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2-11-05 15: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等职业学院的程序设计课程应采用生物学模型进行教学,即围绕应用需要,不断扩充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为例,探讨了适应高职教育的项目式教学体系,实施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坚持相关领域的科研,不断丰富教学案例;编写以应用为目标、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符合高职特色的教材。

关键词:高职;程序设计;项目式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千百万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不断清晰,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是方法的改革,而且是理念、内容、实施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就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获得“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的经验。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使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在“做”中“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高职教学认知规律的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教育应当为不同类型的人群创造成长的条件,并提供成才的机会,决不能用单一模式去对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过程不同,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不同,社会需要不同,不可能按照统一的模式去培养。有些学生对学习理论课不感兴趣,成绩也不一定好,但是对实践却很有兴趣,不但动手能力强,而且善于动脑筋,有创造性。如果以理论型人才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不是好学生,而从应用型人才的标准来看,他们却可以成为好学生。多数高职学生就是此类人才,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抽象和理性知识有一些畏惧。学生的这一智能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实际操作的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必须树立新的现代人才观,按照不同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高等职业教育以形成能力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理论作为形成能力和技能的支撑,本质上是一种更直接面向市场、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如果把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仅看作是层次的区别,而不首先注意类型上的区别,就会在教学改革中陷入误区,以为降低教学要求就能适应需求,例如,减小难度、增加例子、多做实验等,但结果仍跳不出学科教育的框框,培养不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掌握其实质,找出其规律,才能做出实质性的教学改革。

能力是一个较技能更全面、更广泛、更深刻的概念。具体到计算机教学中,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是:(1)实践性强,对实际应用技能有较高的要求;(2)技术新,要求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毕业后能立即上岗工作;(3)与其他专业结合紧密;(4)学生基础略差,教学难度比较大。因此,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特征,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如果仅学习理论不进行实际操作会觉得很难,而一旦经过实际操作就能够找到感觉,对理论的理解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所以,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在“做”中“学”尤为重要,动手是化难为易的金钥匙。同时,开展计算机应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一个计算机应用项目往往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是得靠一个团队分工合作来完成。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强调对学生合作学习、协同工作、团队精神的训练。这不仅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一个环节,而且是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的必备素质。不论从事开发、测试、营销,还是技术支持、系统运行维护等岗位的工作,都要能够与团队很好的合作,并协同工作。

项目式教学体系的整体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特征决定了高职计算机教学不应采取建筑学模型,而应采用生物学模型,围绕应用需要,不断扩充有关知识。立足应用,逐步扩展,落实能力。不能先打基础以后再谈应用,而是以应用为方向,从应用入手进行教学。要减少理论课程,加强实践课程,使学生尽早地了解应用、接触应用、走向应用。应当牢固树立人才职业化的思想,培养的人才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职业的要求。为此,我们采取了以过程化知识为主、构建知识与能力体系结构的方式,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为例进行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体系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设计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一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应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和创新能力。同时程序设计语言及开发工具更新换代很快,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和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和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体系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我们采用的教学体系思路是:(1)教学全过程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各项教学目标有相应的教学模块。(2)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教学体系又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教育目标框架。(3)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为主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为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项目式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1)认真进行教学设计。首先,针对学习目标为每一部分知识设计适宜的教学案例,案

例要覆盖所要学习的概念、技能,要综合已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既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又要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同时应该注重编程思想的培养,体现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其次,要设计案例详细的过程,包括案例引出、展开、深入,直至完成。全部解决案例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应该以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为出发点,同时注意及时总结归纳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与规律;第三,为学生准备一些具备实际应用意义的案例用于上机实践,使学生尽早地了解应用、接触应用。这些案例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有助于学生树立面向对象、面向工程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将启发与引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课伊始,就对学生提出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针对学生的特点,以用程序实现小游戏的例子来描述程序设计课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教师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台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案例之中。分析每个案例之前,不是教师先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提出完成案例需要做哪些事情,以前学过的那些知识可以应用,还有那些问题是没有学习到的,这一阶段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例如,在“常用控件”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计算奖学金的案例。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通过判断语句来计算奖学金等级,但还没有学习如何将各门课程的成绩输入到计算机中并命令计算机启动计算奖学金等人机交互技术,由此提出了需要学习控件知识的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和教师的分析、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每完成一个问题的教学任务,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3)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程序设计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有效得多。因此,除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思维外,上机实践时为学生准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案例,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实践;课堂之余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软件开发、科研项目的机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从项目需求分析到项目开发、测试、维护,让学生融入一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同时掌握有关规程、规范的应用,提高直接顶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坚持相关领域的科研,不断丰富教学案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科研、教学两手齐抓的原则,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新思路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应用系统开发课题。不仅使教师本身产生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和动力,不断积累和提高教师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创新能力;同时为教学实践带来了丰富具体的案例,将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和经验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增强了教学的实际应用意义,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研究的机会,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到实际应用,锻炼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编写以应用为目标、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符合高职特色的教材目前,国内外有关程序设计的同类教材数量是比较多的,绝大多数是延续本科知识本位的思路,注重的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讲究的是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基本原理和概念,没有跳出学科教育的框框,不适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特别是对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不利。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对高等职业教材进行大的改革,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从实践入手,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方法,形成有技术应用特点、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结构。在教材展开教学内容、步步深入介绍新知识、新概念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尽早地了解应用、接触应用,并且随着应用的深入不断拓展基础知识,具备从应用角度的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的学习在应用中不断深入和提高。

经过多年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实际应用经验的积累,我们先后出版了高职高专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试题汇编》。教材发挥了编著人员丰富的企业计算机应用实践经验和软件开发的科研工作经验,从应用入手,充分引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直接或间接引用到实际应用中去,具有理论适度,适应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按职业分类的,不是按理论学科分类的,因此衡量高职毕业生的质量标准,不是理论知识的多少,而是能否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教会学生工作过程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应用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所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对高职教学认知规律的认识,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从理念、内容、实施方法等多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郝桂英.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7).

[2]李畅,王学卿,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王学卿,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试题汇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学卿(1961—),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信息化、MIS、项目管理。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