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_云南实践_突出表现为_五个一_沈向兴

发布时间: 2022-08-15 11: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_云南实践_突出表现为_五个一_沈向兴,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_云南实践_突出表现为_五个一_沈向兴

 

 ETHNIC TODAY 1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总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政治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要指示精神的现实需要,更是云南 4700 万各族儿女实现美好生活的战略需要,对推动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总结“云南实践”,既要立足云南省情看个性,也要对比其他省份看差异,更要站在全国看共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云南实践”既是云南的,也是国家的,或者说是全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国看,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云南实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其他省份看,云南正在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云南实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自身看,云南民族兼具历史性、多元性、独特性,“云南实践”具有鲜明的个性。正是由于这种个性、差异性和共性的高度统一,才造就了鲜活感人的“云南实践”,突出表现为“五个一”:“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云南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本质和核心,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一心一意地跟党走,对党就要知恩感恩报恩。”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国人民共同奋斗,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上,不断涌现出一个个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模范代表,不断展现出一个个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感人故事,不断谱写出一首首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传世歌曲。比如,被称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云南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最真实写照;《阿佤人民唱新歌》是佤族人民过上幸福日子感恩共产党的心声吐露;一辈子跟党走的“老州长”召存信是云南少数民族儿女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典型代表;“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是怒江人民“一跃千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沈向兴务均等化,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机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快民族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第五,要突出“四个共同”,加强共同性教育。“四个共同”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我们必须把“四个共同”与“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宣传教育有机融合,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云南实践”突出表现为“五个一”

 关注 18 FOCUS迈上幸福路的真情表达……在云南,感党恩跟党走的典型数不胜数。云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各族群众住上了好房子、开起了新车子、过上了好日子,相信党、感谢党,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一个大家庭”的云南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云南省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云南,一个大家庭有多个民族随处可见。云南大理的郑家庄,被誉为“7 个民族一个庄”,125 户人家有藏族、汉族、傣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和彝族 7 个民族成分,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云南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2020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2014 年以来短短 7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接见”“两次回信”“一次听取工作汇报”“多次指示批示”“一次亲自授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独龙族人民的深切关怀。目前,云南 11 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都像独龙族一样实现了整族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在云南,“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早已深入人心。“一个示范区建设”的云南实践。2015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0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突出边疆民族和区位特点,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不断探索“行政接边地区创建联盟”“边境地区创建联盟”“高铁沿线创建联盟”等创新做法。目前,云南共创建 9 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23 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4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 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云南省39 个集体和 42 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在云南,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红河哈尼梯田农耕社会中,哈尼族、彝族、傣族等 7 种散布在高山与河谷之间的民族,迄今流传着以畜力和劳动力交换为基础的“牛田亲家”跨民族交往与交换关系。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宾弄赛嗨”(傣语,意为“没有血缘关系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跨族互助制度,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基于生产生活需要自发结交并代际相承,至今已发展成为当地各族群众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的典型民间交往交融机制。“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云南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以更优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强的保障,着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6-2020 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4%,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各民族同心筑梦、奋斗圆梦,同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小康。在云南,“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名人之一,哈尼族老人方有福(中)讲述当年“剽牛盟誓”的情景

 ETHNIC TODAY 19红河州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构建平等互尊的政治结构,兼收并蓄、融汇共浸的文化结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建立,打破民族壁垒、消除民族隔阂、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它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依存、相互认同,有利于培育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红河州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生成的条件——立体多样的生态环境红河州生态多样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的立体气候,”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形成了“十里不同音 , 百里不同俗”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立体的居住格局。红河山体地貌、立体气候和与之相应的立体分布的动植物群落,为世代生居于此的各民族提供了生存空间,他们共同繁衍生息,相交相融。红河州少数民族人口占 61.35%,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各异的文化传统、民族信仰和风俗习惯,但各民族在这个生存空间始终和睦相处、和谐共荣,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和多姿多彩、美轮美奂的民族文化,成为各民族文明进步的生命之根、自立自强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进一步指出,要“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可见,推进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指不属于同一族别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民族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居住、谋生、繁衍、发展,从而在彼此间形成经济互融、政治互融、文化互融等多层次、多维度互嵌的社会命运共同体。民族互嵌式结构主要包括依存共处的社会结构、互通有无的经济结构、红河学院副教授

  何绍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云南民族工作不断探索新举措,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持续向纵深发展,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但是,整体来看,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距离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距离各族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也还有较大差距。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各民族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民族宗教边疆等领域新旧问题交织叠加,边疆安全维稳工作压力仍然较大,边疆民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这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云南实践”,推进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云南智慧”,提供“云南样本”。哈尼梯田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