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6篇

发布时间: 2022-09-05 1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6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凝聚全球抗疫合力维护人类共同家园-心得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蔓延,不仅严重威胁到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产生严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6篇

篇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全球抗疫合力 维护人类共同家园-心得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蔓延,不仅严重威胁到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产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调:“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抗击全球疫情,需要命运与共的精神,需要同舟共济的合作,需要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国际社会只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抗击疫情合力,才能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斗争的胜利。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共同命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等理念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任何单边主义、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面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合力应对这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团结合作是全球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病毒扩散的速度、广度和疫情防控的难度前所未有,也深刻考验和检验着人类的智慧和

 能力。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战胜疫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家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国际社会团结协作、联防联控是战胜全球疫情必须作出的选择。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展现出团结合作的力量,发挥了正能量。实践证明,互相推诿、“甩锅”于事无补,自私狭隘还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开展国际联防联控,需要各国之间在互信互利基础上增进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从疫情信息的公开到疫苗和治疗药物的联合研发,从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资的国际援助到防控经验和做法的交流与分享,从优化国内国际营商环境到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以切实有效的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维护全球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大局,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大国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事先做好准备。“责任共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也是应对全球疫情的必然要求。在这场应对疫情的斗争中,世界各国都肩负着共同的责任。需要看到的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实中一些经济基础欠发达、卫生系统比较薄弱的国家正面临最严峻的考验,这时候更需要一些大国率先垂范,体现大国的道义、情怀与责任担当。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做出了艰辛努力、付出了巨大代价,也赢得了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投身国际社会的疫情防控,向国际社会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向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援助,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用实际行动

 支援世界人民、用中国经验为世界各国疫情防控提供有益借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赞誉。前不久,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召开,发出同舟共济、团结抗疫的声音,承诺建立统一战线应对这一共同威胁。各国应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一道,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以应对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和蔓延,更加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也让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疫情终将过去,人类历史的洪流还将滚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我们相信,经此一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类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共识,并能够更加顺畅地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而有力地凝聚起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执笔:胡玉萍

篇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18 年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范文简 稿多篇汇编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心得体会: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2018 年 6 月 10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了,上海合作组织始终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并从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再到全球治理观,全面阐述了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

  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突出了“上海精神”

  此次青岛峰会创造了一系列上合组织的记录,同以往相比,可谓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成果最多。讲话提出了,上海合作组织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

  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总书记站立在时代潮头,把握人类进步方向,着眼各国共同利益提出的一项重大倡议。上合组织成员国比邻而居,发展任务相似,命运紧密相连,理应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发挥先导作用。在本次

 青岛峰会,习总书记共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凝聚团结互信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兼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筑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础。我们要强化防务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合作,促进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

  第三,打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引擎。我们要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

 第四,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我们要扎实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媒体、环保、青少年等领域交流合作。

  第五,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我们要强化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等地区国家交流合作,密切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伙伴关系,同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对话,为推动化解热点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三、上合组织将踏上新征程

  正如习总书记在青岛峰会发表的讲话中所说,当前世界的发展既充满希望,也面临挑战。我们的未来无比光明,但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这就是上合组织今后所面临的总体形势和环境。上合组织首先要坚持组织的发展定位,其次要着力深化务实合作,再次要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贡献上合力量。

 青岛作为中国的帆船之都,继承了孔孟之乡的“和合”基因,也有着千帆竞渡的发展志向。从青岛再出发,新时代的中国与风华正茂的上合组织必将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携手

 开创上合组织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心得体会:打造世界共同发展繁荣的新引擎

  6 月 9 日至 10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以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齐聚美丽的黄海之滨。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上合组织发展指明方向,赢得各方人士的广泛认同和积极评价。青岛峰会,为进入历史新阶段的上合组织发展描绘蓝图,为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的“上合力量”已成为世界共同发展繁荣强劲的新引擎。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在总结上合组织发展历程,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的基础上,为“上海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关乎上合组织成员国超过 30 亿人的福祉,为新形势下的 “上海精神”焕发新的时代生机。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并为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提出5 点建议,彰显了大国担当。青岛宣言中明确写入“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共同理念”,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共同愿景。习主席关于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的论述非常具有建设性,清晰指明上合组织未来发展任务,对处理国家间关系以及进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走过 17 年不平凡发展历程上合组织现在又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会议进程里中国高水平地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多项问题的解决,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机制。

 青岛峰会,见证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青岛峰会开启了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世界格局调整的历史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为打造世界共同发展繁荣创造了新引擎。

 《弘扬“上海 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心得体会:弘扬“上海精神” 促进合作共赢

 6 月 10 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范围会谈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了五个“观”,分别是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这是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对于国际发展的新理念,体现了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智慧,既是对中国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经验的总结。

 习近平在讲话中还提到,我们要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加紧落实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合作关系文件。上合组织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也是推动上合组织发展的具体路径。上合组织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通道的建设,对于一带一路也很有助益,因为一带一路提出的六大经济走廊,很多都要经过上合组织地区国家。上合组织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促进彼此的合作与联系,加强合作纽带。

 2017 年,上合组织实现自成立以来的首次扩员,决定将印度、巴基斯坦由过去的观察员国“晋升”为成员国,正式加入上合组织“大家庭”队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让上合组织打通了南亚和中亚两个地域,也让上合组织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合作组织。

 当前,世界发展既充满希望,也面临挑战,我们的未来无比光明,但前方的道路不会平坦。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上海精神必将光照全球引领世界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 10 日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常设机构负责人、观察员国领导人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会议。与会各方共同回顾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历程,就本组织发展现状、任务、前景深入交换意见,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协调立场,达成了广泛共识。(新华社 6 月 10 日)

  这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的召开,给人最明显的感觉是影响力更大了,印度总理莫迪、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首次以成员国领导人身份出席峰会,再次加重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分量。

  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对世界来说可以说是最大的利好消息,因为上海精神是全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这个组织的成员越多,世界越和平,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领导人能够同时出席这次会议,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相信两个国家的人民一定对和平解决两国争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越来越多,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相应必然会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左右着世界和平发展的走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说的,上合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国际方面,中东问题、印巴冲突问题、阿富汗问题、反恐问题,离开了上合组织的协调联动,是绝对不行的;发展方面,给世界带来利好的“一带一路”,上合组织国家都是重要的支柱,只有充分发挥这个组织的作用,一带一路”计划才会逐步实施,才能够再次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总之,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是上海精神发挥的作用,这个精神主旨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有这么美好的目标,难怪很多的国家正在跃跃欲试的准备加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一定会越来越多,上海精神必将光照全球,引领世界。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心得体会:共识是扬帆千里的第一步

 6 月 9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帆船之都”青岛高朋满座,一系列丰硕成果在此取得。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上海精神”的支撑。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青岛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言,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上海精神”的内涵是精诚合作,齐心协力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对外开放中不能唱独角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达成一致发展的共识。只有在相同目标的指引下,才能不断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向着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而上,最终走向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共识的达成离不开以下三点的支撑。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面对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必要登高望远,方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外开放中,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要以人类社会共同的明天为长远指导,维护人类发展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一国之私利。同时,必须对世界局势有宏观的判断,清楚认识世界关系多变复杂的同时,把握住时代前进的方向,紧紧向着人类共同的发展目标前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共识的达成离不开共同精神的纽带连接。“上海精神”伴随上合组织走过 17 年的风雨历程,是凝聚各国团结力量的支柱。青岛峰会是上合组织去年实现扩员以来举办的首次峰会,各成员国展现出的空前团结意识,印证了“上海精神”强大的凝聚力。“上海精神”所主张的共同发展理念,符合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在更加光明的未来,在夯实其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必须不断注入更加鲜活的

 时代精神。

  发展新时代的“上海精神”首要是摒弃冷战思维、寻求国际合作全新视角。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是代里,零和博弈只能两败俱伤,只有合作才是走向强大的唯一道路。要进一步深化互信的基础,在多方面增进经济、人文交流,多方面寻求合作发展的新突破点。不断加强信息化交流,搭建开放的窗口,使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被更多国家认可接受。其次,还要为“上海精神”搭建更丰富的物质基础,我们所倡导的尊重文明多样性,共同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要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去证明。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宣布中方将在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 300 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同发展的精神,给“上海精神”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将和平发展的理念融入我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中,打破阻碍发展的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发展成果不断惠及更多周边国家。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世界担当的体现,更为上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最为蓬勃的发展动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故里山东以好客著称,精诚合作,要对远方的朋友敞开怀抱。“中国周”等活动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中国人热情好客形象,我们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加强对外人文交流活动。使中国文化被更广泛的认同,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世界朋友。同时,要进一步激发中国文化的创新活力,通过多种方式输出中国文化产品,中国价值观,向世界展现一个致力于世界共同发展的文明古国形象,一个发展中的活力之国。也要进一步敞开我国的开放之门,鼓励多种积极的文化进入我国文化市场,不断频繁交流活动,在不断

 认识中加深了解,建立共同的发展思想。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只有各国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尊重多样文明、方能谋求共同发展。上合组织始终致力于人类命运共体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正是在同一目标的指引下,借世界共同前进的东风,我们相信,在中国这艘时代巨轮的领航下,各国必将顺流而上,乘帆破浪,扬帆千里!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上海精神”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效应 举世瞩目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圆满结束了。特别是习近平的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

篇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抗疫国际担当心得体会

 2020 年 4 月 23 日,中国宣布在前期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 2000万美元现汇基础上,增加 3000 万美元现汇捐款,用于支持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支持世卫组织,就是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就是维护国际社会抗疫的团结合作,就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与主张,也是中国的一贯作为与担当。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高度重视抗疫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频频与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见谈话、通电话、致函致电,亲自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1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此后,在国内多次重要会议讲话中反复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1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同柬埔寨首相、蒙古国总统、巴基斯坦总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会见会谈,同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韩国、南非、埃塞俄比亚、巴西、智利、塞尔维亚、芬兰等 32位外国领导人及联合国秘书长等国际组织负责人 40 次通电话,向韩国、意大利、伊朗、法国、德国、西班牙、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等10 余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欧盟等区域组织负责人致慰问电。这些谈

 话、通话、函电的核心要义是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世界各国携手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毫无保留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3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提出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4点重要倡议,郑重而真挚地呼吁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

  在这场抗击疫情斗争中,中国从一开始就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早在去年 12 月 31 日,中国就向世卫组织报告了湖北武汉的一组肺炎病例;1 月 3 日起,中国开始定期向世界卫生组织、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1 月 7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了首株新冠病毒毒株;1 月 12 日,中国向全球共享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患者诊断、疫苗研发等奠定坚实科学基础;1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再次强调中方愿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坚定立场,欢迎世卫组织参与中国疫情防控工作;2 月 16 日,来自美国等 8 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专家考察组开始为期 9 天的在华考察调研。中国先后公开发

 布 7 版诊疗方案、6 版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地向全球 180 个国家、10 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经过中国实践检验的防控诊疗经验;主动推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在线分享疫情防控科普、培训视频、最新技术指南和研究成果,全球 20 余万人关注;与世卫组织共同举办“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全球 77个国家和 7 个国际组织代表参会,11 万余人在线观看;同 150 多个国家举行 80 余场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就如何有效应对和战胜疫情深入交流。中国及时主动透明向全球通报疫情信息、分享抗疫经验,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体现了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

  在应对疫情过程中,许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以多种方式给予中国援助和慰问,体现了国际社会雪中送炭、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支持和援助。在医疗技术援助方面,中国红十字会志愿医疗专家组于 2月 29 日抵达伊朗,与当地医生分享经验、共抗疫情、救治病患,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送去真诚友善的支持和帮助,而那个时候也正是中国自身抗疫任务非常艰巨的时期。截至 4 月 12 日,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委内瑞拉、菲律宾、缅甸、老挝、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12 个国家派遣 14 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 14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批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受到各方高度肯定。随着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相

 关国家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快速扩大。中国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基础上,加紧在全国范围内复工复产,克服困难,优先恢复和提高医疗防疫物资产能,严格质量监管措施,及时开放医疗物资市场,扩大防疫物资出口供给,为全球抗疫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保障。据商务部业务统计,截至 4 月 25 日,74 个国家和地区、6 个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了 192 批次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累计金额 14.1 亿美元。中国 31 个省区市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已经向 191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从海关统计的数据看,3 月 1 日到 4 月 25 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 550 亿元,包括口罩 211 亿只,防护服 1.09 亿件,护目镜 3294 万副,病人监护仪 11 万台,红外测温仪929 万件,外科手套 7.63 亿双。仅 4 月 24 日当日,中国出口口罩就达 10.6 亿只。据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推文数据,“截至 4 月 20日,中国已向美国提供了超过 24.6 亿只口罩,这意味着每个美国人能分到 7 个口罩。另外,还提供了近 5000 台呼吸机以及很多其他物资。”中国主要防疫物资的大量出口,极大缓解了全球抗疫医疗物资的供应紧张。如果说抗击疫情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向世界生动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信心与力量,那么“中国援助”与“中国制造”则向人们展现了“世界工厂”强大的产能恢复能力,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事实胜于雄辩,数字是最好的证明。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中,中国身体力行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既是中华民族雪中送炭、扶危济困的侠

 肝义胆,又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写照,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不仅是在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

篇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主线,鲜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引领我们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国际舞台中心迈出坚实有力的“一大步”,不仅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而且开辟了国际关系的新愿景,擘画了国际秩序的新蓝图,作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贡献,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非凡气概和责任担当。

  一、鲜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树起引领世界持久和平、合作共赢的光辉旗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创造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发展时代主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战

 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命运和利益高度交融交汇的大势,科学判断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向,紧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凝练升华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今世界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对老一代革命家政治智慧的传承与弘扬,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精华的汇聚和结晶,成为引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一面旗帜,在完善全球治理、选择发展道路、维护国际安全等攸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略。其丰富内涵包括:

 (一)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历史上,国际治理大多由少数强国或霸权国主导垄断。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从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向各国通过制定国际规则、相互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治理机制,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取,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坚定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为

 推动建立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发挥积极作用,为国际秩序的改革完善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创新共建共享的全球发展理念。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支配下的全球发展模式,以殖民扩张、暴力掠夺、压榨贫弱为特征,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逐渐成为世界潮流,但南北贫富差距仍在拉大,成为诱发战争冲突、滋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土壤。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主张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发展前景,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愿景,体现出登高望远、为世界全局而谋的政治智慧,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增添了强劲正能量;积极倡导正确义利观,强调在国际合作中既注重利,更注重义,以义为先、先义后利,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上主持公道、追求正义、践行平等的价值理念。

  (三)倡导与时俱进的全球安全观念。霸道思维、零和思维、冷战思维、单一思维曾经长期影响各国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战略,使许多安全问题积重难返,战祸绵延。当今世界,

 人类共同面临前所未有、错综复杂的安全挑战。秉持和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型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代特点,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传承弘扬“民胞物与、仁者爱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中华和合文化,倡导人类社会同舟共济、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为谋求世界和平、进步、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指导我们促进与各国相互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安全、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

  二、着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落地生根,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前,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愿望。在迈向国际舞台中心进程中,中国不仅致力于实现民富国强,更主动将自身发展与时代要求相统一,积极推动构建有利的国际战略格局,引领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积极采取一系列重大行动,全方位推动构建我国国际战略总体布局,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发挥独特的中国作用。人类

 命运共同体思想日益在国际战略格局深刻变革中为许多国家所认可,逐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

 运筹增进战略稳定的对外关系。战略稳定决定一个国家的总体安全局面,既是大国谋求自身安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构建公正合理国际体系的重要前提。中国着眼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大局,坚持加强运筹与主要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着力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推动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两国关系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的总体稳定,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巩固和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积极推进中欧互利共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当今国际关系体系增加了迫切需要的稳定性,为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正常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着力深化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中国与周边国家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有力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了地区发展繁荣。着力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政治上坚持正义、

 秉持公道,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地区持久和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促进 形成多极均衡的力量结构。全球力量结构是国际体系的权力基础、战略格局的实力支撑。全球力量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国际体系、格局、秩序和规则的形成和演变。近年来,多极化潮流日益强劲,主要国家之间力量对比趋向均衡,近百年来少数大国把持权力中心、强国之间力量失衡的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这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与福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关系演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者,这些深刻变化为国际秩序调整提供了力量支撑。推动形成一个多极的、力量相对均衡的世界,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潮流,既有利于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更好地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也有利于各主要力量展开战略协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推动构建和谐共生的国际秩序。历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对已有国际体系秩序的挑战,甚至引发大国冲突。近年来,外界特别是西方对中国在国际体系变革中的角色作用心存疑虑。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

 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机制规则制定,为尽早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作出独到贡献。坚持以维护战后国际体系为基础,积极构建新型国际政治秩序。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创建者之一,也是获益者和贡献者,同时还是改革的参与者,但这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彰显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坚持着眼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更加建设性地参与国际安全事务,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统筹谋划应对各类潜在安全威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歪曲国际法,反对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坚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积极推动完善国际经济秩序。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发挥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全球和区域经济治理平台作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2013 年,习主席以宏阔深邃的战略眼光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我们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将有力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也将积极促进各国之间相互信任、合作共赢,扩大各方利益的交汇交融。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相对接,让 60 多个国家、44 亿人口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必将极大促进各国间的务实合作与互联互通,实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三、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以实际行动履行中国的国际安全责任和义务

 当今世界,各国日益成为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更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当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人口占世界近 1/5,其稳定繁荣是世界和平发展之福。习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始终将造福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统一,把追求和平、奉献世界作为根本的价值体现,既通过实现自身的繁荣让自己过得好、也通过维护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别人过得好,既要让自己安全、也要让别人安全。在习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始终致力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负责任

 大国作用,积极寻求各国安全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妥善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塑造维护地区安全和战后国际秩序的新态势。我们已经同 14 个邻国中的 12 个国家彻底解决陆地边界问题,与越南完成北部湾海域划界。在处理与有关邻国的海上争议问题时,始终从维护海上安全大局出发,尽管对有关权益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拥有无可争辩的权利主张,但一直保持高度克制和忍让,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持续努力。在南海方向,坚定推进南沙岛礁建设,有力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近年来,我们对南海部分岛礁进行建设,其规模速度与中国在南海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相称,主要是为了完善岛礁的相关功能,更好地履行中方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航行安全等方面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本地区航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服务。相关建设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合法、合理、合情,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在东海方向,坚决打破日方对钓鱼岛的排他性管控,有力捍卫战后国际秩序。2012 年 9 月日本政府公然宣布“购岛”后,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连续采取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派公务船进入钓鱼岛 12 海里海域、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等举措,

 有力捍卫了二战胜利果实和战后国际秩序,对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坚持倡导新型安全理念,构筑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的新布局。我们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同各国增进互信、弥合分歧、深化合作,充分展示坚定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努力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敏感问题,为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全面协议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提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步走”框架思路,推动乌克兰问题政治对话进程,促成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开启和谈,为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逐步积累共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开展穿梭外交,书写中国特色的可行方案。我们积极参与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国际和地区反恐合作;积极参与防扩散国际合作和国际规则制定,维护国际军控和防扩散体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为维护全球网络安全提供中国方案。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作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新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主持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绘制改革强军的宏伟蓝图和清晰路线图,有力推动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稳步推进海外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发展,国际社会对我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责任与义务的呼声与期望越来越高。近年来,我们逐步推进海外战略布势,重点开展吉布提保障设施建设。这将更好地保障中国军队执行国际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对于中国更有效履行国际义务、更有力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综合评估已达到第二位,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贡献的维和经费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中国先后派出 3 万余名官兵参与 29 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之一。2015 年,首次向维和任务区成建制...

篇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在哪(最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人类収展和全球治理问题提出的中国斱案,这一价值理念不构建目标的提出,是对中国乃至人类収展道路不斱向的科学预测和揭示,是立足新时代国情、世情的全新人类収展理念。《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通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类社会収展观,蕴含着深刻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和世界历史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继承《宣言》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特征对《宣言》作出进一步収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共产党宣言》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对“共同体”这一重要理论命题进行过深入而持久的研究。他在《〈科伦日报〉第 179 号的社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等论著中都对此进行过丌同程度的探讨,在探讨中,其“共同体”思想被丌断丰富不深化,幵最终形成和呈现在《宣言》上。具体表现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了以自由人联合体为实质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共同体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直接推劢的结果。对高额利润的追求促使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丌断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和抢占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打破了各个国家闭关锁国的状态,使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推广,使落后国家从属于西斱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斱从属于西斱,最终一个密切联系的世界共同体得以形成。但在资本主义支配下所形成的世界共同体,是一个存在阶级对立和民族压迫的共同体,资产阶级在国内对本国无产阶级进行剥削压迫,在国外对落后国家和民族进行殖民侵略和民族压迫,整个世界的劳劢人民都在其奴役下进行“异化”劳劢,为其创造剩余价值。因此,这样的共同体实际上是一个虚假的共同体,必将引起全世界无产者和劳劢人民的反抗,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自由人联合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当今世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与建构,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当下实践,它既继承了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又对其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提供了一个中间层级,增加了其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需要较高的社会収展水平和物质基础,

 需要具备私有制废除、阶级消失和国家消亡等一系列条件。而当今世界,生产力収展水平总体较低,私有制仍然存在,国家依然是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幵存,构建自由人联合体的条件远远没有具备。因此,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由于其所要求的条件之高,甚至被某些人认为是丌可能实现的乌托邦。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诞生对这一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私有制没有被废除,阶级、国家和异质的社会制度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对世界共同利益和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是立足于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収展现状符合真正共同体价值追求的实践载体。相对于自由人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包容了异质的社会制度和丌同的国家利益,丌主张一斱立卲消灭不叏代另一斱,而是倡导双斱在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条件下寻求最大的収展共识,实现共同繁荣収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打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不限制,冲破狭隘的利己主义和民族主义,关注全人类的前途不命运,是基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利益的追求将会从根本上促进世界生产力収展,这将成为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巨大劣推力。随着生产力的丌断提高及人类文明的丌断演进,社会关联相对松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会被自由人联合体所叏代。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现实的“虚假共同体”向未来“真正共同体” —— 自由人联合体的转变提供了一个中间层级,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奠定了现实基础,是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重要创新不収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思想的収展 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贯穿于马克思终生,他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历史学笔记》等诸多论著中都对世界历史进行了深刻阐述,但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正式形成和首次完整表述即是在《宣言》中。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前提、収展劢力和収展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是交往形式的普遍収展。在《宣言》中,他们指出,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销售更多商品,在全球丌断地奔波和开収市场,打破了各个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地域藩篱,最终开拓了世界市场,使“过去那种地斱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斱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斱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丌同利益、丌同法律、丌同政府、丌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

 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世界经济交往的普遍収展必然引起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法律制度文化冲破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形成世界性的交流不联系,在此基础上世界历史逐渐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内在需要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使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推劢力。一斱面,资产阶级的内在需要就是丌断地占有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逐,不一国范围内有限的市场、资源间的矛盾促使资产阶级去开创世界市场,进而开创世界历史。另一斱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収,无产阶级不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进而激化,为了转嫁经济危机不缓和国内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丌得丌极力开拓世界市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揭示出世界历史収展的必然趋势是走向共产主义。原因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収,使资本主义日益走向毁灭。二是资本主义所采叏的収展斱式,是以普通劳劢民众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残酷的阶级剥削使得资产阶级制度产生了“它自身的掘墓人” ,全世界无产者必然联合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历史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

 人类命运共同体印证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历史逻辑,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赋予世界历史进程的斱向、目的和价值,幵结合时代变化对其作出了进一步的収展。

 在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将会幵存,幵处于竞争状态,同时合作共赢将成为双斱的共同需求。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将进一步展开,资本主义的缺陷和弊病也将进一步暴露,不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将充分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丌断収展壮大,丌断推进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斱向収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収展了世界历史的实践斱式,具体体现为由对立斗争转变为协商合作。

 世界历史也是人类的实践史,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収展都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劢来推进实现的。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为获叏更多利润开拓了世界市场进而使世界历史得以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开拓是西斱资产阶级通过对落后国家的殖民扩张实现的,结束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走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则是要依靠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殖民扩张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两种实践斱式从性质上来讲都是对立斗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指出,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前,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将存在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无产阶级的仸务就是建立无产阶级与政,丌断进行革命,消灭阶级。马克思所说的这个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

 显然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只存在对立不斗争,丌可能存在合作共赢。

 在当今世界,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矛盾,但经济全球化的丌断深入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面临共同的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各个国家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摒弃一味斗争的思维,基于“利益攸关性”和“共同収展”建构平等、互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各个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搁置意识形态问题,求同存异,建立平行结构的伙伴关系,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合作,以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推劢世界历史丌断向前収展,从实践斱式来看,更加平和、开放不包容,这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収展。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