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思想汇报 > 正文

新时代法治思想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 2022-08-20 14:30:07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法治思想心得体会3篇新时代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政法委书记学习法治思想心得体会两篇 篇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明确了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法治思想从历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法治思想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法治思想心得体会3篇

篇一:新时代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委书记学习法治思想心得体会两篇

 篇一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明确了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政法系统将重点抓好三方面:

 一是全面部署开展法治思想学习贯彻活动。

 把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两高两化”要求结合起来,转化成法治**建设的规划图和实景图,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典范城市建设,让法治思想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认真做好全面依法治市各项重点工作。

 编制法治**建设规划和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对一体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和高位谋划。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增强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等领域的立法支撑。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三是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推动出台加强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畅通法治人才交流渠道,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新境界,擘画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蓝图,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实验区政法系统要把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以走在前、作表率的觉悟和担当,迅速掀起学思践悟法治思想热潮,努力开创实验区政法工作新局面。一是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系统解决执法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需求;二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两条底线,打造“法治**、智慧**、文明**”三个平台,抓好“疫情防控、扫黑除恶、治理热点难点、平安品牌建设”等四项常态化工作,努力建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法治**、平安**;三是要立足**政策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区、两岸交流融合先行区,全力为“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四是要集成政法系统信息化

 改革,推动“智慧政法”建设,进一步提升政法机关的服务效能,为深入推进“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提供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五是要持续深化政法机构改革,着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法铁军。

 篇二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

 人们注意到,“法治”,是这份未来中国行动指南的一个关键词。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新时代的中国,跃上新的起点,也面对新的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待和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如何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历史之问、时代之问,考验着新时代中国的领航者。

 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2 年 12 月 4 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庄严宣告。

 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数千年中华文明赓续演进,近代以来中国对法治艰辛求索,治乱兴衰,历尽沧桑,一再证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深刻道理。

 天下大治,是古往今来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寻。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精髓要义,充分汲取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治理智慧,广泛吸纳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既要兼收并蓄又要融会贯通。

 肩负历史重任,扎根中国大地,立于时代潮头,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理政之道进行着深邃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首次深刻回答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法治与德治、改革与法治、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学习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旗帜鲜明,正本清源,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指引——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我们要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公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从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强调“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点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也明确向社会公平正义奋进的路径。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长远指针,也是公安工作的职责所在,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在实践检验中全面发展,在时代进程中成熟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的内涵,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得到集中凝练的概括 思想的灯塔,照亮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航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总结了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光辉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历史性飞跃。这是中国法学界的共识。

 “中国之治”的圭臬——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在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的时代进程中彰显实践品格、展现实践伟力。既是顶层设计者,也是躬身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定方向、定规划、定举措、抓落实,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全面系统研究解决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实践的指南,也是破解问题的良方。公安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为引领,指引我们走好今后的路。

篇二:新时代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法治思想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紧紧围绕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等重大问题,从法治理论上做出科学回答,从顶层设计上做出战略部署,从法治实践上着力全面推进,开启了党领导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作为一名公安交警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彰显政法干警忠诚本色。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政法工作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提高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错误思想观念影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底线思维,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和捍卫党的领导。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相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彰显法治价值追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秉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捍卫公平正义和法律权威,让法治切实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大力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使法治成为群众的共识。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制度安排,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打击力度。从实体、程序和时

 效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努力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都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

  坚持从严治警,彰显政法队伍过硬素质。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政治轮训制度,加强法治思维和执法能力培训,推动由知识型培养向能力型培养转变,提高干警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找准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警示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现象。坚决反对“四风”,切实扭转特权思想、衙门作风,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人民群众期待的地方做起,保持政法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以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依据、本质特征、指导思想、价值功能、内在要求、中国特色、基本原则、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系统阐述了什么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中国,如何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于推进全面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篇三:新时代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贯彻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思想重要意义及对策建议心得体会

 2020 年 11 月 16 日至 17 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着坚定理想信念、鲜明人民立场、敏锐战略眼光和宏大全球视野,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

 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时代课题,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活生生的法治实践,根据客观形势发展,不断创造新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和观点,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原创性贡献,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深刻阐明全面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被提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跃上新的历史高度,为创造“两大奇迹”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保证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

 有利于凝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有利于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我们要始终沿着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的方向,增强坚守法治、厉行法治的政治定力,坚持不懈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深入回答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从法治领域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新境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理论上作出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我们要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旗帜,准确把握科学理论体系,自觉运用

 好蕴含其中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

 (三)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根植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产生的思想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公开、维护司法公正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倾注了大量心血,推动做成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为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事实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要运用好这一伟大思想理论成果,把握实践要求,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四)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强调法治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运用法治和制度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坚定维护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立足国情与放眼世界相统一的鲜明特色,饱含对世界法治文明发展时代课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用科学理论逻辑和雄辩有力事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优越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适合自己国情的法治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的系列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上下求索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一些必须正确把握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重要基础,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系列重大问题,指引前进航向,廓清思想困惑,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关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要求人民法院牢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关于政治和 法治的关 系。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

 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党和法关系的要害所在。这就要求人民法院深刻理解三个“本质上”的重要论述,坚持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正确的司法理念和司法政策,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司法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关于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要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对宪法法律和党规党纪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纪法红线不能触碰、纪法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四)关于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关系 。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是我们党的明确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不是包办具体事务,不要越俎代庖,领导干部更不能借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之名对司法机关工作进行不当干预。人民法院要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

 工作条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发挥好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同时,要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主动作为,担当尽责,切实履行人民法院的职责任务。

 (五)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与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都是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法与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相互作用,强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出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这就要求人民法院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兼顾国法天理人情,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司法审判惩恶扬善的功能。要通过贯彻实施民法典、解决执行难等,加强对失德失信行为的惩戒,促进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六)关于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的关系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原理。人民法院要准确把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布局,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要维护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严惩侵犯产权犯罪,坚决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七)关于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同时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任务为牵引,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法治保障。

 (八)关于疫情防控和法治的关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各级政法机关闻令而动,积极履职,依法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也凸显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法院要学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九)关于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力,靠的是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人民法院要积极传承中华法系优秀思想和理念,善于将明德慎罚、以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智慧融入新时代审判工作,与时俱进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等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以历史和现实为镜,既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又决不照搬别国的模式和做法,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十)关于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强化涉外审判工作,充分发挥国际商事法庭作用,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为推动全球治理和国际法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方案。

 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