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工作要点 > 正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 2022-11-10 11: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学生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还不能同步,主要表现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及职业岗位相脱离,不能满足职业需求。因此,如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现状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始打破本科“压缩型”的学科体系和“三段式”(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1)缺少专业标准。国家层面的专业划分过细、相似且没有统一标准,导致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趋向一致;一个专业名称对应多个培养目标与完全不同的岗位;学校层面缺乏与企业实际配套的专业标准,专业教师对企业部门及岗位情况不了解,不能指导学生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2)能力定位不准确。学校对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不了解,制定教学计划时针对性不强,学生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不能迅速顶岗;对所培养学生的能力定位不准,分不清中职与高职学生能力的界限。(3)知识定位混乱,有明显的学科体系痕迹。教师对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不了解,不知何谓“适度、够用”;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课程知识点重复,缺少优化配置,导致学时过多;知识衔接性不好,前后课程缺乏延续性,缺少贯穿基本职业技能的主线。(4)教学标准混乱,有明显的学科体系痕迹。只有教学大纲,没有单元课程的细化标准。授课内容与深度随教师水平变动,缺乏统一标准;教学大纲、教案由教师个人编写,没有经过论证,没有体现教师团队智慧;高职课程体系受传统学科体系影响严重,留有旧的痕迹;教师难以转变观念,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职业需求。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职业教育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譬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成为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课教学实在、学以致用,专业必修课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和技能,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这种设计以职业活动的行动过程为导向,有利于培养“宽基础、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美国与加拿大的职业教育采取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CBE),其步骤是:聘请各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确定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然后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将相近的各项能力归纳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并据此施教,这种设计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避免培养目标与实际相脱节。英国与澳大利亚实行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模式(CBET),通过分析职业能力,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再以此确定学员的等级水平,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能使每个公民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能否满足社会需求,主要应以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为评价标准,因为就业是通过劳动力市场中的供求双向选择实现的。那么如何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呢?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专业培养目标应与相关职业在职业功能与职业资格方面相一致,专业教学过程应与相关的职业劳动过程相一致,因此,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应贴近社会需求。下面以数控专业为例,阐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谓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就是指以数控专业的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以其职业任务设置与职业行动过程为取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构建的数控专业系统化课程(学习领域)。通过分析与数控专业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及职业任务构建数控专业学习内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教育的独特理念,也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一)企业调研与数控技术工作任务分析

在确定数控专业培养目标时,要考虑到数控技术领域中就业的需要,要了解该专业的工作任务,因此,企业调研是首要问题。要设计“制造业企业需求调查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调研,主要了解企业性质、生产类型、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满意度情况及近两年企业各类岗位现有人员数及近两年将招聘人数,了解高职生适合的工作岗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机、企业与学校难以达成合作的可能原因及企业最倾向于在哪些方面与学校合作等。要详细调查企业需求的数控专业职业能力、数控技术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在学生就业主要覆盖的区域内展开调查,分析研究调查资料,归纳总结,作出企业中数控技术工作任务框架(图1):

图1表明了数控技术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横轴方向是数控技术领域工作过程的主要阶段,纵轴方向是各阶段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步骤和具体任务。该图是设定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产品结构分析与测绘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编程与加工技术,能合理设计加工工艺并掌握一定的数控设备维修维护技能的专门人才。

数控专业覆盖了多个职业岗位,高职生可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有: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员、数控设备维修调试及维护员、计算机辅助编程员和产品测绘员。

(二)能力与职业岗位分析

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实现的,专业内涵的主要部分就是一组相关课程。通过对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可得出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点,列出数控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课程及专业在本行业领域中的通用能力、主要职业能力和辅助能力,如图2所示。

图2呈现了专业能力与职业岗位、专业能力与主要课程之间的关系。

数控专业重点培养四个核心能力、两个辅助能力和一个通用能力。每个“核心能力”均有核心课程(见图2左边)支撑,例如,核心课程“CAD/CAM”和“数控加工与编程及综合实训”支撑专业核心能力——数控机床操作。核心课程“数控加工与编程及综合实训”和“数控加工工艺”支撑专业核心能力——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对于“辅助能力”则需再选修相关课程,例如,在学习必修课的基础上再选修“机电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则学生便可具备从事机电产品造型设计岗位工作的基本条件。

各种能力对应不同的职业岗位,例如,“数控机床操作”核心能力对应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核心能力对应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员,“计算机辅助编程”核心能力对应计算机辅助编程员,“数控设备调试、维护和保养”核心能力对应数控设备维修调试及维护员等。

由于实行课程改革,上述有些课程是由传统的多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例如,图2中的“机械设计基础”包括了“力学”、“金属材料与加工工艺”及“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等内容;“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包括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内容;“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课程包括了“机械制造工艺”等内容。

框图中的专业课程模式是动态变化的,将受到社会变化对人才结构、经济、科技等要求的影响,这些影响迫使教育者在教育观念、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作出相应的更新,从而开发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课程。实践证明,根据图2的思路构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中的专业建设至关重要,专业建设满足社会需求主要应以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为评价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其构建思路来源于企业,所以适合职业要求,学生受到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也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延霞.“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潘东标,张宁新.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作者简介:

许冬梅,女,福建上杭人,副教授,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数控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