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光电专业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 2022-10-30 11: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历史出发,结合光电专业的特点,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和发展提出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光电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3-0251-03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与要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探索创新人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培养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迫切需要[1]。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有利于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2]。近几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1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历史

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耐德先生首次推行了一个合作教育计划,通过“学工交替”来培养学生,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同时通过工作获得报酬,支付学费。这被认为是现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始。自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立后,很快被美国高校所接受,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标志着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第一次正式的被定为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模式[3]。

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历史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当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采用“一年三学期产工学交替”的模式进行教育实验,是我国产学研教育的开始。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必须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后,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开创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加快了企业和研究院所合作培养人才的步伐[4]。随着这几十年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探索和实验,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获得长足的进步,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都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进行了探索性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产学研教育的研究,加快了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完善。

江南大学从1999年成立光电专业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国家大力提倡“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下,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与研究院所在实践中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江南大学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光电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2 光电专业的特点

光电专业涉及光学、电学、信息等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要求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希望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3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光电专业改革探讨

3.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使光电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顺利完成,该专业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培养的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目标,按照目前该系的4个研究方向,并根据企业、研究机构的需求调整了相应的专业课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并根据实践教学调整授课时间,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形式与方法。例如根据照明行业的需求开设了几何光学与光学仪器、光学设计及软件应用、绿色照明技术及应用等相关课程,从基本原理——软件模拟设计——实际应用,学生在完成这些课程后可以直接在照明企业从事相关的简单设计工作。

3.2 紧密联系实际,推进理论课内容改革

产学研合作教育将生产、科研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或分解后的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促使专业课教师将本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细化分解,结合课程进度融入到教学中,也可以延伸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本专业定期邀请企业、研究所的专业人员来学院开设专题讲座或者讲授行业、科研动态;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态势,有利于学生行程合理知识体系及创新思维。还可以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生产生活接轨,既可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以研促教,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同时提高教学素质、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才能担当好领路人的角色。

教学方面,该系采用教学辅导制,每一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及业务能力;鼓励和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会讲比赛,建设卓越课程,编写教材或讲义,承担有关的教改项目,培养其教学研究的能力。科研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承担科研项目,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申报科研课题,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完善科研促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加大对本科生科研方面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或者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开展科研活动。

实践方面,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该系鼓励高校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研究所参观、培训,使学校教师充分接触生产实际;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改立项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要逐步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努力创造机会让教师进行再培训,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创新教育发展的需要。

到企业参加实践或者到乡镇挂职锻炼的教师要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科技需求,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新需求;此外还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

3.4 针对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进行培养

针对学生对职业发展认知普遍不清晰的局面,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种是进入企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另一种是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科研院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根据目标设置相应课程。该专业在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方面设置具有不同偏重点的选修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将实习实践计入考核范围;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将教学重点放在科研攻关能力的培养,在大二阶段就根据兴趣选择方向,选择导师,进入课题小组,将科研成果纳入考核范围。

3.5 依靠企业和科研单位,完善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产学研的合作教育,不仅仅简单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参观上,而是在学生从最初的参观实习对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流程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全方位、更深层次合作。如采用让学生进行顶岗锻炼、假期实践、到企业做毕业设计等方式,使学生融入企业,成为企业的一份子,在实际生产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生产中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

3.5.1 参观实习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该系以签订“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的方式,与企业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接触社会和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该专业与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无锡广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凯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与丹阳彤明高科有限公司、无锡实益达有限公司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及实践教学基地。

3.5.2 带薪假期实践

探索试行假期校外实践,进行带薪生产实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利用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或者根据兴趣和专业发展需要参加各种校外实践,加深学生对相关行业的了解,对将来的就业形势和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感知,不断调整在学习中的侧重点,并指定教师负责指导。

3.5.3 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部分本科毕业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这些毕业设计题目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自己所在企业的生产状况、生产工艺、相关设备及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虽然企业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专业相关,但由于科研项目和许多现场的课题有的涉及学科的前沿,有的必须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有的知识在课题中仅占极小的比例,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这就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吸收新知识。

3.6 改进并完善考评与考核制度

在考核方式上,改革用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评价办法,避免考死记硬背,突击就可过关的现象。降低考试成绩的比例,突出实践及综合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考核由校内外教师共同进行,校内教师通过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进行考核,校外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考核。对在实践中动手能力强,在生产中能发现或协助解决实际问题,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考核中给予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学重视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热情与主动性都高于企业和研究机构,企业和研究机构往往显得比较消极被动,缺乏主动关注人才培养的热情。而现实情况是企业和研究机构经常抱怨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将高等教育原本封闭的教育环境变,成了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为高校开辟了更广泛的教育和实践空间,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社会需求,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兴趣,提高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难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加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使整个人才的培养流程变成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互相攀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劲,胡建雄.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何脆群,文红民.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J].考试周刊,2008(41):164-165.

[3]关天茹,黄彬,吴科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36-38.

[4]吕文彦,吕香玲、肖木辑,等.面向专业方向额作物育种学课程体系构建.高等农业教育,2010(9):50-52.

[5]周丽梅,武素梅.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4(9):20-21.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