、 住院情况。我国糖尿病患者总量高达3000余万人,但每年住院总人数却不足30万人,即只有1%的住院率,可见该类病人住院率不高,体现了它作为慢性病的一大治疗特点。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总病例数在逐渐上升,特别是最近两年,增长最快,1998年住院病例数13万人,2000年达到23万人,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糖尿病的正规治疗,专家认为,城市糖尿病人住院治疗每年总费用在5000元左右,这部分病人每年可形成11.5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与城市医院相比,县级医院病例数明显较少,十年来始终在2万例至4万例之间徘徊,据有关专家估计,农村患者住院费用与治疗费用较低,每人每年不超过3000元,这部分病人每年可形成1.2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