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doc (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 2022-11-28 17:20:04 来源:网友投稿

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doc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作者:马恒通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摘要]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doc ,供大家参考。

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doc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

  作者:马恒通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等“硬件”,还需要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一“软件”。在人文精神思想理论资源的借鉴上,中国先秦儒家人文精神具有本体的意义,对于当代高校的后勤管理者和管理对象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先秦儒家

  人文精神

  高校后勤管理

  [作者简介]马恒通(1972-),男,河北东光人,淮海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后勤管理。(江苏

  连云港222005)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141-02构建当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想理论渊源,在直接层面上虽然来自于近现代高校产生之后的理论,而在更深层的隐性的角度上,无疑积淀着中国本土文化的智慧,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形态又是以人文精神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这种核心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体系建立的逻辑起点,孔子更是充当了精神导师的角色。因此,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考察构建当代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资源或思想源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中国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上。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为深厚的中国文化,在思想资源的存在历史上,是由儒道两家共同构成的,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人文精神都是其思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就儒家来说,从孔子对历史上西周时期人文精神资源的继承并开创性的发展为标志,历经孟子、荀子,终于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流形态,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和精华,对于中华民族人性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塑造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那么,何谓人文精神呢?这是需要首先解决的学理性命题。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所谓人文,最早应该追溯到《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依照王弼《周易正义》的注解,“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一思想由此构成了中国“道德元典精神”的另一基本内涵,这种“人之道”的人文与自然之道的天文不同,它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体人的主观精神的因素,又与没有后天环境教化下的非道德性精神的野蛮相区别,也与西方的神本文化语境下的道德神圣化不同,它是一种强调“有文明而各得其分”的人伦关系和道德秩序。但是,这种道德秩序的建立是依靠人的自我调节,而不是社会强制约束力或者神的某种谕旨,这是中国道德的独特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按照《辞源》的解释,人文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礼教文化”,就是《周易》中所言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言之,人文即人之文,是人类的文化创造,就儒家来说,就是礼教文化。二是指“人事”,这是对自然而言的。即相对于自然之天来说,与客观规律性发展的天之文相对应的是人之文,简称人文。当代学者万俊人先生曾经对这两种意义进行过颇为有启发性的阐释,他说,就与自然天象相对的人类文明或文化的意义而言,由于在人类文明初期,人之文明化的基本标志首在文化学识,且最初的文化学识主要集于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科目,故所谓“人文”者主要指包括上述科目在内的“人文学科”。而与自然物事定数相对的人事人理而言,因为天人关系或人自关系是人类早期认识的最基本的主题,“人文”一词因之获得于“物理”“天道”相对应的“人性”“人道”意义①。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则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理解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称为人文主义,其意义包括“第一,对人生目的的确切认识;第二,为实现这一目的而行动;第三,实现的方式是心平气和,即中庸之道”,对于其思想源头则说,“中国人生理想的这种现实主义,这种对世俗生活恋恋不舍的感情,来源于儒家学说。儒家不同于基督教,它是脚踏实地的学说,是有关尘世生活的学说。耶稣是浪漫主义者,孔子是现实主义者;耶稣是神秘主义者,孔子是实证主义者;耶稣是博爱主义者,孔子是人本主义者”。②林语堂先生对于中国人文精神的理解实质上等同于人本主义。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从精神文明本体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本体上的差异,尤其是“物本”和“神本”,这就是郑德坤先生所说的,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期性中心的,所以可以超脱神、物而自行发展。神与物不过是供人需要的原素及促人进化的工具而已。他不唱高调,或无条件地赞颂所谓高尚抽象的理想,如牺牲、博爱、探险之类。他不以神的意志为意旨,因为人意就是天意,顺天命基本是顺民意。他更不为上帝而生,因为天是为人而立。他的生活目的是为人的,上则孝顺父母,下则慈爱子女,子子孙孙,永享安乐③。

  概括地说,人文精神无非就是关怀人的精神,其核心应该是人,它是对人的关切,有对普通人、平民、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关切,也有对人的发展和完善、人性的优美和丰富、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关切。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我认为可以被表述为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的观点。金先生认为,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美学,一块是伦理学,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换句话说,作为人文学中的基本质子,所谓的人文就应该包括美学与伦理学。按照今天越来越细的社会学科划分理论来看,对人文精神的具体阐释往往是在美学和伦理学的两个维度上展开的。古代中国的人文传统十分发达,按照学界比较普遍的看法,其核心就是“礼”和“乐”,即用礼来生产秩序,相当于今天的法律、伦理规范等;而“乐”则用来调节情感,目的在于让人获得快乐与自由,相当于今天的审美活动或者艺术教育。沿着这样的二维空间,我们可以在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获得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

  二、高校后勤管理对先秦儒家人文精神资源的借鉴

  (一)人文精神对高校后勤管理主体的影响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