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22-11-06 15: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种植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应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田地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本文围绕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应用展开论述,先简述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有哪些,然后结合水稻种植实际分析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应用要点,最后对常见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也有了新的研究成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从实际来看,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所以,我国应继续加大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力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与水稻种植充分结合在一起。

一、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简介

水稻的种植要充分考虑温度、土壤等外界因素,同时,需不断试验科学调整水稻栽培密度,保证水稻的生长速度及产量。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水稻的前期管理工作,如结合稻苗生长实际进行施肥、灌溉,以免幼苗受到损伤,导致水稻生长受阻。在中期管理中要重点关注稻苗的病虫害防治。在水稻抽穗期即生长后期,种植人员要继续加强施肥、灌溉管理,确保土壤营养充足,以便水稻秧苗能吸食足够的养分。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包括选种、育苗、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措施。在水稻种植中,要想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提高水稻产量,种植人员要灵活应用这些技术措施。

二、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应用要点

(一)科学选种

要想提高水稻产量,就要提前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在这一过程中,种植人员应优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温度、土壤种类等。而后结合实际选择发芽率、成活率比较高的水稻品种。就福建省来说,该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气温在17~21 ℃,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而且当地土壤有红壤、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等几类土壤,且土层非常深厚,这也是该地区种植双季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可优先选择高产、优质的水稻,如杂交稻、超级稻等[1]。

(二)种子处理

完成稻种的选择后,应用药水浸泡稻种,随后将其晒干,主要目的是提高种苗的发芽率,促进种苗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在种子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浸泡时间、水温,以起到最佳的灭菌效果。完成浸种后,要及时冷却,进行散热,避免种子发芽率下降。具体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先在冷水中浸泡24 h,而后在40~45 ℃的温水中浸泡,随后放入54 ℃的温水继续浸泡,最后捞出晒干播种。

(三)培育秧苗

栽插秧苗之前,应培育适龄的壮秧,提高水稻产量。一般需依据培育秧苗的要求确定播种量、时间。因为播种过早会使秧苗提前老化,分蘖减少;过晚,则会导致秧苗软弱,返青变慢。通常多选择5月上旬播种,秧龄约为36 d。另外,优质秧种的播种量约为18.75 kg/hm2,普通秧种的播种量约为26.25 kg/hm2。

在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秧苗未长出3叶之前,要采用旱长方式;长至两叶一心之后要科学施肥;长至三叶一心之后,要及时施促蘖肥。同时,在育苗过程中,种植人员需管理好苗床,及时处理干净杂草,以免影响秧苗生长。

(四)栽培

种植人员需要从环境入手,针对性选择栽培方式、时间。而后在应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时,对当地降水量、土壤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时间、栽插方法等,这样才能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常见的秧苗栽插方法有直播、机插、人工栽培、抛秧。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播,其优点在于节约成本、效率高,但必须要选择生长时间较短的秧苗。機插是指用机器插秧,优点是省事、快捷,缺点是需要加大成本投入。人工栽培是指人工栽插,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不适合大面积的水稻种植,而且劳作时间长。抛秧是指提前准备育苗盘,而后进行移栽。

另外,机械化插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且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以福建省为例,机械化、规范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已经普及。与之配套的农艺、秧苗培育等技术也逐渐发展了起来。比如,依据床土类型,可软盘育秧作业工艺分为田泥浆育秧、细土育秧,其中田泥浆育秧非常适合福建省应用。

(五)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要点在于科学灌溉、施肥。考虑到不同生长阶段水稻所需的营养、水量有所不同,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应依据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针对性施肥,从而保证水稻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要依据水稻生长情况科学调控灌水量。比如,育苗结束后3周内要施磷肥,因为这个阶段是磷肥的最佳吸收时间。在水稻拔节期要适当追肥,以提高水稻产量。另外,在水稻分蘖期要灌浅水,水稻孕穗期要灌深水。

三、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杂交水稻技术

杂交水稻技术是指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培育不同的水稻品种。一般杂交水稻种子多是由恢复系、保持系、不育系中的2种或3种杂交而来。而杂交过后,全新的水稻品种会集中多种水稻品种的优点,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适应性等。自杂交水稻技术出现后,我国杂交水稻品种在不断增加。

福建省最早种植杂交水稻是在1974年。现今,杂交水稻种植已成为常态。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杂交水稻的生产仍不够平衡,需要继续挖掘杂交水稻的生产潜力。对此,可采用以下措施加大杂交水稻的研究力度。第一,加强育种单位间的育种材料交流,开发更多的杂交水稻。第二,要继续坚持水稻超高产育种。尤其是要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掘新品种,加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技术的应用,并充分融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功能基因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更多的高产水稻品种。第三,培育更多适合轻筒栽培的杂交水稻,以应对水稻抗倒伏问题[2]。

(二)密植技术

水稻产量会受到结实率、穗粒数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要想提高水稻产量,只有采用科学的密植技术,提高水稻栽植密度的合理性。一般确定水稻栽植密度时要保证在全生长周期中水稻可以吸收足够的阳光,同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切实依据水稻品种选择密植度。因为不同的水稻品种,植株的繁茂程度差异大。第二,要考虑土壤的状况及施肥情况。比如,在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土壤中,要尽量稀疏种植水稻;反之,要密植。第三,要依据插秧季节,合理选择密植度,如提前插秧,水稻的营养生长周期会延长且分蘖多。

(三)育秧技术

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中,常用的育秧技术有旱育秧、塑盘育秧、半水育秧等。无论应用哪种育秧技术,都可采用覆膜保温方法提高水稻的御寒能力,以免秧苗被冻伤。单就这几种育秧技术来说,旱育秧技术的成活率比较高,且能提高水稻产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旱育秧、两端育秧技术时,应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育秧技术的应用成效。

(四)三控技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是指控肥、控苗、控病虫。首先,就控肥来说,主要目的是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在水稻生长周期主要保证土壤富含氮磷钾,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另外,在控制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减少氮肥损失。其次,控苗。水稻分蘖包括2种:一种是可成穗的且能增加产量的,称之为有效蘖;反之,称之为无效蘖。而控苗的目的是减少无效蘖,增加有效蘖的数量,从而实现水稻高产。第三,控病虫。控病虫不是指通过喷洒农药控制病虫害,而是通过施肥、栽培管理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譬如纹枯病,水稻苗峰大,叶色浓,纹枯病就严重。尤其是抽穗期,若能提高稻田的透光率,就可以有效预防纹枯病的发生。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蟲害防治技术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上述提到的三控中的控病虫害主要是指物理防治技术,即采用一些农业手段预防、减轻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化学防治则是指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常见的施药方法有喷雾法、药肥法、药土法、直接撒施法。另外,在应用化学防治法时,需依据病虫害特征选择针对性的农药及施药方法。例如,白叶枯病多发生于叶片、叶鞘部位。对此,可在水稻3叶期之前、移栽前施药,药剂可选择龙克菌、叶枯灵、菌毒消等,具体可采用喷雾方法[3]。

此外,还可采用综合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福建省为例,已经发现的水稻病原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菌。例如,条纹叶枯病、齿叶矮缩病、黄叶病等属于由病毒引起的病虫害;基腐病、白枯叶病属于由细菌引起的病虫害。对此,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控:选择抗病水稻品种,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培育壮苗,实施水旱轮作,合理控制水源,适当施肥,对症下药等。这样既能减少水稻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也能及时处理水稻病虫害,保证水稻产量。

四、结语

在我国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也得到了高效应用。而且从实际来看,积极应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不仅仅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也能有效推进我国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创新、发展。所以,各地区应积极加大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出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应用价值,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青春.水稻旱育秧及其高产栽培配套措施分析[J].乡村科技,2019(15):100-101.

[2]胡乔永,马永升.试析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关键点及其病害防控[J].农民致富之友,2018(15):106.

[3]韦美昌.试析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7(24):19-20.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