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农田防护林建设结构规划及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1-07 10: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农田防护林是在农田周围营造的防护林,是通过树木的密度、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等调节农田附近的温度、湿度、降雨量、风速、土壤结构、含水量、地表径流、地下水位等因素,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促进农业丰产丰收的人工林。该文结合涡阳县建设平原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的经验,从农田防护林结构规划、立体经营与抚育管理、农田防护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以供广大农林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结构规划;立体经营与抚育管理;生态与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72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07-02

农田防护林是在农田周围营造防护林,是通过树木的密度、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等调节农田附近的温度、湿度、降雨量、风速、土壤结构、含水量、地表径流、地下水位等因素,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促进农业丰产丰收的人工林。涡阳县隶属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腹地,有“皖北门户”之称。20世纪70年代,涡阳县开始建设平原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涡阳县因防护林建设范围广,模式多样,效果明显,标准高而成为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典范。笔者结合多年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经验,介绍建设农田防护林的结构规划、立体经营与抚育管理以及生态与经济效益。

1 农田防护林结构规划

1.1 林带整体规划设计 农田防护林的形状设计应以节省耕地、资源优化为原则,结合地形地势、河流道路进行整体规划,一般呈带状分布,充分利用水、路、林、渠等,多方结合,以构建综合防护林体系。林带整体规划设计要考虑树木的品种结构搭配、密度宽度、走向、透风透光性能等因素,根据上述因素的参考数据作出林带结构的设计规划。为了确保防护林内部光照充足,应结合林带纵断面的透光面积以及纵断面的面积进行测量,以降低森林郁闭度,减少林内病虫害的发生。透风系数设定应根据林带背风面、林冠顶部、林冠中部以及地区平均风速来确定。通过对透风系数的测量可以合理的安排林内树木的密度,还要根据本地区长年主导风向结合主林带和副林带的结构搭配,形成网络状纵横交织,以更好地起到防风护田的作用。同时林内的透风与透光系数还与树木的品种、枝叶状况等因素有关,所以还要考虑乔、灌木的种植搭配。

1.2 林带树种选择 在树种选择方面应考虑选择适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抵抗能力强、病虫害少、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也可以适当引进外来树种或新品系。涡阳县根据自身气候特点与水文地质条件分4期对林带树种进行选择和规划,逐步实现了树种的优化。目前涡阳县农田防护林的树种有泡桐、苦楝、臭椿、黑杨派、沙兰杨、214杨、I-69,I-72杨,中林46杨,南林105、106杨,三倍体毛白杨和香花槐,四倍体刺槐,黑核桃、中涡1号杨、毛刺槐、雪松、桧柏、女贞、棕榈、紫薇以及红富士苹果、日本三水梨、早酥梨、苹果枣、中华寿桃等优良树种、品种,不仅丰富了树种资源,还保持了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在林带树种选择与搭配时还应采取经济树与用材树混交、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针、阔叶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树种混交等混交林形式,避免单一林和简单林的营造,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和发生率,减少火灾损失。

1.3 林带走向、间距、密度、宽度因素规划 林带的走向也应根据地区主导风向确定,一般按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进行设计。林带间距是以主、副林带的距离来确定的,一般主林带之间的距离在200~300m,副林带之间的距离在500~600m,网格面积要在10~20hm2。在营造防护林带时应按方字田方式进行,网格面积控制在13.33hm2左右,主副林带经纬分明,建设标准适宜以组成标准化林网,规范农田林网营造。在这一过程中,切忌出现农田林网面积小,不成规模,模式不规范等问题,不宜仅仅以地区木材市场与果实需求程度进行自由规划,以避免防护林生态效益不佳。林带宽度是根据树木行数、风级数来确定的,为了减少农田防护林占地面积和水能消耗,充分发挥防护作用,一般行与行之间的宽度选择设定在3~4m。林带密度应结合地区气候、土壤及其它自然环境、树种生物特性等进行确定。防护林结构过密则会导致林区内部阴郁,林木生长不旺、病虫害泛滥,林缘积沙严重;防护林结构过于稀疏则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还起不到防风效果,因此防护林结构应结合多种(下转126页)(上接107页)因素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形成点、片、网、带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2 立体经营与抚育管理

初步建起规范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后,可以进一步完善配套模式和立体经营模式,结合鱼塘养殖、林下间作花生等经济作物,或林药间作如牡丹、白芍、金银花等,或是果菜间作种植如苔干、西瓜、时令蔬菜等,也可进行林草牧复合经营,在林下种植牧草,发展养羊或林下养鸡、鸭、鹅等,或多林种景观型模式,林带主栽柿、枣等干果树种,周围配置适量的球类常绿小品,发展景观经济林业。涡阳县的农田防护林就是以宽行内间作农作物,窄行内种植耐荫经济作物为标准,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合理搭配林内结构布局,以最小的林木占地,发挥最大的防护效能。另外,农田防护林建设还需要加强抚育管理,以达到农田防护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应定期进行间伐除草、杀菌消毒、翻土整地、抹牙修枝、浇灌施肥等,要注意对长势较弱、长枝过高、受病虫害侵蚀、生长细小的枝叶进行修剪去除,配合适时适地的补植调整,以促进防护林的旺盛生长。

3 农田防护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3.1 生态效益 农田防护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保护的有利屏障。首先,农田防护林可以改善地区小气候。大面积的林木不仅可以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增加植被覆盖率,还可以对空气的温度、湿度及降水、风速等进行调节;可以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地区降水量和无霜期,减免冰雹灾害,降低旱、涝、霜冻、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可以净化空气,降低温度,改善局部小气候。其次,农田防护林可以发挥生态保护功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林木的根系不仅可以起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风沙对农田的侵蚀,保护道路、河流、沟渠、堤岸,减少维修支出。农田防护林还能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属性如改良土壤盐渍化和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加强淋溶等;可以减轻污染、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缓解疲劳、舒缓人们的心情,加快城乡绿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3.2 经济效益 第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农田防护林中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满足市场对林木资源的需求,带动木材生产及加工增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在防护林管护过程中,修剪的枝叶不仅可以作为肥料进行农田堆肥,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作物秸秆的使用,提供林副产品和饲料。第三,农林牧立体经营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促进保护区内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还带动了经济作物、渔业、牧业的发展。除了上述经济效益外,农田防护林还可以带来减少泥沙阻滞的经济价值、减少土地废弃的价值、减少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固定CO2和供给O2的经济价值等。

参考文献

[1]王彩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6):27-28.

[2]王俊刚,李亦松,李鲁华,等.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其管理再思考[J].防护林科技,2009(2):60-62.

[3]李英.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的几项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209.

[4]孔德平,贾志强.关于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6):28-29.

[5]杜正忠,王晓玫,孙红.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其效益[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5):132-133.

[6]赵静,李光祥.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工程建设[J].绿色科技,2011(2):103-104.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