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发布时间: 2022-11-05 15: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为提高VB程序设计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教学内容组织、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法、学习能力评价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案例-项目驱动;学习能力评价;教师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C)-0000-00

Abstract: For raising the teaching result of VB program design course, this paper probe into some problems on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case-project driving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ability evaluation and teacher’s positive role.

Key words: VB program design;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case-project driving teaching method; learning ability evaluation;teacher’s positive role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简称VB)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逻辑分析和实践操作都很强的基础课程。非计算机专业的VB教学应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 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培养模式”[1],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VB成为学生熟练使用的编程工具, 能写出实现自己目的的中小型程序,为学生进行软件开发打好基础。

目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会遇到许多困难,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不少学生看不懂教材,不做预习、复习,课堂上听懂了, 但自己做习题, 却常常无从入手,遇到难点、难题, 就打退堂鼓,不能主动向教师询问、和同学交流, 问题越聚越多,容易产生厌学、弃学心理。

实验时,许多学生往往是把书上的例题照原样输入, 运行出结果就算大功告成,不去思考,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研究所学知识, 实现从模仿到最终自己创新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为此本文做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教学内容组织

VB程序设计教材,一般是先介绍开发环境、简单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对象及其属性、方法和事件、数据类型等一系列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接下来介绍程序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数组与函数、常用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高级控件和界面设计、文件系统、数据库控件、数据库项目开发、应用程序的打包与发布。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来看,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认知规律角度考虑,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背景,一开始就学习这些难懂、抽象的概念,不仅会增加他们理解这些概念的难度,更会挫伤他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更糟糕的是这种瀑布式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只是跟着跑,没有时间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如果学生学习中途接受不理想,影响了教学进度,最后只能匆忙结束课程,没有课时讲数据库管理等综合开发项目,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要改善教学效果,突出教、学、做一体化,不必严格按照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的顺序组织课堂教学,在课程前期,先不讲抽象难懂的基本概念,而是引入贴近生活的案例,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具体案例中讲解,让学生观看、模仿, 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可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在中后期备课时,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项目为载体,将不同知识点、技能点分布在精心选择的学生容易理解又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上,通过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2]。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并要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反复实践掌握编程知识和技能。

设计好每一节课,每次课每个知识点都要有它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任务目标。目标的设置意在让学生带者问题上课,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同时目标的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增加学习该门课程的成就感。

2 在案例、项目的实际操作中学习

“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多开端性,可以从生动的直观开始,也可以从抽象的理性开始,有时也需要从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开始”[3]。采用案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掌握其中所蕴涵的知识点,得到编程实践的训练,习得VB程序设计方法。

2.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启发教学方法,把知识巧妙隐含在案例中,认知由实践到理论逐渐深化。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在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等活动,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他们对VB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为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设计、选择一个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参与性的案例;同时还要准备好大量的与知识点相关、生动、有趣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启发学生思考、学习,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理解编程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初步了解了运算符、基本控件后,可选择简易计算器作为教学案例,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在文本框中输入两个操作数,单击运算符,计算结果显示在文本框中;加、减、乘、除用一组选项按钮表示,放在框架中,整齐美观。此案例隐含的知识点包括:选项按钮设置、控件数组的建立、多分支结构select case语句用法,框架控件设置等,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简易计算器的制作,实现其运算功能,学生饶有兴趣地模仿、制作,从中学习了相关知识,并富有成就感。教师要及时总结案例所含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和应用特点,结合本案例中控件数组的讲解,可引出数组的概念,顺势举一些数组元素排序、输出的编程实例,使学生加深对数组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2.2 项目驱动教学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为主线来展开教学,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的扩充,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4]。

VB程序设计所包含的知识点多,概念复杂,在教学中后期,精心选择、设计、实施一个规模适中、结构较复杂的数据库管理开发项目,有利于学生对VB整体框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综合运用VB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得到软件开发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

例如,选择一个简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从项目的分析、设计入手,将系统划分成几个模块,如图2所示。由学生按小组完成,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水平、特长相互搭配,小组中的人数以2-4人为宜。每个小组由一名协调能力相对较强、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分工合作、任务安排。

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模块所含知识点不同,对具有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对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个别指导,而特别复杂,具有代表性的模块功能,要采用图形工具(流程图、N-S图、PAD图、伪码)描述算法,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各个模块完成之后,采用渐增式集成方案组装、测试系统,降低程序调试难度。经过项目驱动教学的训练,向学生灌输了软件工程思想,使其在软件工程基本原理指导下,初步掌握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项目驱动教学可概括为提出项目,决定做什么;设计实现过程,确定怎么做;明确学习任务,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项目实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运行评估,考核是否达到要求;总结评价,找出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成败与得失六个步骤,它是一个反复呈现,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突出教学重点,不追求知识点的“大而全”,而是注重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的提升。只要主框架结构在课程教学大纲中,不一定要追求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讲全。争取把重要的内容讲透,让学生反复动手练习,一些类似的知识点可以留给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上网查询自学。

经过实例-案例-项目的训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如此反复,使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不断加强,在实践中掌握程序设计技能。

3 学习能力评价

仅凭一次期末考试,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部分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通过复印笔记、突击复习等方式却能及格。

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督。课程的考核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学习能力包括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综合、创新的能力等等。平时的作业、实训、课程设计,特别是在开发项目中,可适当增加难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可将平时考核在期末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增大到50%。学习能力评价随课程学习同步进行, 根据教学进程和内容,安排好考核知识点,考核方式以上机编程操作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训、课程设计的完成来考核。用计分册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等级,平时上机完成实训、课程设计成绩的等级,作为构成学习能力评价的充分依据。期末考试仍采用机考,占总成绩的50%,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编程思路的掌握,及动手编程和程序调试的能力。

这种评价机制, 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创新潜能,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公平体现学生的能力。在检查过程中,对有特点的作业和实验设计及时点评和展示,既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又能增强学习信心。

4 教师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VB程序设计是他们不熟悉甚至可能是不感兴趣的一门系统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帮助学生解决难题,避免学生走弯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检查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单独指导,并适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希望实现的功能,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去解决,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教育思想认为, 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对学生的关注要从更多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即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5]。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才能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未来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像珍惜艺术品一样珍惜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5 结语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给他们以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为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一定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主导”逐渐向“学生自主”过渡,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VB程序设计技能,打好程序设计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 平. 高职VB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9(2):149-150.

[2] 蒲晓妮. 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案例[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4-35.

[3] 侯怀银. 高等教育学[M]. 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208.

[4] 叶健华,黎 峰.“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3):18-20.

[5] 武桂力. 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7):32-33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