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疫情延假停工带来上下级冲突如何解决,这里告诉你!(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 2022-06-24 1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疫情延假停工带来上下级冲突如何解决,这里告诉你!(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疫情延假停工带来上下级冲突如何解决,这里告诉你!(全文完整)

疫情延假停工带来的上下级冲突如何解决?这里告诉你!

 

 

这个春节与以往不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单位、很多人都束手无策。

为了更好防控疫情,国家已经出台方案,延长春节假期。当前,除涉及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疫情防控必需品的行业复工外,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推迟复工。

企事业单位因疫情原因停产停工的,按人社部相关规定,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标准支付工资或发放生活费。面对疫情延假,有的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没有喊着让职工理解自己的不容易,而是带头行动起来做牺牲;
有的管理者态度截然不同,“辱骂在群众转发延期复工通知的职工”“要求部门负责人管教这一职工”等行径偶有发生。面对委屈,职工通过“微博”发声,为自己维权。最后,单位反应也很快,发通知、撤热搜。可以说,面对同一件事,在执行相同的规定时,领导和职工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一不注意,彼此间就产生了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些冲突?该如何解决冲突?

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冲突?屁股决定脑袋,这是二者立场天然不一致造成的。职工追求的是低投入低风险高保障,而管理者追求的是低投入低保障高回报。二者立场本质上是对立的,面对同一个事情,也就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动。面对延假停工,职工理解单位的难处自己肯做出牺牲是对单位的情分,理解单位的难处自己不肯作出牺牲也是自己的本分。在这一点上,管理者不能要求职工做什么,更不能道德绑架,毕竟,国家有规定,延假停工。如果不是涉及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疫情防控必需品的行业,那么,硬性要求职工“听”你的,也是有悖常规的。沟通缺位,二者掌握的信息不一样。作为职工,只看到了管理者人前人后的“潇洒”,却不知其“运筹帷幄”的艰辛;
作为管理者,只看到了职工的“不服管教”“没有奉献精神”,却没有看到其有养家糊口的责任、年龄渐大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正是这样,沟通缺位导致沟通失位,从而产生冲突。

那么,该如何解决冲突?

1.换位思考、沟通交流很关键。作为主要管理者,要试着理解职工的心理,把握他们的需求,懂得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不是一味要求对方。这时候,对职工该表达关心问候的要表达关心问候。特别是中层管理者,要协调好职工与领导的关系,做好上传下达,把问题和矛盾能化解的自己化解,而不是当“二传手”。作为职工,要尝试去理解单位运营的难处,试着理解领导的不易,从而减少情绪上的抵抗。

2.共同把单位损失降到最低。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不解决,再多的换位思考、沟通交流都是苍白的。而这里,造成二者冲突的主要矛盾是单位的发展,可以适当调整单位的经营计划与战略。第一是学会调整。这种情况下,保生存是最重要的,只有企事业单位生存下来了,才能保证今后的发展。因此,不要一味贪大求全,该舍弃的一定要果断舍弃。比如原计划线下开拓国内市场的,可能因为疫情带来影响,这时候不妨将资源投入线上,保证优势,待疫情结束后在投入线下。比如,电影《囧妈》退出春节档,就是一个调整战略的过程。第二是学会收缩。比如,因人员无法到岗,人员流动小,很多重点项目、重点市场活力下降,这时候,不妨从开拓外部市场变为苦练内功,加强局部优势的保持和提升。比如,可以通过线上进行人才培养、考核等。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管理团队的强化会带来团队的质变。第三是学会抓重点。关键在于供应链和客户,因此,如果不考虑转向,那么可以考虑把更多的资源用在这两个方向。客户决定销售,供应决定产品。第四是学会借力。这就要求积极对接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了。比如减税减租、社保的发放等,只有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行业龙头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帮助单位保持生存。第五是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单位领导和决策层要立刻行动起来,把单位的运营现状公示给职工,让职工了解当前面对的严峻形势。同时,管理层要带头表率,在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引导和带领职工共度难关。

3.尽早谋划疫情结束后的“翻身仗”。对于疫情结束后可能出现的突然的市场机会,要提前思考、提前谋划,突击赢得领先机会。比如阿里巴巴经常念叨的非典时期的工作模式,既锻造了阿里精神,也让其在别人止步时依然前行。

当然,在疫情面前,企业面对的是糟糕经济形势下企业生存的保卫战,国家面对的是打赢这场人民健康的保卫战。当前,只有团结广大员工,精诚合作,共度难关,共同打赢疫情防治这场攻坚战,才是王道。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