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关于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调查与思考】最强小农民唐昊全集 (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 2023-01-12 19:35:07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调查与思考】最强小农民唐昊全集 【关于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调查与思考】最强小农民唐昊全集推进农民进城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决策,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调查与思考】最强小农民唐昊全集 ,供大家参考。

【关于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调查与思考】最强小农民唐昊全集

  【关于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调查与思考】最强小农民唐昊全集

  推进农民进城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决策,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还是移民扶贫的重要途径。如何抓住移民扶贫机遇,加快有条件的山区农民的进城步伐,值得思考。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山区农民的基本情况

  1、我县山区农民整体情况。我县地处赣西北山区,面积4504平方公里,人口82万,其中农村人口50.8万,城镇化率仅为3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我县还有近3.2万人口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普遍存在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五难”现象,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2、我县山区农民进城安置情况。从20__年开始,我县瞄准对象,严格程序,扎实稳妥地推进深山移民搬迁。至20__年底,全县共搬迁1132个自然村,建立集中安置小区245个,安置山区群众11645户58408人;其中,在县城建立了良塘、南桥两个移民安置小区,有499户3490人通过户籍的置换由农民变为市民。20__年,全县移民人均纯收入为2872元,比搬迁前增加607元;其中,在县城安置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为3631元,在本乡集镇安置的为3080元,在村庄安置的为2859元,分散安置的仅为2415元。

  二、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意愿及动因

  

  我们采取随机抽样并直接入户面访的方式,对100户山区农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和山区群众的意见,了解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真实意愿。

  1、山区农民认为自己进城安置的能力。调查显示,41.4%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能支持其进入县城居住和生活,37,5%的人认为能在本乡集镇居住和生活,19.6%的人认为自己只能在本村附近居住和生活,1.5%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县外大中城市居住和生活。

  2、山区农民对进城安置的意愿。在被调查者中,非常愿意落户县城的占45.6%,不愿意落户县城的占16.4%,认为应该看情况而定的占26.2%,认为无所谓的占10.3%,还有1.5%的调查者未作选择。调查中发现,新生代的山区农民愿意进城安置的人数较多,这些人基本上都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再加上他们有在外打工的经历,见过世面,接受能力强,城市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当然,其中也有少数盲从者。

  3、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动因。35.4%的山区农民进城的目的是“为了子女未来”,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26.2%选择“有助个人发展”,认为在县城有更大的创业发展空间;22.3%选择“改善生活条件”,享受县城良好的基础条件;10.6%选择“为了父母更好生活”,认为进城安置一方面可以到工业园区或其它地方找事做,另一方面可以“朝见父母晚见妻”,解决骨肉分离的问题。只有5.5%选择“其它原因”。

  4、山区农民对进城安置的时间。在进城预期时间选择中,选择1年之内进城的占34.4%,选择2-3年内进城的占36.2%,选择3年以上进城的占19.4%,还有10%的调查者未作选择。

  

  5、山区农民关心进城安置后的问题。在被调查者中,60.3%的群众最关切的是进城后的就业问题,高居第一位;关注养老问题占54.6%,列第二位;关注医疗、教育、物价问题的各占25%,关注土地问题的占19.1%。这说明山区农民对进城后的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较为关切和担忧。

  6、山区农民希望政府提供的帮助方面。调查中有58.3%的群众希望在“小额贷款”方面能够获得政府的帮助,36.3%和26.2%的群众强烈要求政府提供“廉价住房”和“务工机会”,15.4%的群众希望政府提供“生活救济”,7.4%的群众要求“技能培训”和其它帮助。

  三、影响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进城安置是山区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的普遍愿望,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少山区农民的愿望还仅仅停留在想法上。主要原因是:

  1、补助标准偏低,政策吸引力不强。尽管现阶段上级对移民搬迁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有关部门也同时予以政策支持,但搬迁安置的补助资金与县城购买住房所需费用相差很大,特别是近两年商品房价格猛涨,相当一部分搬迁户没有足够的搬迁资金,购房的资金压力难以承受。

  2、专业技能缺乏,就业困难。实现就业,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是山区农民进城后获得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如良塘、南桥小区调查,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移民劳动力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绝大多数移民进城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如果有也只是简单的师傅带徒弟这种模式。移民文化程度低,缺乏谋生技能,限制了外出务工的领域,只能从事建筑、运输、家政等强体力劳动,摆脱不了靠苦力挣小钱的困境。据不完全统计,良塘、南桥小区有70%以上的劳动力在外地打工。

  3、后顾之忧多,不愿放弃政府对农村的扶助政策。调研中发现,山区农民对进城安置热情很高,但顾虑较多,特别是舍不得土地,不愿放弃政府对农村的扶助政策。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和农村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农民得到的实惠日益增多,比如“种粮补贴”、“养猪补贴”、“家电下乡”等。为了不放弃这些好处,部分山区农民不热衷于进城。而且城市生存压力又在不断增加,生活成本高。担心进城后,如果没有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又要自行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问题,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担心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的群体。另外,山区农民过惯了自给自足式的生活,对于城市样样都花钱的高成本的生活方式也难以接受,这就使那些有条件进城的山区农民不愿意或者不敢提出申请了。

  4、山区农民进城后管理存在盲区,担心权益得不到保障。前段时间,由于县城社区的管理功能还未延伸到良塘、南桥两个小区,移民遇到困难不知找谁,对他们的就业培训、社区服务、治安管理、医疗社保、计划生育、物业维修等现实问题存在管理上的盲区。同时,安置小区的绿化、亮化、硬化等基础设施没有全面配套,影响了移民安置的整体效果,与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影响了部分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积极性。

  

  

  四、推进山区农民进城安置的措施及建议

  推进山区农民进城安置,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县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政策支持、讲求实效;市场推动、有序推进”的原则和“能进城的不留镇,能入镇的不留村,能集中的不散居”的工作思路,用4至5年时间,推进1000户有条件的山区农民进城镇安置。为此建议:

  1、瞄准五类人群,明确“准人条件”。凡是有条件的山区农民举家进城安置的可享受移民扶贫政策补助。“有条件”是指有一定经济条件、谋生技能和进城意愿。“山区农民”是指深山区搬迁农户、地质灾害避灾农户、洪涝灾害避灾农户、生态敏感区搬迁农户、“两项制度”衔接中搬迁的低收入农户等五类人群。“举家进城安置”是指一家人整体搬迁到县城安置。此外,进城安置的移民搬迁户,应拆除旧房,退出宅基地。

  2、打造安置平台,确保“住有所居”。山区农民进城安置,住房是关键。进城安置的山区农民,可申请公租房安置。要合理引导山区农民进城的住房消费和置业观念,可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租到买的住房之路,这样有利于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也有利于投资再创业。按照公租房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通过政府提供公租房为主、工业园区企业筹建公租房为辅的方式,加快推进公租房建设。政府每年要提供200套以上公租房,实行低价出租。两年后,可按照成本价(主要包括土地、土建、装修、报建、配套等)出售给移民户。移民户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后,按实际人口申请享受移民搬迁扶贫政策补助。

  3、尊重农民选择,允许“带地进城”。对进城安置的移民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进了城,老家的田土怎么办?可明确“三个不变”,即其二轮土地承包所形成的承包关系不变,原属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不变,国家针对农民出台的各种强农惠农政策不变。并充分尊重农民的自由选择权,可以退出承包地,也可继续保留或依法自主流转。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对拆旧退出宅基地(含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的,给予一次性补助;对自愿退出承包地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按当年流转收益加农业直补的平均值以10年计算给予一次性补助。移民进城安置后,继续拥有原有的承包林地、退耕还林地、自留山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及相关补助,并以一定的文件形式固定下来,让移民吃下“定心丸”。

  4、深化户籍改革,实行“两种制度”。根据《九江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的规定,放宽进城农民的户籍限制条件,既可申请转为城镇户口,也可继续保留农村户口。对进城安置的移民实行居民和居住两种户籍管理方式。即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同等享受城镇居民的一切权力和待遇,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簿》;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行城市居住制度,享受农村居民待遇,办理《城镇居住户口簿》。

  5、鼓励自主创业,做到“业有所就”。人不可一日无事,更不可无经济来源。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让山区移民进城有事干、有钱赚。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就业技能”等培训项目,对进城安置的移民劳动力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要大力发展服装鞋帽、工艺饰品、机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山区移民的工资性收入。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林地流转,支持进城移民以土地、林地入股组建农业企业,增加山区移民的财产性收入。进城的移民有创业项目的,可享受劳动就业部门提供的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金融机构要开辟进城移民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住房、创业信贷优惠政策,提高贷款额度。

  6、完善社会保障,享受“同城待遇”。移民要进城,顾虑不会少。要按照城镇居民有关政策参加养老保险,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转移接续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及社会保险补贴等社会保障政策。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为其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进城安置的移民,可自愿选择城镇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享受相关政策。与城镇居民子女上学享受平等待遇,学校不得提高收费标准或扩大收费范围。从办理落户手续的下一年度起,可在3年内执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把移民安置区及时纳入社区管理,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定期开展走访、座谈和群众文化活动。

  [作者简介]

  赖波平,江西省修水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忠林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