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状况

发布时间: 2022-11-02 13: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48例,将全部患者按照通气方式的不同分成基础组与改进组,分别给予常规的机械通气与肺保护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改进组与基础组缓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改进组的病死率以及带机时间等均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肺保护性的机械通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等[1]。不同的致病因素可引起不同的临床反应,该类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比较急促,病情发展较快,致死率较高等[2]。在医学研究中,该疾病属于备受关注的一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是由于肺部处于低氧且缺血所致[3]。目前对该疾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机械通气治疗,该方式可有效地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我院近来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48例运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其中的疗效,现将本次研究的所得做以下详细报道。

1 病例信息与治疗方案

1.1 患者的基础病例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全部患者均选自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48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基础组与改进组,其中基础组的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范围在40-59岁,平均年龄为(44.1±3.5)岁;改进组的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12例,年龄范围在39-57岁,平均年龄为(44.6±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基础的病例信息的对比中没有显现较为显著的差距,P>0.05,全部患者可进入后续的研究环节。

1.2 治疗方案 基础组全部2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该组患者所用的仪器为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负责生产,型号为Servoi的呼吸机,启用前将吸气相压的参数设置为8-10cm H2O,呼气终正压的参数为10-15cmH2O,潮气量商务参数为每千克10-12毫升,参照通气以及氧合的状况,可以将吸气相正压最大限度调至20cmH2O,呼吸频率应在每分钟12-16次。

改进组患者则给予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方案,该方案是在SIM-V+PSV+PEEP呼吸模式下完成的,具体的措施为:给予5-8mk/kg得到潮气量,将气道峰压控制在 15-25cmH2O之间。叮嘱患者在进行吸气时应紧闭嘴巴,尽量依靠鼻子呼吸,防止将气体进入胃部致使胀气的发生,根据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随时价格呼吸机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严密监控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心电图等生命体征与指标的变化。注意,在实施通气前需要为患者拍背、间歇翻身等,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助其排痰,保证呼吸的畅通。

1.3 指标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病死率以及VAP发生率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等。

1.4 数据统计方式说明 本组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美国SPSS 公司研发的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与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材料,并执行方差检验,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并实施卡方检验,最后的组间结果以P<0.05作为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PaCO2与PaO2的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PaCO2均有所减低,组间比较P>0.05,并未构成统计意义;两组患者的PaO2均有所提高,但两组患者的组间对比同样没有体现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经过治疗,改进组患者发生VAP的概率以及病死的概率分别为12.5%、4.2%,明显优于基础组的33.3%、20.8%,两组数据显示差异较大,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为高频率呼吸以及呼吸窘迫与顽固性低氧血症等,可导致患者死亡,及时地给予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手法,该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达到挽救生命的效果。机械通气可减少呼吸肌的做工频率,患者的气道内压与胸腔压力可明显增大,降低其耗氧量,改善血流状况以及因缺氧导致的心率不齐等[4],但传统的机械通气模式会使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进而导致相关肺炎的发生。有研究报道称,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比传统模式等具有优势,因为其可提供更好的氧合以及减少气压伤[5]。

本组的研究采用的是 SIMV+PSV+PEEP模式,以便提高肺间质水肿的吸收率提及肺的顺应性。结果显示肺保护性通气方式PaCO2以及Pa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改进组的 VAP 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基础组,使用肺保护通气下VAP发生率仅为12.5%,而病死率为4.2%,P<0.05;这说明了在机械通气的运用可以促进患者临床缺氧症状的改善。送上所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肺保护性通气的效果更加确切,不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使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降低,减少其致死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肺保護性的机械通气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夏利敏.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40+44.

魏威,周华,李文鹏,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侧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医药,2017,59(01):28-30.

张鹏.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6,19(18):81-82.

徐芮,钟丽晖,顾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02):37-40.

宋静,王征,邓琳瑕.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5,18(05):8-9+11.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