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基于英文歌曲的英语课堂教学任务设计

发布时间: 2022-11-10 15: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围绕英文歌曲进行教学任务设计,将英文歌曲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展。

【关键词】英文歌曲 英语课堂教学 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82-03

一、引言

《英語课程标准》倡导英文歌曲作为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语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是古典歌曲、民谣还是流行歌曲,从某种角度是来讲都见证着英语语言的变化发展,都从某个方面反映着英美文化演变的历程,而对英文歌曲及其歌词的学习既能使人了解英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从歌词中学到运用英语的技巧,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英文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了各个年龄层次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当今学生是时尚的不懈追随者,而学唱英文歌也成为了一种在各个学校园里流行着的时尚,从美国乡村歌曲到如今的“西城男孩”,这些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歌曲都是很好的英语学习材料。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一切科目的先决条件,是进步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将英文歌曲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二、英语教学应用英文歌曲的理论依据

1.第二语言习得的特征

根据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中关于“习得——学得差异假说”,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地学习语言。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语言,而是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二语言。人类的语言习得必须通过理解信息(understanding message)或接受可理解的输入(receiving comprehensible message)。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在汉语环境中成长的学习者来说,创设英语的环境和氛围非常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进行有趣的可理解的输入。

2.学生的听力心理特点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夸美纽斯也谆谆教诲:“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求知与求学的愿望”。对于在汉语背景下成长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对西方文明理解的过程,但他们对以英语话语方式展示的内容往往兴趣不大;学生对于内容枯燥的英语听力内容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从而影响了听力的效果。此时急需一种有效的方法改变这些现象,缓解同学们的听力心理压力。

3.多元智能理论的有益启示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至少具备逻辑数学智能、言语—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自然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等八种智能。每一种智能都有其核心能力。每个人或多或少具有这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都发挥到更高水平。将多元智能引进课堂教学,要求应当树立“为多元智能而教”的教学目的观和“利用多元智能来教”的教学手段观。前者强调在教学中应全面开发八种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水平,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而后者强调的是教学方式上的新探索,强调不同的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各自作用,主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英文歌曲,利用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有效激活英语课堂,这正是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有益启示。

4.英文歌曲的主要构成元素

一首歌曲往往由其乐曲的旋律、音调、节奏、以及歌词等重要元素组成,优美动听的旋律,高低变化宜人的音调,快慢恰当的节奏,富有内涵的歌词,这些总能引来众多的追捧者,总能引起许多的共鸣。

许多英文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舒展有度、结构分明的乐章,给予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语言的熏陶,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乐声中逐渐舒缓英语听力的心理压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并进而“感悟”英语语言规律,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难度适中的英文歌曲其歌词本身常常就是一篇很好的听力材料,歌曲反映出的内容又可以作为话题来训练口语。对于那些歌词较长、内容较丰富的歌曲, 可以规定时间让学生做限时阅读, 配以相应的题目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由于歌词的题材丰富, 单纯从描写来看就有对人、物、地点甚至心情的刻画, 因此在写作训练中, 鼓励学生找出喜爱的单词或句子,学习其中的描写手法,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都是有效的训练手段。

此外, 课前播放歌曲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迅速带领学生进入英语的课堂学习并由此求得更深层次的发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文歌曲是反映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已经能够挖掘歌曲的文化内涵, 而这无疑对他们的深层次提高大有裨益,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三、基于英文歌曲的任务设计

1.借助优美旋律设计教学任务,轻松训练听力

听力的心理机制表明,听者在感知、判断、分析和理解所接收的声音符号中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涉及认知与情感因素。影响听力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听者、说话者、听力材料以及听力环境,其中,听者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听力效果的优劣成正比。如果听时缺乏信心或过度紧张,听力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传统的听力课堂中,教师主宰课堂,按照既定的教材内容一遍遍地放录音,学生只是忙于匆匆做练习,然后师生对答案。加上教师还提出了时间、速度和正确性等要求,课堂气氛压抑紧张,一节课下来,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是很好,对听力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教师可尝试在学生听力练习之前或之后,插入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英文歌曲,或作为背景音乐,或作为听力材料,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调整一下情绪,缓解一下压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听力。在初期,教师可将电影《音乐之声》中的著名插曲“Do-re-me”作为学生接触英文歌曲的开端,播放歌曲,让学生学唱,因为学生都很熟悉这部电影,对剧情十分了解,加之这首歌节奏明快,歌词简单,朗朗上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消除其对听力的焦虑心理,为后期的听力训练创造良好的氛围。随着学生的逐步适应,教师可选择难度稍大一些的歌曲,如Madonna演唱的电影《贝隆夫人》的主题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等歌曲。但针对歌曲难易的不同程度,做法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如在听“Yesterday”这样简单的歌曲时,教师可设计教学任务为全文听写,要求学生在欣赏优美旋律时将歌词听写下来,一般听三遍,任务基本可以完成,教师请学生汇报所听内容。但在听稍难的歌曲,如“Another Day in Paradise”时,教师可设计Gap-filling 的任务来帮助学生训练听力,教师先发给学生歌词,但是把歌词中的关键词去掉,让学生边听边完成填空,然后再播放录音校对答案,最后学生全体学唱歌曲。内容如下: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She calls out to the ____(man) on the street

“Sir, can you ____(help) me?

It’s cold and I’ve nowhere to ____(sleep).

Is there somewhere you can ____(tell) me?”

He ____(walks) on doesn’t look ____(back)

He pretends he can’t ____(hear) her

Starts to whistle as he crosses the ____(street)

Seems embarrassed to be there

Oh think ____(twice) ‘cause another day for

You and me in paradise

Oh think ____(twice) ‘cause another day for

You and me in paradise

2.紧扣歌曲主题设计任务教学,有效训练口语

口语指的是“说”,是言语的输出或释放过程。长期以来,说的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也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養。但由于种种原因,口语课堂上说的空间和时间明显不足,活动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缺少真实性,课堂气氛压抑,以致有的学生缺乏说的勇气和信心,有的学生由于在活动中缺乏自我表达的动机,觉得有些话题乏味,无话可说。英文歌曲除了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外,歌词韵律也十分优美,故事性强,主题鲜明,为学生口语练习提供了较好的素材,而且英文歌曲的歌词在优美的旋律的衬托下更便于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同时,青年学生对歌手的崇拜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想说的欲望,教师可利用这种机会设计一个小组活动——Discussion,安排学生展开讨论练习英语口语。如在学生听完歌曲 “Another Day in Paradise”后,教师可设计几个涉及歌曲主题、现实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如:

What is the mood of the song?

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song?

What will the life in Paradise be?

What does the paradise in the song refer to?

What is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song?等,让学生思考并展开小组讨论。练习口语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说的欲望,围绕歌曲涉及的许多内容所设计的,当代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有效克服了英语口语课堂讨论空泛的形式主义,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们发言都很踊跃。然后教师再设计一个Group Work,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歌曲中提及的那个人,自己在遇到那个可怜的女人后会怎么做。学生又获得了一个充分发挥自身水平,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境编剧来表演,让口语训练进一步升华。

3.利用歌曲背景资料设计教学任务,巧妙引导阅读训练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智力活动,是不断假设、证实、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历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真正用在阅读训练上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大部分时间被语言知识的讲解占用,课堂阅读训练大多成为空谈,即便有,也只能局限于在课文讲解前象征性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了事,课堂教学中对阅读技能的训练显然是不充分的。学生主要的阅读训练就是课后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而老师处理的方式也大多是与学生对对答案,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对文章进行解剖分析,加之形式单一,不少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经常有意识地选些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的背景资料、歌手资料甚至歌词来作为阅读材料,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供学生练习、讨论,这些阅读材料涉及面广,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阅读训练的有效性显著提高。如在学生学习Madonna演唱的电影《贝隆夫人》的主题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之前,教师可利用学生追星的心理,让学生阅读有关Madonna生平的文章并完成以下表格:

这种练习打破了传统的阅读理解单项选择的形式,学生更易接受,阅读理解效果会更好。

4.抓住歌曲欣赏的好时机设计教学任务,合理训练写作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写作水平的高低能充分体现英语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作教学历来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按传统的教学观念,写作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出题——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批改”。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什么师生合作,学生对作文课不感兴趣,远没有达到英语写作训练的作用,完全违背了英语写作应有个性化、交际化、表达方式多样化、注重内容和强调学生自身责任等特点。因此英语作文写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性,而提高参与性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用英文歌曲来设计写作任务不失为一有效方法。现仍以歌曲“Another Day in Paradise”为例,教师在学生学习欣赏这首歌后,以这首歌为中心,设计一个写作任务:Imagine a story before the woman met the man on the street or a story after she was refused.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分别描述那个可怜的女人在遇到那位男士前和相遇后的故事。如此安排使学生产生了很高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自主完成作文的写作。同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设计另一个写作任务:让学生将歌曲改编成短剧并表演出来或让学生学习写自己的歌曲,将写作练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根据歌词内容设计教学任务,适时扩大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建筑模块,没有足够的词汇积累英语学习就是一纸空谈。多年来,英语教育工作者们在词汇教学方面已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习英文歌曲对扩大学生词汇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歌词的语言环境下,学生更容易记住词汇的用法。教师可在词汇教学中恰当引进英文歌曲,创设良好的词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记忆词汇的热情,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克服词汇学习的障碍,扩大词汇量。“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是电影《贝隆夫人》( Evita)的主题歌,歌中描写了女主角对祖国阿根廷的一往情深和她个人渴望改革的坚强意志,在西方的流行歌曲中是一首掷地有声之作。歌中有这样一句话“Although she’s dressed up to the nines /At sixes and sevens with you”,句中有两个成语都和数字有关,但是其意义又和数字毫无关系。刚开始听时,教师可让学生试着翻译成中文,学生可能会望文生义,但经教师解释后他们发现这两句中数字成语的含义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因此,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课后去查出英语中由数字组成的成语。到第二次上课时学生带来了好多与数字相关的成语,有的学生还把英语数字成语与其汉语意思做了比较,如:“at sixes and sevens”的汉语对应成语竟是“乱七八糟”,“ten to one”对应成语是“十之八九”。这些发现让学生很兴奋,在一段时间里学生们都在热衷于研究英语数字成语的奥妙。

6.融入歌曲文化设计教学任务,提高文化修养

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融入文化学习。每一首优秀的英文歌曲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歌曲,可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了解,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英文歌曲中有不少反映英语国家的节日特色及节日来源的曲子,收集这些歌曲有助于学生了解像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母亲节等重要的西方节日。如在介绍西方圣诞节这一重大节日时,如果单纯地讲解会稍显枯燥,但在讲解前教师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有关圣诞节的相关背景资料如起源、标志、庆祝方式等,并下载“Jingle Bells”、“Silent Night”等圣诞歌曲,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增进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有效地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教师播放“Jingle Bells”、“Silent Night”等圣诞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可以立刻烘托出圣诞的气氛,激发学生对圣诞的渴望,再把歌词发给学生,会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欢乐的圣诞气氛,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讲解文化背景知识。如Hilary Duff 演唱的“Same Old Christmas”(还是那个古老的圣诞节)

Rows of angels in the snow,

Hug and kisses by the mistletoe.

Sugarplum fairies everywhere,

Stars that shine on Christmas trees,

Smoke that curls from chimneys,

Red nose reindeer taking flight and choir singing,

O Holy Night.

教師对歌曲中的“angels”(天使)、“chimneys”(烟囱)和“red nose reindeer”(红鼻子驯鹿)的讲解能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的欢乐、轻松;对“choir”(唱诗班)“Holy Night”(平安夜)的解读又能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浓郁的宗教氛围;对“mistletoe”等常用圣诞节悬挂装饰物的演绎又表达了节日的祝福。复活节也是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中国学生并不像了解圣诞节一样了解这个节日。教师可借助歌曲“Easter Egg Morning”(《复活蛋早晨》)、“Easter Bunny Is Coming to Town”(〈复活节兔子进城来〉)等歌曲,让学生了解人们庆祝这个节日的方式——吃复活蛋、扮演兔子、游行等等。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复活节的真正含义是庆祝耶稣复活,从而进一步扩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结束语

英文歌曲应用于英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的正确使用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是,对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得当,不能忽视,也不可比重过大。教师在歌曲的选材上应注意,保证歌曲内容是健康向上的,应是能对学生思想起正确引导作用的,西方的流行歌曲中也不乏靡靡之音,对此应予以避免,而且在做准备材料时,教师还应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英文歌曲与其他英语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真正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教师的角色从课堂的控制者转换成设计者、示范者、指导者,甚至学生的一员,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较大的思考与实践的空间,有利于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增俊.当代中小学外语课程发展[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蒋景阳.外语课堂交际活动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武晓燕.外语教学方法论新探[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