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杂交水稻Y两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0-31 14: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早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一直是热门探索和研究的重点,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年,昭平县木格乡富约村湴头组罗沛宗责任田采用高产测土配方施肥及培技术,经贺州市测产组现场测产,每667 m2产量为786.7 kg。基于此,通过总结和介绍杂交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及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高产攻关田概况、测产情况以及主要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早稻产量,同时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早稻;创高产;测土配方;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04

粮食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提高粮食产量对于推动新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既要注重粮食产量,还要注重粮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否则将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及社会安定[1]。木格乡近年来由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人们对水稻种植技术的关注逐渐减少,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缩小,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为此木格乡大面积推广超级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高产栽培等技术,其中2011年推广超级稻333.2 hm2,早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 267.3 hm2,为促进木格乡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宜木格乡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2011年木格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水稻高产栽培创建活动,并在木格乡富约村湴头组罗沛宗户的稻田设立水稻高产攻关田,经市、县农业局测产组实地测产验收,每667 m2产量为786.7 kg。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产量超过了贺州市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一等奖的产量标准(每667 m2产量为700 kg),创下了昭平县水稻單产的最高纪录。笔者总结了该高产攻关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高产攻关田基本情况

1.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Y两优6号,属迟熟籼型两系杂交稻。在木格乡种植全生育期为140 d左右,品种的株高选择要注意不宜过高也不宜过矮,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农户通常选择135 cm左右的株高,除了对高度的要求,品种的外形也很重要,要舍弃叶色发黄、剑叶过宽、不挺直、不整齐以及不茂盛等幼株,以免影响生长及产量[2]。随着农业领域专家的不断研究和探索,超级稻作为最新品种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其中Y两优系列品种占到80%以上,通过农业种植验证产量确实优于其他品种,尤其是Y两优系列中的精品品种Y两优6号,因此建议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可以将Y两优6号作为首选[3]。

1.2 高产攻关田概况

面积798.7 m2;机耕路建设完善,排灌方便;经昭平县土肥站对土抽样测定,pH值5.0,酸性;有机质33.09 g·kg-1,肥力评价,高;全氮1.591 g·kg-1,肥力评价,高;速效磷41.9 g·kg-1,肥力评价,高;速效钾196 g·kg-1,肥力评价,高。前作为西瓜。

1.3 测产情况

2011年8月9日,由贺州市农业局、昭平县农业局有关专家组成高产攻关验收组对水稻的产出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所有范围内水稻收割总产量与总的水稻种植面积,计算单产量。结果:面积,798.7 m2;获生谷总产1 264.5 kg,晒率74.5﹪,折干谷总产942.1 kg,每667 m2产量为786.7 kg。

2 主要技术要点

2.1 适时早播

水稻要根据其特点和习性选择种植时间,Y两优6号适合早播种,适时早播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生育期延长,如果播种期比较晚会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4]。经过试验的报告分析,木格乡早稻迟熟种播种适期为3月6—3月8日。在确保育秧安全而又不影响晚稻生产的情况下,为适当延长生育期,高产攻关田选择在3月8日播种。

2.2 培育壮秧

在水稻的培育壮秧方面应重视低龄嫩壮苗的培育,实施方法包括很多种,例如应用壮秧剂、纺织布隔层育秧以及农膜覆盖避寒。培育壮苗前要提前施肥,一般提前半天,先将5 kg的壮秧剂提前施畦面上,然后覆上编织布,在编织布上覆盖一层拌有壮秧剂的细沙,最后覆盖泥浆,但要确保没不混有杂草且软硬适中,覆盖的厚度为2 cm,覆盖时避免凹凸不平[5]。待施肥覆盖等工作完毕后把种子均匀播撒在泥浆上并压种入泥,种子播种后覆膜防寒,等到种子长叶后揭开覆膜施奶肥,促进秧苗更好地生长。

2.3 适时早抛、合理密植

抛秧时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通常选择秧期25 d时抛秧,这样利于秧苗扎根,也利于促进低位分蘖,否则不利于秧苗的生长。抛秧过程中注意秧苗密度,要确保合理密植。

2.4 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技术,科学管水

水稻栽培后在不同时期要进行科学合理管水,在分蘖期保持沟中有水,但水不宜过多,确保水不上面,只要达到湿润的效果即可。待到够苗晒田时要将水全部排干,幼穗分化期时同样保持湿润即可,一般自然降水可起到湿润的作用,如果自然降水量不足可人工补水,然后让水自然落干;抽穗灌浆期时保持沟中有水,水不上面,厢面湿润。Y两优6号品种特点有二段灌浆过程,要想提高结实率,在灌浆成熟期养根保叶是关键,该时期主要采取的灌溉方式是干湿交替法,能促进水稻成熟期谷粒饱满。

2.5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效促增产

施肥技术和施肥量对于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特点和需求实施。Y两优6号作为高产稻与普通品种相比对肥料的需求相对更多,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施肥量。同时施肥方案的选择除了满足品种的需求,还要根据种植地的土壤情况进行综合调节,科学合理施肥有助于增产。

2.5.1 及时追施分蘖肥、壮蘖肥、幼穗分化肥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均需要施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分蘖肥是在移栽后6 d进行,壮蘖肥是在移栽后13 d进行,幼穗分化肥是在移栽后40 d进行,灌跑马水后,施尿素75 kg·hm-2,钾肥75 kg·hm-2。

2.5.2 巧施穗肥

根据田间调查,在分蘖够苗、晒田复水后,到了幼穗分化四期,施尿素75kg·hm-2,钾肥75 kg·hm-2,加喷叶面肥,硝酸钾75 g·hm-2+氨基酸叶面肥1 350 mL·hm-2。

2.5.3 施用石灰加草木灰肥,降低土壤酸性,增加钙肥

木格乡稻田土壤以黏性土居多,近年来稻田酸性有所增强,土壤pH值普遍下降0.5~0.8,经测土结果,pH值5.0,酸性,不利于水稻的高产栽培,需要对土壤条件进行改善和调节。石灰是比较常用的调节土壤酸碱性的物质,能有效提高土壤的pH值。这样的土壤条件满足了水稻高产的栽培需求,利于水稻的栽培和生长,能够为水稻的生长期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起到增产作用。在幼穗分化四期,施用石灰1 125 kg·hm-2+草木灰750 kg·hm-2,促进禾秆坚韧,提高结实率高,每穗总粒数明显增多,千粒重增加。

2.5.4 施好壮粒肥

壮粒肥在抽穗后施用,视苗情、天气情况酌情施用。禾苗叶色退淡,选择在天气晴好时施,禾苗叶色不退淡,则不施。一般粒肥施尿素45~55 kg·hm-2。但根据该田禾叶的颜色与长相,不单独施用尿素,采用了叶面喷施增加壮粒的办法,在抽穗杨花时喷:硝酸钾75 g·hm-2,加氨基酸叶面肥1 350 mL·hm-2。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用药控为害,采用保护天敌促平衡的防治技术模式,突出准确测报、达标防治、健身栽培、保护天敌和安全用药。

2.6.1 农业防治

气候对水稻的生长和成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增强农作物自身的抗逆性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以及灌溉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可在一定程度内对抗自然环境对其的损害。

2.6.2 应用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

在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栽培后要定期做好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的两个重要阶段是早稻入土前和秧苗移栽前,通过种子消毒和秧苗带药移栽能够有效减少恶病苗和大田病虫,避免减产。农药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根据早稻和当地气候等特点选择高效对口农药,可及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保增产、丰收。

3 应用效果

目前,木格乡的早造水稻每667 m2产量为357 kg,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早造高产创建工作获得成功,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值得在全乡推广,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同时,高产施肥模式已取得初步成功,但相对投入较大,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模式還有待进一步探讨。

木格乡大多数水稻田为酸性土,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水稻需肥的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量与比例,特别是提出了增施石灰与草木灰的施肥技术,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理化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 结语

本文通过总结和介绍杂交水稻测土配方的施肥及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高产攻关田概况、测产情况以及主要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参考,旨在提高本地区水稻的产量,为打造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圣全,杨爱卿,何冬发,等.早稻直播栽培的大田生长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杂交水稻,2003(5):46-47.

[2]陈凤梅.早稻抛秧群体质量优化栽培技术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S1):24-27.

[3]汪方送.早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0):6069,6071.

[4]王铁忠,贾仁叨,林贤青.早稻机插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稻米,2009(2):52-54.

[5]周志成,方延山.早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16):113.

(责任编辑:刘昀)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