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运用几何直观,,成就精彩课堂

发布时间: 2022-10-30 14: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借助几何直观,明晰领悟数理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现行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往往只有高度浓缩的一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刻。可由于教师个体数学知识素养的欠缺或教学思路不够开阔,无法引导学生深刻挖掘简单知识中隐含的“所以然”,学生不明知识中的道理,导致生搬硬套书中的结论。就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一般的教学流程是——先复习2和5的倍数特征,只要看个位就可判断是否为2和5的倍数;然后列举一些3的倍数,发现不能从个位进行判断,从而猜想、验证与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关;最后得出结论,记忆并应用结论。山东省陈兴远老师在教学此内容时,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增加了“初步了解蕴含于2、5、3的倍数特征中的道理”环节。

陈老师借助“百数表”和“摆棋子”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讨论、交流等活动经历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得出结论后,教师还激励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为什么2和5的倍数只看个位就行了,而3的倍数只看个位不行,还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面对学生提问,陈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小棒直观图深刻剖析了蕴含于“2、5、3倍数的特征”中的数学道理。教师先呈现“36”的小棒示意图,借助图说明为什么判断其是否为2、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就行(如图所示)。

接着以“54”为例,借助小棒图让学生直观看到:1个十被3除余一,5个十被3除,共余5个一,再加上个位上的4个一,一共9根小棒,刚好是3的倍数(如图2所示)。

最后再用“123”这个数的小棒直观图(如图3所示),使学生深刻理解:百位、十位上的数除以3余下的根数和个位的根数相加是6,6是3的倍数,所以“123”是3的倍数。陈老师借助几何直观这个“脚手架”,让学生明晰“3的倍数特征”,使学生深刻领悟“3的倍数特征”隐含的“所以然”。

二、借助几何直观,凸显概念本质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背一些概念一字不差,可应用起来漏洞百出。对小学生而言,抽象的概念晦涩难懂,不易理解且容易遗忘。如果能将概念学习与几何直观相结合,就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隐性的知识显性化。

例如,教学 “因数和倍数”时,由于因数和倍数是数论的开始,比较抽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几何直观的作用,只是让学生熟记相关概念,导致其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觉得枯燥乏味,理解困难,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体会不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之美。福建的李丽蓉老师执教“找因数”一课时,巧借几何直观,引导学生寻求找因数的方法,形象化解找因数的难点。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请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摆法。

生1:3×4=12,每行3个,摆4行。

生2:4×3=12,每行4个,摆3行。

(教师展示学生的摆法,如图4、5所示)

(课件把图5旋转,学生直观发现图5与图4完全一样,明白了12有因数3与4)

师: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生3:2×6=12,6×2=12。

师:说说你的摆法。

生3:2×6=12是每行摆2个,摆6行。6×2=12是每行摆6个,摆2行。

生4:这两种摆法摆出的长方形形状、大小是一样的,只要把竖的那种摆法放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6)

生:1×12=12也可以,直接摆成一行。(教师展示图7)

师:我们看摆法找因数,一对一对地找出了12的因数有:1,12,2,6,3,4。“千金难买回头看”,回顾找因数的过程,摆长方形和找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

执教“找因数”一课时,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学生都能随口说出算式,甚至当有的学生说出2?郾4×5=12时,教师往往一语带过:“因数必须是非0的自然数,所以2?郾4和5不是12的因数。”而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的摆法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这样就从只关注思维的单一性转移到数与形结合的多种策略上来,学生也不会说出类似2?郾4×5=12的算式(因为没法摆)。利用几何直观,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找一个数的因数与摆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摆图形的过程正好是找因数的过程;摆法的有限决定了因数个数的有限(摆法只有3种,12的因数就只能找出3对)。这样,将抽象的因数找法,化为具体的图形摆法,凸显了因数的本质特征,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借助直观,“借”出了课堂的精彩。

三、借助几何直观,展示方法之妙

几何直观是具体的,不是虚无的,它与数学的内容紧密相连。很多重要的数学内容,都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可以从数形两个角度认识它们。运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学生解题思路豁然开朗。

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加法巧算》一课时,展示习题。

+++++=?

学生都利用通分进行计算,虽然数字繁杂,但还是“不辞辛劳”地计算出了结果。教师此时再增加两个加数和,如果还用通分计算,太难太复杂了,此时多数学生不再埋头苦干了,都在猜想更简捷的方法。在学生愁眉不展、欲罢不能之际,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如下图形,以形助数,化繁为简,启迪学生找到解题方法。

?摇?摇?摇?摇?摇

“一图抵百语”,探索出以上规律后,问题迎刃而解。如果不借助图形分析,就连听课的教师也未必懂得该怎样计算。数形结合,使复杂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学生在观察、计算中不仅感悟到转化、极限与建模思想,还深刻体会到数学的简洁与精妙。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摇?摇?摇责任编辑:王彬)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