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环保思政案例(7篇)

发布时间: 2023-05-14 16:2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环保思政案例篇二:环保思政案例

  

  第43卷第1期 2018年1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1.43 No.1

  Jan.2018 文章编号:1674-6139(2018)01—0023-05 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与结合研究 李赘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应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将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进行融入与 结合。在思考当前中国大学生生态价值观,以及全面提高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分 析环保观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和环保观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的详细过程,结合过程主要包括通过 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参与度、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生态主题活动的质量、塑造优秀的校园生态 环境、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塑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

  关键词:环保观念;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结合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志码:A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in the University’S Political Education 【j Yun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ociety,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ecological civili— zation education work,and integra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in the high efficiency civic education.In thinking abou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values,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guiding role of envionmentalr protec- tion concep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and way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combina-

  tion of the process in detail,combined with process mainly includes throug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envionmentarl participation,through community activiti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theme activities of the quality,shape good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he tcombination and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network platform.

  Key words:envionmental protectir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nk about politics;education;into;combine 应对这一巨大问题的方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刖再 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几代领导人对 此不懈的努力,发现了一条走生态文明道路的发展 现代社会伴随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人类变的 越来有自信也更有力量,大家相信凭借先进的科技 和完善的制度可以带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但 方法,将生态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才是适合 未来人类经济发展的长远道路。这一目标的实现必 与此同时,在工业高度发展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巨 大的危机和隐患。面对即将枯竭的能源、大气环境 须依靠科技手段的支撑,还必须不断加强人类的环 保意识,将环保意识变成行动,调动广大人民积极相 应参加。 的污染等生化危机的出现,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 收稿日期:2017—1l一16 大学生群体知识丰富对先进理念接收能力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对社会各阶层 .作者简介:李赞(1980一),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3.

  第43卷第1期 2018年1月 李赞·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与结合研究 Vo1.43 No.1

  Jan.2018 的价值观都有示范和渗透影响,引领社会主流思想 潮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责任感在大学时期 确立形成,因此,在高校中生态文明及环保教育就显 扬生态环保意识,此外还应筹备组织各种关于生态 环保类主题活动,将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和环 保意识相结合,改变部分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薄弱 的现状。

  得尤为重要¨J。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 生态素养和生态责任,还能传授生态环境类知识和 1.2.2生态责任教育 生态技能,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在高校的学习教育中 不断的充实积累自己,才能承担起未来生态保护的 责任,使社会逐步走向生态文明的社会。

  1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思考 1.1 生态意识培养的第一环节是家庭 家庭是所有思想意识萌芽的地方,所以家庭对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态观等都具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应更多 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注重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在 生活中则应更多以身作则,为孩子打造良好的榜样 效果,有意识的与孩子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在寓教于 乐中把环保观念意识植入孩子印象当中,最终这种 印象会变成意识成为行动,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 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此之上还可以有效带动身边周 围的人群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因此,家庭教育对 环保事业来说是第一站,也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父 母需要自身具备较好素质和较强的环保意识,在生 活中潜移默化的灌输孩子环保观念,不能操之过急 更不能半途而废,这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有效的环保 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环保意识等深入的贯彻 到家庭以及各人。

  1.2全面提高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 导作用 1.2.1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在发展经济水平的基础上提升人类对生态 环境保护的保护意识,而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意识不是人脑的原有产物,而是后天培养得出的,因此在高校中对在校大学生 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应将生 态环保意识不断融人大学生的思维中,具体措施就 在高校思政课上加人关于生态环保价值的内容,宣 .24·

  生态责任主要是人们对自身对生态造成损害而 需要承担的后果。高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 中,应确保学生对地球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重视度 增强,使得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并且 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创造生 态环保意识模范生,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生态责任 方面意识,更加关注自然保护的环境。

  1.2.3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指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 时对资源不造成伤害且不妨碍以后发开再利用,是 一种有长远目标的全新发展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 想政治生态价值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合马克思 主义理论,使得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全面学习,并提升自身对生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对自身的环 境破坏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调控心],使得大学生能 够塑造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2环保观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多种原因构成了生态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人们的生态意识较低,直接影响了环保制约了生态发 展,没有意识就不会产生行为,因此人类很少会做出 自觉保护生态系统的行动。为了摆脱目前的生态问 题,重建生态文明,在高校中增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就显得意义非凡,在没有能力开设生态专业课的学校 中,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将生 态文明教育内核容于大学的思政教育当中,在思政教 育中渗透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思政教育完成的基 础上也对大学生进行了生态文明教育。

  2.1学校内部应积极组织协调、强调教师责任 当前,全球生态问题严峻,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 已经迫在眉睫,将其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内部的紧 迫性和必要性也突显出来。若要把生态文明教育和 高校思政教育完美结合起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018年1月 第43卷第1期 李赞·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人与结合研究 Vo1.43 No.1

  Jan.2018 第一应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职责感,要先保证教师 本人对生态文明教育有深刻的使命感,明白其中的 历史意义与社会使命,在教育中仔细研习生态文明 教育核心的基本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效 果。当前思政教育的课本教材有四本,各个老师各 司其职,在进行知识融合的期间可能会出现生态文 相关文献,确定所实践内容的中一t2,思想和基本方法,然后设定时间安排人员分配,制定问卷设计和走访 主题,以便于环保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根据不同 方案实施不同类别细节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该过程需详细完整收录调查资料,详尽记录实践全 部步骤程序,对材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由小 明知识教育点上出现重复,也还存在知识点遗漏的 可能,甚至不排除一部分老师认识不到生态文明教 组讨论分析结果,得到实践报告。最后以组的形式 向全班 [报实践过程和结果,教师认真点评并给予 育的重要性,认为不在自己的授课范畴就没有讲解 的必要。希望其他老师代为完成,针对此类问题,学 校必须加强管理 J,统一进行组织协调,为思政老 师重新制定教学计划,统一备课,通过对课程材料章 节的合理运用加人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扩大大学生 的理论知识面。思政老师应在教学方式上多下苦 功,将生态文明教育以适合的方式嵌入思政课堂,例 如以国内外最新关于生态环保的动态时事可以适当 交插于书本上的环保理论观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用理论分析时事,用时事来验证理论;在知识 教育同时可以将生态理念和考研要点相融合,完善 合理性,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使生态意识溶于生活 点滴,在大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的同时内心的信念可 以促使其为环境行为做出正确的导向和调节,将当 代大学生培养成高环保素质的“全球公民”才是思 政教师的重中之重,经过在校的长时间思政环保理 论课的学习教育 J,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会有系统 而全面的了解,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萌芽乃至 为全球的环保事业奠定了扎实的意识基础。

  2.2将学生作为思政实践的主体、提高解决生态问 题的实际能力 培养大学生应在实际生活中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处理能力等是生态文明教 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大学生 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探索自然以外,教师还要负起更 大的责任,应引导大学生在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上不 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践中加深理论意义,比 如学校周围环境的生态保护,周边居民生态意识的 培养,所在城市地区的环境现况等等。可以根据不 同的具体的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首先要查阅 意见或建议,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进一步提 高对生态系统的环保意识 J,使这种意识变成信 念,最后转变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树 立正确合理的生态价值观,强化自身对自然生态系 统的保护意识并且提高维护自然探究自然的实际操 作能力,使当代大学生在步人社会后成为生态环保 的中坚力量。因此,除了明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使 命感,一定的自主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不 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2.3 将师生互动进行长效展开、将生态文明教育不 断延伸下去 高校思政课通常采取都是大班教学,课上老师 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不够,互动也不能满足课时 需求。针对此类情况,学校应启用师生互动的长效 机制,鼓励教师走进学生环保团体当中在其中担任 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等职务,参与到学生环保具体行 动中,掌握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看法,在以后 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指导,加深 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环保生态文明的意识性和时效 性,老师可以适当指导大学生在学校周围的环保团 体或者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内,进行有规模有组织 的发展关于生态文明的宣传活动,以个人为单位点 线、面连接辐射展开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用自己的行 动、思想去传播生态文明的意识,通过影响其他人群 将生态价值观逐步发展成正确主流价值观。具体细 节在Et常生产生活当中得以实践应用。实现生态文 明价值观的对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使人类最后走 上生态文明社会正确道路。

  2.4对大学生生态行为实施综合控制 (1)政府塑造完善生态保护法制体系,使生态 ·25·

  第43卷第1期 2018年1月 李赞·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人与结合研究 Vo1.43 N0.1 Jan.2018 保护行为在大法律和制度上有据可循,这样可以从 根源上遏制试图利用法律漏洞,蓄意破换环境并以 此牟利的不法分子,也能使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 找到行为规范的准则,而不至于迷失在自由复杂的 下的技术创新 J。

  3.1 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参与度 通过参加课外活动的过程能让大学生更深入了 解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应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课外 社会漩涡中,保证能在多元化的价值综合中坚守自 己在学校形成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2)加强舆论和法制宣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都积极进行生态保护的宣扬,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 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制定关于参加生态文 明教育的课外鼓励计划,政府也应在政策上提供支 持和保障,以发展出更多形式多样化的优秀课外活 动。此外,应提高纪念馆、博物馆等包含特定文化氛 法律意识,绝对不以谋取暴利为目的破坏生态环境。

  让人民容于生态环境保护,都在其中找到自己合适 的位置,从内心认同并自觉遵守其规则,全方位调动 出每个人的环保积极性,使其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心 力量。同时让大学生也产生内在认同感,进而上升 为环保生态理念,保证生态观教育长远有效的发展,最终完成社会所赋予的绿色环保责任。

  (3)发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果死板的进 行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来说这种单纯的传统灌输是起 不到有效作用的,应该让教育丰富起来回归生活,可 适当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影视创造、新闻热点、公益 活动等,将生态环保行为融于生活,作用生活,最后 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方面有效协调作 用,才能塑造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向社会培养的 优秀大学生。三者缺一不可,不能仅仅以学校为主 体,停留在现行教育阶段,思政教育生态价值必须长 效而全面,成为全民教育的终身教育,这样中国环保 才有希望,世界生态环保才能取得踏实的长足进步。

  3环保观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 生态文明教育确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后,对于如何对此路径进行优化就必须加以严谨的考 虑,如果想要在思政教育中更好的更深的加强生态 文明教育那么就必须选择好优化路径。根据马斯洛 的需求层次论,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应建立在良好的 校园生态环境中,感情和被认同的归属感则是大学 生社团组织所能给予的,思政教育的课堂授业中产 生的互动行为则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尊重,而 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则体现在大学生在产学研模式 .26.

  围的领域对大学生开放程度,增强城市绿色生态区 域的美化保护强度,提高高校同福利院等特殊机构 间的帮护关系,实现思政教育的长久发展,在大学生 的课时计划中加入课外活动学时,并且增设与之对 应学分,充分调动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环保教育的参 与性和积极性。

  3.2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生态主题活动的 质量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社团活动是其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高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制 度性,提升社团活动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度,对大 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化培训要以学生为主,大 范围的选取一些思想道德品质优良大学生进行生态 环保方面的培训,培养出的优秀者可以分配各个活 动团体中负责引导大学生成员生态意识教育,并从 专业角度对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指导,使社团活动开 展的更顺利更有成效,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更 加积极的影响。

  3.3塑造优秀的校园生态环境 优秀的大学生态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可以愉悦心 情,对学校的归属感加深,使得大学生即使在没有外 界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遵守环保秩序,做到垃 圾分类投放、保护环境等,可见美好的生态环境对大 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高校中应将生 态绿化环境做好,后勤人员应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义 务,在校园中合理的进行植树、种草、养花等,美化校 园生态环境。此外还要进行人文关怀,可以在校园 布局合理的情况下设立一些标语或者口号,提高大 学生对校园生态环境的认可度,让心灵得到升华的 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018年1月 第43卷第1期 李赞·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人与结合研究 Vo1.43 No.1

  Jan.2018 3.4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学生群体的密切关系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在高 校中可以横向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网络联系平台,通 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学校应与企业保持亲密合 作的关系,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互动活动,这样可以充 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两者的优势互补。在产学研相 过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相关部门,建立与学 生之间的纵向平台,形成多方位全角度以环保观念 为主的网络平台 。

  结合的道路上企业和学校都应提供大力支持。其中 包括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完善企业和学校合作 的相关制度,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等,高校 教育是大学生同企业沟通的纽带 ,高校教师应充 4结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 分了解企业环保观念以及科研技术,并将高校的生 态文明教育成果利用企业转化出来,对大学生参加 社会实习的学时要予以适时增加,思政教师在注重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之外还要加深知识的灌输和 专业技能的培养。

  3.5塑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建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综合平台,可以通过 网络对全部生态教育资源进行综合评估,提高网络生 态教育的使用范围和力度,增强高校生态文明教师同 大学生间的交互质量。高校教师应充分采用网络主 页设计方法,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教学质量,使教师在 最大程度上了解网络技术的能力;大学生也应及时关 注生态文明建设的网络化,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观看 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教育短片。通过微信和微 博等媒体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加入到环保队伍中,使学 生关注微博、微信的同时可以与之交流互动,加深对 环保观念的认识,与更多的人一起交流探讨环保方 法,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等;在每个班级可以自主建 立环保微信群,以轮流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 己对环保的看法和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应在微信群内 提示大家关注环保记录片,督促学生写出心得建议发 到微信群中让大家及时参与讨论。

  微信群负责人可以通过每天在群里分享教育片 的方式从其他角度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珍惜生命,要与自然、他人、社会相处融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共同发展,辅导员还要和班级干部建立单独微信群,这样可以及时将班级情况和本班同学的思想情况进 行汇报,同时便于布置每天的活动和学习任务。学 校督察人员需要定期对网络平台实施管控,教师和 研究对于丰富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都 有重要意义,环保观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对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实践发展乃 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现都有深远的社会影 响。从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角度对生态文 明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综合采用思想政治 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手段,改进高校思政课中关 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基于路径选择的目标 以及规范等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社团 组织、产学研相结合,创建新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 及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生 态文明教育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平泉.生态文明素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 结构和表达方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0):51

  —53.

  [2]陆海兰,李宗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管理 的影响[J].教育观察月刊,2016,5(1).

  [3]朱慧芸.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 值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39—139.

  [4]张萍,张婧妍.论大众媒介在我国环保运动中的角 色、职能与现实问题[J].思想战线,2015,41(4):124—129.

  [5]徐蓓华,周子牛,周惠燕.在高职药物化学教学中融 入绿色化学理念[J].化学教育,2016,37(16):52—55.

  [6]傅鑫媛,方秀英,寇或.自我控制可以抵御不良示范 性规范对初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吗[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1):106—113.

  [7]李强,田双双,刘佟.高管政治网络对企业环保投资 的影响——考虑政府与市场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3):90—99.

  ·27·

篇三:环保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化工环保与安全》:筑牢安全红线

  守望绿水青山

  一、课程介绍

  “化工环保与安全”是我国推行面向21世纪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后的新设课程,是我国大多数化工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强调学习化工安全与环保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认识化学工业中安全和文明生产规律,了解化工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了解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处理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和工程伦理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深度融合,本课程设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记忆化学品的主要性质危害及分类,理解燃烧、爆炸、中毒、泄漏等相关基本理论,掌握化工厂布局与管理原则。

  (二)应用化工过程HAZOP分析方法及相关信息化技术,客观评价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可能形成环境污染的环节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论证其对健康、安全以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三)激发爱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化学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化工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

  二、课程设计教学思路

  《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真正实现“思政”与“课程”的同向同行。不仅以“课程”为载体,传递“思政”元素,更重要的是以“思政”为工具,解决了“课程”教学在学生兴趣、安全意识、伦理准则等方面的顽疾。

  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丰富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课程及专业的理解认识,改变学生“不爱学、不想学”的现状;利用“深度课程融合”重构内容体系,在对实际化工过程案例结构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解决问题能力,改变课程“不好学、学不好”的现状。课程思政渗透在“教”与“学”的循环互动中,保证学生爱国精神、人文素养、家国情怀、伦理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课程设计教学特色与创新

  针对学生群体情况和本课程内容特色,提出“保护学生、留住学生、塑造学生、引领学生”的创新教学理念,并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上述理念。

  “保护学生”:在讲授知识同时,引起学生对人身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的高度重视,掌握保护自身个体和生存环境的能力,改变传统授课中“重火灾爆炸中毒、轻公共安全卫生”的理念;

  “留住学生”:针对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上“谈化变色”的传统思维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剖析化工的安全本质,赋予学生科学思辨精神,例如在“绪论”章节,设计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化工安全;有的学生追求热门职位,就要通过就业大数据对比,厘清化工专业优势,例如以“疫情前后岗位变化情况”为例,向学生展示化工行业岗位需求稳定的优势;

  “塑造学生”:面向专业基础好,有志于继续从事化工行业的同学,提升其流程分析、工况判断、团队交流、使用现代工具等诸多能3力,使其在未来发展中更具优势。同时改变这些学生在化工过程设计操作中片面追求反应快、产物多、利润高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准则;

  “引领学生”:对全体学生,都要坚持立德树人,推行课程思政。将“把握安全生产红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传递给学生。

  四、课程政治教学案例

  (一)以爱国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鼓舞学生

  讲述建国后70年间我国化工产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特别是以“化工人助力火神山”为主题场景模式,梳理抗疫期间化工人做出卓越贡献,使化工专业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也提升其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讲述化工行业的先驱者们不惧危险、不慕名利、矢志报国的故事,使学生在心中树立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例如讲解侯德榜毅然回国开创氯碱行业,邓稼先、曹本喜两位专家,均因为在长期从事U-235等放射性核物质分离提纯而英年早逝的例子。虽然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甚至生命,但他们的无私奉献为我们今天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强调“以人为本,安全至上”新时代生产活动原则

  在讲述化工厂相关设计安全时,着重向学生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这是在工厂、工艺、设备的设计中均需要遵循的准则;

  在讲述化工生产过程管理时,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引导学生站在化工专业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预防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

  结合“蓝天白云保卫战”、《水污染防治计划》(水十条)、“清废行动”等时事思政内容,选取典型地区在治理前后环境质量数据对比,分析其代表性化工生产过程中核心技术的升级转型方式。追寻政策出台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调研足迹,介绍

  “新华网”等媒体关于政策实施后对市场与商机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与兴趣。讨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适宜处理方式及关键瓶颈问题,使学生树立攻坚克难的勇气与生态环保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与学生反馈

  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评,对化工过程的分析不设唯一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例如在期末考试中,考题为对于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工艺的分析,这是《化学工艺学》授课中的典型案例。但对于6学生答案,从多方面的综合考评,可能对成本、安全、环保等得到不一致的答案,只要符合任何一方的得分点,均可算正确。

  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后,学生对课程乃至整个化工行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开课前对四个班的统计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认为化工行业是危险的,占71.8%。通过学习,同学们逐渐转变了认识,在“化工利与弊”的开放讨论中,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化工是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业,为我国的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化工行业实际风险低,其危险主要来自于多致危因素这一特点。因此不但坚定了继续从事化工行业的决心,也提升了对本课程的重视。

篇四:环保思政案例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思政案例

  (一)教学设计:

  大气课程教学团队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整体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路是:依据学情分析,按照模块化进行了教学内容重构,实现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专业热忱、科学精神的核心育人目标(如图1)。

  图1课程内容“八大模块”与课程思政“三大案例库”的有机融合

  具体思路包括:第一,教学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的无缝衔接。挖掘课程思政与具体章节知识点的潜在关联,通过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二者的自然衔接与过渡,从而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第二,不同种类课程思政案例库与专业知识匹配。针对“大气污染控制”授课及各章节内容特点,建设除尘、脱硫、脱硝、脱碳等大气污染物净化工程案例思政库、中国大气污染净化技术发展历1史思政案例库、以及大气污染净化领域杰出科学家人物思政案例库。形成与专业知识结构相匹配的课程思政课件及案例库体系。

  (一)案例名称:“碳中和”进程中的大国风范及科学精神

  (二)案例教学目标

  将学科交叉的思想与方法融入教学,通过“气候变化应对”、“碳中和”专业知识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历史案例”、“碳捕集及资源化工程案例”、“碳减排领域人物案例”三类思政案例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价值取向、环保情怀。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1.设置问题导向。为什么出现气候变化?如何有效缓解?如何实现碳资源的有效捕集及资源化?导入部分将本节内容用连环相扣的问句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前,对本节课要接触什么样的新知识了然于心。

  2.知识点引入。对于气候变化及相关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典型案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引起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形象地学习知识点。

  3.延续课堂中的思路并布置课后思考题。

  4.在学习方法上,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规律学习新知识,即“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如何实现可持续”的思路对新知识加以梳理。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上,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历史演变为例,引导学生从环境、材料、化工能源多学科交叉角2度思考:在完善的理论基础,完备的技术手段基础上注重创新,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具体举措:

  (1)引入历史思政素材。由“气候变化→碳中和→碳捕集及资源化”的思路导入课程思政。通过融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等推动碳减排政策、技术应用等内容,自然引导学生反思,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价值取向、环保情怀”的思政育人效果及目的(如图3)。

  图3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风范(历史案例)

  (2)延伸课程思政内容。介绍我国在推行“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大国经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图4)。

  (3)结合人物思政案例。介绍我校杰出校友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严晋跃教授以及本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宋春风)在碳捕集及资源化前沿技术及公益科普领域的突出贡献,通过严老师、宋老师等人物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工匠精神、环保情怀。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1)校内督导组评价:

  课堂效果好,同学准备认真,分组讨论热烈,参与度高,教师组织较好。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课堂互动交流好。教师精神饱满,思路清晰,点评讲解流畅,重点突出。

  (2)学生评价:

  学生对教学效果给出了较好的反馈及评价,多数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接触到环境及大气学科的前沿热点,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实验等实践创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环保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较好能力基础。

  与此同时,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及资源(典型历史、工程、人物案例库),对全国高校环境及相关学科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及教学思路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强化新工科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为培育国际环境领域顶尖人才提供体系保障,为打造世界一流环境学科提供模式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3)教学反思:

  在后续教学改革过程中,将进一步丰富大气课程中“历史”、“工程”、“人物”思政案例素材。例如,在“工程”思政案例库中,将天大教学团队在碳中和进程中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热忱。在“人物”思政案例库中,将丰富优秀学生在大气课程专业学习、学科竞赛以及实践交流过程中的杰出表现及经验。

篇五:环保思政案例

  

  《环境生态与健康》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课程简介

  《环境生态与健康》最早创立于2003年,属于个性化课程模块的专业拓展类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授课。课程目前以MOOC模式在智慧树平台展开教学,已累计有95所高校的4.95万学生在线学习。为了更好地契合我校工科专业的轻化工特色,服务本校学生,2019年依托优质资源建成SPOC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运行了3学期。在此过程中进行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推进路径的探讨。

  本课程于2017年获批校级精品课程;2018年获批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2020年获批天津市级一流建设课程。

  二、课程思政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如盐入汤,思政教育的作用只有在可以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用起来才更有效,教书育人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二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的一点一滴,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课程思政设计总体思路

  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以《环境生态与健康》为例,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在知识层面,使学生认识污染物的特性及对健康的危害,结合废弃物特点能运用环境污染防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在能力层面,在考虑不同专业背景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修复、绿色化工、环境功能材料、互联网+等技术与环境学科的融合案例,培养多学科融合思维,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实现跨专业能力培养;在素养层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在行业中自觉推行清洁生产的自觉性,树立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合理设计思政教学切入点

  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要做到自然和巧妙,润物细无声。思政教学插入点不能过多,要做到自然而然,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花心思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思政教学切入可以通过课前引入、案例讲解、热点讨论的方式进行思政内容融入:

  教学

  内容

  化学污染物的特点,对环境的危害

  河北沧县张官屯小朱庄地下水被多种有毒化学污染物污染案例

  污染物治理的基本原则:防治管三者相结合,源头预防就要推行清洁生产

  课堂讨论“医院废水常规消毒技术对新冠病毒有效吗?”

  思政

  内容

  逻辑

  思维

  培养

  环保

  意识

  法制

  教育

  职业

  素养

  责任

  担当

  创新

  意识

  信息

  意识

  科学

  思维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

  实现有机融合

  污染物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内在联系,蕴含逻辑思维方法

  该事件是由于化工企业违规偷排废水带来的水污染案例,该案例硝基苯等化学污染物对当地生命健康带来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希望同学们知敬畏,明底线,自觉遵守环保法规,要有法律意识。

  通过制革行业重金属铬的回用案例,造纸行业碱回收的案例等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废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质实际是来自生产环节的原料,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资源。培养学生自觉推行清洁生产的职业素养,也是作为环保人的责任担当。

  对于突发事件短期内无法通过实验去验证哪种消毒办法更有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如何寻求解决问题思路,学生想到通过查文献完成,进一步引导文献中关于新冠病毒的信息肯定很少或找不到,关键词查什么呢?通过新冠病毒与非典病毒相关性分析,确定查找有包膜病毒灭活方法,学生进行实践然后小组分享,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

  爱国

  介绍医院废水治理方案

  情怀

  文化

  自信

  和谐

  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知识点的介绍

  价值

  观可

  持续

  发展

  观

  结合疫情介绍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在短短的十天左右时间建成,让我们见证了中国速度,也深感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中国速度的保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鼓励大学生

  抓住时代机遇,勇于探索,具有工匠精神,掌握硬核技术,通过技术运用为祖国多做贡献。

  结合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

  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混合式课程设计创造情境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环境生态与健康》利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录制了20多个视频微课,建成了线上SPOC课程,教师针对教学目标中的思政目标,对课堂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如果课程目标中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就需要有个小组展示等相关环节。比如学生在线学习了“水污染防治与健康”这章内容后,我们在课堂上就聚焦“如何进行轻化工废水防治”这一问题,通过学生展示制革、造纸等行业的环境问题及清洁生产案例,使学生对“防”的迫切性和防治措施有深刻理解。

  根据老师讲解的轻化工废水治理两组解决方案,教师给出测试小题,请同学们通过举红色或绿色标识展示自己的观点,观点不同两组进行辩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过程考核,利用信息技术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环境生态与健康》课程考核由线上单元测试占15%,综合作业占10%,小组展示占15%,课堂表现占10%,期末考试占50%五部分构成,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遵循评价形式多样化,改变了以往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通过雨课堂等平台及时提醒和帮扶需要帮助的同学,做到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

  三、课程教学成效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感受由于自己亲自参与查文献,做视频等工作,对很多违规排放及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健康问题入脑入心,达到了教书育人预期效果。

  通过教学过程,深刻体会到“课程思政”的构建不仅是一种课程理念,更是一种课程实践,对于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突出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篇六:环保思政案例

  

  高校“环保科普+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教育,尤其在高校,更是将环保科普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以此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伦理观念。本文就高校“环保科普+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探索的背景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教育迫在眉睫。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领袖和骨干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发展良好环保意识和伦理道德的使命。面对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将环保科普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开展系列环保科普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的内容

  (一)构建虚拟环保社区建设

  高校开设“环保科普+思政教育”线上课程,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虚拟环保社区,让学生通过网络连接,参与到环保科普的学习和讨论,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思维水平。在虚拟环保社区中,学生们可获得课程资料、在线交流、讨论环保话题、发表个人见解等,体验和感受环保科普的魅力和趣味。

  (二)开展环保科普讲座

  高校将环保科普融入到思政教育课程中,开展系列环保科普讲座,邀请环保专家学者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和故事,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伦理素养。同时,高校还将环保科普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组织学生参与到环保宣传和志愿者活动中,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举办环保科技创新比赛

  高校将环保科技创新比赛置于“环保科普+思政教育”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创新,设计和开发环保新产品和技术,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比如,发明可回收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材料,设计实用的雨水收集系统,开发废弃资源转化利用的技术等。通过环保科技创新比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突出教育的创新和实效。

  高校“环保科普+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够扩大学生的环保知识面,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科技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环保科普+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环保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使得环保知识更加深入人心,将环保意识与伦理道德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实践行动。同时,它也为高校环保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篇七:环保思政案例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涉及环境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工程性强,同时教学内容紧紧结合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及国家不断更新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课程主要讲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程序、技术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以及评价方法,掌握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课程思政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理念,使学生明确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旨在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而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领悟环境保护背后蕴含着国家以人民至上的理念,环境保护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思政目标)。

  2.通过“问题设计+自主探究”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高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项目决策、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教学目标);“清单思维和矩阵思1维”的启发与建立,使学生克服思维盲区,提高了分析、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思政目标)。

  3.通过“案例体验+虚拟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影响识别的意义,并以环境污染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学习,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析(教学目标);针对污染事件引发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术、道、德”等多维度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强化学生坚守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思政目标)。

  4.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将“敬畏、责任、实践、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作为未来环保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思政目标)。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关注企业排污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采用“自主探究+启发+讨论”方式,通过问题设计,提示学生寻找自己身边较为熟悉的工矿企业,根据已学专业知识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以污染型项目化肥厂案例为线索,启发学生运用清单法进行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使学生明白识别环境影响首先要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了解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途径及污染源等。通过分析项目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剖析反面案例,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

  采用“视频案例+启发+讨论”方式,通过播放《焦点访谈——河水污染

  春耕无望》的视频,快速将学生带入实际环保问题中进行情景体验学习,案例文峪河水污染事件由于振兴化肥有限公司恶意偷排所致,企业职业道德缺失,以牺牲环境换取自己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汾阳26个村庄农作物因河水污染而颗粒无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最后振兴化肥有限公司被停产处罚,环境监管部门多位领导被停职、撤职、立案调查处理。视频观看中引导学生从环保法律法规、企业环境责任、环境污染代价、环境管理监督的漏洞、环保工作者的职责担当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对“污染事件”进行深度思考,提高了学生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让他们用更高的视角解读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职业荣誉感,强化了学生作为未来环保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的引出

  课堂活动:

  1.发布任务:请每位同学在身边较为熟悉的工矿企业中选取一例,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完成后进行主题讨论。

  2.发布线上主题讨论:环境影响分析存在哪些困难?你认为对环境影响的识别是否全面?你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方法?在学习通讨论区发言,谈谈自己对环境影响识别分析的认识。

  3.教师活动:发布任务;发布主题讨论;收集整合问题。

  4.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分析生生互评。

  (二)案例内容

  1.授课内容

  总结课前“环境影响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展示运用核查表法进行化肥厂环境影响识别案例分析。核查表法是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的识别方法,故亦称“列表清单法”,或“一览表法”。

  2.教学活动

  主题讨论: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如何保证环境影响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方法论)环境影响识别结论指导环境预测评价,影响评价结论与实际项目运行对环境真正影响之间有何差距?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理论联系实际)

  APP应用:通过选人方式,对主题讨论话题进行发言。

  问题驱动:项目真正投产运行后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以“污染事件”做为反面案例,运用逆向思维,站在更高的视角认识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3.知识拓展

  焦点访谈——《河水污染

  春耕无望》

  4.元素融入

  通过观看视频案例,深度剖析污染事件,用弄虚作假、偷排漏排等反面教材为学生敲响警钟;同时拓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节若存在违法行为也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帮助学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教导学生坚守职业道德。

  1.思维反馈:(方法执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能力。

  以文峪河水污染事件为主线,结合前面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及内容”,谈谈地表水评价涉及的工作环节。

  若振兴化工企业为拟建项目,结合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及方法,对各环境环境要素进行简要识别分析?

  2.价值观反馈(价值观升华):尊重自然,敬畏法律、责任担当。

  四、分析讲解

  (一)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讲课的内容是“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对人类某项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为自然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课程思政案例《河水污染

  春耕无望》包含了诸多影响因素,契合本讲内容的同时,对专业知识进行了拓展,为后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思维体系,奠定了基础。教学中将家国情怀、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贯穿其中,达到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相统一。课前问题导入及课后反馈,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价值观进一步升华。

  (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

  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

  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与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通过完成课前线上任务,对课堂专业知识进行了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通过课前反馈初步掌握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为后续课堂教学知识拓展提供了时间,使思政元素能够有效贯穿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师生互动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课下线上反馈,有效强化了学生输出,对专业知识消化和价值观提升都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学习相结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主题讨论,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学习内动力,最大程度上调动已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环境影响识别中遇到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通过讲授、视频、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教材内容的拓展,学生开阔了思路和眼界,能从更高的视角解读问题,培养了创新思维。

  教师引导和情景创设相结合。教师通过发放任务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视频播放和课堂互动,实现案例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针对重点难点及知识拓展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采用讲授的方法,深入剖析问题,并将环境保护、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贯彻其中,使学生内化于心,激发学生职业荣誉感,内心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课堂案例导入和主题讨论相结合。案例选取贴近实际,也契合课堂主题,能快速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环保问题和应对措施中,从“项目排污--河水污染--灌溉农田—污染土壤—农民财产损失”的体系,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做评价工作涉及的每一个“实体”,工程分析、水体功能、水体自净等一系列专业术语也变得非常清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同时从“环保措施-环境监测-环境监督”方面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