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发言稿 > 正文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0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 2023-01-08 12: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能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让我们互相交流,聆听到了许多老师宝贵经验,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今天我在这里介绍的,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0篇】(范文推荐)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能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让我们互相交流,聆听到了许多老师宝贵经验,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今天我在这里介绍的,也只是一些*时工作中点滴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如何抓好科学教学质量呢?

  第一方面,我认为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

  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到这点: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在《生物的繁殖》这一单元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动植物的各种繁殖方法有所了解,学生刚刚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都有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对自己很少见到的动植物繁殖方法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删除这部分探究内容,将它放到课外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汇报《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健。

  1、立足提示科学概念,体现材料的启发性。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3、强调材料的典型性,功能的全面性

  科学研究毕竟不是一两堂课的事情,也不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它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材的选取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那些精制、特制的材料不足以满足于学生的探究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更需要从一件普通的材料折射出更多的科学概念

  三、巧妙地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也会产生一个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但情境创设也要把握度,不能离开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科学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我们不能丢失目标去创设情境创设,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学生的心,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孩子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四、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由此看来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我们这里所说的"听说"主要是用耳朵认真地听,辨析别人的语言,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一个过程。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努力听懂、理解,从而作出积极的反应,即给予正确的评价。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第二方面,充分发挥小组互动作用,使学生学习更具实效性。

  一、设立有效的合作小组

  1、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小组分组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小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这样混合编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在*时学生自主学习中,开展一帮一活动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各班都有一定数量后进生,这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又缺乏自觉性。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学习自觉性就更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再在上述分组小组中,将1个后进生和1个优等生进行搭配。它弥补了后进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但还不能很快解决问题的不足。为了让后进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需指定同学并落实职责地去帮助、指导他,这个任务在*时就落实到优秀生身上。从而在*时学习中又形式了一帮一的讨论类型,这是对合作学习分组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二、合作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师生双方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互动,彼此形成互帮、互教、互促、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优化评价,鼓励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并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能有效的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为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中的个人责任感和合作动机,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要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最后提点意见,我们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改变方式,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准确定位学生和教师的地位,角色。努力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努力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把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课堂是小学生良好语文习惯养成的主阵地,要真正、充分地发挥这个主阵地。

  1、注重学生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老师在学生习字课和作业要求中,提出书写的具体的要求,并长期严格训练而形成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1)写字姿势正确,字迹端正,书写规范。”“(2)会写1000个常用汉字。”“(3)有写字的兴趣。”“(4)重视用眼卫生。”“(5)注意握笔姿势。”“(6)注意写字姿势。”的要求,要求学生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学生在开始习字的时候,容易把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等弄错,教师要指导学生认清字的位置,一笔一画地教。直至学生养成自觉正确写字的好习惯为止。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街上,在商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汉字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见,除了语文课本,生活就是识字的好课堂。要把课外的“识字活动”和*时的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2、科学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的培养。

  工具书其实“是一种小型图书馆”,也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使学生正确使用;还要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要求学生在课文预习时查生字词语;在课堂上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查找工具书;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要求学生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3、质疑问难的好习惯的培养。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才会获取新知。质疑本来就是创新的基矗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质疑。在初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中质疑;在深究课文局部时,可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细节描写、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方面质疑;在课文结束时,可进行创造性质疑。在指导学生质疑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也应鼓励并加以引导,不可操之过急,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二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

  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4、朗读背诵的好习惯的培养。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课本中规定背诵的百来篇课文,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及时纠正和表扬,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3

  试卷讲评课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也是我们教学中极为关键的环节。通过试卷讲评,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和运用水*,同时可以及时揭示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使教法和学法同时得到优化。

  一、背景分析

  进入高三,英语复习中大量限时训练,各类模拟考试使试卷或练习讲评增多了。学生在练习与试卷上暴露出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常常是通过试卷讲评来实现的。讲评课是利用课堂时间就学生的试卷进行评析,评讲的目的不仅是澄清某个问题的正误或者对试题进行单纯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矫正错误,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巩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进而形成能力。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在高三复习中至关重要!这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忽略了英语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而在传统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师讲学生听且被迫不停的作笔记已习以为常,以往我们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就题论题,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一套试卷讲下来往往要花上三四课时才能讲完,既浪费了学生有限的时间,又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学生通过试卷讲评所掌握的仅仅是“这个题目”的答案,知识是零碎的,不能形成系统,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更有甚者,教师在讲台上一题一题地说答案,学生在下面只将其选择的序号A、B、C、D改过来,就“万事大吉”了,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讲过的问题过两三天又不知道了。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听得认真,改得仔细,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

  这种教师“满堂灌”的试卷讲评模式违背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理念,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思维训练过程,同时也忽视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师生的情感交流,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意识淡薄,难以引导学生到达学习兴奋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曾对学生进行过“你们需要什么样的试卷讲评课?”的问卷调查,学生是这样说的:

  “我们希望老师在上试卷讲评课时不要面面俱到,不分轻重,把我们当低能学生看待。”

  “对一个较难的问题,我们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师把问题摆出来,让我们自己独立思考,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而获得解决。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

  “老师应当围绕我们在讨论*同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出一些变式练习,以便我们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只有这样,讲评课才能让我们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评价自己学习效果、总结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

  从理论概括的角度来看,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善学”、“坚持学”。从“教”的方面来说,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引导和激励为主攻方向。必须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确立自主探究的意识,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自主探究走向大胆创新。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意识,确立适度的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在实践中“创造自身”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克服各种障碍的主体能力,获得生动、活泼、独立、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魏书生主张:上课时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不应只在“教”上下功夫,而要在学生的学习“策略”上做文章,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试卷讲评模式,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优化试卷讲评,让师生共同合作进行试卷讲评教学。

  四、模式探究

  小组合作试卷讲评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组成。

  1、合理分组:

  首先,老师按照同学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英语成绩的差异,学习现状将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每组由6—7人组成,且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由英语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并领导和组织每次的活动。各组实力均衡,有强有弱。

  2、体验任务

  教师根据考试或练习情况,要求学生在得到参考答案之后对试卷上的问题进行自我思考学习,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进行自行思考和知识准备,并初步解决问题。这种体验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对自己进行良好的评价,能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和任务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战胜消极的情绪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为参与下一步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去体验课堂小组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3、合作讨论

  经过自我分析之后小组组织讨论该组所存在的问题。以学生讲解试卷为主要方式,即“生生互动”。组长做好记录,并把一时难以形成共识的问题,提交给全班同学和老师讨论。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有的组推选了成绩好的同学进行逐题讲解,大家参与公共问题的讨论。也有的组先统计好大家的问题,再集中讲解。方式不同,但无一例外,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不少同学手捧字典,细心查阅。而组长更为细致,一边鼓励组内基础偏弱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一边加以补充,尽量将每个点都解释清楚。但难免还是会出现组内同学大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有的组会选择将问题反馈给老师,有的组会向其他组“求助”,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个过程让学生之间形成有效合作,充分依靠集体力量去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老师一直在各组中穿梭,认真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边现场解答。有时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还依然沉浸在“唯恐讨论之不足,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愉悦境界中。

  4、展示分享

  各小组长将小组讨论解决的问题精心进行汇报,并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题目的题号写黑板上,寻求帮助。当各组问题在黑板上汇总之后,在实行集中答题,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谈对问题的看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更大范围——全班之间进行分享交流。这一阶段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提炼自己的讨论结果,学习其他小组的做法,达到经验和智慧的分享;特别是小组同学把自己的讨论成果面向大家进行展示以及成果答辩时,改变了原来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克服胆小、懦弱等心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5、精讲点拨

  在所有组完成解答后,老师再进行二次讲解,补充需注意的重点知识,精讲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对试卷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归纳、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使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里状态下自己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如”的效果。

  6、巩固提高

  巩固提高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该环节是对重难点进行反馈训练和评价性训练,所以,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也应设置这一教学环节。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应注意练习的相似性与针对性以及及时性。针对试卷内容和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相似练习,进行拓展巩固。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及时分析,并予以解决和纠正,是学生对当堂课所获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和有效巩固。

  五、教学反思

  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交换,那每个人各得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如果我们交换,那我们都有了两种思想。学习亦是如此。

  试想当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接受或者是被灌输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环境不再是台上老师唾沫横飞,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而变成大家有序的交流讨论,一切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当老师不再“不放心”而是相信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当老师不再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学生又会如何对待呢?

  自从采用了这种模式后,大家积极性很高,常常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催促着课代表对答案,然后马上思考自己该如何讲解,并再次揣摩其他选项的为什么不对以便讨论。通过相互讨论和查找资料后之后,大家不仅做了很多的自学笔记,还补充了许多新知识。

  自主学习不仅令学生找到了被信任的感觉,也使同学们有了责任感,令大家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并提高了大家的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大家都是同身份的人,彼此再熟悉不过,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刨根问底,不会有所顾忌。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不仅如此,同学们还多了自主思考的时间,并培养了这种完全不依赖于老师的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合作自主学习的形式,在英语试卷讲评课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了学习态度、提供了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体现了不同的学习风格,融洽了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对汲取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当然,要采用合作交流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在课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比如讨论的形式和要求、重点和非重点,从学生错题当中挑选出错误率高、难度较大的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重点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没有方向没有重点的乱讨论,也可以节约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共性的难点问题,并且经过讨论自主解决的这些问题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

  1、分组是否科学合理。“小组合作学习”是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进行互促学习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如果在分组时不考虑其科学性,势必会造成某一学生唱“独角戏”,而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少言寡语,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成为小组学习的盲区,或形成全组都无所作为的局面。

  2、任务布置是否明确。教师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都要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哪些题目错得较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这样,任务布置就会有的放矢,试卷讲评课就会建立在学生目的明确的基础之上,有了明确的目的小组讨论学生才会有强烈求知欲望,学生才会集中重点分析易错处和典型错例,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3、是否注重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面对高考,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命题人可以变化题意、角度,在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小节与反思。即对某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既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也可以对原题的选项进行改变,对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注重渐进、合理性。这样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被拓展起来,从而提高对知识迁移的应变能力。

  4、教师的参与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的制定等,程序设计者、情境创设者、讨论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教师在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既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要能及时反馈,适当评价,遇到“卡壳”等情况时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因此,教师要参与活动,但教师的“动”应协助学生的“动”,而不应是干扰,更不是代替学生。

  5、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恰当。表扬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但应注意其尺度与多样性。过多单一的“很好”往往很难正确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如果“逢错必纠”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要视其性质来决定是否纠错和何时纠错。对于对试题指令理解有误应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继续进行;而对于一般性的语言或语法错误,教师则可以在学生活动后再加以纠错,否则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不利于他们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小组活动的继续开展。

  总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

  总之,试卷讲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足量的复现以便熟练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一堂高效、科学、实用的试卷讲评课不仅仅会使学生弄懂试卷本身呈现的知识,而且会使学生有“意外”的收获。自主学习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会给师生双方都带来无穷的乐趣,给试卷讲评课带来无限的活力,使试卷讲评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老师既能*自己又能发展了学生。这种既轻松,又愉快,既有趣味性,又吸引学生的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获得双赢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借用魏书生说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我只是在入口处,悟到了点滴激发学生兴趣之法,更有效的方法,还在前面等着我。”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4

  我认为:教师是演员,但又不是演员,因为他们演绎人生,并在人生的演绎过程中始终具有饱满的激情。你们在教学岗位上已工作了一年,按理说你们已有了一定的导演的水*,但我觉得你们只能是演员,还当不了导演。因为你们还没有把三尺讲台应用的得心应手,还没有真正体会够三尺讲台的内涵,还没有将三尺讲台在你的心里做无限的延伸,还没有真正理解三尺讲台可以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所以你们还只能用你们的表演来打动或感动你的学生去努力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人生的起点。

  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课堂45分钟的好“演员”呢?我觉得应当注意这么几个关键词:了解、策划、表现、观看、反馈、点评、沉淀、梦幻。

  了解: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的积淀;二要了解本节课内容和结构;三要了解老教师如何处理本节课,如何讲解本节课;四要了解学生与教师共同的兴奋点;五要了解课堂中需要的辅助材料。

  策划:一要策划自己的服饰、装饰;二要策划自己的表情、步伐;三要策划重点讲授的方法;四要策划难点突破的手段;五要策划需要完成的关键的环节点以及环节完成点表现手法;六要策划课堂时间的分配以及重点、难点大约的时间比;七要策划控制课堂的有效手段。

  表现:一要表现导课新颖;二要表现授课新奇;(授课中有时呆傻、有时激动、有时沉思、有时叫好。)三要表现处理问题沉着;四要表现师生互动机敏;五要表现板书漂亮有序;六要表现课堂训练深入;七要表现把控课堂能力超强。

  观看:一要看学生学习状态;二要看学生思考状况;三要看课堂整体效益;四要看问题处理的效果;五要看知识应用的能力;六要看学生课堂的价值体现。

  反馈:一要反馈教师真情实感来调节学生的兴趣;二要反馈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三要反馈师生间默契程度来融化学生的困惑;四要反馈学生的真实价值观来促进学生的认知;五要反馈学生课堂掌握度来督促学生的完成。

  点评:一要点评学生的表现;二要点评学生的态度;三要点评学生的认知水*;四要点评学生的积极与懒惰;五要点评学生的激情;六要点评学生的价值观;七要点评学生的`发展。

  沉淀:一要进行知识沉淀;二要进行情感沉淀;三要进行价值观沉淀;四要进行课堂美感沉淀;五要进行教师表现沉淀;六要进行学生活动沉淀;七要进行课堂缺失沉淀;八要进行课堂延伸沉淀;九要进行课堂追求沉淀;十要进行品位提升沉淀。

  梦幻:梦幻是理想的前生。梦幻自己成为一名名师,享受课堂带给自己的乐趣;梦幻自己成为一名导师,体会三尺讲台带给自己的愉悦;梦幻自己成为一代宗师,品位学生带给自己的快乐;有梦幻就有追求,就有实现梦幻的可能,为此会付出巨大的努力!不知你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跟我出发去追逐梦幻的后事——理想。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5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能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让我们互相交流,聆听到了许多老师宝贵经验,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今天我在这里介绍的,也只是一些*时工作中点滴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如何抓好科学教学质量呢?

  第一方面,我认为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

  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到这点: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在《生物的繁殖》这一单元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动植物的各种繁殖方法有所了解,学生刚刚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都有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对自己很少见到的动植物繁殖方法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删除这部分探究内容,将它放到课外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汇报《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健。

  1、立足提示科学概念,体现材料的启发性。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3、强调材料的典型性,功能的全面性

  科学研究毕竟不是一两堂课的事情,也不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它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材的选取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那些精制、特制的材料不足以满足于学生的探究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更需要从一件普通的材料折射出更多的科学概念

  三、巧妙地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也会产生一个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但情境创设也要把握度,不能离开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科学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我们不能丢失目标去创设情境创设,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学生的心,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孩子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四、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由此看来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我们这里所说的"听说"主要是用耳朵认真地听,辨析别人的语言,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一个过程。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努力听懂、理解,从而作出积极的反应,即给予正确的评价。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第二方面,充分发挥小组互动作用,使学生学习更具实效性。

  一、设立有效的合作小组

  1、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小组分组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小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这样混合编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在*时学生自主学习中,开展一帮一活动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各班都有一定数量后进生,这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又缺乏自觉性。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学习自觉性就更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再在上述分组小组中,将1个后进生和1个优等生进行搭配。它弥补了后进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但还不能很快解决问题的不足。为了让后进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需指定同学并落实职责地去帮助、指导他,这个任务在*时就落实到优秀生身上。从而在*时学习中又形式了一帮一的讨论类型,这是对合作学习分组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二、合作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师生双方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互动,彼此形成互帮、互教、互促、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优化评价,鼓励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并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能有效的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为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中的个人责任感和合作动机,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要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最后提点意见,我们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改变方式,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准确定位学生和教师的地位,角色。努力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努力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把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6

  试卷讲评课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也是我们教学中极为关键的环节。通过试卷讲评,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和运用水*,同时可以及时揭示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使教法和学法同时得到优化。

  一、背景分析

  进入高三,英语复习中大量限时训练,各类模拟考试使试卷或练习讲评增多了。学生在练习与试卷上暴露出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常常是通过试卷讲评来实现的。讲评课是利用课堂时间就学生的试卷进行评析,评讲的目的不仅是澄清某个问题的正误或者对试题进行单纯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矫正错误,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巩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进而形成能力。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在高三复习中至关重要!这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忽略了英语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而在传统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师讲学生听且被迫不停的作笔记已习以为常,以往我们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就题论题,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一套试卷讲下来往往要花上三四课时才能讲完,既浪费了学生有限的时间,又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学生通过试卷讲评所掌握的仅仅是“这个题目”的答案,知识是零碎的,不能形成系统,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更有甚者,教师在讲台上一题一题地说答案,学生在下面只将其选择的序号A、B、c、D改过来,就“万事大吉”了,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讲过的问题过两三天又不知道了。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听得认真,改得仔细,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

  这种教师“满堂灌”的试卷讲评模式违背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理念,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思维训练过程,同时也忽视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师生的情感交流,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意识淡薄,难以引导学生到达学习兴奋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曾对学生进行过“你们需要什么样的试卷讲评课?”的问卷调查,学生是这样说的:“我们希望老师在上试卷讲评课时不要面面俱到,不分轻重,把我们当低能学生看待。”

  “对一个较难的问题,我们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师把问题摆出来,让我们自己独立思考,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而获得解决。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

  “老师应当围绕我们在讨论*同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出一些变式练习,以便我们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只有这样,讲评课才能让我们收到很好的效果。”

  只有学生的参与,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达到效果。教师讲评试卷时要清楚地了解学生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问题?再针对该问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巧、技能、方法、思想,多角度、全方位地精心编制一些变式练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讲评课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行发现讨论分析、自行归纳总结、自行纠错解决问题,多一点“启发式”教育,少一点“告诉”教育。

  三、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评价自己学习效果、总结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

  从理论概括的角度来看,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善学”、“坚持学”。从“教”的方面来说,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引导和激励为主攻方向。必须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确立自主探究的意识,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自主探究走向大胆创新。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意识,确立适度的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在实践中“创造自身”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克服各种障碍的主体能力,获得生动、活泼、独立、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魏书生主张:上课时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不应只在“教”上下功夫,而要在学生的学习“策略”上做文章,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试卷讲评模式,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优化试卷讲评,让师生共同合作进行试卷讲评教学。

  四、模式探究

  小组合作试卷讲评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组成

  1、合理分组:

  首先,老师按照同学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英语成绩的差异,学习现状将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每组由6—7人组成,且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由英语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并领导和组织每次的活动。各组实力均衡,有强有弱。

  2、体验任务

  教师根据考试或练习情况,要求学生在得到参考答案之后对试卷上的问题进行自我思考学习,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进行自行思考和知识准备,并初步解决问题。这种体验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对自己进行良好的评价,能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和任务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战胜消极的情绪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为参与下一步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去体验课堂小组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3、合作讨论

  经过自我分析之后小组组织讨论该组所存在的问题。以学生讲解试卷为主要方式,即“生生互动”。组长做好记录,并把一时难以形成共识的问题,提交给全班同学和老师讨论。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有的组推选了成绩好的同学进行逐题讲解,大家参与公共问题的讨论。也有的组先统计好大家的问题,再集中讲解。方式不同,但无一例外,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不少同学手捧字典,细心查阅。而组长更为细致,一边鼓励组内基础偏弱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一边加以补充,尽量将每个点都解释清楚。但难免还是会出现组内同学大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有的组会选择将问题反馈给老师,有的组会向其他组“求助”,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个过程让学生之间形成有效合作,充分依靠集体力量去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老师一直在各组中穿梭,认真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边现场解答。有时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还依然沉浸在“唯恐讨论之不足,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愉悦境界中。

  4、展示分享

  各小组长将小组讨论解决的问题精心进行汇报,并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题目的题号写黑板上,寻求帮助。当各组问题在黑板上汇总之后,在实行集中答题,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谈对问题的看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更大范围——全班之间进行分享交流。这一阶段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提炼自己的讨论结果,学习其他小组的做法,达到经验和智慧的分享;特别是小组同学把自己的讨论成果面向大家进行展示以及成果答辩时,改变了原来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克服胆小、懦弱等心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5、精讲点拨

  在所有组完成解答后,老师再进行二次讲解,补充需注意的重点知识,精讲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对试卷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归纳、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使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里状态下自己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如”的效果。

  6、巩固提高

  巩固提高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该环节是对重难点进行反馈训练和评价性训练,所以,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也应设置这一教学环节。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应注意练习的相似性与针对性以及及时性。针对试卷内容和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相似练习,进行拓展巩固。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及时分析,并予以解决和纠正,是学生对当堂课所获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和有效巩固。

  五、教学反思

  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交换,那每个人各得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如果我们交换,那我们都有了两种思想。学习亦是如此。

  试想当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接受或者是被灌输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环境不再是台上老师唾沫横飞,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而变成大家有序的交流讨论,一切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当老师不再“不放心”而是相信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当老师不再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学生又会如何对待呢?

  自从采用了这种模式后,大家积极性很高,常常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催促着课代表对答案,然后马上思考自己该如何讲解,并再次揣摩其他选项的为什么不对以便讨论。通过相互讨论和查找资料后之后,大家不仅做了很多的自学笔记,还补充了许多新知识。

  自主学习不仅令学生找到了被信任的感觉,也使同学们有了责任感,令大家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并提高了大家的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大家都是同身份的人,彼此再熟悉不过,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刨根问底,不会有所顾忌。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不仅如此,同学们还多了自主思考的时间,并培养了这种完全不依赖于老师的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合作自主学习的形式,在英语试卷讲评课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了学习态度、提供了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体现了不同的学习风格,融洽了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对汲取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当然,要采用合作交流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在课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比如讨论的形式和要求、重点和非重点,从学生错题当中挑选出错误率高、难度较大的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重点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没有方向没有重点的乱讨论,也可以节约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共性的难点问题,并且经过讨论自主解决的这些问题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

  1、分组是否科学合理。“小组合作学习”是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进行互促学习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如果在分组时不考虑其科学性,势必会造成某一学生唱“独角戏”,而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少言寡语,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成为小组学习的盲区,或形成全组都无所作为的局面。

  2、任务布置是否明确。教师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都要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哪些题目错得较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这样,任务布置就会有的放矢,试卷讲评课就会建立在学生目的明确的基础之上,有了明确的目的小组讨论学生才会有强烈求知欲望,学生才会集中重点分析易错处和典型错例,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3、是否注重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面对高考,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命题人可以变化题意、角度,在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小节与反思。即对某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既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也可以对原题的选项进行改变,对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注重渐进、合理性。这样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被拓展起来,从而提高对知识迁移的应变能力。

  4、教师的参与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的制定等,程序设计者、情境创设者、讨论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教师在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既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要能及时反馈,适当评价,遇到“卡壳”等情况时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因此,教师要参与活动,但教师的“动”应协助学生的“动”,而不应是干扰,更不是代替学生。

  5、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恰当。表扬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但应注意其尺度与多样性。过多单一的“很好”往往很难正确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如果“逢错必纠”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要视其性质来决定是否纠错和何时纠错。对于对试题指令理解有误应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继续进行;而对于一般性的语言或语法错误,教师则可以在学生活动后再加以纠错,否则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不利于他们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小组活动的继续开展。

  总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

  总之,试卷讲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足量的复现以便熟练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一堂高效、科学、实用的试卷讲评课不仅仅会使学生弄懂试卷本身呈现的知识,而且会使学生有“意外”的收获。自主学习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会给师生双方都带来无穷的乐趣,给试卷讲评课带来无限的活力,使试卷讲评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老师既能*自己又能发展了学生。这种既轻松,又愉快,既有趣味性,又吸引学生的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获得双赢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借用魏书生说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我只是在入口处,悟到了点滴激发学生兴趣之法,更有效的方法,还在前面等着我。”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进行的研修活动,这是学校教研质量提升,形成教研文化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校本研修能否做得好,能否起到实效,除了学校层面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教师自己。校本研修要建立在老师对研修的认识基础上,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研修的热情和动力。可以说,校本研修是一所学校自身教研教学的缩影,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必经之路。

  这么些年来,我校校本研修一直走在探索与改革的路上,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扎实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依托市级课题《校本教研组织建设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名师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同伴互助小组、教师沙龙等校本教研组织作为年级组、备课组常规教研组织的补充,这对学校教研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校研修氛围越发浓厚起来。在大家的支持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本研修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几次市县级校本教研现场展示活动中受到上级领导和来宾好评,作为成都市的校本教研基地,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在xx年度获得了成都市的二等奖,市级课题也获得了市级优秀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更离不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老师们。在此,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要想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氛围真正浓厚起来,要想每个教师都能自如地参与现场教研展示,要想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那么,我们每个教师就应该练好*时的教研功夫,认认真真参与校本研修,踏踏实实参与常规教研,扎扎实实努力自我提升,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希望,以本次研讨活动为契机,以点带面,能更大幅度地带动全校教师参与校本研修,以小型活动带动大型活动,扩大校本研修的实效性,营造更浓厚的研讨氛围,从而促进校本研修质量的提高,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文化。

  相信每个教师都是愿意学习的,相信每个教师都是潜力无限的。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学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努力,主动、热情、认真地参与到校本研修中来,最后祝愿每位教师都研有所得,修有所长,学有所获,研修愉快!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8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校开展有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是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唤新模式的学习、探索中,是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

  本次研讨会以“精雕课例、集体研讨、探索模式”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广大教师更深层次地感悟新课标、聚焦课堂、理解有效、提升质量。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研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我们就通过上周六县实小四位教师的四节课进行此次研讨活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以期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次研讨会以这四节示范课,引起大家的争论和思考,以期探索出一种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为了突出“有效”这一概念。我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必将增进老师们对有效教学的学习和思考,必将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

  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在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学校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进行了前期的较深入的探究,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教学必将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这一结论。关于有效教学我们可以大体这样认定:有效教学是效果优良的教学;有效教学是互动的教学,简言之,课堂要“动”起来,课堂教学既包含“教”更蕴含“学”,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有效教学是教师高素质的展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和谐关系,让教师具有诱导学生使其“想学”,指导学生让其“会学”,辅导学生令其“能学”的技能。

  总之,我们要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坚持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9

  工作即将结束,我校在一年的工作中,深入贯彻农三师“教好一名学生,幸福一家人;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的办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师教育、教研室“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为指导,以校提出的“两学两思,精讲精练”课堂模式为抓手,同时以专业化教室建设的“四化”功能为*台,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个人认为,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思想认识方面:

  本学期,我利用赛课的机会,认真听取了中学部20位教师的公开课,基本涉及了中学所有科目。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所有教师都能按照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教师讲评、当堂练习这几个环节进行授课,只是在时间上有一些差异性,各学科也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了相应问题,供学生讨论,最终通过自学、合作学、和教师学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应该是比较好的一种创新,也使教师比较容易理解其内涵和实质。从教师授课情况看,我认为教师对“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还是有一定认识的。

  二.学习、理解实施程度:

  从第一轮赛课到第三轮赛课,教师们经历了最初以“洋思模式”到现在以“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授课的转变。各教研组都按照校发文件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深刻理解了不同模式的实施流程,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辅以相应的措施和评价,我认为,教学效果也在逐渐的体现出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步由无头绪到思路清晰,学生也不断适应了新模式的教学。

  三.经验及进一步改进方面:

  应该说,随着一年的探索和实践,“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还是积累了一些非常好的经验的。例如:有效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少了很多空话,把时间更多的还给了学生。在对练习题的设计上,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在“日日清”工作中,对于学习有差异性的学生下了很大的功夫,从差异最大的学生抓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我个人认为需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下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一方面需要所有教师共同努力。

  2.结合专业化教室建设,切实让专业化教室发挥其学习和育人功能。我们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走班的问题,而是怎样有效利用专业化教室的问题,建设好,利用好,让专业化教室发挥其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所有教师思考。

  3.把“日日清”工作做扎实,绝不能只注重于形式,哪怕每天只清了一名学生,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值得的,都值得长期坚持下去。

  4.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于能够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把一批认真抓教学,抓学生管理的教师用好。是他们能发挥其优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0

  蔡芹老师在介绍中对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进行了梳理、反思,可以说蔡芹老师历经课堂锤炼,上过很多的公开课 获得过很多奖 课堂特色比较鲜明,语言简炼、课堂简约、尊重儿童,个人风格逐渐在形成,这是蔡老师优势所在,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与深度剖析中蔡老师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就是理论素养的欠缺。

  应该说,不断的追问、反省是一个教师成熟的表现。用不断的追问、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梳理,成就不断的成长。参与蔡老师的规划,作为同事,想送给蔡老师三句话:

  沉下来 读; 静下心 做; 换一种心态写!

  沉下来读:阅读的意义在于培育一种内心生活,扩大我们思想的疆域,以免除在琐碎的日常事务中的被湮没甚至迷失沉沦。阅读让我们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阅读也能让我们不断认清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可以去哪里。

  一个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大致包括三块: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人文视野。 把这个结构比作一棵树,学科专业知识就是它的叶,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它的干与枝,人文大视野的知识就是它的根,根深叶茂。做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就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沉下来有指向性的阅读:专题式、专着式……博观而约娶厚积而薄发,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唯有不断阅读才能让我们有底气、不恐慌。

  静下心做:潜心实践,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怎样让课堂简约而不简单?如何让简单中蕴含更多更丰富意蕴?能否架构一种框架或操作模式?需要研究,需要静下心来做,需要不断进行佐证,需要用一个课题来进行规范明晰,真正完整地、用心地做一个课题,可以收获很多。在静心做的过程中强化特色、形成主张、提炼风格。

  换一种心态写:写作不应成为负担,特别是对于一个优秀教师或者希望优秀的教师而言,经验只有经过提升才具有分享的价值。

  写作的意义在于让自己从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抽离,并反观课堂、生活。书写的过程,是赋予意义的过程,而意义源于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写作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写作是对自我的一次正式的访问”“ 教育写作是对教育实践的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进入”。

  我们的写作从日常的点滴反思开始,南师附小的贲友林10年坚持写教后反思,汇成了《此岸与彼岸》专着,也成就了他如今的专业高度。海安实小的许卫兵4年省级以上文章发表46篇,成就了他简约数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度。

  离开了反思性写作,这都不可能。

  所以想对蔡老师说,写并坚持可以让你成长的更快!

  以上三点,与蔡老师共勉。 “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成为分享的源”是实小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希望蔡老师更多地吸纳,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努力成为更大的分享源。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