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探索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差异教学

发布时间: 2022-11-07 18: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单片机应用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应用技术课程。文章根据高职电类专业学生个性存在差异的特点,结合企业岗位对单片机应用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的不同,探讨如何在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异教学,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关键词:单片机应用技术;差异教学;差异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68.1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8-0105-02

一、引言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松树和牡丹在培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如果拿松树的肥料来培育牡丹,牡丹会瘦死;如果拿牡丹的肥料来培育松树,松树会烧死。”同样,教师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因材施教,但又不同于以往的因材施教。以往的因材施教,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实施差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注重教师的教,又强调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尊重差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主地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差异不等于差距,只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采取的不一样的教学方式。

二、高职学生的差异情况

高职学生在学习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时的差异主要表现为:①学生的背景和兴趣不同,不能保证同一个内容符合所有学生的要求;②学生的学习、接受知识的速度有快有慢,动手能力有强有弱,对课程难易程度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对同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③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有人习惯独立学习,有人喜欢合作学习;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有人主动学习,有人被动学习。由于对课堂学习环境的喜好不同等因素,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知识接受情况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对这些学生采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很快就会导致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从而引发厌学;基础好的学生又觉得过于简单,在完成现有任务的基础上,没有目标,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差异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既考虑学生的共性,又考虑学生的个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避免个别教学的不足。

三、单片机应用技术实施差异教学的可能

首先,单片机应用技术是一门极具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灵活的电类专业必修课程,且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被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通信设备、智能仪表、医疗检测等领域。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涉及知识范围较广、知识运用较灵活等,总体来说学生学习起来是有难度的。基于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各电类企业岗位对单片机应用技术的不同要求,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针对高职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特点有效地开展有差异的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通过单片机实训装置以及精练的实践项目,划分出层次鲜明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其次,单片机实训室每台单片机实训装置都有配套的电脑,且已安装上需要用到的所有软件,根据实训设备的数量,我们大体可以三人分为一组。三个人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是合作关系,三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任务,可以负责编程,可以负责连接单片机外围线路,也可以记录、总结和交流。如果其中一些学生能力较强,也可以带领旁边的同学在完成前面任务的基础上去尝试下一个稍有难度的任务,以个别差异之长补个别差异之短,每个人在自己相应的基础上去得到充分的提高。实训任务与单片机实训室的实训设备紧密结合,教师可以根据现场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任务的进度安排和任务提升要求,将分层教学落实得更加细致、更有条理。

四、单片机应用技术差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尊重差异,激励为主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方法,积极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实训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尊重、关心、帮助来激励、唤醒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更为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能充分思考、动起手来,从而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收获,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去努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具有不同特点,如有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也有的学生这两方面都很差,这类都很差的学生我们称其为学困生。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激励他朝更高的一个小目标前进,学习得更加扎实深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要激励他努力完成当下的任务,再鼓励他尝试下一个任务,当他不能独立顺利完成时,可请基础好的同学带领他学习,帮助他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情境引入,设立差异目标

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等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例如在用单片机控制LED的差异教学安排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向学生设疑,让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手机上的LED的工作现象。这时学生会发现手机上的LED亮的时候是慢慢亮起的,灭的时候又是慢慢熄灭的,不断循环。那么这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实现这项功能的呢?我们向学生传达一个新颖的名字,即呼吸灯,因为它工作的时候就好比是人在呼吸一样。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这个疑问充分调动起来了。将这个情境所达到的效果作为本次单片机应用课堂教学的最后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可以设置第一目标为完成单片机控制一盏灯的点亮,第二目标为完成单片机控制一盏灯的闪烁,第三目标为完成单片机控制一盏灯闪烁的快慢,最后一个目标才是完成单片机控制手机呼吸灯的实现。

(三)前置學习,认知水平

前置性学习是指在讲授新知识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尝试性学习。在进行发光二极管电路的单片机应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题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并开展前置性学习,如发光二极管如何才能亮、单片机的引脚如何分布、采用实训设备上哪个相关模块、如何用单片机控制点亮一盏灯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挑选任务来实践。学生通过理解知识和查阅资料的方式,能准确地回答出前面几个问题,即使回答错误,也能根据引导得到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前置性学习,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实现单片机应用技术差异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差异资源,分层任务

学生差异也是教学资源,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差异资源的潜在性要求我们对差异资源进行开发,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坚持“扬优补差”,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符合自己知识水平的学习中来,并设计和组织安排学生的分层次任务。在单片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对单片机理论的学习必须充分结合单片机实训装置,通过单片机实验来巩固和深入理论知识学习。单片机实验是一个内容丰富、灵活机动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发光二极管、蜂鸣器、数码管、液晶等这类有声光的器件进行单片机应用练习,根据难易程度设定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递进式的实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情况,分层布置任务,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提供稍具挑战性的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首先,将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作为课程的起始任务,从外围电路设计到程序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实验、去观察,通过总结得到一定的规律。然后,教师将教学内容稍向前跨一小步,要求学生完成这盏灯的闪烁功能,让学生尝试改动外围接线和修改程序设计。最后,实践观察并总结规律。如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从任务一持续到任务三,进行闪烁时间的修改。经过三组任务的推磨,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一向任务二的进阶,小部分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一至任务三的进阶。考虑到存在个别专业领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较强的学生,就可以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较有吸引力的拓展任务,如呼吸灯的制作。

(五)差异作业、差异评价

差异化作业就是在单片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设计有难度差异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根据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特点,作业主要是围绕实验任务设计与实施。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少量的综合性较强的作业,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多个单一的递进式的任务让学生尝试去做,注意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差异的原则。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课前评价,根据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设定差异的等级。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意见,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程度。课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考查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要针对每个人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评价要更加严格,使他们学习得更好、更快,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在他们完成现有任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激励性的客观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组织设立分层目标考查学生学习基础,合理设计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并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等,实践证明,能加强合作学习,以个别差异之长补个别差异之短,用优秀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能够克服学生个体差异,基本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美)汤姆林森.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刘 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張迎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肖伸平,凌 云,何小宁,等.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2):104-106,134.

[5]欧阳慧平,王 茜,朱江峰.系统化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2):146-147.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