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第三部门视角下的高等学校学生社团建设

发布时间: 2022-10-29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等学校学生社团具有第三部门的根本属性。公民社会的兴起和高等学校自身改革及发展,使得运用第三部门理论来指导高校社团建设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高校需要在体制完善、平台拓展和优势发挥等方面来巩固高校学生社团的第三部门的属性,更好的发挥其第三部门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第三部门 社团建设

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以其共同的生活理念、兴趣爱好、专业兴趣、学术观点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建立起来的群众性团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科学定位,合理引导及管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日渐显要。本文将从高校学生社团的第三部门特性切入,以第三部门的理论视角和当下社会及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来探讨如何建设高校学生社团,以更好地强化其第三部门的特性、地位及作用。

一、第三部门的理论渊源

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是在西方学术语境中诞生,在现代社会科学领域中运用较为普遍的一个概念,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表述有公民社会、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公益机构、民间组织、第三域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学中公民社会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缺陷和市场失灵问题的不断暴露,使得将社会组织进行笼统的“非公即私”,一分为二的二元划分不仅陷入理论缺陷,也陷入改革困境。鉴于此,美国学者莱维特(T?levitt)在1970年代首先提出了“第三部门”这一概念,他将处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从事两者均“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社会组织统称为“第三部门”。因此,介于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都可划为第三部门的范畴。这样,原来的公私二元社会组织划分发展为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三维立体建构是的社会组织划分。第三部门以其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性使其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发挥优势及作用的空间日益广阔,其对于完善社会公共物品供给,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制约社会公共权力,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

二、用第三部门理论指导高等学校社团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等学校学生社团的第三部门根本属性

在第三部门属性的限定上,中外学者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而社团则是第三部门的典型代表。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就明确规定“社团是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与此相对应,尽管高校学生社团与当前我国在民政局登记的社会团体相比有着诸多的“非典型性”,例如,高校社团成员一般由校团委统一管理,成员大都局限于该校学生;一些规模较大,活动较有影响的社团大多得到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更多的支持与管理,体现更多的官方性;学生社团活动大多在校园内举行,承担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但白马同样是马,这些与普通社会团体相比呈现的诸多个性化的特点与其第三部门的根本属性并不矛盾。高校学生社团是在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许可下,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社团负责人自愿承担社团的发起、组建及日常的管理工作,社团成员是在相互认识,本着相应的价值追求和章程规定而自发、自愿的加入社团并参加社团的管理和活动。因此,无论是从第三部门“介于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这个范畴来看,还是基于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具体规定,高校学生社团都无疑是第三部门,而其成立和运行也体现的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其第三部门的属性。

从现实中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正将其服务推向社会,例如清华大学学生绿色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文化协会等。这些高校社团以其成熟的运转机制和突出的专业优势,发挥着普通社会团体也难以企及的社会公共治理及公共服务功能。一些社团甚至还将其服务平台和作用空间扩展至世界范围,例如清华大学学生绿色协会近年来在提高专业化的同时正积极走向国际化,协会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支持下成功主办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IYSECC),参与世界青年环境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并荣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活动奖”,充分显示了该社团在社会乃至全球公共治理中的积极贡献,其作为第三部门的角色及作用也日益凸显。

(二)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第三部门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归根结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治理结构的转变客观上需要存在一个介于公与私之间的中介性组织。而政府缺陷和市场失灵的不断暴露则客观上促进了第三部门不断拓展着自身的作用平台,并在此过程中日益壮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当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从学校方面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推进,高校在管理上有着越来越多的自主权,高校不在以“原子式”的录属于国家控制,而是呈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的系统。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则使高校巨型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高等学校在管理日渐自主化的同时,管理规模也日渐庞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高校学生人数日渐增多的同时,学生的维权意识也日渐增强,权益要求也日益多元。这就客观上要求高校在迈向现代大学制度的同时,民主管理的成分要不断提高。面对学生维权意识和参与要求,学校客观上需要重视和引导学生依托一定的平台,通过一定的制度和程序来监督和参与学校的管理。而学生社团成立的合法性、运行的程序性、代表权益的多元性和成员的广泛性等特点,决定了其能在了解学生诉求,表达学生的愿望和主张方面有着不和替代的优势,并能以合法性的身份和体制化的参与来推动高校与学生间的信息沟通,促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和学生权益的维护。

(三)高等学校培养现代化公民,履行高校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社团的科学定位及发展要求,不仅取决于其内部的结构、特征及高校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还应顺应整个社会发展的潮流。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深入而持久的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职能的快速转变及“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模式的不断推进,经济市场化及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也在加快推进,这不仅为第三部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要求第三部门要在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提升现代公民意识,构建公民社会方面要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而我国当下不仅缺乏“第三部门”的传统,公民的参与意识,志愿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普遍较弱。高校不仅要适应这种社会需求,更要引导推动这一社会进程。而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的第三部门特性并推动其发展恰好能适应这种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在加入高校社团参与社团管理和活动的同时,其价值追求得到强化,其民主参与和自我管理的意愿和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学生之后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生便会很容易在直接的社团参与实践与体验以及间接地人际转移、价值转移和规则转移等方式的影响下表达自身价值追求和利益诉求,并理性的通过一定的介质参与社会治理,从而彻底完成由“校园人”到现代“社会人”的转变。

因此,无论是高校学生社团的根本属性,高校自身改革的客观趋势,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变革的客观要求,都需要用第三部门的视角来认识并推动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

三、第三部门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

(一)与时俱进,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体制

社团建设不仅仅是高校共青团内部的学生工作或者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是推进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校治理,培育现代公民,推进公民社会进程的工作。就当前中国实际而言,由于我国第三部门传统的缺失,教育观念中“师道尊严”的影响等因素,当前改革教育高校学生工作呈现出全能主义冲动。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学生方面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第三部门属性与作用的认识尚不深刻,社团工作体制也大都过于行政化、具体化。

从第三部门的理论角度来看,高校在规模巨型化和管理民主化进程中一方面要在社团管理中重视社团内部生成及发展运行的客观规律,在此前提下,社团联合会等社团管理部门主要通过思想引导、运行监督和绩效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社团进行宏观的引导与调控。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学生社团参与校园公共治理的体制刚性,在畅通学校与学生信息沟通平台的同时发挥学生社团的沟通桥梁作用,并强化各级学代会作用的体制化和常规化。就当前中国高校社团管理实践来看,学生社团的成熟与完善大都与高校社团管理体制革新和学生社团的体制化参与高校公共治理的水平密切相关。例如南开大学近年来在校园规划和校内交通治理方面对学生代表的积极回应和人民大学社团联合会在校园环境治理方面的充分参与等案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校革新社团管理体制,积极应对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参与校园公共治理的作用,就能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成熟与完善,并在高校这个“微系统”中发挥第三部门的积极作用。

(二)内育外联,拓展高校学生社团作用平台

如前文所述,高校作为一种教育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在结构上的同构性和两者内部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的相似性,使得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社团在高校“非公非私”领域中的作用。这一领域既是催生众多学生社团的土壤并决定其第三部门属性的根本性因素,也是促进其不断发展完善,发挥第三部门作用的主要平台。因此,高校的社团管理与建设工作客观上需要管理者重视学生社团产生的土壤和内在生成规律,充分认识到高校内部系统中第三部门存在的客观性、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并积极拓展社团作用平台。首先,高校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明确自身的事务边界,限制学校公权力的运行界限,集中力量管好直接管理的领域。另一方面则要给予高校学生社团充分的自由,保护学生社团的生成及发展的土壤。其次,高校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校园公共治理的开放性和民主性,积极通过智力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等方式提高学生社团在校园治理中的作用。最后,高校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更要将目光投向社会,在社会领域为学生社团的发展获取更多的智力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平台,将学生社团作用平台推向社会。例如,在上文列举的清华大学学生绿色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文化协会等社团,不仅在所在高校内部得到诸多支持,在校外获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乃至国际组织的各种支持。在此基础上,以上学生社团不仅在社团规模、体制建设、活动质量及服务水平上取得长足进步,而且在校内外广阔的服务平台上发挥着比普通社会团体更为突出的第三部门作用。

(三)发挥优势,提高高校学生社团服务水平

高校社团虽然有前文所述的影响是第三部门属性展示与作用发挥的“非典型性”,但有着一些促进第三功能潜在功能发挥的自身优势,最典型的一点就是高校社团大都基于一定的专业背景,拥有可观的智力资源。近年来涌现一批高校知名的技术型的公益社团,不仅为其校园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贡献良多,促进了高校内部的公共治理,而且还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典型的第三部门角色积极的投身于社会服务中去,为社会公共治理及公民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学生社团本身建设及第三部门作用的发挥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的第三部门特征及其潜在功能[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3]蒋乃永:“第三域”视角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构[J],高教探索,2010(1).

[4]刘宇昊:治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江苏高教,2012年(2).

[5]李朝阳:第三部门视阈下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公益性素质[J],高校管理,2009 (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第250号令.

[7]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文.

作者简介:郑贵宝(1982.11--),男,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南京中医药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汪元平 刘红艳:南京中医药大学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