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产能过剩背景下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

发布时间: 2022-11-06 0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数据显示,自国家开始投入地勘工作起至2014年底,内蒙古累计探明煤炭储量逾8000亿吨,居全国首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全国重点产煤省(区)名单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以10.3亿吨名列全国十大重点产煤省份首位。内蒙古作为储煤产煤大省,多年来煤炭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后4万亿救市资金的刺激,内蒙古开始大规模开矿采煤,导致了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内蒙古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现状

(一)销售方面:产品销售率逐年下降

2012—2014年内蒙古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销售率持续下降,从图1可以看出,煤炭产品销售率2012年基本维持在95%以上,2013年基本维持在94%-95%这个区间内,2014年下半年接近93%,每年差不多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年下降。

(二)库存方面:库存量重心上移

2012年1月—2015年7月内蒙古重点煤矿煤炭库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2年1月—2013年5月,煤炭库存量基本在150万吨至250万吨之间;第二阶段是2013年6月—2014年9月,煤炭库存量基本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第三阶段是2014年10月—2015年7月,煤炭库存量从2014年12月底开始直线上升,2015年7月达到了近年库存新高388.98万吨。总体看,内蒙古煤炭库存量重心呈现向上偏移的趋势。

(三)生产方面:产煤总量略减

为应对气候变化,治理雾霾等天气状况,国家对高污染行业统一采取限产政策。2012年8月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2012年内蒙古煤炭产量控制在9.2亿吨,当年内蒙古原煤产量10.62亿吨,并未完成目标。2013年继续执行限产政策,内蒙古原煤产量较2012年略降为10.3亿吨,同比减少0.32亿吨,2014年同比减少1.22亿吨达到9.08亿吨,2015年控产目标是在2014年产量的基础上压减5%。从图3可以进一步印证内蒙古煤炭产量近年逐步下降的趋势,2013年1-4月首次出现增速为负数,趋势一直延续到目前,2015年幅度有加深的趋势。产能逐步下降,库存反而高企,进一步表明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严重性。

二、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煤炭企业效益较差

煤价的进一步下滑让更多煤企陷入亏损。2015年上半年全国煤炭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83.8亿元,同比下降13%;实现利润总额200.4亿元,同比下降67%;亏损企业亏损额484.1亿元,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达到70%以上。而内蒙古煤炭行业2015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7.81亿元,同比下降7.6%;实现利润总额165.51亿元,同比下降29.41%;应交增值税总额91.28亿元,同比下降20.91%。

2.生产发展困难重重

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企业陷入微利或者亏损状态,煤企开始压缩资本开支,即使神华集团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也开启了降薪模式,管理层最高降薪达4成。从内蒙古煤炭工业局获悉,全区324家煤炭生产企业中,截至目前已有近半数以上煤炭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煤炭企业普遍经营困难。鄂尔多斯地区尤为严重,据统计,鄂尔多斯地区40家煤矿签订了《煤矿按照登记公布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承诺书》,目前内蒙古鄂尔多斯的300余煤矿中,有200个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3.信贷风险开始突显

2012年至2014年末,内蒙古煤炭行业贷款余额分别为996.22亿元、1084.45亿元和1312.61亿元,占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例分别为8.64%、8.19%和8.57%。随着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信贷不良快速上升,信贷风险加大。2012至2014年末,全区煤炭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36亿元、4.18亿元和42.86亿元;不良率分别为0.14%、0.39%和3.27%。2014年末煤炭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是前两年同期水平的22.36倍和7.38倍,煤炭行业不良贷款率已经从远低于同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跃升至高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信贷风险开始显现。

(二)原因分析

1.国内外煤炭价格倒挂。2013年以来,由于煤炭供求矛盾突出,国内煤价一路下跌,而且趋势愈演愈烈。内蒙古作为产煤大省,受到的影响极大。一般而言,煤炭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冬季供暖时期需求量加大,煤价偏高,过了供暖季,煤价相应回落,但是总体而言,2013年至今内蒙古煤价一降再降。以西部区无烟原煤为例,2013年7月售价为750元/吨,2014年7月降到530元/吨,同比减少220元/吨,降幅为30%,而2015年同期只有510元/吨,同比又下降了4%。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普遍低迷,增长乏力,对煤炭等能源消耗减少,因此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煤炭价格近年来持续下滑,美国阿帕拉契煤炭现货价指数(FOB)从2011年的87.38美元/吨下降到2014年的69美元/吨,日本炼焦煤现货价(CIF)从2011年的229.12美元/吨降到2014年的114.41美元/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受此影响,煤价自然下跌。另外,从策克口岸进口的蒙古国焦煤价格2014年底以来已经低于内蒙古西部区焦煤价格,这对当地焦煤销售量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导致当地煤价下跌。

2.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内蒙古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1-201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79%,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9.54个百分点,2014年增长15.6%,2015年上半年增长14.4%。从自治区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外向度来看,投资在今后较长时间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制约投资增长的内外压力逐渐凸显并持续增强。2015年上半年全区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和到位资金分别下降20.3%和5.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下降11.8%。

3.下游行业需求疲软。内蒙古过去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能源产业的拉动,国家为治理大气环境,近年来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限产,主要耗煤产品中的火电、粗钢、水泥本身也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在国家限产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煤炭消费量的下滑。据统计,2011—2014年内蒙古发电量均为正增长,但是进入2015年,前6个月累计增速均为负,这说明2015年前6个月发电量同期正在减少。2012年以来内蒙古水泥产量增速持续下降,2014年增速基本都在0水平以下,2015年上半年负增长趋势延续,预计下半年走势依然疲弱。随着需求下滑,煤炭价格也不断走低,形成恶性循环。

三、优化煤炭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一是强化引导政策,推动煤炭行业整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2015年6月4日发布了《关于支持煤炭转化企业与煤炭生产企业重组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推动煤电、煤化重组并购,构建我区煤电化整体优势,将政策具体落到实处。二是择优布局新项目,内部消化产能。近两年,国家同意内蒙古建设特高压配套火电项目5000万千瓦,年产煤制气280亿立方米、煤制油700万吨、煤制烯烃300万吨、煤制乙二醇200万吨、化肥1500万吨的项目。这些项目预计2016年开始陆续投产,2018年可全部建成投产。据此推算,内蒙古煤炭需求高峰期在2018年,可达14亿吨。监督协调这些新上的项目与煤矿重组,可有效盘活存量投资,减少煤炭产能的投放量,一举多得。

(二)煤企方面

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国家强力推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正是适应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结构的鲜明特点。虽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又是不得不必须去解决的重大命题。实践证明,煤炭在开采、转化、发电与终端消费等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清洁化和低碳化空间。发展洁净煤技术是当前煤炭产业的现实选择,神华集团推行电厂技术改造达到“近零排放”的案例说明,推广煤炭更清洁、更低碳、更高效的利用方式,是完全可行的。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公司2014年以“间接液化制油”示范工程名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煤炭行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名单,为内蒙古煤炭企业创新发展带了好头。二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传统的产供销模式中,流通成本占到其消费价格的40%。为使煤炭价格更加透明化,有效节省煤炭企业的销售成本,减少流通环节的损耗和加价环节,可以借助国内最大的煤炭网上平台“找煤网”,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煤炭供需信息、物流信息、融资供需信息等,达到免费共享、线上交易的目的,从而缩短买卖双方沟通时效。

(三)金融方面

任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是按照内蒙古银监局的要求,商业银行需监测分析煤炭、电力、钢铁、稀土制造、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加强预警。二是按照人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要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要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要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三是适当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要从大局出发,对于因短时资金周转问题陷入困境的企业,各贷款银行要在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的协调下,积极配合、统一步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四是创新金融产品,助力煤炭行业转型。借鉴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联合河南央能储运、徐州港务集团推出的现货仓单质押业务,在推动煤炭资源证券化的同时,实现煤炭行业债权融资新方式——实物资产证券化融资。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康伟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