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2-10-29 12: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的创新,也是文化的创新。但在目前,高职院校在創新创业教育发展中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就阻碍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因此,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关注大学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为他们毕业以后走上创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 创业教育 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引言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认知、理解和接受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业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对教育目标和内容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仍然偏低,21世纪是一个创新教育的时代;校园文化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行为和品格。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创业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1]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早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了创新概念。他指出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利润。从这一定义出发,说到创新,可以是技术方面的创新,可以是营销方面的创新,也可以是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等。

所谓创业就是识别和抓住商业机会,创建企业和发展企业。创新与创业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新办企业,如果没有任何创新,只是一味模仿,很难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大企业如果不能容纳和鼓励创新,则有创意、有想法的员工很有可能会离职去创业,大企业本身的发展就会停滞下来。创新要转化为生产力,只有通过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这个载体才有可能。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来说,大多缺乏雄厚的资金和物质基础,他们在资金、社会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劣势,而年纪轻,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条条框框的约束相对较少,不容易循规蹈矩,这正是他们的优势。而没有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这些正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经常要放在一起讲的重要原因。[2]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该培养人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思维和精神,其次就是培养人创新创业方面的技能,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输送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型建设者。

二、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校园文化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不足的体现是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不全面。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是从2010年开始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创业意识不高的问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的完备,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活动积极性正是校园创业文化中的丰富多彩活动的鼓励和号召,如果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不完善、平台的活力不充足,就会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得不到锻炼,因而创新创业的行为能力也丧失表现的机会。

2.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管理制度不完整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创新创业校园文化,靠的是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制,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依据,更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有利条件。在日渐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下,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的改革亟待完善。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有助于良好校园环境的形成,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果校园文化的管理制度不完整,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得不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进程发展缓慢。

3.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单一

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全力开展的有效渠道,丰富的校园创业文化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高校综合教育改革既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园创新创业活动不同于创新创业课程,但又包含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举办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高校自身整体水平的上升,更好地发挥社会性作用。然而,目前高校校园创业文化活动主要还是以创新创业大赛为主要活动方式,其活动的普及性扔有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更多的创业文化活动去营造。

4.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与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联系较弱

校园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它的文化与社会文化存在相交关系。在创新创业文化方面,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是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上做得还不够完善,缺乏与社会的联系,整合校外资源的有效性上仍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创业意识除了受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影响,也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创新创业意识不够高是缺乏市场意识的后果,如果社会文化在校园内宣传不到位,宣传媒介不够全面,导致学生了解市场的机会减少,那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必然不会提高。[3]

三、加强现代化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1.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它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院校要尽快转变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正规教育之中,与创新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报纸、网络、广播、宣传栏、横幅等媒介,科学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媒体手段,加强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新媒体建设,强化新媒体阵地意识,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全面、优质和高校的信息资源服务。营造校园创业文化的浓郁氛围,让学生们时刻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在创业教育的氛围中,不断得提高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以创新创业理念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逐步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2.建构创新创业文化体系

文化是一種软实力,指引着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在创新创业潮流兴起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新型的创新创业技术人才,走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文化之路,构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体系。我们要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心理;塑造毕业生成功创新创业的光辉形象;完善创新创业文化的教育制度;建造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文景观;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各种创新创业讲座培训;组织开展创业教育相关的竞赛等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建构创业文化体系。

3.完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管理制度

一套完整有效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有助于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有助于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在一些基本的规范准则基础上,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设计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保证与督导机制、学术科研机制、人力资源开和社会资源拓展机制及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等,系统地制定符合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饰以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的有关制度。一个全方位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是校园管理制度文化体系不断完善的结果。有活力的创新创业活动可以使参与者发挥潜能,让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真正形成有助高校人才创新创业的制度文化。

4.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合作联系

高校的发展已经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关注社会政策信息,整合社会资源是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措施。首先,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可以弥补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例如,高校教师拥有富足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社会经验,这样会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通过高校与社会相关企业间的联系,弥补创业教育的短板,定时开展老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鼓励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有利于提高老师的经验和能力。同时,聘请社会企业家加入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队伍,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其次,关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利好政策,与政府多加联系,依据政府行为建设校园文化,从政策中获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利时机。

结语

综上论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已被广泛推崇;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创业型校园文化的支撑与熏陶。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运用好社会的资金支持、服务体系的支撑等有利条件。在社会创新创业培训中,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建立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外环境。因此,大学生教育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增添自身的活力。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合作联系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展开,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宋雷.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校园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6).

[2]武来成.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2013(23).

[3]熊丙奇.“差生创业”源于教育模式错位[J].中国经济周刊,2014(6):19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