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 2022-11-01 16: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占我国水管单位总数的70%左右,一般认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所具有的水利资产叫做准公益性水利资产,由于其功能的综合性,同一设施具有多种功能(即有公益性功能也有经营性功能),导致了准公益性水利资产很难准确界定,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界定不清,对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要对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水利资产进行合理界定和清晰划分,改变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状、弥补在走向市场时存在的先天不足。

关键词:准公益;水利工程管理

1水利资产的划分

水利资产是指采取多种人工措施对水资源的控制、调节、治理、开发、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建成的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水利设施所形成的资产。

水利资产的划分多种多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产品按消费特性可以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大类。那么按照水利工程的分类,相应地将水利资产划分为公益性水利资产、经营性水利、准公益性水利资产三大类别。

公益性水利资产:由社会共同利用其功能并免费享用其效益的水利资产的特征:一是产权排他险,二是收益享受的非竞争性。公益性资产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财务效益欠缺,因此只有政府来投资,其产权属于政府。这些特征决定了私人不愿投资和资产的不可分性。

经营性水利资产:凡是水利资产的功能由水利产权主体独自利用及其效益单独享受的水利资产。它的特征:一是产权的排他险,二是效益享受的排他性。它的产权属于投资主体,它的效益由投资主体单独享有,将其他人排除在外。

准公益性水利资产:介于经营性与公益性之间的水利资产,即具有公益性水利资产的某些属性,又具有经营性水利资产的属性。常指那些即能为其产权所有者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又能同时为众多人提供无偿服务的水利资产。这类水利资产的特征将在后面具体介绍。

2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特点

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功能的两重性,既有纯公益性的功能又有部分经营性功能。大多数的准公益性单位内部企、事不分,人员也都是身兼数职,导致管理上混乱,对于经营性部分的盈亏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经营性部分所得收入与公益性收入混为一谈,不分你我。在这种情况下,经营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效益不明显。原有的大锅饭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在新时期,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内部进行企、事划分显得很必要。不仅要从人员上进行划分而且要对资产进行划分。

3准公益性水利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产权的可分性和竞争性:准公益性水利资产的产权可以在投资者中分散享有或由投资集团、组织独立享有,具有排他性。尽管产权具有排他性,但由于这种资产具有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能为投资者带来经济利益,社会资金也会有一部分自主参与利益及产权的竞争,从而使得准公益性水利资产的产权具有可变性、分享性和竞争性,也就促使准公益性水利资产的产权制度不断重组、改革与变迁,这正是准公益性水利资产产权可以划分的依据。

②享受的排他险:准公益性水利资产的效益可以通过产权成本对他人收费或者产权所有的形式把某些不付款者排除在外。与公益性水利资产不同的是,准公益性水利资产还具有广泛的外在效益和利益,而这种效益一般是指社会次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类似于公益性水利资产的外在利益广泛的属性,因而称之为准公益性水利资产。

③公共性或准公共性与效益的间接性[[30]:公益性水利工程作为水利资产,所创造的品和服务是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共同需要,具有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特征。水利资产消费或者服务的公共性或准公共性,带来了经济效益的间接性。

④投资的特性:由于准公益性水利工程承担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其投资规模一般都很大,建设周期也很长。投资具有乘数效应,从而使GDP出现一定的增长。

水利的流动性以及水利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赋予了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广泛的内容和特殊性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各种功能,具有生产的多维性,是各种目标和用途的混合。

4准公益性产权改革

要对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内部进行企、事划分,首先要对其内部的资产进行评估和划分,这样就涉及到产权划分的问题,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水利工程产权结构单一,全部是国家或集体所有,1983年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中对水利工程产权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投资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属全民所有,由国家管理,有的也可以委托集体管理。民办公助或社、队自筹资金修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属社、队集体所有,由集体管理,有时也可根据需要由国家管理。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及土地上的附属物,属国家管理的工程,其所有权属全民所有,使用权属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属集体管理的工程,其所有权属全民所有,使用权属工程管理单位。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提出需求要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意见》,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和措施。各地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方面也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有承包、租赁、和出售小型水利工程经营权的形式;有对现有集体国有水利工程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形式;放开工程建设经营权,采取“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还贷、自行收费、自行管理”模式兴建水利工程;已建工程进行改制,如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通过兼并、联合,按现代企业组建了江汉集团公司,实现产权多元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水利水电工程的产权制度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水利工程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的责、权、利关系不明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工程由国家投资建设,建成以后交给水利部门或地方经营。这种建设与经营相分离的体制,使建设单位和经营单位都不对投资回收负直接责任,工程所有权的代表却为投资回收负直接责任。经营者缺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回收投资的责任心,投资者的权益没有切实的措施得到保证。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主管部门集水资源的所有权代表、国家资产的所有权代表、水行政主管部门于一身,既是项目发包者的上级,又是项目承包者的上级主管,使得企业依赖政府,政府干预企业太多,企业缺少自主权。

水利工程的产权变动完全依靠行政指令的计划调拨。政府根据需要改变工程管理单位的隶属关系,产权也随之转移。

水利产业内部机制僵化、结构不合理;有的企业无法良险循环;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公益性工程得不到国家补贴或补贴不足;工程失修严重老化。

5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呈现出诸多的弊端,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普遍存在对水利工程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条件下,导致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水管单位定位不准、性质不清、人员超编、人才结构不合理、维护经费不足等;从而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障碍。因此,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供水和环境效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状,研究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2年9月17日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

[2]Water resources Department. White Paper of Water Resource. The Land Agency. The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1

[3]陈燕,傅春.荷兰水管理体制与水资源综合管理.中国水利2004

作者简介:

赵江涛 男 1977年1月生,山东沾化人,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