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预防

发布时间: 2022-11-01 14: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tensis) 是其致病原。广州管圆线虫是1933年由我国学者陈心陶在广州的家鼠肺部发现并命名的,属圆线虫目、后圆线虫科、后圆线虫亚科、管圆线虫属。成虫寄生在肺动脉血管内,幼虫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某些岛屿和东南亚国家。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主要为螺类和蛞蝓(俗名鼻涕虫),螺类常见的有褐云玛瑙螺、福寿螺,此外还有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终宿主主要为啮齿动物尤其是鼠类,以褐家鼠和黑家鼠较多见,此外还有白腹巨鼠、黄毛鼠和屋顶鼠等。转续宿主则包括黑眶蟾蜍、虎皮蛙、金线蛙、蜗牛、鱼、虾、蟹等。自1984年我国大陆发现第一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例以来,先后在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相继发现该病。近年来,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的大量养殖及食用,其分布的范围扩大,病人也有增多趋势,并逐渐由南向北扩散。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广州管圆线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的疾病。该寄生虫寄生在人的脑脊液中,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等。该病潜伏期为3~36天,平均16天,少数患者在进食螺肉数小时即有腹痛、恶心,有些病人首发症状为发热、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症状,个别患者出现皮肤斑丘疹或荨麻疹,持续数天消失。多数患者急性起病,头痛几乎是所有患者的突出症状,间歇频繁发作,可伴痛性感觉障碍。血象检查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但嗜酸细胞显著增高。治疗常采用药物驱虫及对症治疗。该病轻重不一,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均能康复,仅少数重型患者可遗留四肢皮肤感觉异常或减退等慢性感觉神经症状。临床诊断中,如果在脑脊液或组织中检出第5期幼虫即可确诊,由于检出率低,一般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调查确诊。

经口感染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含感染期幼虫的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后,就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此外,进食未加热熟透的或生的含感染期幼虫的蛙、虾、蟹、鱼、猪肉以及被污染的水、蔬菜等食物也可能被感染。因此,在预防方面,除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督管理外,应尽量不要生食螺肉之类的水产品。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