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发布时间: 2022-10-29 09: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其有效实施能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和提升人文素养,从而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以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理解为基础,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包括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情境营造、让学生“行动”起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年来,凡从事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存在一个困惑:在工作中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尽心尽力讲解内容,课后甚至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加班,但教学效果甚微。常常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在每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中都表现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未能达成,学生有效掌握地理知识不够,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严重不足。笔者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地理教师,就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

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地理教师运用一种或多种教学理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40分钟内让学生达到课堂预设的学习目标,并养成一定的地理核心素养。即有效性达成教育目标、有效性主体参与、有效性知识建构、有效性师生互动、有效性学生发展。其特征一是体现生命意识;二是追求效率效益;三是展示教师智慧;四是重视平等对话;五是学生主动参与。而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和发展,是否养成一定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否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二、地理课堂教学主要存在问题

1.课前准备不足

(1)内容目的不明。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课前常没有充分备课,没去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也就不知道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更不知道将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采用哪些有效教具辅助教学,该为学生准备哪些资料,该如何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心中一片茫然。

(2)时间准备不够。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通常临近上课才打开书本看看本节课要讲哪些内容,一般不会提前去准备,课前用时很少;教学过程中因课堂准备不足,用于学生理解生成知识的参与时间更少,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课后几乎不进行知识拓展,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不牢,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课堂氛围沉闷

(1)语言单调。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单调、平淡乏味、苍白无力、平铺直叙,缺乏生动形象,不能言简意赅。一堂课教学,词不达意、语不传情,甚至出现生硬训斥的语言,使其课堂氛围异常紧张,学生犹坐针毡,犹如“坐牢”,学生完全不在学习环境中。

(2)活动缺乏。地理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一言堂”、“ 满堂灌”,不依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及学情等因素开展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课堂枯燥乏味、不具活力,难以吸引学生眼球,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3.学生学习被动

(1)教学活动单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常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通常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副挂图进课堂,板书要点进行分析,学生只顾抄笔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填鸭式”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全然不顾学生感受,所有任务由老师一人包办,学生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缺少主动参与,只能被动学习。

(2)教学方式单一。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简单,甚至老套,通常只用一副教学挂图,或者简单借用书中插图进行授课,甚至有时不使用任何教具,根本谈不上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也无生活实例,课堂显得异常单调乏味。

这样的课堂,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全无,甚至出现厌学心理……要扭转这一现象,需要一线教师潜心研究,认真查找问题,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

三、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1.精心准备是基础

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教学而言也是如此,要想上好课,并且有效果,教师必须做好准备。课前准备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学情等从思想、资料、知识多方面准备。课前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质量。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切合学生实际。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同的课型课前准备不同。如学习课与复习课、新授课与讨论课的准备不同。相应教师则要根据不同课型为学生作出具体的课前准备指导。

首先,精心备课。课前根据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学情等进行备课,备课不仅仅是看看教材,写写教案……其实备课既要重视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既要重“硬件”准备,也要重“软件”设计;既要看新授内容,也要分析设问是否有效,追问是否合理,教材中习题是否难易适度,如何进行合理的取舍与补充,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整合合适资源为教学服务。

其次,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障。课前多花时间认真备课,做好各个教学环节、教学资料准备;课中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给学生充足时间合作性学习;课后多用时间检查评价拓展学生所学知识。

著名教授苏步青曾说:“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用三分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分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可以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可见备课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每位教师须明确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可以加强教师对课堂的预设性,从而保证课堂上很好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优质高效地学习地理。

2.营造情境是抓手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指教学环境,“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为情境。情境创设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中学习,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入其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课堂情境氛围有助于学生地理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一是注重语言感染力。课堂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活跃气氛,增强课堂魅力,传递给学生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一直在农村初中从事地理教学,中学生叛逆心理强,不良学习习惯现象普遍,想让他们走进地理课堂,树立学习信心,课堂情境创设至关重要,如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中主要降水类型时,用诙谐的语言描述农村两头水牛打架的场景讲述锋面雨的形成和移动,水牛生性好斗,总会出现“你强我弱”的场景,正如两股冷暖空气相遇出现“你追我赶”,演绎出锋面雨的形成和移动现象。

二是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地理课的趣味性强,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因此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活动,使课堂内容精彩纷呈,课堂情境其乐融融,形成一种和谐、积极、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中学习地球仪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小皮球或乒乓球自制地球仪。

3.学生行动是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课堂应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行动”起来。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表明动手实践对于学生非常必要,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地理知识,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记忆。

其一,活动形式多元化。地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等,在课堂中灵活多元的设计一些游戏、实验、表演等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动口、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变得有活力,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可以让学生将事先剪下的行政区划轮廓图在黑板上进行拼图活动。

其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打破只用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地理挂图等的教学方式;巧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地理教学中选用合适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过人机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行动”起来。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时,可用图片、视频、动画展示身边的地理生活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动脑分析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动口说出资源的定义特征及保护,动手分选资源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让大家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深化探究,打造出更精彩、更有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 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 陈月霞,张爱华.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及实施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6):19-22.

[3] 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 張学敏.课堂教学技能[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